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游記300字范文匯總
摘要:農歷九月九,傳統節日重陽節即將到來,那么很多同學會問,如何寫好一篇關于重陽節的游記,在這里匯總了三篇例文供大家參考!
游張公祠
重陽節這天,艷陽高照,晴空萬里,我們來到張公祠參觀。張公祠是為紀念唐朝宰相張柬之而修建的。它門前的石碑上寫著張柬之的簡介。通過介紹,我們得知武周后期張柬之任宰相,武則天病后,他與其他大臣乘機發動政變,恢復了唐中宗的帝位。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習家池,習家池是東漢襄陽侯習郁建造的私家園林,素有“中國第一郊外園林”的美譽。園內有三個大池,其中高陽池最為美麗,園內景色優美,碧波蕩漾,楊柳垂堤,令我們留連忘返。
這些寶貴的人文建筑是我們襄樊的驕傲,讓我感到自豪。
峴山文化之旅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我們班進行了一次峴山文化之旅。
峴山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張公祠。祠門前的有一棵三角楓已有300多歲了。張公祠是為紀念唐朝宰相張柬之而建。在張公祠門前的一塊碑上寫著“張公祠”,碑的背面寫著張柬之的簡介。簡介上說,他晚年歸鄉,曾率眾人在襄陽城西修老龍堤,造福一方。
峴山文化之旅的'第二站——習家池。習家池背倚峴山,群峰環抱,是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修建的私家園林。習家池依照范蠡養魚的方法,在白馬山下建了一個長六十步、寬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馬泉水建池養魚。池中建有六角亭,又稱為湖心亭。東晉時,習郁的后裔習鑿齒就在此讀書,留下《漢晉春秋》這一千古名作,使習家池更負盛名。這兒也是孟浩然、杜甫、李白、皮日休等著名文學家經常來游玩的地方。他們曾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
峴山之旅讓我知道了峴山的文化,也激起了我學習歷史的興趣。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探尋襄樊的古巷名山,去了解襄樊悠久的歷史文化吧!
秋游
今天我們學習小組參觀了張公祠。隨后,我們還參觀了著名的習家池和清澈的白馬泉。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歷史悠久的習家池。
進入習家池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里的第一個池:濺珠池。濺珠池的形狀好似圓形,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濺珠池是一個多邊形。濺珠池大概只有半個籃球場大,但是它的水卻非常干凈。聽講解員說,這個濺珠池原來是個活泉,有時泉口噴出的泉水都可以到2至3米高呢!
隨后,我們又來到了第二個池:半規池。半規池是一個斜著的半圓形池子,大概也只有半個籃球場大。以前,濺珠池還沒被封住的時候,只要濺珠池一噴水,濺珠池和半規池里的水就會流在一起了。
第三個池子非常引人注目:高陽池。為什么說它引人注目呢?因為高陽池比濺珠池和半規池大得多,有大半個操場的體積。高陽池里的水是碧綠的,池中還有些許的魚兒自由穿行。
這就是歷史悠久的張公祠,它有著跨越時代的美麗。
【重陽節游記300字范文匯總】相關文章:
1.重陽節:重陽節
2.重陽節: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