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考作文錦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看高考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看高考作文 篇1
此時,我坐在高考考場上,面對題目,思緒萬千,想當年,1977年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角,拯救了外公那一代人的夢想。從古到今,考試制度往往都是最公平的制度,是多少學子躍入龍門的跳板。
40年后的我,揉揉因熬夜而猩紅的眼睛,卻有一些不得不說的無奈。如今的國家,已漸漸邁入全面小康的陣營,學生大多擁有安逸的學習環境,但在所謂不愁吃穿的表面下,卻是“應試教育”給莘莘學子帶來的折磨,前幾日,航空班于我校招生,達到成績標準的人數不勝數,但因為體能標準被活生生淘汰,只剩下兩人。兩人中的一人甚至因為右眼視力差,而與夢想失之交臂。如今高考為年輕一代帶來的不只有模糊渾濁的世界,還有羸弱病態的身體。這樣,到底好不好呢?
數十年來,因高考失利自暴自棄,乃至傳承自己生命的人數不勝數。教育制度帶給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如果沒有堅強的內心,健康的體魄,我們在未來拿什么實現民族的復興呢?
我看高考作文 篇2
高考就像一場不流血的戰役,勝了,自是心生歡喜;敗了,明年也還能重來。
題記
高考這個詞語,熟悉卻也陌生。熟悉,是因為自小耳熟能詳。誰落榜了?誰通過了?高考結果像安了擴音器似的,我總能從長輩口中聽說。至于陌生,自是因為自己從沒經歷過吧!
從字面上理解,高考其實就是一次考試,與我們平時的考試似乎無異。但它又有一種不尋常的特性在其中,它是考生們12年努力的結晶,稍不留神,就會變成13年,14年,甚至更多。
或許正因為如此,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人們千罵萬罵,認為應該考查這個人的真正實力而不是僅憑一張卷子就決定他的去留?墒,如果那些知識你真的掌握了,又何必畏懼一張卷子呢?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到,又何談真正上戰場呢?這種看似正確的偽正義,不過是那些知識匱乏、內心空虛的人們為自己找的借口!
這時候就有人要推出馬云,韓寒這一類人物了。馬云高考兩次落榜,第三次才勉強過關,現在人家創立阿里巴巴成為首富;至于韓寒,人家高中都沒畢業,現在多成功!看來,高考也不決定命運嘛!
對,高考不決定命運,但只針對極少數人。你沒有馬云的經歷,你讀的書也超不過韓寒,又如何能保證成功?他們的成功,是與自小經歷有關的,是與知識水平有關的,是與個人理想有關的,我們又如何能照葫蘆畫瓢恰到好處地成功呢?在將來社會,在一個滿是研究生博士后抑或是富家子弟的年代,你,又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存活呢?
我想,高考這個制度可能并不完美,但它卻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成千上萬的學生通過努力,就可以踏進理想的殿堂!
那么,拿起武器,隨時準備開始戰斗吧!
我看高考作文 篇3
我看到一幅美景。那是在我早晨跑步的時候。田間小道的兩旁,觸目是蒼翠,滿眼是蔥蘢,小麥、大蒜、洋蔥都拼足了勁競爭著生長。在生長中競爭,在競爭中生長,一幅和諧的競爭生長圖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行楊樹,蔥郁繁茂,宛若一道綠色的長城。它們一個向南側身,那么另一個就向北側身,都在努力地尋找著自己的發展空間。就連大樹下的小樹,也努力地側著身子生長。它們也在進行著生存的競爭,它們都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一幅多么和諧的生長競爭圖景,大自然因此充滿活力,大自然因此而美麗。
我看到一幅美景。成群的鴿子飛落在收割后的田野上,它們悠閑地漫步、覓食。有時它們會發出咕咕的叫聲,那是在呼喚它的同伴,找到了有更多可食之物的地方。無疑,它們每個都想吃到更多的食物,但是它們之間沒有你爭我斗。爭的是在地上尋找,而不是別個口中之物。它們也在競爭,它們在友好地競爭。美麗的鴿群在藍天碧野間飛翔,一幅多么美麗的圖景。
我看到一幅美景。那是兩千多年前的`趙國,廉頗負荊請罪,由藺相如的門人領著來到了藺相如的府上。廉頗見到藺相如,叩首便拜,藺相如趕忙扶起廉頗,請廉頗上座,將相交談甚歡。他們之間有競爭,但為了國家的利益,他們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和地位的高低,然后才有趙國的興盛。廉藺交歡,千古傳為美談。競爭必須有美好的人情蘊含其中,才能使競爭者各施才智,共同創造偉大的功業。
我看高考作文 篇4
俗話說“高考遠在天邊,卻近在眼前”。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道理也很易懂,可是細細的思考一下,還是很有韻味的。
若是改變成另一種說法,高考就是多年來考試的縮影罷了。不過是題量增加,綜合應用而已。
高考的最后一課考后,我從車窗外俯視,那鐵門就似水閘,考生們從中呼啦啦擁出,仿佛一股江水得到了解放,真可謂是“開閘泄洪”般壯觀。
再看那群人,似乎并沒有過多的悲傷或喜悅,也并沒有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題目,從容而淡定,緩緩邁出考場的大門;蛟S他們經歷了中考的磨礪吧,我想。
“今天怎么出來了那么多要飯的?”我扭過頭,才知這句話是從一個牽著媽媽的手的男孩說出的,他才六、七歲光景。
乞丐?哪有?畢竟小孩子的話不帶修飾,很真實,我環顧四周,卻并未發現什么討飯的。
同學見我這個行為,當即明白了我的用意,哭笑不得道:“什么乞丐,小孩的話你也信,他們是那些考生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我微微瞪大了眼珠,算是恍然大悟了。路邊的確有許多年邁的人坐在人行道的石階上,眉頭擰在一起,手時不時架在腿上又支在地上?礃幼,坐在考場里的不是自己的孫子孫女,而是他們自己在緊張地作答?梢娺@高考真是異常重要。
當然了,著急的不只是祖輩們,父母們也更是費盡了心思。新聞上有報道稱某一地區有一棵“求過樹”,一天有上千萬人去點香祈禱,后果·卻是這棵樹支撐不了父母們向樹上投許愿紅包的數量,“壓力山大”,導致樹枝斷裂而點著了樹下的香,這書也就“英勇”在火中變為了土灰。這些考生會不會考不好呢?我不知道,但是這些父母在日后孩子的大型考試中,大多數會讓他們的孩子好好學習、備考,不再靠“神樹”許愿來彌補自己的不努力了吧?
臨陣現磨槍的確有時會很起效,但不是長久之計;就算有千人在場外等待,真正答題的只能是自己;靠后的議論也不會改變成績。太大的道理我不明白,可我知道一點:從今天開始,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好好學習!
我看高考作文 篇5
自古以來,教育就是改變命運,實現自身價值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多少人的人生因為教育而改變。
孟母三遷,為的就是讓兒子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為教育對人的影響太大了。小時候的孟子在墳場邊就成天學者別人哭喪死人,在市場旁就學著別人做不該做的事,直到搬到學校旁邊,他就開始每天學習?梢,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如果當年孟母沒有三遷,那么也許就沒有這個孟子了。
蘇秦能夠懷有六國相印,成為一個如此見真愛國,受人尊敬的人,靠的就是“錐刺股”的那一份韌勁,王安石能夠把他書房里的一本本書倒背如流,也是因為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鉆研;宋濂在大雪深數尺的山路步行數幾天,為的就是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也不顧吃的穿的不如別人,刻苦讀書,最后成為一代名相。
多少事例都告訴我們,教育能改變我們的命運。魯迅嚼辣椒夜讀,最后成為中國近代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激勵了千千萬萬青年人。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就是說,唯有教育,才能使人類社會大有進步。
想當年,1977年高考重新開始,終于打破了十年中國教育的堅冰,使更多的人才被選拔出來,從此,中國走向了富強,獨立的道路。放眼古今,也正是教育可以促使人類進步。中國隋唐時期創立了科舉制度,從而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進步,因此有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這些鼎盛時期;英國能像如今那么強大,靠的也是教育,當年西班牙統治了菲律賓三百年,菲律賓人都沒有學會西班牙語,而英國僅僅統治了五十年,就使菲律賓所有人學會了英語。
而如今,高考是當今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佳方式,能促進中國的發展與強盛,而我們肩負的是祖國復興的責任,所以就讓我們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更美麗的祖國,讓高考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讓明天更加美好!
我看高考作文 篇6
大家也都在喊著高考改革,教育改革。誠然,有很多問題陳列在前,但是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現如今的考試制度又是相對最公平公正的方法。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先從作文這種靈活性大的地方嘗試著手呢。
現在的作文題目給我的感覺還是普遍偏向一種說理說教。為什么大人總是喜歡告訴孩子某個道理呢。
作文題雖然是給了一種材料,自選角度去談,看似自由度變大了,學生有話說了,但是實際上學生們說的話還是老調重彈的東西。把一個材料細心分析下來,不過是產生了幾個中心思想,幾個可以立意的角度,然后學生們又根據這些套用“公式”。無非是責任啊,愛心啊,細節啊,或者其他諸如此類的某個人生哲理的選擇,考生們都會“有備而說”。
其實,我回顧自己十八歲的時候,真正思考的東西并不多。對于那些所謂的道理沒有多少實際體悟和感受,只不過是知道而已。那個年紀的孩子實際上是不理解什么的。我不是因為自己開竅晚,就覺得大家十八歲的時候都不會去思考那些道理,而是覺得確實并不長的人生經歷,以及大多數時間是在教室里規規矩矩度過的生活狀態的確告訴不了我們那么多道理。我們所謂“懂得”的,那些可以“作文”的道理不過是老師家長天天說給我們聽的概念。我們把這種概念通過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就成了作文了,就像做數學題一樣。其實并非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實感受。自然作文也就千篇一律了。
從這個角度看,這樣的作文是不是違背了寫作的本質目的。
我們寫東西,是除了語言等其他手法外表現自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無論是何種文體,都是一種看法和思想,而這種看法和思想往往是源自親身所感的。雖然書本上會學到很多東西,但是真正自發的有動力拿起筆表達,還是源自內心的感觸認識。而高考作文并沒有引導學生去寫真實感受的東西,還是偏向一種說教和說理。
我們為什么不能嘗試一種新的作文方式呢,真正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感而發,而非套詞做作。十八歲的年齡經歷了什么,感觸了什么,就讓他們說什么,寫什么。比如說寫一寫童年的美麗回憶啊,和家人的共同生活,給母親的生日禮物啊,甚至是就某一次社會事件,時事談談看法,提提意見。也許沒有材料作文立意廣泛,但是這些東西確實是可以有真情實感的。也許學生寫出來的想法幼稚不成熟,更可能叛逆甚至“很壞”,但是難道不應該教會學生這才是寫文章的真正目的嗎。道理誰都會說,而這些東西未必人人都會。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題目其實也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面對生活,反饋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一個孩子從來沒有給母親送過生日禮物,這樣的題目教會了他應該去做這些事,去學會做一個人,而不是成為只會學書本知識的讀書機器。
落地生根的作文題目也是一種引導,引導學生走出應試的書堆,去關注社會,家庭,自我,去切身體悟和明白。這似乎也是從試卷中引導素質教育的一種方法,要想寫好作文,你就得有這樣的素質拓展,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想讓高考作文摒棄那些道理,而讓學生去進行“無道理”,但是有真情的寫作。我覺得這樣確實會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我看高考作文 篇7
1977年,關閉了十余年的高考重新恢復了。而我因為1976年年末的一個決定錯過了這場高考,這一錯過就是整整三年。
1976年,作為知識青年下鄉的我從成都來到金堂縣的一個小山村已經快三年了,回到城市的心情越來越急迫。那時重返城市只有三個途徑:一是招工進廠回到成都;二是被推薦上大學;三是因為傷病而返回成都。在當時能否上大學全靠大隊、公社、縣里三級推薦,一個公社不過一兩個名額罷了,而推薦的首要條件是認真改造,每年出工天數不能少于三百天。于是對于每一個知識青年來講,認真表現力爭得到推薦便成為我們的奮斗目標。
1973年高中畢業的我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即便是下鄉來到生產隊我也不忘帶上我的高中課本,每到晚上收工以后,我會點著煤油燈看書,做幾道練習題。有一日,一位即將招工回到成都的老知青來道別,他看著我的數學練習本說:這樣不行的,要是被發現了影響不好。他隨手拿起桌上的《毛選》放在我的數學書上說:這樣就好了,把《毛選》放在上面,干部們來看到就會很高興,會給你以后招工或是推薦大學加分的。
1976年12月,我得到公社通知有一個招工回城的機會。那時這應該算是天大的喜訊,當被告知招工條件以后我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招工條件明文規定:一旦被錄取進廠以后學徒兩年期間不得被推薦上大學;一旦獲得推薦招工機會又放棄者很難再獲得首推上大學的機會。
那幾個夜晚是痛苦的,回到城市的急迫還是戰勝了對上大學的渴望。我在1976年的最后一天回到了成都,在1977年的第一縷陽光下踏進了工廠,開始了裝配工的學徒工作。也就在那一年,全國高考恢復了!和我下鄉的小伙伴們一個個參加高考回到了校園,而我卻因兩年學徒期間不能參加高考,而被攔在了高考考場外。直到1979年學徒期滿了以后,才如愿走進了大學校園。
四十年過去了,高考改變了無數學子們的命運軌跡,這些學子們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變革,讓社會得到進步,科技得到發展。而我卻因一次不能說是“錯誤”的選擇中,和1977年的高考擦肩而過。人生的錯軌不再回來,所幸天道酬勤,時代總不會辜負一個勤勞的人。
我看高考作文 篇8
走低,我國國民的圖書閱讀率!增長,我國國民的網絡閱讀率!
這是一種現實,而且非,F實的問題!強烈的閱讀反差,反映了什么問題?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方式的閱讀,是傳統閱讀,還是網絡閱讀?國民會異口同聲地說,傳統閱讀或網絡閱讀嗎?不會,絕對不會。我認為,不管是哪種閱讀,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對于新生事物——網絡閱讀,我感覺——網絡閱讀,想說愛你不容易。
傳統閱讀的優勢仍在。這是一種事實。針對我國國民讀書率持續走低的現象,記得一位教授曾經說,在他看來,傳統閱讀更利于人們的抽象思維,而且雖然現在有的圖書比較娛樂化,但那絕不是圖書的本質,圖書的本質還是要體現出內容的深刻和文化積累。而這一點,對于提高國民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認為,傳統閱讀包含一種極具創造的想象力,是網絡閱讀所不及的。如果傳統閱讀消亡,人類的很多想象能力也會消失,F在,我們上課,大多老師都喜歡用課件,課件畫面的精彩,畫面的直觀,的確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但這種享受如曇花一現,當我們走進文本,重新閱讀教材文章時,腦子里竟是那一張張讓人眼花繚亂的畫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學失去了根基。對比中,傳統閱讀,魅力猶在!
網絡閱讀的缺陷已經顯現。傳統閱讀的內容是有文字的書籍,網絡閱讀的內容是有文字的網頁。它們的閱讀內容雖然都是有文字的載體,但是在閱讀取舍上有著一定的差別。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傳統閱讀內容都是精華,但網絡的精華內容要比傳統閱讀少得多,F在,網絡出版業相當發達,沖擊人們的閱讀方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黃色污染”、“灰色污染”。一些人沉迷于虛幻的網絡世界里不能自拔,而深受其害,F今,大量事實已經證明,要正視網絡的存在,尤其是網絡閱讀的存在,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待網絡閱讀的興起,要在網絡閱讀和傳統閱讀之間正確取舍,使之達到一種共生共榮的局面。
可見,網絡閱讀還需要走一段路程,網絡閱讀,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我看高考作文錦集八篇】相關文章:
2.我看高考作文八篇
4.我看高考作文
9.高考作文錦集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