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集錦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節奏”一詞原本用在表現音樂中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在作為網絡熱詞,更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潮漲潮落,春華秋實,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個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節奏;甚至一個人的成長,一個行業的發展,一種制度的演變,一個國家的進步等,也往往都有自己的節奏。
請以“自己的節奏”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選文體,自定立意;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優秀作文】
沸騰,嘈雜,一如搖滾樂隊肆意的喧囂,激情,卻引人亢奮。
舒緩,安謐,一如鋼琴黑白鍵演繹的優雅,清淡,卻讓人沉醉。
可還是有那么多人一頭栽進了生活的酒吧,在舞池中伴著重金屬的節奏,扭動身體,扭動青春。似是從身體的律動節奏中尋到了什么,便將靈魂也留在這里,盡情搖擺。不知道那一張張年輕面孔下的心是否安詳,是否放松,在這鮮明的快節奏下。
或許,青春便是怒放,盡情綻放屬于自己的所有美好的時光。但我更欽羨于曇花般的醞釀,而不是終日沉醉,沽名釣譽。
酒吧里的人來自何方?散場后又會走向哪里?或許更多的人是投身于社會的功名場,終日為著升遷,漲工資,討好上司費勁腦汁。曾一度追逐,一度向前,像所有的凡夫俗子一樣追逐什么,或許更準確地來說,是搶奪著什么。屬于自己的功勞,屬于自己的頭銜,屬于自己的朋友,都要,一一要來。一位朋友說:“以后,不要再爭什么了。”當時的震驚已消退,伴隨著是連日的沉思。這樣的生活,或許是外人眼中的光鮮亮麗,可是個中酸楚,都只能獨自咽下。是節奏太快了吧,不等萬物自然發展便搶先要來,它累,你也累。
不知是否因為換了新環境,連我都詫異自己的改變。電腦里只有舒緩的歌曲,生活也波瀾不驚。開始享受這般的美好,我想著總有那一天,要駐足麗江,走進烏鎮,細細品味歷史積淀的節奏之美,那里的人的節奏,應該是不緊不慢吧。
也愛上孔子。剖析來分析去,似乎孔夫子更符合原先的自己,其實不然。當夫子感嘆于曾經理想社會的美好時,我明白,你我同道。愛你“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可貴精神,愛你對弟子的無比關懷,愛你時不時的詼諧幽默。或許依法治國是快節奏的人所做之事,那你——以德治國的你便是慢節奏的元老了吧。
慢節奏不是隱士們不理會世事,“讓他去死吧!”讓自己脫離塵世的生活;快節奏更不是追名逐利,留戀官場。無論是慢節奏,還是快節奏,用孔夫子的話說,即“矜而不爭”,并非消極對待事物與自己,而是以一種不是為了自己的心來做事,為社會做實事,困難時也與大家一起共渡難關,只是,不是為了自己。懂得節奏的人總能“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吧。
也愛上了梭羅。梭羅孤身一人,遠離塵囂垂釣瓦爾登湖,于寧靜下寫下充滿恬淡,智慧的書——《瓦爾登湖》。當外面的浮華世界帶來的已是生命本體所不能承受和跟進的的快節奏時,智者選擇已從心靈的最初向往走向樸素而詩意的生活。沒有多少人能拒絕川端康成詩意生活的感召:“凌晨四點鐘,看見海棠花未眠。”——這樣恬靜中的舒展之美,才是生命最本真的狀態呵。
電影《立春》中的王彩玲是一個渴望去巴黎唱歌劇的小縣城的女人。坐在一路向南的火車上,她這樣說道:“春天來時,總覺得會發生點什么,然而到頭來什么也沒有發生,就覺得自己錯過了點什么。”今天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如同王彩玲一樣,渴望追上自己的夢想,然而心急的我們卻忘了,當我們盲目地加快進行的節奏,那些屬于我們自己個體生命中難以抹滅的美麗風景也無奈凋謝了,有一天我們再次回首,卻只看到一路慌亂的足印時,我們已再也不能造訪來時的路。
悟透之時,讓我們偕同朋友沉醉在大自然潮漲潮落、春華秋實的節奏里,順其自然。抑或是在一個冬日的午后,捧一本書在慵懶的陽光下享受鋼琴曲流淌下的美好吧。如同梭羅獨在瓦爾登湖垂釣一天星河的心境,格列柯的畫筆下永恒不變的落日的泰然,我們仍應想念,找回自己的節奏才是不顯遺憾的旅程,像海子一樣,劈柴喂馬,周游世界,總有這樣一天,面朝大海,你看哪,那里正是春暖花開!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初到江南,我曾經為了一件小事掉眼淚——食堂幾乎每天都喝咸菜湯。
按說,我不是一個難伺候的人。打小,自定義為窮人家的孩子,哪里輪得到我挑飯!食物各有其性,都可以果腹。人離鄉賤的時候,我居然嬌氣了起來,到了食堂,端起咸菜湯的碗,那眼淚,不爭氣地就出來了。看看江南的土著同事“哎呦喂!今天的湯靈了!鮮!”我真是不解!咸菜鮮在哪兒呢?咸菜扔在開水里,丟些小豆腐塊進去同煮,難不成變海鮮了?但同事的表情,是真陶醉。
我有一根筋的病,非認為咸菜是不能入湯的。大約,并不精致的故鄉皖北飲食,留給我的印跡太深。隨便哪種湊手的蔬菜打個油鍋,添水,稀了就勾芡,還嫌稀,就抓把粉絲,湯里總就有牽牽連連的大氣象了。當湯當菜都行。勤儉節約的吃法,習慣了。
我還有盡信書的病。我看汪曾祺寫《故鄉的食物》,“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咸菜湯,不知是什么道理┅┅一早起來,看見飄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湯!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湯┅┅我想念家鄉的雪。”高郵是四舍五入的江南,看來,冬天的江南,喝咸菜湯,是深入人心的。我同事的陶醉,和北上的汪曾祺的陶醉,是一樣的。
十多年前,我到徐州讀研究生。到徐州,對我來說,和還鄉差不多。同行的江南同學,可就不適應了。中午覓食,他們問飯店:“絲瓜炒榨菜有嗎?”彼此都詫異。同學:“絲瓜有嗎?有!榨菜有嗎?有!一起炒唄!”飯店老板:“不會啊!絲瓜還能炒榨菜?”他們各自的不解和詫異,我都懂。
我決心,改改一根筋認為咸菜不能做湯的毛病。
我親自在廚房里搗騰煙火。
咸菜是深秋時節自己腌的。為了腌菜,我還買了個缸,在煙火春暉路的雜貨鋪買的。腌菜用的雪里蕻,是自己到田里去割的,也有個別長在田間地頭的被當地人呼為“芥(音)菜”的菜。一層鹽一層菜,碼實了。春天,撈出來的咸菜,是黃綠色的。蠶豆若是有點老了,剝去皮,請出豆綠中帶點黃色的蠶豆板。沙糯的蠶豆板,可以成就咸菜湯的另一種神韻。
我家蜜棗說:“媽媽燒的咸菜豆板湯,勝過所有所有的湯。”嘿!這孩子,要是多年后如我一樣遷徙,會不會如當年的我一樣,因為湯的風格不同而掉眼淚呢!沖這點,我這年年腌雪里蕻、剝豆板藏在冰箱里,慢慢賞析的習慣,得留著。
這和我媽,腌蘿卜干、灌香腸,跑到快遞那里,給我弄過來,是一樣的。雖說超市里,幾乎有全國各地的口味,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但是融合了五味的超市,還是缺了帶著你情感密碼的那一味兒。
人總有感情和靈性。到一地久了,培養一顆包容的胃,藏著一顆思鄉的心,直把他鄉作故鄉,倒是也能過出日子的美來。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語文素養之養成,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題記
隨著國學熱的興起,被遺忘多年的漢文化開始復興,語文素養也漸漸進入公眾視野,重新引起人們注意。
語文是有靈性的學科,不是單純堆砌時間便可看到成效的`。不得不說,口耳相傳的傳道授業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方法。不過,最好的語文課堂并不是事無巨細地講解,一個優秀的老師,會引導方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授更多的方法和資源,即“授之以漁”。也許他不用說太多話,僅僅是言辭和**慣的熏陶,便讓弟子受益匪淺;也許他上課的過程不必滿滿當當,只是和學生一起品讀文章——只要老師用心、學生追隨,便很好。
《紅樓夢》中有一回,黛玉教香菱寫詩,先讀大家作品,“肚子里有這幾個人的詩做底子,便不難成詩了。”閱讀、品味、揣摩、浸染。要寫出好的文字,先要知道好的文字是什么樣子。閱讀好的文章,看到別人的過往,既是文字的累積,也是閱歷的彌補,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走遍每一寸土地。閱讀于寫作而言,最大的效用是模仿。模仿是自由寫作的必由之徑,照貓畫虎是妙宗兒,有所積淀后,暈染自己的風格,加上獨特的文字印記便不難。會讀、會寫,便是語文素養。
讀萬卷書的價值要依靠行萬里路來成就,很多開闊,非大山大河不能給予;很多沉思,非星空朗朗不能恩賞。之所以有了圖報畫冊,還有數不清的背包客行走在路上,就是因為,再好的書也品嘗不到清澀海風的咸味,再美的語言也無法得見落日朝暉。最能打動人心的文字必然是自己先心有所感,若不能感動自己,何談感動讀者?行走、品味、記錄,路上的日子、枝杈里燦爛的陽光、街邊稚童的面龐、老人慈祥的模樣……豐富的經歷成就豐滿的詩和遠方。
語文,比之其它科目,略顯任性,也許傾注許多心力,卻成效微茫,語文素養的養成,與其說是修**一個學科,不如說是在修煉詩意充盈的靈魂,合課堂、閱讀、實踐三方之力,積數年之苦,方可功成。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這是一首很有意蘊的詩。從這首詩中,有人讀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邊,不能沒有發現的眼睛;有人讀出了若沒有追尋的過程,也許永遠學不會珍惜;還有人讀出了任何一種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請根據你讀這首詩的體會,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高考語文作文集錦四篇】相關文章:
1.高考語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