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考話題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和希望;它是一種最美的心態,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題記
漫步在金黃的稻穗中,仿佛一切都染上了這種顏色。秋風輕撫著,蕩起陣陣微波。艷陽在大海的印襯下,也顯得黯然失色。飽滿的穗頭,輕搖的稻桿,彌漫的稻香,充斥著整個大地。
我莫名的感動了,這何嘗不是稻穗對農夫們的感恩呢?
花兒凋零了,但是她留下了香氣,飄入十里街巷,散入了空氣中,。春蠶死去了,但它門留下了自己的蛹,圈圈蠶絲,表達了它們對人類的感恩。
其實,這世上不是沒有感恩,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黃河流淌,生生不息。千古歷史,道盡風流人物。
天下亂世,兵戈擾攘。劉備為求奇才,放下重任,駕騎戰馬,三顧茅廬,只求一見諸葛。
諸葛出山輔助。奇招妙計,打敗敵人,為劉備打下堅實的江山。諸葛出山,不也是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感恩嗎?
感恩,是要用行動去回報的。
早出晚歸,采集蜂蜜。蜜蜂千里迢迢,只為吸汁筑巢。一座座堡壘般的蜂巢,流溢著蜜香。一只
只勤勞的蜜蜂,醞釀著甜蜜的禮物。甜美的蜂蜜,歡欣的笑容,是蜜蜂對人類給予花蜜的感恩。
連動物都能做到的事,我們人談何不能呢?
屋內帶入了門外的寒氣,父母下班回來了。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個溫暖的擁抱,一件厚實的大衣,總能使父母感到溫馨。我們不需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我們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做一頓飯,洗幾件衣服,也是對父母養育的感恩。
感恩,要用心和行動去表現。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哪怕只是滴水之恩,也要以涌泉相報。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中,必定有挫折,有失敗。總會有人在這個時候站在你身旁,向你伸向援助的雙手,攜你走向未來。
世人皆有情,別讓自己變成一個冷漠的人。學會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有人說善良的本質就是感恩,一個人學會了感恩,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對別人的幫助,哪怕是一點一滴,我們都應當懷感恩之心。
輕輕灑下感恩的'種子,只需點點春雨,即可生根發芽,飄出撲鼻香。讓感恩的種子灑滿遍地,讓感恩的花漫山遍野,讓感恩的香氣彌漫世界,讓感恩的情意裝點人們的心房。
感恩父母,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人間,讓我們品嘗到世間的苦辣酸甜;
感恩朋友,感謝他們為我們分擔痛苦,讓我們不再孤單;
感恩老師,感謝他們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我們,讓我們能判斷是非……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命才會充滿溫馨;長存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心靈才會更加純潔!懂得感恩的人,終會幸福。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我的父親中等身材,長的微胖,一頭烏黑的頭發,有點兒卷,說話風趣幽默,待人和藹可親,助人為樂,與世無爭。平時愛好休閑、運動,周末經常陪我打羽毛球,還會做我愛吃的飯菜,只要是我老爸下廚,我這個讒貓就絕對會吃得飽飽的。雖然爸爸工作忙,經常沒空回家,但是我知道爸爸是十分愛我的,他每趟出差,無論再忙,也會為我買一件最漂亮、最喜歡的新裙子。
我父親的眼睛小小的,大家說是鼠目寸光,我媽媽經常埋怨他胸無大志,甚至連小志都沒有,但我能理解爸爸,爸爸的期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他期待的目光。
那次我永遠也忘不了……
那天,語文老師布置了幾道詞語解釋和作文,回到家,二話說便沖進房間打開電腦,準備在網上搜索答案。我正抄著詞語解釋,突然,爸爸回來了。我心里想,回來就回來唄!繼續抄我的,管他呢!父親看見我正在抄些什么,頓時勃然大怒,用嚴厲的目光瞪著我說:“你作文、詞語解釋都要在網上抄襲,這樣有什么用!以后你不可以在網上抄襲。” 頓時,我委屈的眼淚流了出來,賭氣拿著作業本獨自完成。第二天,老師在班上便夸我的作文完成得很不錯,希望繼續努力,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樣。回到家我也不理睬父親,沒跟他說過一句話。這時,父親過來用慈祥的目光望著我,語重心長地說:“我也不想罵你的,哪個做父親的喜歡罵自己的子女,你是我的心肝寶貝,只不過我看到你什么都依賴網上抄襲,不動腦筋,不查詞典,沒有真正掌握知識,最后是會害了你自己的,爸爸這樣要求你,也是為了你好啊!”我在父親的目光里看到了他對我的期望,讀懂了他處處為我著想,是那么深愛著我!我的心被感動了,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眼淚再也止不住了,哭喊著:“爸爸,我錯了,請原諒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每一個人獲得成功,都有嚴父慈母的教育,也離不開他們的關心和支持。
父親的目光是一縷陽光,讓我的`心感到溫暖;父親的目光是一股清泉,讓我的心感到滋潤;父親的目光是一種力量,奮發自己天天向上;父親的目光是一種期待,期待自己健康成長……
爸爸,我要用我的好成績來回報你!不會辜負您的期望!不會忘記你的目光!在這里我對你說一聲:“爸爸,你辛苦了!我感謝你!”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夜半醒來,靜靜的思考下自己,感覺自己真難得需要靜一靜了。近年來,漸漸發現,自己的功利心是越來越重了。自己總希望凡事有個好的結果。沒有“好結果”感覺沒了做事的動力。在這煩躁、浮夸的世界里,發現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沒了“清心”,沒了拂面而過的“清風”。有時,想寫篇文章卻也屢屢無疾而終。曾經懷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詩詞了,只得嘆曰:“吾才至此,盡矣!”
仔細回顧近年來的自己,發現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靜下心來看完一本書,功利主義充斥了整個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發現,在前進的道路上,背負的不再是“奮斗”、“努力”這些加油劑,而是“功利”這沉重的石塊。
在前行的道路上,時刻被“功利”驅使著。偶爾,心中的“圣賢”之氣,“士人”之風刮來,使內心很矛盾,很痛苦。發現自己不再是“讀書人”,沒有了浩然正氣,赤子之心逐漸被灰塵所湮沒。忽然發現自己成了沙灘上“撿貝殼”的孩子,隨著撿的東西越來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來越重,難以前行。當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動了,便會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來,而千辛萬苦撿的“東西”便會霍然消失。
婆羅門說,左邊布袋,右邊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個人都背負很多“布袋”,當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負擔就越重,甚至有時難以前行。“功利”之人,當有一天“功利”消失,便發現沒了“功利”自己也就沒了前進的動力,逐漸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當一個人有了廣闊的胸襟,便不會被身邊的“布袋”所纏繞,又何來煩惱;沒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東西”所羈絆。人生百年,何其短暫,何須要讓自己變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為圣賢,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詩書,有何等悠閑!傲立于高山之巔,撫琴一曲,弄簫斷玉,臥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剛柔并濟造就和諧自我。
人心有堅硬之處,成就性格的剛毅冷峻,人心亦有溫柔之美,彌合兇悍鋒芒。剛柔并濟,是百煉鋼與繞指柔的完美銜接,是人格的雙重升華,是造就和諧自我的應有之義。
人心之堅硬,可以是對底線的'堅守,對正義的執念,是外力無法摧折的剛勁。是李白揮毫寫下“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鐵血燕然,落筆成篇;是李賀“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錚錚誓言,回蕩天際。那份骨子里的堅韌,早已使他們把剛毅不屈的追求奉為人生信條,時時恪守,刻刻遵循。然而,堅硬并不意味著刻薄冷硬,并不意味著要始終兇狠如猛虎,任由寒光畢露的雙眼,戰栗世界的暖意。我們不愿再看到專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聽到不古人心的日漸冷漠。只是希望,堅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軟可以裹藏尖銳的棱角,溫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軟,可以是對兇頑的寬容,對世間的博愛,是任何時候無法被冰封的溫暖。是特蕾莎修女給予流浪漢的擁抱,是南丁格爾提燈時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禱的“擁有一顆透明的心和會流淚的眼睛”。因為柔軟,所以我們可以不甚苛求,盡享流年溫潤,因為柔軟,所以我們可以在堅硬的壁壘下,重新拾得愛與感性的回歸。
同樣,所謂柔軟,不是毫無原則地妥協退讓,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卻不加反抗。我們不愿看到,心的柔軟之處在現實的狂風暴雨中流血受傷,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剛硬的外殼蹂躪的體無完膚。所以,只是希望,柔軟之余,人心中的堅硬依舊可以承擔起生命之重,依舊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鋼便不可摧,剛毅冷峻,堅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軟若柔則亦欣然,不失溫柔,不畏兇頑,不曾軟弱。亦剛亦柔,和諧人生,剛柔并濟,兩番精彩!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作文題目】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鄉村小伙子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工作多年。問他想家嗎,他說當然啦!有人說:距離產生美。他說,距離產生距離,每次好不容易回趟家,都要費很多周折才能消除距離。
【參考例文】
距離產生美
當你隔著一層紗,又或者是隔著一面干凈的玻璃看世界時,你是否會覺得那是另一種美,比原來的世界更美!坐著車透過玻璃看外面的青山綠水時,是淡淡的綠,不加修飾的、朦朧的美。陽光明媚時看到的山是耀眼的、華麗的綠,遠不如雨中山景那么清淡,浪漫。這時你不免會有同感:距離產生美!
時常聽說某某夫妻鬧離婚的事。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們開始的海誓山盟,相約天荒地老,海枯石爛又哪去了,被遺忘了?“山無棱,夏雨雪,乃敢與君決”般的誓言是否也被遺棄了?據說很多人都是因為性格不和終日吵鬧而離婚的,他們婚前對彼此不了解,有距離,于是有種朦朧美,想要接近對方吧。可是一但結婚,近距離接觸后,如果兩人的性格不和就可能產生矛盾,家庭不和,甚至離婚。這種美建立在有距離之上,一但越過界限或許就會失去原來的美。
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如此。兩個同學在班上處得很好,可是當他們成為同桌時,對彼此的性格,缺點是了如指掌,自然他們會少了以前的那種敬慕感。兩個同學的性格不同,近距離接觸時,意見不統一,不免會發生小矛盾,如果兩人都不主動道歉,事情將會很嚴重,兩人可能從此賭氣不理對方。這樣的人,當他們近距離接觸時產生的有可能不是美,而是矛盾。但也有些是例外的。
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世界很美,也有很多丑陋之處,。當人們深入這個世界時,你是否看到了污濁,看到了丑陋?這時我們看世界時不要看得過深,不然可能會給你帶來傷害。我們學生還是純真的孩子,至少我是這么覺得。雖然不可避免我們會踏入社會,但這也是我們的必經階段。可是我們的純真不能丟棄,即使看到了深處,看到了不美,也不能夠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我們需要改造不美之處,讓不美變美。讓我們眼中的美多些,世界更和諧。
美需要我們去尋找,去創造!距離—人們眼中的美!?距離產生美,你是否也覺得如此???文章開頭以材料論述,闡述中心論點:“距離產生美。”接著分析“時常聽說某某夫妻鬧離婚的事。”、“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如此”等等,然后論證“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最后,總結強調中心論點,照應開頭,呼應題目。本文結構嚴謹,論證有力,一氣呵成,顯得渾然一體,在論證過程中,作者始終緊扣所給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去議論問題,縱橫捭闔,游刃有余,舉例恰當,邏輯性強,說理透徹,且語言簡潔生動,是一篇規范的議論文。
【寫作解析】
試題分析:材料中小伙子的最后一句話很重要,可以結合小伙子的話和距離產生美來一起寫,比如,距離產生美,但是太遠的距離會讓人疲憊之類的,材料作文其實有很多立意,找準其中一個立意寫,也不算是偏題的。但寫作時,要求多聯系實際例子加以分析。
考點: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人們圍著它,議論著。一個說:“沒有這次移栽,它不會被人賞識,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而我卻要說:“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世間就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你,世界不會為你而改變。因此,我們要改變自己!環境永遠不會主動去適應我們自己,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進而取得成功。
也許,我們沒有莊周夢蝶的浪漫,沒有莊子那“泥濘中亦可”的超然;也許,我們無法像寂寞斗士魯迅一樣以血薦軒轅,深刻揭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劣根性;也許,我們沒有海倫·凱勒那雖然盲聾但卻以心靈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接受《莊子》的熏陶,讓自己接受《吶喊》《彷徨》的強音,讓自己接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洗禮,借助書籍,讓心在潛移默化中沸騰,改變自己。
當為官僅七十多天的陶淵明掛印田園歸隱山間時,他改變了自己。官場的黑暗,是他無法改變的,變的只能是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與菊為伴,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后人所銘記。當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于青崖間的白鹿,即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李白以為自己會一展鴻鵠之志,沒想卻只是為朝廷吟風弄月歌功頌德。無法改變官場的他,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縱覽名山大川。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后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同時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時人欽慕,但卻被后人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
那些不能改變自己的,只能被環境淘汰。高爾斯華綏筆下《品質》中的老鞋匠雖然擁有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藝,但卻不愿改變自己,致使無法跟上機器化的時代,堅持手工制好每雙鞋,最終餓死在自己的鞋鋪中。改變自己,方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方能不被環境淘汰。
變,是永恒的法則。改變自己,方可以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歷久彌香的瓊漿,方可以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夢想筑成固若金湯的鐵壁銅墻…
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自己,因為有了改變,人生才會精彩。有時,不經意間看到的一個場景就能使人一念之間走出陰霾。
以前,我遇到困難總想放棄,但是那次經歷徹底改變了我。
記得一年冬天,我和媽媽去登山。我來到山腳下,抬頭向上望去,山上云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陡峭的巖石上還覆蓋著一層白雪。
開始時,山路比較好走,我連蹦帶跳一口氣爬到半山腰的位置。此時已是中午,陽光毫無遮攔地照射到我的身上。雖然已是冬天,但是額頭上還是冒出汗珠。隨著高度的.遞增,路由筆直變得彎曲,像蛇一般在山路間蜿蜒。漸漸的,我的步伐慢了下來,氣喘吁吁地堅持向上爬。突然,我被一塊石頭絆倒了,重重地摔在地上,手擦破了皮。
我坐在臺階上對媽媽說:“別爬了,前面還有很長一段路呢!”
媽媽勸我說:“堅持一下,你看前面的那棵松樹,一年四季,始終如一,傲立在巖石峭壁間。”順著媽媽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棵松樹,只見它穿著樸素綠色外衣頑強挺立在深山中,顯得格外引人注意。松樹,沒有花的芳香,更沒有又香又甜的果實。但在懸崖峭壁的石縫里,別的樹木難以扎根安身,惟有它能傲然屹立;在北風呼嘯的隆冬,冰封大地的北國,百花凋零,草木枯萎,惟有它還生機勃勃。松樹以它那傲然屹立的姿態,頑強向上的精神,被人們視為楷模。想到這兒,我不禁有些羞愧,自己遇到的困難算什么?我不能半途而廢,應該像松樹學習迎難而上。于是,我覺得自己又有了力量,繼續向山頂爬去。此后,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想起那棵松樹,它使我在面對困難時變得堅強勇敢面對困難。
很多人們常常說要改變自己,但實際又有幾個人做到了呢?在我看來,想要改變自己并不難,問題在于你是否下了決心。如果你不斷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世界也會因你而改變。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一、審題:準
話題作文淡化審題,并非不要審題。如果寫作前不注意審題,寫作時會不扣題,寫起來就有可能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是導致作文低分的罪魁禍首。考場作文根據寫作水平一般由高到低分四類。如果出現審題失誤,偏離題意,那么作文就定為四類作文(一般得分在0到10)。因此,準確審題,分析話題的范圍,把握材料的重點,吃透材料,準確悟出題意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視角:新
清代學者趙翼也曾在《論詩》中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由此可見,作文貴在創新。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不要總是按照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既有的思維定勢進行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中所蘊藏的另類內涵,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
母愛是文學史上一個永恒的話題,每個時代都有人在詮釋著它的內涵。寫母愛有眾多的角度,也有不同的構思,人們習慣于寫人類的母愛,寫母愛的真,母愛的深,母愛的偉大。如果變換視角,暗渡陳倉,由常見的`以人為主角轉換到以物為主角,通過對物的敘寫來表現話題的內涵,從動物的角度來寫動物的母愛,就能帶給人更強烈的震撼。
三、開口:小
范圍寬廣是話題作文的優勢,有利于考生打開思路,激發想象。但如果僅把話題當作一個僵化的概念,籠而統之地去做文章,勢必內容空泛,文意散漫。故要善于在原話題下找到適宜自己寫作的突破口,“擇其一點,不及其余”。把寫作角度選得小些,這樣有利于在所選的這一點上進行比較深入的挖掘,能把意思表達得透徹,內容更具體集中,中心更突出。如以“環保”為話題,《永寧河的變遷》當然比《救救地球吧》好。
四、感情:真
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因真實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他散文的一個核心是“真”字。用真摯的感情,記寫真實的景物,發表真實的議論。《背影》中,朱自清抒發了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真情。樸素的情感打動了萬千讀者的心,從而使《背影》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但長期以來,說假話、套話、空話的現象在習作中屢見不鮮。從現在的學生作文中,很難尋覓到真實生活的影子、心路的真實歷程。不知道是否真有那么多的老師帶病上課暈倒在講臺上,不知道雨中媽媽送雨傘會感動得自己淚水伴著雨水流,也不知道在車上給老奶奶讓座能贏得全車乘客的喝彩聲……但千篇一律的文章讀下來,不是感動而是悲哀:作文本是個人品質情感的宣泄,包含人文價值和人文底蘊,不應是寫作大全的拼讀、粘貼,否則遭遇挫折咋會有一半的學生家庭離異或父母去世呢?看似在寫我,其實是“人云亦云”,因此,讓真情充溢篇章這是作文之根本。
高考話題作文 篇7
【作文話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現代漢語詞典》對“清”的釋義有:1.純凈;2.寂靜;3.清楚。
品行純潔,沒有污點是清白;心境潔凈,不受外擾是清凈;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是清高;做官清白廉潔稱為清廉;社會安定,天下太平稱為清平;人們常說“旁邊者清,當局者迷”“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上述材料,引發你怎么樣的思考或聯想?請以“清”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文體特征鮮明;③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④不少于800字。
【參考范文】
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本是一句精妙的棋語,卻也滲入了生活中的認知特點,可以引導我們跳出生活的棋局,以清醒的頭腦換位思考,從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體味出人間真情,摒除不良習慣,保留一顆純潔的心靈。
做一個旁觀者,能清楚地理解父母之愛。一些青少年被父母百般呵護,卻“當局者迷”,不理解他們的愛,而旁觀,或許更能使他們領會父母之愛的細微和偉大。我以前常常會抱怨父母的嘮叨,然而室友總會羨慕我的幸福。天冷,父母提醒我添加衣服,并不辭勞苦地跑來學校為我鋪上一層又一層的棉絮,我不在意,以為是他們的責任;頭暈,父母心急而擔憂,為我買藥買水果送牛奶,說牛奶和水果多吃對大腦有好處,我不感動,以為是他們的義務。室友輕輕的一句“你爸爸媽媽真好”,讓我頓悟了他們的辛勞,他們崇高無私的愛。或許我們因為作為幸福的“當局者”,“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變得遲鈍,變得麻木,變得冷漠。作一個旁觀者,可以促使我們用清醒的大腦和敏銳的心去捕捉人間真情,體味人間真情,回報人間真情。
做一個旁觀者,能清晰地認識自身錯誤。習慣,總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犯錯誤,而作為“當局者”卻難以感知和認識。在旅游景點巴黎圣母院,有一句“請保持安靜”的中文提示;在珍珠港景區,出現了專門給中國人看的“垃圾桶在此”的提示;在泰國皇宮,亦用中文寫著“請便后沖水”。很多人會因此憤慨,但仍會不由自主地繼續在公共場合高聲大嗓,亂丟亂扔,方便后不沖便池。作一個旁觀者,以他人的心情看待自己的錯誤,你是否會感到其行之可惡,是否會覺得這是中國人的恥辱?處于局中,總是無法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跳出局來,旁觀自己的錯誤,才更能警醒自己,深刻銘記,從而徹底改正。
做一個旁觀者,可以幫助我們用清醒的認識敲碎惡習的桎梏。做一個旁觀者,能理智地調整人生方向。世人汲汲皆為何?采菊東籬,悠望南山,如此生活豈不愜意?何必淹沒于喧囂塵世,讓濁流玷污了自身?淵明深陷污濁官場,卻能以旁觀者身份審視處境,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堅守心靈一方凈土,懷抱千百年來文人的夢想,保留了最純凈的.心靈家園。如今,做一個旁觀者,需要我們從混濁的社會風氣中跳出來,以清醒的頭腦認識不良的風氣,從而將其毒素從心中屏除,以純凈的心靈拒絕不良風氣的污染,超世獨立。跳出人生的棋局,以旁觀者的眼光審視自己,或許能更清楚的了解他人,了解自身,了解環境,更正自己的觀念,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自己理想的境界,誠然,旁觀者清。
高考話題作文 篇8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云卷云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范圍內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并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于自然,人理應借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從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于自然,甚為渺小,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秘,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局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于自然,也歸于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哲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變,細觀云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式,也無法抵抗科技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技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高考話題作文】相關文章:
高考話題作文09-09
高考話題作文04-27
【推薦】高考話題作文07-27
【熱】高考話題作文11-05
【精】高考話題作文07-24
以高考為話題的作文11-22
高考英語話題作文10-17
高考話題作文【熱】09-15
堅持高考話題作文09-03
2022高考話題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