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進初三》讀后感
讀完了《走進初三》,我不禁思緒萬千,浮想聯翩。《走進初三》記述了初三普普通通而又勞累的生活。初三的生活很累,沒有一點玩玩鬧鬧的時間;初三的課堂只有筆的沙沙聲響動著,靜的可怕;初三的作業好多好多,永遠也做不完;初三的老師很是心急火燎,加倍的布置作業使我們不堪負重。
啊!初三,像千斤巨石一般壓在我們的心頭,讓我們感到好沉好沉,沉的無法形容,在宿舍里亮出了點點燈光,那是手電筒的光在閃耀,課上剛從枯燥無味的英語課堂走出,又要聽焦耳了,剛聽了個頭,眼皮便打起了架。吃飯誠可貴,睡覺價更高,若為出山故,二者皆可拋。是啊,學業如此之繁重,不是社會制度造成的嗎?看當代中國教育,表面上掛個素質教育的名號,而現實則一張試卷定終身啊,而且永遠是放不開的課堂。遙望大洋彼岸,他們,上課站著,坐著,躺著,蹲著都可以,還常常親近大自然,十多歲就出去做義工,熟悉社會。而我們自身的處境,為了一點師尊就剝奪了學生的人權,在學校教室里,老師手中的棍子像鯊魚一般四處游弋,尋找著目標,學生呢?只好規規矩矩的坐著,不敢發出一丁點的聲音,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語言是交流的源泉,可這些都在學校化為烏有。
作業如此繁重,把我們培養的少年老成,小小年紀便失去了童年的稚趣;生活在老師訓斥和棍棒陰影之下。當今社會,還把一些獨生子女培養的嬌生慣養。在壓力重重的情況下,養育了一代代死讀書的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在課間還是學,回到家里還得應付那許許多多的作業。除此之外,似乎就只有走動與吃睡的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卻難以擠出寶貴的幾分幾秒,期待已久的假期,等來的卻是空歡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擠不出幾天的時間,只知道不斷的學,不停的學,學啊學。學習像沉重的鐵圈把我們給囚禁。都說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可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多少人談得起樂趣呢?就遠的不說,中國廣州鄭亞旗12歲退學網上打遍天下,如今是廣州某網絡公司總裁。
蘋果的創始人也沒讀完大學課程,愛迪生、比爾蓋茨、愛因斯坦又有哪個學完了學業?不都是在社會上鍛煉,在成功中積累經驗,在失敗中汲取教訓,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練就了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嗎?如果他們在學校上課,也有可能在人間世事中把才華埋沒。可以說,學習是普通人必備的生命經歷,而社會則是有成就的天堂,我突然感到迷茫,為自己的前途擔憂,感到好累好累。
【《走進初三》讀后感】相關文章:
走進初三09-25
走進初三06-06
走進初三作文[精選]07-05
【精選】走進初三作文07-05
走進初三的作文09-17
走進初三作文05-04
走進初三作文12-08
走進初三作文【精選】07-04
(精選)走進初三作文07-05
[熱門]走進初三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