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快樂包進清明
清明節前后,家家戶戶都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掃墓。而掃墓的供品中,我們特制的主味“菠菠”是絕對少不了的,它也叫“清明”。每年清明節前后吃清明,是閩侯特有的清明節飲食習俗。
今年,在媽媽的幫助下,我親自動手體驗了一次“把快樂包進清明”的過程:
第一步:先準備好大柚子葉、嫩筍、鮮豬肉、香菇以及蝦米(或蝦仁)等材料。
第二步:將采摘的大柚子葉洗凈、瀝干。接著,把嫩筍切成筍絲,再將筍絲、香菇、蝦米(或蝦仁)以及鮮豬肉切成小塊。之后,下鍋加入鹽、味精等調味料,炒至八成熟即可起鍋備用,這就是清明的“咸餡兒”。如果有喜歡吃甜味的朋友,可先干炒黃豆,即不放油、不加水的文火翻炒,待黃豆熟透之后,冷卻炒過的豆。此時,黃豆便又香又脆了,將其碾碎成粉末狀,調入紅砂糖或白砂糖,再加些炒香了的芝麻,即可制成清明的“甜餡兒”。
第三步:我們像去野外踏青似的,先學會識別老艾草和嫩艾草。再選取嫩的葉芽兒采摘,并洗凈后燒沸水,將艾草下鍋焯一下,而后瀝干,切成泥狀,即制成“艾草泥”。
第四步:將艾草泥和元宵粉和好,像和面一樣,仔細地將二者揉成大面粉團似的“艾粉團”。再取一小團于掌心,搓圓之后壓扁,搗出一個小凹陷,往里放餡兒包好。和包包子的方法差不多。最后,再將包制而成的生“清明”,取下放在柚子葉上,然后,將墊了柚子葉的生“清明”一一擺放在大蒸籠里蒸上15分鐘左右就熟了。但是,剛出鍋的清明又黏又軟,口感不是最好的。因此,必須晾上10分鐘以后再吃,那時的口感便是軟硬適中的了。
當你打開大蒸籠蓋的那一瞬間,一陣陣柚子葉、艾草和糯米飯混合而成的清香便迅速襲來,使你渾身的每一個毛孔仿佛都滲透著艾草帶來的大自然氣息。它正在把春天的溫情,書寫在你的舌尖,乃至肺腑的深處,幻化成一個個暖融融的音符,喚醒了所有冬眠的饞蟲……
【把快樂包進清明】相關文章:
日記:包清明餃07-01
進魔鬼屋06-30
范進網戀07-21
電腦進農家06-29
以退為進09-16
關于端午節:自己包粽子真快樂06-27
關于端午節:自己包粽子真快樂06-27
初三快樂的清明節日記09-17
激流勇進真刺激07-02
我的同學姜進超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