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見聞
每年的4月4日、5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即使氣節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川》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薄扒迕黠L”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之時”皆清潔明凈之時。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說“三月節,……物質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桑”等名句,正式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解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升華,清明節也就是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心土,折幾只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澋奶厥鈿夥。
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就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這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去給我的奶奶上墳,我們買了一些水果、紙錢和鞭炮,我們在去的路上看見有的人手里拿著許多上墳的東西。三五成群的來到自己家的墓地,給自己的親人上墳,我們到了那里先燒香,再燒紙放鞭炮,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寄托我們的哀思,之后我們還要給死去的親人去掃墓,把掃墓掃的干干凈凈的好讓親人看到把她的墓掃的很干凈。她一定會高興的,我們上完墳回來的時候看見路上還是人山人海的。
【清明節的見聞】相關文章:
初三清明節見聞作文06-06
清明節見聞作文(通用27篇)04-08
初三清明節見聞作文5篇07-05
生活見聞05-23
清明見聞08-09
山村見聞10-13
“十一”見聞08-09
清明見聞10-29
除夕見聞09-29
超市見聞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