高考話題作文集合十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悲觀主義者說:這個世界有無數的墻。
樂觀主義者說:這個世界有無數的門。
現實主義者說:這個世界是由無數隔膜的墻和溝通的門組成。
你怎么理解這三種看法,請你從以上看法中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看法,以門與墻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梢园l表議論表示贊同或否定,可以編寫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發自己的深切感受。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作文題目】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鄉村小伙子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工作多年。問他想家嗎,他說當然啦!有人說:距離產生美。他說,距離產生距離,每次好不容易回趟家,都要費很多周折才能消除距離。
【參考例文】
距離產生美
當你隔著一層紗,又或者是隔著一面干凈的玻璃看世界時,你是否會覺得那是另一種美,比原來的世界更美!坐著車透過玻璃看外面的青山綠水時,是淡淡的綠,不加修飾的、朦朧的美。陽光明媚時看到的山是耀眼的、華麗的綠,遠不如雨中山景那么清淡,浪漫。這時你不免會有同感:距離產生美!
時常聽說某某夫妻鬧離婚的事。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們開始的海誓山盟,相約天荒地老,?菔癄又哪去了,被遺忘了?“山無棱,夏雨雪,乃敢與君決”般的誓言是否也被遺棄了?據說很多人都是因為性格不和終日吵鬧而離婚的,他們婚前對彼此不了解,有距離,于是有種朦朧美,想要接近對方吧。可是一但結婚,近距離接觸后,如果兩人的性格不和就可能產生矛盾,家庭不和,甚至離婚。這種美建立在有距離之上,一但越過界限或許就會失去原來的美。
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如此。兩個同學在班上處得很好,可是當他們成為同桌時,對彼此的性格,缺點是了如指掌,自然他們會少了以前的那種敬慕感。兩個同學的性格不同,近距離接觸時,意見不統一,不免會發生小矛盾,如果兩人都不主動道歉,事情將會很嚴重,兩人可能從此賭氣不理對方。這樣的人,當他們近距離接觸時產生的有可能不是美,而是矛盾。但也有些是例外的。
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世界很美,也有很多丑陋之處,。當人們深入這個世界時,你是否看到了污濁,看到了丑陋?這時我們看世界時不要看得過深,不然可能會給你帶來傷害。我們學生還是純真的孩子,至少我是這么覺得。雖然不可避免我們會踏入社會,但這也是我們的必經階段?墒俏覀兊募冋娌荒軄G棄,即使看到了深處,看到了不美,也不能夠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我們需要改造不美之處,讓不美變美。讓我們眼中的美多些,世界更和諧。
美需要我們去尋找,去創造!距離—人們眼中的美!?距離產生美,你是否也覺得如此???文章開頭以材料論述,闡述中心論點:“距離產生美!苯又治觥皶r常聽說某某夫妻鬧離婚的事!薄ⅰ巴瑢W之間的關系也如此”等等,然后論證“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最后,總結強調中心論點,照應開頭,呼應題目。本文結構嚴謹,論證有力,一氣呵成,顯得渾然一體,在論證過程中,作者始終緊扣所給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去議論問題,縱橫捭闔,游刃有余,舉例恰當,邏輯性強,說理透徹,且語言簡潔生動,是一篇規范的議論文。
【寫作解析】
試題分析:材料中小伙子的最后一句話很重要,可以結合小伙子的話和距離產生美來一起寫,比如,距離產生美,但是太遠的距離會讓人疲憊之類的,材料作文其實有很多立意,找準其中一個立意寫,也不算是偏題的。但寫作時,要求多聯系實際例子加以分析。
考點: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陳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網上略有了解。我想說,如果是我,也會如您女兒一般對您進行舉報。我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您的所作所為違反了交規,更是因為當您開車載著家人時,那個接通的電話已經將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懸崖之上。下面請允許我和“談一談:生命關天,我們必須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無悔。《古詩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每個人都只是這天地逆旅中的暫住之客,我們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暫,無法重新來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對自我的生命心懷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對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個“職業是是生病,業余是寫作”的殘疾作家史鐵生,當他而說出“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時,當他窮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殘存時間寫下《病隙碎筆》時,當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彈斷希望不滅的盲人琴師時,陳先生,希望您能夠懂得,正像當代詩人郭小川所說,“但愿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讓我們無悔此生。
敬畏與自己相關的生命,此生有責。我們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無數生命緊密相連,而這些與我們相關的生命,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需要對它們心懷敬畏。看,那為了讓獨居的母親頤養天年而辭官奉母的潘岳掛起的官印,在提醒我們,敬畏親人的生命;觸,那落在為了給發燒的妻子降溫而只穿單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訴我們,敬畏愛人的生命;聽,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聽到摯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吟出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詩句,在教導我們,敬畏友人的生命。陳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當我們因敬畏而為與自己相關的生命負起責任時,我們才可以俯仰無愧,坦然前行。
敬畏與自己無關的生命,此生崇高。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蔽蚁耄绻覀冞可以對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存敬畏,則我們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說的那樣:“我的靈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比珥n愈一般,為了天下蒼生不受蠱惑,上《論佛骨表》,被貶潮州仍“肯將衰朽惜殘年”;如東林學派一般,為了黎元百姓樂于樵蘇,發出正直呼喊,慘遭屠戮卻成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如新東方學校一般,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費巨大終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陳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們敬佩,正是因為他們都能對那些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懷敬畏,方能普施大愛,讓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陳先生,您可以看到,當今時代,食品安全隱患多多、醫患矛盾逐漸升級、老人跌倒無人攙扶,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似乎越來越淡漠。然而,越是在這時,我們越應該不斷自。簩ψ晕业、與自己相關或無關的生命,我們都要心懷敬畏。大儒張載說:“為生民立命。”我真誠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將對生命的敬畏放在心頭,畢竟,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畢竟,這是我們等過了無盡黑暗才睜開的雙眼;畢竟,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陳先生,您說呢?
明華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好不容易買到一本心儀已久的書,就因是自己的東西,一頁未看就把它束之高閣。心想,以后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機會,以后再看吧。等后來自己想起來要看時卻再也尋不到了。
生活中,你或許有過類似的經歷,自己真正擁有的,卻看不到它的貴重,不知道好好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知道遺憾。請以“面對擁有”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
[注意](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襲。
一、從語法角度分析話題,發掘話題所暗示的有效信息
1.從表面看,這個話題是由“面對”和“擁有”兩個動詞組合而成,實際上,它卻是一個動賓短語,只是命題者有意隱去了賓語中心詞,只給出了它前面的限定成份“擁有”,因而,它的完整形式應是“面對擁有(的)……(名詞)”。當這樣進行分析時,話題本身所隱含著的、具有一定提示和規定作用的信息就自然顯現出來:(1)提示考生注意作文必然涉及到的主人公:誰“面對”?(2)提示考生注意選材范圍:“擁有”什么?顯然,當我們順著這一思路,給此話題再嘗試著添加主語,并補足賓語,那么它就被擴展為“……面對擁有(的)……”這樣一個完整的單句。
2.該話題既然擴展成為以上這樣一個單句,則它所隱含著的、具有一定提示和規定作用的相應信息,同樣也就跟著顯現出來:“擁有”時應怎樣去做?而這一思路順利延續的結果,就不難產生以下這樣一個承接復句:“……面對擁有(的)……,應……”。這一復句形式的產生,就會使考生準確地抓住作文的重心:“面對擁有”這一話題的重心不在于“誰擁有什么”,而在于“應怎樣去做”。
為了充分說明從語法角度分析話題的必要性,我們不妨再來回顧一下近九年以來高考部分作文的話題結構及其重心——(未加注的均為全國卷作文話題)
1999年:“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此為一假設復句的前一分句,作文重心同樣當在隱含著的下一分句之上:“那么……”。這類作文在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應是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以及大量排比段的運用。
XX年:“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此為一判斷句,作文重心當在“豐富多彩”之上。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同樣應是這類作文在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XX年:“誠信”——此為一道德概念名詞,充分理解這一概念的內涵,并明確這一話題指向是由點向四周呈輻射型的,從而可知考生作文的靈活性相對要大些。XX年廣東高考作文(“傳遞”)是同類話題作文。
XX年:“心靈的選擇”——此為一偏正短語,有了“心靈”這一限定成份,就顯然是在強調“選擇”的精神因素,因而,這種“選擇”必須是極其艱難的心靈抉擇,而非一般性的選擇。
XX年:“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此為一聯合短語,考生作文應兼及“感情因素”和“認知事物”兩個方面的內容,其重心應放在這兩個方面的辨證關系之上。XX年四川高考作文(“一步與一生”)是同類話題作文。而XX年浙江高考作文(“生有所息生無所息”)雖然也屬同類話題作文,但又略有不同:構成話題的兩個短語之間沒有“與”、“和”之類的連詞,而是直接空開,這就暗示著它們二者之間并不存在某種必然的聯系——命題者是獨具匠心地將兩個在內容上相互關聯而又相對獨立的話題并列在一起,從而構成了一個相應更大的話題。因此,考生可根據該話題所提供的有關材料,分別按照“學會積極的休息”、“永不停息地拼搏”的思路,任選其一分開來寫作,也可以合到一起,兼及兩個方面來寫作(這樣最好)。
XX年:“看自己和看別人”——此仍為一聯合短語,考生作文同樣應兼及兩個方面,即如何辨證地“看自己”和“看別人”。無論是“看自己”還是“看別人”,都應一分為二,而不能絕對化。
XX年:“忘卻與銘記”——此仍然為一聯合短語,考生作文同樣還是應兼及兩個方面,即應“忘卻”不利于自身發展的人和事,而應“銘記”有利于自身發展的人和事。
XX年:“雕刻心中的天使”(廣東)——此為一動賓短語,動詞“雕刻”只是表示一種工藝行為,至于將要雕刻出怎樣的藝術品,其美與丑的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最終還得取決于心靈;而賓語中心詞“天使”前加“心中的”相限定,就表明了其“天使”必然是一個人久存于其心中的,必然是真、善、美的化身。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對“雕刻”一詞必須靈活理解:“雕刻”行為推而廣之,它存在于人們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之中,任何一個人,他時時刻刻都在“雕刻”著。
XX年:“論科學家的創新與創造”(海南)——此亦為一動賓短語,其動詞“論”規定了文體:適合于寫議論文。其賓語又由兩部分構成:“創新與創造”為賓語中心短語,顯然是該話題的重心之所在;“科學家”作為定語,它對“創新與創造”的領屬進行了十分必要的限定。
二、從話題材料中篩選和整合有效信息,以進一步明確和印證話題所暗示的有效信息
以上通過對原話題在兩個層面上的語法分析,考生的思路逐漸變得活躍、開闊起來,但還有待于進一步閱讀話題材料,以便徹底明確以上三個懸而未決的問題:(1)誰“面對”?(2)“擁有”什么?(3)“擁有”時究竟應怎樣去做?
從話題材料中不難找到如下的提示語:“生活中,你或許有過類似經歷,自已真正擁有的,卻看不到它的貴重,不知道好好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知道遺憾。”對這一提示語加以篩選和整合,則以上三個問題就趨于明朗化:第一,作文的主人公——“你”,即考生自己,這就是說作文最好應用第一人稱來寫,寫自己的事。第二,作文的選材范圍——“生活中”“類似的經歷”,即應寫日常生活中“我”在物質或精神方面擁有時未能珍惜而釀成遺憾的經歷、心情和感悟。第三,話題的靈魂、寫作的重心:“珍惜擁有”——對當前所擁有的應注意珍惜。
這樣,從語法角度分析話題所獲得的有效信息與從話題材料中所篩選出的有效信息得到互相印證,因而,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考生避免對話題理解的誤區,以便更有把握地寫好話題作文。
但是,有的話題材料里面并沒有明顯的提示語。在這種情況之下,考生就更應該非常仔細地去閱讀話題材料,充分發掘有關信息:對議論性的,可通過篩選中心句(或詞、短語)的方法,從中整合出與話題意圖相吻合的觀點;對敘事性的,應先概括其事例,然后再從中提取出與話題相吻合的觀點。
三、以審題中發掘出的有關信息為依據,分解話題
需求多種層次、多種類型的人才的機遇
分解話題的過程,就是建立子話題的過程。考生在明確了話題所暗示的有關信息之后,就應在大腦中盡可能多地建立子話題。這樣,就會使原話題得到合理的具體化,使其與考生的生活實際顯得更加貼近,從而便于思考、選擇和擬題,便于寫作。而建立子話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考生利用已發掘出的話題有效信息,在大腦中由總到分地迅速產生一個“射線型派生表”的過程。如在上例中,根據學生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在學校和家庭的時空特點,就可大致上列出下表來——
以上三個步驟,在實際訓練考生時應分三步走(這樣才會取得最佳效果):第一步,著力訓練從語法角度分析話題、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二步,著力訓練從話題材料中篩選有效信息、并與從語法角度分析話題所獲得的有效信息互相印證的能力;第三步,著力訓練以已獲得的有效信息(通過前兩個步驟)為依據,來分解話題、建立子話題和擬訂作文題目的能力。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每天都有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大自然中的一座奇峰,園林中的一片月色,生活中的一次邂逅,一位友人的傾訴這一切,都可以觸發我們的寫作欲望。
請你從自然或生活中,捕捉人、事、景、物,以自然(或生活)是一本打開的書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體自選;
(3)題目自擬;
(4)不得抄襲。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我的信念不求詩人般把意境拔出多高,也不在于與畫家般用畫筆描繪出七色的未來。我寧愿在大千世界中平平淡淡地在所行的足跡中留下淡淡愛的痕跡,此生亦無悔。如同小小的楓葉,化作大地的芳泥。誰有能說我不美呢?
偶然一次機會獨自漫步在郊外,那坑坑洼洼的土路一直向前延伸著。似乎永遠看不到盡頭。道兩旁輕柔柔的柳樹枝隨風搖擺著。把春天渲染成了詩情畫意的畫,可能沒有青山綠水,沒有淡淡的墨痕,描繪不出來柔和的輪廓,但不得不說這猶如一幅春日風情畫,自在追逐的風,優雅轉身的云。無不柔和展現出春天的氣息。有一種覺不出的美。仿佛江南古香古色。清雅大方。漫步在一園春色中仿佛心都醉了。春色的線條融進了全身。遍布了全身。走著走著,雖然陽光當頭正曬,但這少女般拂袖的動作中被裁成了一絲絲,一縷縷。
思著,是誰用著生活的種子不凡與生活的美?赡苁且晃话装l飄飄的樸實的老漢,也可能是英姿颯爽,耿直的青年。也罷。大家不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愛么?可能他們早已不在故土,但他們的信念,與愛已經在這片藍天上定格了,永遠永遠。我們翱翔過這片藍天時可能只是匆匆接受,視為理所當然。就想小鳥一樣。只能擁有鳥俯的視野。而不能再高一點了。是不是該做點什么了?
飄揚的風過電似的觸過我每一根神經。我呆呆的佇立在原地,許久許久。剎那間我伸出了稚嫩的小手。觸到了樹干。仿佛與大地,與垂柳血脈相通。我默默地問了一個問題:怎樣的力量創造了你,又是怎樣的精神升華了你?你不語。春風撫著你的長發,煞那間,你的枝條宛如書法家優雅的畫筆,隨著墨香淡淡寫了一個字:愛。透過你。仰起頭的天空仿佛一片綠色,一片生機。哦,那是世界么?美麗的世界?一霎間我找到了自己的天空。
我微微的笑了。笑的那么自然。這一幅畫上,留下了一位少年,低著頭,嘴角微翹著。如果不介意擾亂先人創造的美麗,真的希望能在這親手在上一棵柳樹。迎著向風的方向,永遠屹立?赡芟热瞬粫橐獍,因為這正是一個全人類的工作,全人類的信念:世界滿園春色。
或許多年以后你會見到我親手栽種的一棵樹,最好是柳樹。因為無論冬夏它那骨感的線條亦能使人賞心悅目。在寒冷的冬天也能默默地給人類送去祝福。因為愛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不同膚色,不同理想的人亦能看到燦爛,亦能看到光輝。
這一刻,我釋然了,那么輕松,那么自豪。上帝啊。如果你能看到人間,請在這幅畫上多留下些頓悟的人吧!或許這樣世界就美麗了。
我默默地趕路。在這未經破壞的自然下留下了一個純真的少年的祝愿:讓愛充滿世界。
我不求詩人般把意境拔出多高,因為我已經看到愛帶來的高于世間一切事物的美。不是詩不美,但愛更美。我不求刻意創造未來,因為我不經意間已經像世界播撒出一片綠蔭。
我只求做一名小小的栽樹人。
讓人類世代傳承愛心,世代播撒濃蔭,我相信那時世界上必定春色滿園,鳥語花香。讓人類世代傳承一個信念:愛,因為愛讓我們心心相通。愛讓我們沐浴陽光。讓愛世代傳承。
高考話題作文 篇7
高考作文導寫教程
話題作文
高考話題作文是近幾年來考查考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所謂“話題”,是指用一段提示語指明寫作范圍,啟發學生思考,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話題作文與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別是:“話題作文的核心是話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張偉明先生語)。話題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樣,是立意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它只是命題者所作的“作前指導”,是引發考生思考的一個“由頭”,是啟發考生打開思路的一個“例子”,是“舉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與材料相吻合。如果考生不了解這一區別,拋開話題,隨意從材料中自行引出一個觀點作文,那么很可能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此外,從文體上說,話題作文淡化了文體,只要沒有特殊限制,除了記敘文、議論文外,寫成散文、詩歌、小說、劇本等都是允許的;而材料作文常常是寫記敘文或議論文。再從結構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須使用的,如果是議論文,一般應放在的開頭作為引出論點的依據,而話題作文的材料,用不用它無所謂。這種開放性作文其優點在于給了考生更廣闊的寫作空間和更大的發揮余地?忌梢愿鶕牧纤峁┑膬热,或聯系實際,或發揮想象,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熟悉的事。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一種開放、寬松、靈活的命題形式,深受廣大考生的喜愛。
一、話題作文的特點
1、話題作文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材料(引出話題,同時對話題起注釋和說明作用) + 提示語(啟發審題、立意和明確寫作的范圍) + 話題 (是核心,是審題立意的對象)+ 要求(是寫作時的注意事項 )。
2、在文體選擇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考生可根據內容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來寫。
3、不限定文題,考生可依據話題材料和自己的選材特點、文體特點自擬題目,展示自己的文題的個性。
二、 話題作文的類型
。ㄒ唬┎牧闲驮掝}
材料型話題作文,即提供一則材料,擇取材料中關鍵性詞語或句子,概括成一個話題。如20xx年的天津卷:世界似畫筆下繽紛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動的音符;世界因創新而進步,世界緣和諧而溫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虛擬的網絡,世界更演繹著平凡真實的人生;世界說起來很大,世界其實又很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請你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為話題,寫一篇。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于800字。(4)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材料型話題作文題目一般包含材料和寫作要求兩部分,由于材料占據主要地位,所以不少考生往往只關注材料,而忽略寫作要求。其實,寫作要求直接體現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它對考生的思維方向起重要的引導作用。材料型話題作文中的材料是確定話題或立意的憑借,因此,審題時首先要對材料進行反復閱讀。抓準材料中的關鍵詞或關鍵句,可以快速、準確立意。
。ǘ╆P系型話題
關系型話題揭示了事物之間的某種關系,如并列、對比、條件、因果、從屬關系。面對關系型話題,審題立意時就要首先辨析話題中出現的幾個概念間是什么關系,審題的著眼點和立意的著眼點就應該放在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關系上。關系型話題作文要突出二者關系的同時,還應該有側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銳地捕捉重點,敢于突出重點,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如面對多個核心詞的關系型話題作文,考生必須具有整體把握各個核心詞及其彼此關系的能力,丟掉任何一個核心詞,或忽略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寫出來的作文都難以切合題意,甚至偏離題意。如20xx年高考全國卷話題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xx年高考全國卷“忘記與銘記”,都屬于關系型話題作文。
。ㄈ┙馕鲂驮掝}
解析型話題作文,為了幫助考生全面理解話題的含義,以拓寬思維空間,降低審題難度,命題者在話題推出之前先來一段解析話題的文字。如20xx年的安徽卷作文命題:“自然是一本書,社會是一本書,父母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同學是一本書,自己是一本書……人生經歷中,各種接觸、交流的過程是“讀”的過程。讀是面對,讀是探索,讀是感悟,讀是品位,讀是溝通,讀是超越……請以“讀”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四)寓意型話題
寓意型話題,命題者并不出示具體話題,而是出示一則材料,讓考生或以“材料的寓意為話題”作文,或根據自己閱讀材料的“啟發”作文。
如下列材料:某人喂了兩只雞,一只愛唱,一只喜靜。每天,一聽到“咯咯嗒”的叫聲,主人就從愛唱的那只母雞旁邊拾到一個雞蛋,因此主人喜愛它,喂它精致的飼料。一天,主人從雞籠旁經過,剛好看見那只喜靜的雞在草窩里產蛋。蛋一落地,它便起身不聲不響的離去,而那只愛唱的雞卻大搖大擺地走到蛋旁,“咯咯嗒”地叫個不停,主人至此如夢方醒。請以寓意為話題,寫一篇。寓意型的話題材料是用來說明道理的,語言簡約,意旨隱蔽。在行文構思時,應當把思維發散開去,聯系現實生活中與之相關、相似的事物或現象,這樣才能寫出切合話題而又立意深刻的。
三、話題作文的審題立意
符合題意,關鍵在行文前的審題立意。審題,就是分析研究命題的意義、要求;立意,就是確立主題思想。審題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審題的結果,立意好不好,關鍵是審題。審題不清,就會“南轅北轍”。所以說,審題立意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關鍵一步。
。ㄒ唬┰掝}作文的審題
話題作文的審題,首先要正確理解題目中關鍵詞語的含義。這幾年的話題大多數用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個簡潔的句子來表達,我們要準確弄清它的中心詞,它的修飾語,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其次要注意吃準題目要求中的關鍵信息,尤其要準確把握引出話題的材料并認真研讀提示語。最后,盡可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積累和知識儲備,發揮想象和聯想,再現一些有著個性特征的生活例子,使自己的與話題整體契合。話題作文審題要點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話題材料,話題作文的材料只是話題的引子,是用于啟發引導考生思維的媒介。對提供的材料,要善于通過抓修飾、限定成分來抓命題者要強調的意思,要善于透過分析材料本身的詳略來抓命題者的意圖。
2、仔細閱讀提示語,弄清材料內涵。提示語的作用是對材料作解釋說明,幫助考生理解材料,啟發思考,拓展思維。借助提示語,對迅速、準確地把握材料及話題內涵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扣住要求,全面獲取信息。高考作文試題中的“要求”或“注意”,是整個試題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譬如對文體、字數的限定,我們都要嚴格“照章辦事” 。
4、抓關鍵詞語和句子。要讀懂材料的意蘊。一段話、一段文字的內涵,在文中總會有最重要的詞語或句子來體現。
【精例詳解】
有這么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生了三個兒子。一個眼睛失明,一個天生駝背,一個天生跛腳。他們的父母讓眼睛失明的學占卜,讓天生駝背的搓麻繩,讓天生跛腳的在家紡線織布。后來三個兒子都過得很好,衣食不愁。
三個兒子三個殘疾,弄不好會成為一個家庭的沉重負擔?勺鳛楦改,他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沒有把他們看成家庭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沒有把他們當作負擔累贅而鄙夷嫌棄;而是懷著深沉的愛心,把殘疾兒子當作有特長的人來看待。理智地為他們計劃深遠,讓他們各自干自己適合干的事情,從而使個個都能揚長避短,自食其力。可見,對子女光有愛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理智。愛,需要智慧。請以“愛的智慧”為話題,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步驟一:整體感知——材料、話題、要求
1、審材料,理清材料關系
父母: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沒有把他們看成家庭的不幸破罐子破摔,更沒有把他們當作負擔累贅而鄙夷嫌棄。
三個殘疾兒子:一個眼睛失明,一個天生駝背,一個天生跛腳。
父母為殘疾兒子擇業:讓他們各自干自己適合干的事情,從而使個個都能揚長避短,自食其力。讓眼睛失明的學占卜,讓天生駝背的搓麻繩,讓天生跛腳的在家紡線織布。
2、審話題,把握命題意圖
愛的智慧是一個偏正短語。其著重點在智慧上,范圍不能超出“愛”的限制。二者之間又是互為因果的,因愛而產生智慧,因智慧而愛的更深,更加體現愛的力量。
3、審要求,全面獲取信息
話題作文寫作要求一般遵循“三自原則”:(1)題目自擬:不能用原話題直接做題目。(2)文體自定: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3)立意自定(略)
步驟二:抓關鍵詞語或句子
關鍵句:對子女光有愛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理智。愛,需要智慧。
由此可見:審題,就是指仔細研究材料和話題,通過分析和綜合,達到正確理解題意、把握在寫作體裁、選題范圍、中心思想、表現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和目的。這就要求我們運用精細思維,抓住“三要”原則,即一要審清材料。材料是為了引出話題,其實也給寫作者作了提示;二要分析話題,話題具有定向功能,因而需要認真分析;三要重視要求,搞清具體要求,所有要求都要在寫作中體現。
。ǘ┰掝}作文的立意
1、關于“立意自定”
話題作文都有一定的文字來引出話題,這段引言,在形式上與材料作文也有一定的相似,但這段引言并不是用來限制考生的,它只是話題的一個引子,只是提供一定的思維啟發,并不是要讓考生從中提煉出作文的主題。
寫作時的立意傾向、主提思想,由作者自己決定。如20xx年高考廣東卷作文話題“談談你生活中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你對“常識”的看法”。
“有時,常識易知而難行”,很多常識性的東西,人人都明白,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辦得到的。對于學生來說,這一點應該體會很深,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就拿學習來說,記憶、背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又有多少同學在這種基本功上下足了功夫,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呢?沒有大量的積累,沒有基礎性的知識支撐,學習復雜性的知識就很難。這就是“易知而難行”。做人更是如此,諸如“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孝敬父母”“助人為樂”“持之以恒”等等品質,誰個不懂,但就是很難做得到,這也是“易知而難行”。其實關于做人、求知這兩翼的常識,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由此觀之,這道作文題可寫的東西實在很多。
“有時,常識又須推陳而出新”,真理是不斷發展的,從亞里士多德到愛因斯坦,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從宗教哲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人們對人類自身和物質世界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深化之中。這都是“推陳出新”。中國社會的進程,由前蘇聯的“高度集中”模式到如今的“市場經濟”模式;由民主法制不健全,到如今法制比較健全;由過去的比較閉關,到現在的改革開放30年……那一次社會進程的更替,不是對“常識”的發展和揚棄?
2、關于立意“符合題意”
。1)在所要求的話題范圍之內進行寫作
仍以20xx年高考廣東卷作文話題“談談你生活中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你對“常識”的看法”為例。作文的立意都要符合題意,都要在所要求的話題范圍之內進行寫作。而這個作文的核心詞語無疑就是“常識”二字。但題目沒有對常識做出明確的界定,因此,這個領域就是學生大顯身手的地方,也是區別學生認識高下的地方。這類的題目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因此,在考生的作文里面,這個“常識”內容要具體,這是行文的關鍵。那么“常識”都是有哪些呢?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常識寫出對人生的感悟,例如“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交通安全常識,這樣的常識也很容易理解,但為什么在生活當中還難以做到呢?于是深層次挖掘“知易行難”的根源,寫出一篇頗具個人觀點又有一定深度的。再例如食品安全是生產常識,而三鹿事件卻嚴重違背了這一常識。然后考生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探究,為何如此簡單的常識卻“知易行難”,同樣可以寫成非常深刻的,也體現了考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這樣的應該比較受青睞。
第二個關鍵內容就是對“常識”的態度:知易行難或推陳出新。這兩個內容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如果只是停留在對常識的介紹肯定是不行的,而是應該落實到對“常識”的態度上,而這兩個內容就是對考生的最有力的提示。既可以寫“知易行難”,也可以寫“推陳出新”,或者二者都兼顧到。關鍵是要分析的透徹,有一定的深度。無論怎樣確立的主題,都不能離開“常識”這一話題范圍。
。2)注意作文題本身的提示
話題作文的命題一般對寫作有一定的提示,這是在動筆之前應認真研究的。
20xx年全國高考卷話題作文提示有: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么呢?……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這些都是對寫作的一種提示,可以以提示中某一點為寫作角度,再結合這一角度來確立的立意。
3、關于“立意深刻,思想健康”
“意在筆先”,“意者,一身之主也”,“文以立意為主,辭以達意而已”。立意深刻、高遠,的質量才高。立意是思維的深度和厚度的體現,是思想的提煉和升華。說穿了,是涉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問題。
立意深刻,就是要能全面駕馭題目或材料,進行多角度的'剖析和思考,能透過現象觸及問題的實質,深入挖掘出其中蘊含的思想意義。深刻的立意無疑會使具有極強的震撼力,進而能在眾多的中脫穎而出。要使自己的立意深刻,就要注意理性的思考問題,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矛盾的觀點去看待和分析問題。如20xx年高考江蘇卷的作文題要求考生以“倡導綠色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江蘇一考生以“綠色生活”為題目,立足于作者眼中平民百姓的“人間煙火”,無論是中年婦女手中的小煤爐,還是端午節的粽子,在作者筆下都充滿了“綠色生活”的韻味。 最后寫道:
“無論是綠色蔬菜,還是綠色粽子,總是讓我深處綠色生活中,正是這樣殘敗古老的紅墻綠瓦中包容了一切綠色,那些友善,那些真誠,那些熱情,總讓人們時時生活在生機勃勃的綠色中。依然用景仰的神情仰望高樓,依然用享受的姿態擁抱綠色生活!
雖然立意自定,但在作文中表達出來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健康、積極向上,要有時代氣息。在情感的表達上,要融入一種誠實守信、寬容友善的心態;在主旨上,要體現開拓創新、奮發有為、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要與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意識相一致。
4、關于審題立意新穎
立意是作者思想境界、認識水平的體現,也是衡量一篇作文思想深度和認識價值的標桿。立意新穎說白了就是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立意最忌跟隨人后,“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再好的地方,去的次數多了,也會失去新鮮感的?忌鷳D在別人的觀點上挖奇掘新,寫出具有個性的東西來,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如20xx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試題,要求以“我生活的世界”為話題,寫一篇。一考生以“相信自己依然優秀”為題,寫一個中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一直希望自己是最優秀的。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從小學的門門優秀,到初中的勉強保持,再到高中的力不從心。內心世界的展示真切感人。文中大量的筆墨寫自己上學過程中經歷的心理矛盾,結尾處寫在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使表達的思想得到了升華。 “最優秀是有條件的”,這種充滿著思想光芒的人生思考,不但讓考生本人從痛苦中解放出來,也同樣給大家(包括成年人)以人生的啟迪。
四、審題立意應注意的問題
1、審題要準。要吃透題目或所提供的材料,毫無差錯地把握旨意;立意準確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否則即使滿篇珠玉錦繡,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2、立意要新。“新”是指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見解。立意最忌跟隨人后,再好的東西,如果說的人多了,也會失去新鮮感的。
3、挖掘要深。“深”就是要能全面駕馭題目或材料,進行多角度的剖析和思考,能透過現象觸及問題的實質,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意義。深刻的立意無疑會使具有極強的震撼力,進而在眾多的中脫穎而出。
4、開口度要小。話題作文是一種很寬泛的作文題,寫作內容及文體選擇都非常廣泛,加之題目大,限制少,寫起來容易面面俱到,雜而無味。從小處入手,才能把問題談深談透。把大題目寫小,寫細,寫準,“以小見大”,才有個性、有特點。
5、要緊扣話題,中心要集中,所寫內容要緊緊圍繞話題所限定的范圍,不能打“擦邊球”。
高考話題作文 篇8
蘇州的雨細軟,成都的雨淫綿,而北京的雨,輕靈又不失厚重。
雨打在成賢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國子監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飄飄儒巾儒袖上;于是,連雨也帶著古老的幽幽書香。
漫步雨中,無需撐傘,因為那雨滴由頭頂含羞吐蕊的潔白槐花上落下,仿佛夫子的諄諄教誨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回那鼓樂飄揚書聲瑯瑯的貢院,撫摸那歷經悠悠歲月的石碑的刻痕,也許,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國子監,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隱藏其后的,正是脈脈書香。
嶺南的風郁熱,塞北的風凜冽,而北京的風,和煦而清爽。
風吹皺昆明湖的一池碧藍秋水,風吹蕩開盧溝橋畔的菲菲蘆花,風吹響鼓樓檐角細小的銅鈴;于是,連風也帶著溫和的微笑。
漫步風中,不妨同如金風一般親切的人們一同歡笑。扯起一紙沙燕風箏,讓它帶你在北京晴藍的天空中飛翔;將風箏老人的匠心獨運一同放飛;搖櫓昆玉河中,聽不到那古老而悠長的叫賣聲或許微有缺憾,但耳邊充盈的那爽朗耐聽的京片子,是否還有一絲京劇的韻味兒?微醺風中,你聽到胡同口那一把京胡的綿軟京音兒,陽光映著微青的影壁,鴿哨兒響徹晴空,能不沉醉?
風箏、京音兒、胡同兒、京劇,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但隱藏其后的,正是濃濃的民俗。
西域的雪凄涼,中原的雪沉重,而北京的雪,厚重如千年歷史。
雪落在元大都遺址的殘垣斷壁上,雪落在紫禁城的金瓦紅墻上,雪落在銘記興衰榮辱的漢白玉華表上;那雪,亦落在新完工的大氣莊重的首都博物館上,落在建設中的擁抱世界的奧運場館鳥巢上。
紛紛雪花落于身上,左手是觀象臺的古老,右手是長安街的現代;左手是白塔的紅墻綠瓦,右手是中關村的車水馬龍;左手是歷史,寫也寫不完的榮辱興衰;右手是未來,也道不盡的輝煌愿景。北京人的雙手,沉重而又輕盈,而那心間承載的,正是落于我們肩上的千年的責任,是那份作為首都人的責任!
故宮、白塔、世紀壇、長安街,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隱藏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載責任與歷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歷史的符號,創造未來的符號,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高考話題作文 篇9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事令我至今難以忘懷。他們像天上的星星,一顆又一顆;他們像海中的浪花,一朵又一朵。然而,在八歲的時候,我做的一件“傻”事,令我如今想起,仍然忍俊不禁。
那還是我八歲的一天,天很熱,我看見教科書上介紹制造泡泡水的方法,就立刻產生了一種做做試試的強烈欲望。我放開水龍頭,接了杯水,在里面放上洗衣粉肥皂洗滌劑等,用匙子慢慢攪拌,一杯泡泡水于是誕生。我用紙卷了一根空心的管子,沾點水,用力一吹,果然出現了一串串五顏六色的泡泡。我高興的又蹦又跳。吹了一會兒,我累了,就坐在沙發上休息。這時候,腦子里突然閃過了一個念頭,泡泡水既然能吹出五顏六色的泡泡,那么這水和味一定很美。想到這里,我迫不及待的端起水杯,咕嘟咕嘟連喝了兩口,可了不得了,嘴巴頓時又苦又辣,嗓子又干又癢,接著肚子開始作庝。我迫不急待竄向廁所。不一會,爸爸回了家,看見泡泡水,以為是礦泉水,抓過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個飽。這下出事了。我老爹反應比我還“富有激情”。他“呀呀”叫著沖向廁所,一沖開廁所門,發現我正霸占著那塊地盤,他讓我起來,我偏不起。最后我倆只好用比“剪子包袱錘”來做決定。恰巧那天我手氣好,三比兩勝。爸爸無奈跑出去竄向公共廁所,回來時,嘴里還咕咕噥噥:“你這個小屁孩,想謀害親爹呀!”
后來,媽媽回來了,聽完我們的敘述,故作嚴肅,一本正經地說:“兩個笨蛋!”我老爸張開大嘴哈哈大笑,說:“孟資程原來是個笨蛋!蔽乙宦牐瑲馍闲念^,大嚷:“喂,我媽說的是倆個…倆個……”媽媽被我和爸爸逗笑了。笑聲從我家飛出…飛出……
這就是我成長中的一件趣事。它留給我的印象很深很深。朋友,你說,這件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高考話題作文 篇10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許多因憤怒而扭曲變形的臉、因憤怒而無法收拾的場景,所以內斂的中國人總把憤怒看成“洪水猛獸”;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岳飛的“怒發沖冠”,表現出收拾舊山河的決心,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展現中國人要挺起腰桿做人的熱望……同樣的一種情緒,不同的角度,有著不同的理解和作用,那么,你眼中的憤怒是什么樣的呢?
請以“我看憤怒”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傳說黑海的岸邊有一塊摸著是溫暖的點鐵成金的石頭,一個青年人得到了這個消息,就變賣家產到黑海去尋找。因為岸邊石頭太多,為防止重復,青年人就把摸過的不是溫暖的石頭扔到海里去。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他沒有氣餒,還是堅持尋找,重復著撿石頭、扔石頭的動作。
不知過了多少年,有天早晨,他撿起一塊石頭,一摸是溫暖的!但他還是隨手往海里扔,因為他已養成了往海里扔石頭的習慣。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習慣讓我們做了許多事,有許多是下意識的,那么習慣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
請以“習慣”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文。
據說,判定瓷器的優劣可以用兩個瓷器輕輕相接,發出清脆聲音的就是好瓷。有這樣一個人,到瓷器店買碗,就用了這種方法;但他總也不滿意,甚至價格昂貴的工藝碗。原來,他用一只質地很差的碗作檢驗的標準,結果所有的碗都發出渾濁的聲音。
輕輕相撞的一只碗有問題,使合作者變了,從而一切都變了。生活也是這樣,你的參照物錯了,你眼中世界也變了味。
請以“標準”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高考話題作文集合十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