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三地理后階段復習建議論文

時間:2024-10-02 02:08:32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三地理后階段復習建議論文

  地理二輪專題復習總的任務和目標定位為:在鞏固深化一輪復習“雙基”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專題綜合,實現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來就是“深化”、“綜合”、“應用”三個方面。

高三地理后階段復習建議論文

  一、深化:是指二輪復習的全過程中要繼續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落實。與一輪復習不同的是,二輪專題復習更要突出對“雙基”的深化,這種深化主要體現在:

  1.深入研究考綱:根據其能力要求,重點培養三個能力一個方法,一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二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描述性的能力,即注意地理學語言的準確使用;三是培養學生如何去讀圖表,分析圖表,挖掘圖表所反映的顯形和隱性因素,然后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四要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總結規律,盡量做到深入淺出。

  2.復習內容的拓展。一輪復習注重對高考知識點的落實,二輪復習則進一步在更高的層次上回歸書本,整理學科知識結構,形成學科知識網絡,有效地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這樣做可以進一步把握高考知識點之間、各個知識專題之間、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形成以學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識為基點,點線面體相統一的知識能力架構。

  3.復習目標的提升。一輪復習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二輪復習則進一步提升為“理解和應用”,特別是對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識,更要綜合地理解和綜合地應用。

  4.復習方法的改變。一輪復習主要依據教材的學科邏輯關系以及學生原有的認知為基礎,以重溫教材的方式進行;二輪復習則進一步改變為以相同或相近范疇為線索,打破現有的教材邏輯關系,建立起相對獨立的、跨單元、跨年級的新邏輯體系,所以在復習方法上更強調從整體出發,立足專題,著眼全局。同時,要教會學生如何看書、如何查漏補缺,切忌簡單地重復。要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5.對于成績較差的學校,希望在后階段能加強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的訓練,確保學生能做到易題不失分,中等題多得分,從而提高總分。同時加強客觀試題的訓練,提高選擇題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

  二、綜合:是指專題的設計與落實要以高考知識點的內在聯系為基礎,以主干知識為線索,突破教材原有邏輯體系,建立以綜合理解和綜合應用為目標的新邏輯體系。新邏輯體系的建立必須解決和處理好“選、講、練、評”的關系。

  (一)專題的選擇(如何進行專題整理?如何進行專題復習?)

  1.為什么要采用專題復習的形式?

  什么是專題——相關知識的歸納、整理、貫通和應用

  專題的主要任務是(1)建立知識框架(2)分析要素之間的關系(3)總結知識規律(4)拓寬知識層面(5)比較知識異同(6)歸納知識特征。所以建立專題的目的是為了構建完整有效的知識結構,實現自然與人文;自然與區域;人文與區域之間實現知識的重組與創新,拓寬思路,發現問題、綜合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盡管現行教材不再過多強調學科體系,但在近年來的高考命題時,仍然在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突出表現在高考地理試題主要以專題知識呈現的方式出現。

  沙塵暴問題、海洋經濟問題、東北的振興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三農問題、西南地區開發問題、能源問題、城市化問題、全球增溫問題

  2.哪些內容可以采用專題復習形式?

  一是涉及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內容(等值線圖的判讀);

  二是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主要過程的內容;

  三是涉及人文地理、區域開發和整治的內容(黃土高原);

  四是和地理熱點相關的內容(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及其解決)。

  3.怎樣進行專題整理

  人文地理專題的整理

  (1)以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內容為線索;

  (2)從初中相關內容中獲得素材

  (3)用高中的原理進行分析和歸納。

  例:農業生產

  (1)農業生產活動的特點和區位選擇(相當于原理和基本理論)

  (2)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3)世界各大洲(或主要國家)的農業特點、分類和區位因素分析

  (4)我國各區域農業特征和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地理專題的整理

  以河流為例

  (1)河流的定義和形成;

  (2)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及其形成;

  (3)不同地區河流特征比較;(關于航利)

  分類方法:按照河流背景環境分類;按照河流補給特點分類。

  (4)世界大河分析。

  4.專題的基本類型

  知識性專題——基礎性專題——以教材內容為藍本的專題,比如地理環境要素相關

  例:知識型專題——《氣候》

  ⑴分析氣候形成因子

  三大自然因子對氣候形成的內在決定作用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過程

  ⑵掌握氣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抓住氣候的兩大要素

  適當使用地理術語——如高溫多雨、溫和濕潤……

  掌握各種氣候的主要特點:單一型氣候特點

  ⑶了解氣候類型和判別步驟

  根據特征氣溫的特點確定氣候帶。

  根據降水數量、季節分配判斷氣候型。

  尋找氣候分布規律

  大陸西部——干濕組合,形成季變型氣候;干干或濕濕組合,形成單一型氣候

  大陸東部——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分布著三種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中部——大陸性氣候

  南半球——可以套用對稱模式推論,但季風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不顯著。

  ⑷建立氣候全球分布模式

  ⑸挖掘氣候的內涵、進行氣候的拓展

  外延——自然帶知識系統

  內涵——氣候資源與災害防治

  技能型專題——方法型專題——以操作內容為藍本的專題。

  比如怎樣讀圖,等值線判讀

  熱點型專題——時事型專題——以重大問題為藍本的專題

  例:熱點型專題——《東北工業基地的振興》

  ⑴東北工業基地的地理背景定位(包括基本條件、工業發展歷程、基地現狀分析)

  ⑵國外同類基地的歷史變遷過程

  ⑶東北工業基地振興的前景分析(包括政治、經濟、科學、市場、資源、交通的前景,以及國內同類基地的比較)

  ⑷新東北工業基地發展方向分析(包括國內、國外的潛力和競爭,自身區位的優劣)

  ⑸總結工業基地分析的一般方法

  ⑹新情境下的實踐——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發展

  5.注意事項

  在高考復習時要十分注意系統性知識(某一要素知識構成)與專題性知識(某一要素為主,相關要素合成)的聯系與區別,充分發揮兩種知識整理方式的作用。

  (二)專題的復習方法——講

  專題復習首先要 解決好 老師怎么講的問題。像一輪復習不能搞成新授課的簡單重復一樣,二輪專題復習更不能搞成一輪復習的翻版。根據二輪專題復習的目標任務,這一階 段 老師的講顯得更有必要、更有意義。因為二輪專題復習的內容是綜合的,是打破教材原有邏輯結構的,是學生無可憑照的。教師應從本學科、本專題的全局著眼,運用“綜合”的方法講好“專題綜合”,把“綜合”作為老師講專題復習課的第一要務,克服單打一,防止片面性。

  常見的“案例”法:

  第一步:老師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專題整理示例

  第二步:建構、分析專題的“模式”

  第三步:學生自己完成專題,老師在方法上進行具體指導,檢查學生整理的專題質量

  要求:?

  ⑴專題知識點及完整的知識結構。

  (2)專題與高考的關聯度:已考過哪些內容,何種角度,題型考查,考查了哪些能力;可能考查哪些內容,適合何種題型考查。

  (3)借助專題典型題目,展開針對性講評,剖析解題思路和方法。

  (三)專題訓練的廣度、深度、強度應比一輪復習更進一步。每一次考練都要注意五個不同的層次和領域:

  ①針對重點考點內涵知識要素的綜合考練(多元性訓練)。

  ②針對主要考點之間內在聯系線索的綜合考練(多向性訓練)。

  ③針對專題知識面內共性問題的綜合考練(共性和規律性訓練)。

  ④針對專題知識體系中各種構成部分相互關系的綜合考練(整體性訓練)。

  ⑤針對講評重點問題的綜合考練(矯正性訓練)。

  而要達到上述不同層次和領域的訓練目的,優化命題結構是關鍵。要徹底改一改“一刀切”、“一題練”的做法,在優化命題上下功夫。地理學科的命題設計應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面向大多數考生的基礎性的常規性的能力訓練題,這要占50%左右。二是面向中上游學生的應用型、能力型的題目,這要占40%左右。三是面向尖子生的靈活性、綜合性題目,這要占10%左右。這些題目應是綜合的、具有創新思維要求的題目,提供給那些有余力、感興趣的學生進行研究、嘗試,由他們自主選擇。這對培養尖子生和優秀生極為重要。命題要注重新情境、新條件、新問題的設置,注意以“陌生”考“熟知”的訓練。

  (四)專題復習中的評,應兼顧知識能力兩方面。就知識方面而言,老師既要評到基本知識點,又要評到本專題涵蓋的基本知識面,這是對基本知識點的拓展和深化。就學生能力而言,既要評到學生在識記、理解、應用知識方面的能力,又要評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創新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還要評到學生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時所采用的過程、基本方法、技巧,以及考生所具備的思維方式和精神狀態。具體要求是:

  ⑴盡可能多地批閱試卷,通過批閱試卷準確掌握學生的答題情況,保證講評有的放矢。

  (2)認真統計學生考卷出現的典型錯誤,分析出錯的原因,找出改正錯誤的方法,強調避免錯誤出現的方法。

  (3)重視研究典型題目的解法指導。教師要善于抓住典型題目的要害,找準突破口,設計好點撥和引導學生思考的結合點,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題目的解答,進而總結出此類題目的審題方法、解題規律。在此基礎上,要盡可能地對這些題目進行拓展延伸和變式訓練,還要注意類似題目的比較分析,借此加深學生對這類題目的理解,鞏固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使解答這類題目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4)考試中出錯的內容要進行補償考試。必須消除那種認為考過、講過就萬事大吉的想法。補償考試的形式應該靈活多樣,視具體情況而定,既可以分散在講評的各題之間進行,也可以在所有內容講評完之后一塊進行。由于考試內容是針對錯誤而確定的,所以不必要求每個學生都做,允許他們有所選擇。補償考試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確保補償考試不走過場。

  三、應用:是指運用所學基本理論認識、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這是學科能力和高考能力的最高層次。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模式下,“應用”能力不僅是“實用”,更重要、更富成效的是“創意”。高考中幾乎所有學科都鼓勵和引導考生以創新精神實現知識應用過程中的“創意”,所以二輪專題復習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應特別關注三點:

  一是運用已知知識推出未知知識;

  二是憑借考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識、形成的基本能力和整體素質去分析解決自然和社會發展中、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是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的關系。與一輪復習以落實書本基礎知識為主不同,二輪專題復習則更應突出社會信息的灌輸以及基本理論與社會實際的結合,每一專題都應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作為復習線。首先要重視社會信息的輸入,這些社會信息主要包括:①與考生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②國內國際出現的重大人文;③國家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④人類共同關注的自然與社會、經濟與政治等領域的熱點、焦點問題。其次,要將書本理論與社會實際溝通聯系起來。最后要解決運用書本基本理論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思路、方式和方法,這是實現二輪專題復習終極目標的關鍵一

【高三地理后階段復習建議論文】相關文章:

優秀高三日記:期中考試復習建議10-23

當燈熄后高三詩歌09-19

高三議論文07-26

高三議論文 :今年高三10-06

高三議論文:高三,我來了09-26

立春后的雪高三敘事作文07-03

高三議論文:誠信08-16

誠信高三議論文07-16

高三議論文 :人生09-17

高三議論文作文10-2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一本综合五月花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 | 在线观看主女国产 | 中文字字幕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