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集合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年前請祖宗也被稱為“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這天,人們會擺上酒席,虔誠的祭祀一番。是為了感恩祖宗并祈求來年平平安安,財運滾滾。
我們全家今年又來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后,我們就開始進屋幫忙干活。媽媽與奶奶在廚房做菜,爺爺與爸爸擺菜,倒酒。像擺筷擺杯這種活就由我來負責。桌子上九雙筷子、九個杯子、九道葷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續長長久久。
地上也要擺十二雙筷子和三樣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為酒過叁巡。這些流程對我來說很繁瑣,但在我爸爸和爺爺他們老一輩心中是神圣的,覺得祭祖會讓子孫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當一切準備好后,以前都是由爸爸負責點香,可今天卻讓我來一次,練習一下。于是,我拿起一束香,學著爸爸的樣子把香放在蠟燭上點燃,然后雙手握緊,拿著它對著祖宗們恭恭敬敬鞠三個躬,再把香插入香爐里,磕三個頭,我叩拜時還嘀咕著:“祖宗呀!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吧!蔽覄偲鹕恚胰藗兙烷_始輪流叩拜了,連三歲的.妹妹也爭著叩拜,她學著鞠躬,磕頭,還把那雙胖嘟嘟的小手合并搖一搖,嘴里也嘀嘀咕咕什么,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叩拜了才兩個來回,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看看桌上的飯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但我咽了幾口吐沫,控制住了,心里念道:“加油,只要堅持到結束就可以了!蔽业男睦镆苍黾恿艘恍﹫猿值膭恿。
等到三炷香燒完了,我們就要請“祖宗走了”。步履蹣跚的爺爺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請祖宗走一樣。奶奶和媽媽把飯菜端進廚房,重新熱一遍吃掉,因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則扛著幾麻袋的金“元寶”,來到祖宗的墳墓前把“元寶”燒掉這也被稱為“送錢糧”;厝ヒ院笪铱匆姖M桌著香噴噴的飯菜,松了一口氣,因為終于可以吃飯了!
像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有許多人放棄了。可我不會,我要把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下——祭祖。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沒錯,這句詩正是描寫元宵節的。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此外,出門賞月、喜猜燈謎、觀賞花燈、共吃元宵,這些都是歷經歲月沉淀不變的習俗。
為了讓大家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今年的元宵節,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場“巧手做湯圓”的活動。一走進食堂,看到已經準備好的原料堆滿了桌子,聞到那撲面而來的.酒釀的香甜味,我們瞬間對制作美食的欲 望愈發強烈了。說干就干,大家洗凈雙手、挽起袖子便拉開了戰場。首先當然是和面了。我們學著老師的樣子,把水倒進盆里,十幾雙小手和著糯米粉合力揉著面,直到把面揉到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緊接著就是最熱鬧的做元宵環節了。只見陳老師用手從剛才的大面團上掰下一小塊兒,三下五除二搓成了長條,擱在臺面上迅速切成了形似正方體的小塊狀,“來來來,大家跟著我,每人先拿一塊練練手……”我抓了一個放在左手的掌心,右手輕輕合上后摁住小面團順時針輕輕打轉。這玩意兒在我手里滾來滾去,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真有意思!“約莫過了十多秒,我小心翼翼地挪開右手掌:好期待啊,我的第一個元宵會成功嗎?“不錯不錯!”一旁的小王湊近著看!斑,它怎么被搓成長的了……”同組的小羅看著自己的“成品”忍俊不禁!昂,大家快看我的連體娃”,對面的小金一次搓了兩個,直接擰成了一個“8”字……經歷了第一個元宵的各種奇異事件后,大家開始慢慢摸著門道,不緊不慢地搓,小心翼翼地放。不一會兒,桌子上滿滿都是那白白的、玲瓏的小元宵了。待水燒開后,我們迫不及待地把它們一股腦兒倒進了鍋里……
剛出鍋的元宵,熱騰騰、胖乎乎、圓溜溜、晶瑩透明,就像一個個白胖小子,用調羹舀一個放入嘴里,甜滋滋、軟綿綿的,真是美味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感謝學校舉辦做元宵活動,讓我們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習俗,它更象征著我們生活的甜美、團圓和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我的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就是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那可是一件既開心又幸福的事情。
傳說張仲景當年辭官還鄉時,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當時人們沒有多余的`錢購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凍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凍爛了,有許多人到張仲景求藥,看到鄉親凍僵的樣子,便舍藥相救,獲得了百姓的稱贊。后來張仲景研制出了"嬌耳",也就是今天的餃子。人們吃過嬌耳,喝了驅寒湯后,渾身暖和,耳朵氣血也通了,吃過的百姓從此都沒有出現凍僵的現象,耳朵也沒有被凍爛了。
除夕當天,媽媽正在廚房包餃子,我也湊上去包,看到媽媽包的餃子一個個活像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搟面杖搟面皮。先把面團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面團變扁了,就可以搟了。三兩下一個圓圓的,薄薄的面皮就出現在我面前,我也樂在其中,不一會兒,一堆面團便一個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面皮放上餃子餡,把中間對折,從左到右捏到一起,一個新月狀的餃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媽媽包的相比丑多了。媽媽鼓勵我說:"再包一個吧。"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點餡,包出來變得鼓鼓的了,美觀多了。半小時后,餃子包完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小巧玲瓏,讓人心里頗有成就感。
讓人開心的不單單是吃餃子,還有包餃子這有趣的過程,因為我知道每個餃子的背后都是我辛勤勞動的成果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床后,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準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面團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面團并搟成面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面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面團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后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后,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臺,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著貢品和實物!
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閑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著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抬頭看著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為什么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為太陽的光通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大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著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抬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在我們這,有許多的節日,其中我多最喜歡中秋節。每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平時望見的月亮,今晚的月是無比的圓,就如銀白色的玉盤。
有人說,新月是不怎么圓的,半月是像飄著一樣的,而圓月是像西子之明眸一樣的。聽說這一晚的月亮,很是神秘、迷離、獨具情調。
如果可以,我愿在月中漫步,聽她講古先的傳說;也愿靜靜地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月光灑在了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與月共處,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著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靜地夜晚,在靜寂地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的'美好。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ye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望。也曾聽到過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首詞的作者是張若虛。
這首詞寫出了作者想到了永恒的月亮和人世變遷。于是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寫出了詩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奧秘,感懷宇宙永恒生命短暫。但是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可人才輩出無窮無盡,就和永恒的月亮共生于宇宙中。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出了望月思鄉的感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
中秋節的確是一個賞圓月的日子,又可以吃月餅,又可以賞月,真的是一舉兩得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贝汗,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按照當地的習俗去吃年夜飯、守歲、拜年。而我認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貼春聯。
春聯,據說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于時代轉變,才漸漸演變成如今我們常見的紅對聯。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我和爸爸便下樓換上新的對聯。
首先貼首聯,我剛要把膠帶橫七豎八的貼在對聯的前面時,爸爸攔住了我:“不行!這樣貼不僅不美觀,還不牢固,很容易讓春聯掉了!闭f完,便拿過我手上的.膠帶。那應該怎么貼才能貼得既牢固又美觀呢?”我疑感不解地著爸爸。只見爸爸雙手拿著膠帶,將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膠帶兩角像包粽子一樣向里對折,再粘在對聯反面的一角上,接著又再在其余三個角上也貼上,再掛在墻上,一個張對聯就貼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沒有掉!我也沒閉著,趕忙把其他對聯都貼好了。最后爸爸拿起福字,準備像以往一樣倒著貼,我馬上說道:“爸爸,今年我們正著貼吧!因為這樣福字不歪,財源進來嘛!”爸聽了我的話,點了點頭,笑嘻嘻地貼好了福字。
這一次過年,是我最開心的一次過年,因為,它讓我知道原來貼春聯也有技巧和學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首詩描述出了新年萬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新年的來歷說法海量,其中最為常見認同的一種說法是,由上古年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作為國內最為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新年,風俗自是數不勝數的。比如:置辦年貨,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看春節聯歡晚會,拜年……
在家鄉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聲”響徹云霄,將熟睡的孩童們從美夢中拉了出來。
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眼前的春聯、燈籠,增加了節日的味道。
大大家凌晨四五點便起來忙活了,由于他們得為一家人團聚籌備好豐盛的年夜飯。無憂無慮的孩童們則與伙伴推薦自己新年開心的源泉之——各式各樣的鞭炮。有仙女棒,沖天炮,擦炮,甩炮,魔術彈等等。
春節使大家孩子兒最欣喜的莫過于能收到壓歲錢了。壓歲錢一般是長輩給小孩們,母親從小叮囑我要懂規矩,收下紅包時,需要雙手接過,并向長輩道謝。
在大家家,春節時收到的壓歲錢都是交予爸爸媽媽保管的。從書上我還要知了關于壓歲錢的小故事呢,讓我來跟你們一塊推薦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會有一個名叫作“祟”的'小妖出來傷害孩子子。它會趁夜里偷偷潛入大家的家里,摸一下熟睡的孩子子,從而造成孩子子生病、發高燒。當時的大家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會讓孩子子用紅紙包八枚銅錢玩,將“祟”嚇跑
因此,大家又將這八枚銅錢叫做“壓祟錢”。后來又因“歲”與“祟”諧音,又被叫做了“壓歲錢”。
新年是大家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節日,家鄉的風俗與新年的快樂如一首美妙的樂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里為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為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余,飯后還要在鍋里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里吃的餃子里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里包有什么象征物質,新的一年里就會像物質象征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里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著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做事有干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著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著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蔽覀兊淖鎳鶈T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么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里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游”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藥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據說早在西漢就已出現,可謂歷史悠久。在我的家鄉溧陽,元宵節又賦予新時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風俗。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元宵節我都會去燕山公園觀賞燈會。這里正在舉辦宋團城觀燈節,燈光璨璨,造型各異,人山人海,蔚為壯觀,元宵節去燕山公園賞燈會,已成了家鄉的新習俗。
這里的燈大多是用鐵架子搭出形狀,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里面放上燈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園,正對學校的大門上,早已架起了長方形的門。亮光四射,隔著幾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門后有兩條路,一出一進。在兩條路的中間,總會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花燈。燈的種類極多,五顏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樣。你看,孫悟空手握定海神針,滿身金光似乎隨時會跳起來,翻個筋斗去斬妖除魔。和諧號亮光四射,似乎會嗖的'飛出去,無影無蹤。馬似乎活了,一聲令下,就開始狂奔,令人望塵莫及。除了這些制造難度較高的各型各色的燈以外,普通的燈籠也是有的。顏色或紅或黃或白或紫,五彩繽紛,位置或放地上或掛樹上或者漂在水上,無處不在。
在往里走,右邊是游樂場,左邊是一個巨大的草坪,因為范圍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燈是每次燈會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國成立之后,每年的發展為主題的20xx是一隊軍人,用上了電動設備,會左右旋轉。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條街,這里可能是燈會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墻燈籠屋頂沒有一個不是紅色的,盡顯著元宵節的熱鬧。
下面有兩條路,一是從美食一條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繼續往前走。繼續走下去是……
去年的燈會真棒!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就沒有賞成,只能期待疫情過后再彌補了,否則會覺得萬分遺憾。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哼著童謠,幫奶奶打掃好屋子,在煥然一新的家里,我們又掀開了春節前備年貨的序幕。
腌好的咸物、待宰的甲魚、五花大綁的毛蟹;噴香的炒貨、誘人的糖果、品種齊全的煙酒,逐漸堆滿了儲物間,年味慢慢升騰了起來。
最讓人感到過年氣氛的還是包團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聽說我們家要包團子,今天就特意來幫忙,一人和餡,一人揉面。和餡的用筷子攪動肉糜和青菜,讓它們充分融合,產生味道的碰撞;揉面的用掌跟按壓面團,使糯米粉的彈性充分展現,面粉染白了袖管,飄上了額頭,空氣中彌漫著谷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幾個人來幫忙了!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包起了團子,只見幾雙被面粉裹著的手上下翻飛,一個個圓滾滾、軟乎乎的大白團子就誕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試一試,學著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個小面團,在掌心搓圓,按平,填餡,然后包好四周,可我怎么也學不好封頂的技巧,只好胡亂一抹,草草了之,這下鄰居們可更有了談笑的話題,我才不管呢,我喜歡這種熱熱鬧鬧聚在一起互幫互助的`溫馨畫面。
隆重的時刻來了!一個個團子被放進了蒸屜,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勁地添柴火,熱氣從縫隙不停地往外溢,廚房似乎變成了煙霧繚繞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這“蟠桃”。終于吉時已到,揭鍋,“蘑菇云”瞬間蒸騰,香味撲鼻而來,朦朧中,團子的身影若隱若現,霧氣散去,團子閃著晶瑩的光,猶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舍不得咬上一口!一籠籠,一個個,被奶奶整齊地碼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個呢,或許還不止。
這么多團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團子不僅代表著團圓、團聚,也是增進親人情感的紐帶。這舌尖上的年味,就這樣一代代傳承,維系著中國人對年的期待,對家的向往。
這家鄉的年俗不僅滿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讓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了年的本味。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一到過年的前幾天,老家的村莊里總是熱鬧非凡,因為大家都聚集在一戶人家里,準備輪流打糍粑。
奶奶排到最后,所以前面我只在別人家看看做法,偶爾幫一點小忙,步驟還挺簡單:把蒸了五到六個小時的糯米倒入一個很大的石窩子里,請村里的二到三個壯漢,分別拿著又粗又長的木棍,一般都是兩個人砸,因為這樣更有序,有時嘴里還唱著歌,特別有氣氛。當糯米砸到沒有一顆糯米的時候,就可以不砸了,這下糯米,可不粘石頭,全粘到木棍上了,一個奶奶用繩子將粘在棍子上的糯米弄到了一個裝很多面粉的框子里,這下,上面粘了面粉的糯米團算是被征服了,不再那么粘了。現在開始分工啦!一人把糯米團分成幾個小團,要均勻,再請幾個人,把小團放入模具中,也可以在把小團子放進模具之前,先放松柏葉,這樣正吉祥,這小團子必須要非常用力壓。這樣才能有印子出來,最后在糍粑的正中間點上可以吃的顏料,糍粑便做好了。
剛打出來的糍粑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糖煎糍粑,煎到焦黃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甜甜的,香香的,這可是過年的'時候,我最愛吃的美食,不僅是我們家的大人還是小孩,別人家的大人還是小孩都特別愛,最愛的還是糖煎糍粑。
這糍粑,象征著團團圓圓,也代表甜蜜的生活,吃著糍粑,我覺得我自己好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過年前最興奮的,也就是趕集,趕著去逛集市。那里有表演、小吃、酒肉,這就是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
我們家鄉的趕集一般在過年前三天的時候,那天的一大早,街上便擠滿了人,汽車的轟鳴聲、人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這時我便會拉著奶奶,提著菜籃子去趕集,雖然只有十幾米,我們卻擠了足足有半個小時。來到市場,哇!好熱鬧啊,每個攤位都擺上了新鮮的菜和肉,盡頭還有個超市,后面就是一個大舞臺,每次都會有表演戲曲、京劇之類的,爺爺奶奶每次都來這兒聽小曲兒,過年甚至還會表演上幾個小品。十分有趣!
我與奶奶買了一大堆新鮮的玩意兒,差不多是下午的三點半,還有二十分鐘演出開始,我和奶奶連忙搶了個座位,與旁邊的王大姨聊了起來。“你孫子真高!”“哪能跟您孫子比!”聊了好久,精彩的表演開始了,首先上場的是隔壁村的陳奶奶,她熱愛京劇已經長達幾十年了!一上臺,就獲得熱烈的'掌聲,她唱的可好了,唱得那叫一個字正腔圓!臺下的歡呼聲就沒停止。
精彩的表演很快就結束了,我和奶奶都贊嘆這表演真棒!年年趕集,我也年年期盼,這就是我們老家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蔽覈鶈T遼闊,民族眾多,各地風俗也有所不同。
什么吃餃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為過年時各地風俗習慣。
河南鎮平,是一個稍微有些跟不上時代的地方,但這卻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這個被綠色植物覆蓋的城市,第一次,便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這個古老的村莊內,飄出了過年的味道。
在茫茫無邊的田地中,矗立著一個墓碑,那就是整個田地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詳地望著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長。太陽落下,但鞭炮聲卻仍舊如此,夜中的村子點上了一把火,順著小道,我們來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兒們雨后那獨有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們一行人無論男女老少,統統站在了墳墓之前。在這安靜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這是為了告訴祖先們,我們過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燒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紙錢之上。
透過火光,我看見了每一個人臉上寫滿了鄭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滅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復了安靜。我們在明亮紅火的鞭炮和孩子們的笑聲中享受著幸福與快樂。
村莊,在漸漸退去的鞭炮聲和笑聲中漸漸沉睡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我們家鄉最為隆重的節日便是農歷正月初一的春節了,春節又稱“過年”。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臘八(農歷十二月初八)過后,家家戶戶便開始忙年,戶戶擇吉日進行衛生大掃除,俗稱“掃屋”,以示辭舊迎新,買新衣,辦年貨等等。我就喜歡和爸爸一起去超市選食材,但每次都買雞和魚,我就問爸爸為什么要買雞和魚呢?爸爸告訴我說,羹肴必備雞、魚,意求“年年大吉”“連年有余”。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對聯,有的人家在糊窗戶,有的人家在貼窗花,有的人家在裱糊燈籠,還有的人在貼過門箋。春聯用柿黃噴金紙俗稱對子紙,聯語多表達春意并講究門第。打滿一缸水,備足三日柴。
除夕之夜,家人團圓,歡歡樂樂,午夜子時,辭舊迎新長輩帶領子孫〝發紙馬〞,祭天地,祭祖宗,保佑老少平安紙馬發過之后,我們全家圍坐炕頭喝團圓酒,我們以果汁代酒。吃年夜飯,大人們都忙來忙去。爸爸給我們做了好多好多他的拿手好菜,有紅燒肉、西紅柿牛腩、炒年糕、清湯面、麻辣魚……饞得我直流口水。全家人都圍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過了好長時間以后,爸爸搟起了餃子皮,奶奶正在攪和著餡料,媽媽則是把餃子里放入硬幣包起來,大家各自分工,不一會就包完了許多餃子。媽媽還說,誰吃到這種餃子意味著誰的福氣大,來年發財有錢花,能長壽,百事順心,我一聽,有錢花,兩眼都冒金光,立馬就清醒了。
奶奶跟我說:煮餃子不拉風箱,保持年夜肅靜,年夜要說吉利話,餃子煮破不說〝破〞,要說〝掙子〞,餑餑裂了,不要說裂了,要說笑了,禁忌說不吉利的話。吃完飯以后,我和弟弟一起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磕頭。爺爺奶奶給了我2張紅色的毛爺爺,爸爸媽媽也給我了2張毛爺爺,我和弟弟可開心了,就像兩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一樣。
雖然每一個地方的風俗不同,但是快樂會永遠在我們的心中留下最美好的影子,讓我們永遠都記住它——春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08-17
六年級作文家鄉風俗10-10
家鄉風俗作文六年級10-21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01-24
【精選】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1-27
六年級家鄉風俗作文02-19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1-03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22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04-07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