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年的作文(集錦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年的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年的作文 篇1
有一個人,他很愛你,只是,他不善于表達。──題記
我的父親,是個收廢品的,小時候,父親總會給我一個小板凳,叫我坐在家里乖乖地等他回來,那時候,我認為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魔術師,因為他總是變著戲法用他那張滿老繭的雙手給我變出糖果和玩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這種低廉的驚喜,漸漸的,我開始認為父親沒出息,一個大老爺們一輩子就只會收破爛,也太沒用了。慢慢地,我開始冷落父親,就為了我那一點可憐的自尊心,沉默已經是我們之間唯一的溝通方式,直到去年夏天。
那天中午,我匆匆地趕回家,到了門口卻發現沒帶鑰匙,我正在門口焦急地等待著父親,毒辣的太陽刺得我眼花,抬頭卻看見了那一幕:父親吃力地拉著一車比他高出許多倍的廢品,一步步艱難地行駛著,那破洞的衣服,那凌亂的.胡渣,那極亂的頭發,那彎成弓的身子,我不禁感到十分慚愧,我急忙跑到車后,并大聲吆喝:“收廢品了,破電視,爛冰箱都可以拿來呀!”我突然感覺到車子停了一下……
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用他的汗水換來我的不解,用他的青春換來我的無視,用他的教導換來我的記恨,為什么要白白受這些苦啊?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父愛的偉大,這個第一讓我長大了許多……
有一個父親,他很愛我,只是,他不善于表達……
六年級年的作文 篇2
在這里,我首先感謝你們把我帶到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上。從小到大的日子里,您們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與汗水,精心為我編織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童年,使我享受到了生活中的快樂。在此向您說聲:“爸媽—你們辛苦了!”
回眸過去,您給我講一些像《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等能勵志的故事,讓我從小懂禮讓,明是非,該如何做事,更使我懂得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
記得有一次,我得了感冒,您端來一盆熱水為我洗腳,看著忙了一天您,我便說,“媽媽,我自己洗吧,您的手都開裂了,”媽媽微笑說沒事,望著媽媽那雙粗糙的手,溫熱的水,順著腳一直熱到了心田,頓時感覺病好多了。
曾經不懂事的我何時在父母疲倦時送上一杯暖茶?在父母生日時送上一句祝福語?又何時在父母發愁時送上一句安慰的話?如今我已慢慢長大,深深地體會到了什么是愛,和愛的無處不在。每天那輕手輕腳為我做早飯的腳步聲;頂風冒雨的校門口接我回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含著無盡的愛。
爸爸,您在我心中和媽媽一樣重要,暑假的時候,爸爸為我能有一技之長,帶我去學吉它。夏日驕陽似火,曬的身上火辣辣的,時常看到爸爸的臉上布滿汗珠,一個學期下來臉又黑又瘦,嘴里還說一點都不累。”這我都看在了眼里,疼在了心中。我暗下決心,我要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我半年來不懈的努力,順利通過了省吉它專業考試,有誰知道在這成績的光環背后,又有多少父親的汗水。母愛深似海,父愛重如山,愛的力量無比強大,您們的愛散發著無限的光芒,猶如一顆北斗星,指引我正確的方向。
爸爸媽媽,我現在已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善待身邊的人。路在自己腳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認真體會您們的教誨,及時改掉自身的壞毛病;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團結同學;熱愛生活。不再讓勞累了一天的您們為我操心了。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回報社會,請相信我!
最后,祝福天下勤勞、善良的父母親健康長壽!
六年級年的作文 篇3
我非常喜愛春天的景色。
小時候在老家,我特別貪玩,總是跑來跑去的。在田埂上,我看見了綠油油的大麥,它們正在隨著風跳舞;看見了螞蟻正在不辭辛勞的搬運糧食;看見了蠶兒正在貪婪地啃食桑葉;看見了小草好奇地探出了小腦袋……
在溪流旁,我看見了一條條小魚和蝌蚪爭先恐后地向西游去,它們好像在比賽誰先沖過終點,蘆葦才剛冒芽不久,上面兩片嫩綠的小葉仿佛是它的帽子,遮蓋著它害羞的臉龐。河水就這樣“嘩嘩”的流著,像音樂那樣動聽。
后來,奶奶家的庭院里栽了兩棵梨樹和兩棵桃樹,一到春天她們從不遲到,為春天的到來獻上一朵朵美麗的花兒,這些花的香味是那樣的迷人,是那樣的沁人心脾,從幾米外就能聞見。
現在在小區里每到春天,河邊的柳樹上抽出了淡黃色的`新芽,湖面上冰解凍了重又泛起陣陣漣漪,花壇里的花開了,紅的、黃的、藍的、紫的……五彩斑斕,爭奇斗艷。燕子拖著長長的“剪刀”在空中飛來飛去,麻雀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唱著歌。
春天就像是一個魔法師,她能使覆蓋白雪的土地煥發生機;她能讓枯黃的枝丫重新冒出綠芽;她能讓冬眠的動物走出巢穴……使每一角落都充滿著春天的氣息。
我愛春天,不僅在于她優美的景色,更在于她無處不在的生命力。
六年級年的作文 篇4
“思考”有很多種:當你為一道數學題冥思苦想算一種思考;當你在品讀一篇精彩至極的美文時,你會仔細地思考;當你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時,你會認真地思考;當你遇到一件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你同樣會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可以說:“思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思考”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
然而,不知大家是否仔細地思考過,這些“思考”是否有不同之處?不知大家是否有走進死胡同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不知大家是否有突然頓悟,發出我當時為什么沒有這樣思考的感慨?
學生時代的我,勤奮而努力。我自認為是一個喜愛“思考”的人。為了學習,我整日奔波與忙碌。我不會放棄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課間休息,上學的路上,排隊買東西,都是我思考和回顧學習的最佳時機。甚至每晚睡覺前,我都會用來回顧一天的學習情況和思考明天的學習計劃。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刻苦努力,也換來了應有的回報。
現在想來,學生時代的我,對人生的思考極其狹隘,思考的內容都僅僅局限于學習。致使,跨進大學校門之后,我依然延續著以往的思考模式。所以走向工作崗位后,曾經在一個階段,我的思考仿佛出現了斷裂。
直到有一天,我幡然醒悟,重新如饑似渴地閱讀和學習。我才發現,“人生的思考”對于我來說,竟然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小心地步入這個領域之后,我經常會有相見恨晚之感。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渴望時空能夠倒流。
不過,我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過去的事情,無法彌補。我不會讓自己陷入毫無意義的懊悔之中。我會努力活在現在,過好當下。現在的我與“思考”真得成了形影不離的伙伴。雖然還會有困惑,雖然還會有迷茫,但畢竟“思考”使我在一點點進步,畢竟“思考”使我在一天天前進。
記得,有一次兒子的奧數班開家長會,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優缺點都進行了簡短的評價。很多孩子的缺點都是:“不太善于思考。”在馬老師說到兒子時,確是:“這個孩子的特點是特別喜歡思考。甚至是,老師講過的題,他還會再獨立地想出另一種解題思路和方法。”注意,老師用的.是特點,而不是優先。當時我并不能肯定老師的評價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對于兒子的脾性,我太了解了。我經常會發現兒子的解題思路有些不太符合現代教學的規范。雖然,也有很多我并不能明確地找出問題所在。但是,冥冥之中,我總覺得,兒子的特異之處,是不能被現在的教育模式所接納的。所以,我經常會對兒子說:“你的思路很好,針對這道題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解題方法,但是我還是建議你按老師的方法寫在作業本上。”兒子喜歡思考,甚至有些轉牛角尖的程度,兒子的自信甚至有自負的嫌疑。雖然兒子現在毛病多多,但我有時會想:不管怎樣,思考總比不思考強,自信總比自卑強,“年少輕狂”也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經歷。
仔細回想,思考和固執是如何根植進兒子的思維中的,仿佛已沒有明顯的蹤跡可循。也許是我的思考習慣和生活方式影響到了他;也許是兒子天生就有這樣的遺傳基因,也許……
當有人問:“你兒子會思考嗎?”我的回答是異常肯定的“不!”。兒子目前的思考范圍還僅僅局限對數學的學習。最多只能說,兒子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思考習慣。與真正的“思考”,還差之千里。
真正的“思考”應是無處不在的,它不僅僅包含對學習的思考:它不僅僅出現在做數學題時,在制定學習計劃時,在學習校內知識時;它還應該包含對人生的思考:它還應該出現在閱讀課外書時,在和同學相處時,在經歷一些人生的悲歡離合時,在……。
人在不同的時期,仿佛思考的重點也總是在不斷的變換。“輪回”所講述的并不僅僅是生命的延續,同樣包含著許多人生的真諦。有些道理不是簡單的講述就能夠使孩子接受的。人往往是在經歷之后,才會有一種頓悟。就好像“經典是常讀常新”的,每隔一段時間,每當你有一定的人生閱歷的積累,你再去重新回味經典,總會有歷久彌新的感觸。
兒子現在對課外書異常的癡迷,閱讀范圍也異常的廣泛。為了適應殘酷的應試教育,我會經常提醒他:“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再看課外書。”但是,從我的內心深處,我并沒有想讓他放棄看課外書的想法。我熱切地渴望:他能在書中,“經歷”不同的人生;能從書中,學會真正的“思考”;能從書中,領悟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