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三作文集合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三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作文 篇1
“小孩望新年,大人望掙錢”,從年頭一晃就到了年尾,守著元旦,就已望見了年的背影,年成了一個不速之客又要到了,讓我感到有點恐慌和傷感,心下不禁嘆息一聲:——又老了一年。
我明白,那個纏著大人要壓歲錢的小孩,現在已變成發紅包的人;
昔日新年,那個等著母親喊吃飯的小孩,現在已經變成喊小孩子吃飯的父親,再也找不到兒時盼新年那種急切的期待,那種純真的快樂;
再也找不到新年時縈繞在心頭的那種親切的問候、新年的祝福、濃厚的親情、熟悉的鄉音;
取而代之的是麻將聲蓋過了鞭炮聲。年夜飯如常,春晚依舊,無憂無慮的那種心情,早已被歲月的勁風洗滌得蕩然無存。倒不如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新年才是真正的快樂,以前新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然后蒸、炒、煎、炸忙得不亦樂乎。家家戶戶都用農產品做成半成品,招待客人時稍經加工便成了一道菜。如糯米淘凈后,用清水浸一天再手工磨成米漿,經過濾凝固成面團狀,再做成一個個圓餅干大小,放鍋內蒸熟,便成了“圓子”,待冷卻后用冷水浸泡,經常換水可以長期存放、隨時食用;
將黃豆手工磨成豆漿,過濾掉豆渣,再將所得純豆漿在鍋內燒開,將石膏搗成粉狀再過細篩,所得細石膏粉用清水調和于大缸內并不斷晃蕩,使其不沉淀,再用水桶裝燒開的豆漿迅速沖入晃蕩的大缸內,需一次完成,若有兩桶豆漿則要兩人同時沖入,所以這個工序至少需二人同時操作,靜置一會兒就可用布過濾壓在兩扇門板中間,濾干水后便成了豆腐,將豆腐切成長條用油炸成半成品稱為“生條”,豆腐切成小塊經過發霉后拌入鹽、辣椒醬再做成“豆腐乳”;
花生、蠶豆、紅竽干等都要在新年前炒熟、存放,便于農忙時在田間地頭方便食用;
麥牙糖的制作,從溫水浸米、煎熬、拌入爆米花,到切成小塊成品,需要十二、三小時;
真正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們臉上的皺紋里,從噼啪炸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
長工、短工,二十四日才可滿工;
祭祖用的紙錢,則要從一刀紙里每次數出五張或七張,只能是單數不能成雙數,裁成十到十三厘米寬,再疊成三折后略象一個正方形,然后用鐵錢鑿在紙錢上鑿五行,每行五個印,但必須在上午操作,在下午打紙錢必須點一枝香,是何原因,不得而知。鐵鑿總體高度、上截粗細同圓珠筆差不多,下端是圓的,如一元硬幣大小,中間還有一個圓點,鑿印后還真的有的象錢。接下來是寫春聯,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每逢春節,家家戶戶每道門上,都要貼上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楣上的稱為橫披,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記得在縣民勞局(民政局與勞動局合在一起辦公的機構)當局長的大伯,書法自然了得。那時他大權在握,要是有人想安排、調動工作,只須他一句話、一紙書函便能如愿,上他家活動的人不少,拿東西的人不少,如愿的卻極少,他鐵面無私,公事公辦,常常將提東西的人拒之門外,或是逐客令驅走,唯獨鄉親們拿來紅紙請他寫春聯樂此不疲、照單全收。大門上一副對聯是每家必要的,只要你告訴他要寫幾副房門對聯,然后龍飛鳳舞、一揮而就,大門上諸如“山青水秀風光好,人壽年豐喜事多”“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豐”之類,房門上則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利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寫給灶王爺的則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每年的新年前都要忙活好幾天,甚至鄰村人家娶親嫁女或別的.喜事,都愿意星期天來求汪局長的一副筆墨,更有人以此為借口請他過去“坐坐”,大伯則要看這戶人家是否另有目的再作決定,我那時候非常羨慕大伯,寫幾個字就能換上一餐美食,可大伯卻總是推辭,我們小孩子當然不懂其中的玄機。有人請吃請喝,何樂而不為呢?現在每年正月去縣城大伯家拜年時,看到他家對聯都是買現成的。
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清洗餐具、打掃衛生、貼對聯、貼門神,貼年畫,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完畢,才可以吃年夜飯,平日里吃不到的雞、鴨、魚、肉,蒸、燉、煎、炒、炸,貧也好,富也罷,童年的天真和歡樂,這時候在飯桌上顯露無遺,可以無所顧忌地左挑右揀,唯一無法挑揀就是酒,那年代也就只有一種零散的白酒,只是檔次高低不同,用鹽水瓶到小店里打上一斤酒,雖然有些舍不得但還是要加上幾湯匙白糖,晃一晃就是甜酒了,呡一口辣得直吐舌頭,更不知飲料為何物。吃新年夜飯,穿上肥肥大大的新衣,還是覺得很高興,因為父母要我們穿的新衣至少要能過二到三個新年,那時的生活條件可想而知了。爆竹則是從一個三百響或五百響的編爆上一個個折下,然后點一個扔一個,也沒有什么擦爆、甩爆,也沒看到有人放過焰花。初一或初二就是拜年、走親訪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年才算過完。接著便是各村莊請戲班唱黃梅戲,一直唱到農忙,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很少看到舞臺上活神活現的表演藝術了。現在麥牙糖、豆腐、炸生條市面上隨處可見,“蒸圓子、打錢紙”已變成遙遠的回憶,也很少有人寫對聯了,只有炒花生、唱黃梅戲還在延續。回憶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兒時新年的情景更令人難忘,年年新年,年年忙碌,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這就是新年的意義吧!
初三作文 篇2
他其實是一直都在努力的呀,卻從來都沒有發現他和他們之間的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說在那一個地方去旅游的時候,他們也根本沒有想明白這些,對于我們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而是說那么長久的風景對于我們來說只是一個遙遠的.距離。
更何況你從一開始就沒有必要始終呆在這里,但是屬于你自己的生活又不是你這輩子一定要還的債。
跟別人在說清楚這些問題的時候,可能那些成交的分和一根本就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個樣子。
是不是大家都有著做生意的經濟頭腦,可是那樣的環境對于我們而言也畢竟是面臨最直接的現實生活,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情分和緣分的。
后來我們可以經歷更多后來的每個人都在漸漸的成長,也許你懂得的道理會比我多,也許走出這個門,我就會叫你哥。
這些有什么定論呢?
只不過心夢在來日再見的那一天你依舊能夠保留著今日的緣分想著今日停分對于以后的生活也有著很大的好處。
其實我們都差不多大,其實我們在這一方面也有很多的交流溝通的地方。
初三作文 篇3
“5,4,3,2,1過年了”話音落下,窗外準時傳來煙花綻開的聲音。電視中的春晚場面是一片耀眼的紅,每個人都不知疲倦。
我異常激動,想起年前買下的煙花終于能派上用,忙拉著父母一起下樓放煙花。到外面視野才清楚,整個天空然上了已然布滿炫光,耳邊還是轟鳴一片,嘴角的笑意卻更濃。爸爸已經準備好了鞭炮,開年時正寓意著紅火。我站在路邊,望著天空上的煙花緩緩升起,又落下,之后又有新的綻開。各種色彩交織,仿佛刻意抓住你的視線。知道爸爸來到我身邊提醒我一句要放鞭炮了,我才反應過來。臉上的表情掛不住了,立刻往遠處閃,一點不帶后頭。跑到足夠遠的地方才意識到我太過激了,連忙停下來,捂著耳朵,強裝鎮靜。
不一會兒,鞭炮聲穿透手掌,強硬的沖進耳蝸,我只能暗自又跑遠了些。鞭炮很快燃完了,淡淡的煙火氣在彌漫。我有些興奮地拿出花炮,讓在一旁默不作聲的爸爸點燃了。這小型的禮花,我調試好手機,迫不及待要記錄這一刻。不大的桶身上源源不斷的跳出銀白的花,紅綠的光夾雜期間,近在眼前的花火一下子把我停留在天空中的心拉回來。煙火在不停燃燒,連暖黃的路燈也成了陪襯。有些寒冷的.夜間,瞬間被溫暖。
我有些手癢了,但不敢點火我只好拿出了較小的電光花。我買了許多這種相對安全有漂亮的小玩意,從盒子里一根接一根抽出來,似乎沒完。索性拿出一把來,齊齊點燃了,火光霎時間變大,聚在一起,像發光的行星。不過這樣大的火花卻眼看是快要危及到我的手了,我看身前沒人,急忙撒手扔掉。我看見煙花在空中依舊燃燒,又一個接一個落下,劃破空氣,留下殘影,像流星劃過天空,默默地許下心愿。我又來了興趣,這番美景自然要多加欣賞。
煙花不久被我“揮霍一空”,大飽眼福是不錯,可殘局可不好收拾了。我深知打掃的辛苦,也不想剛開年就留下塵埃,自力更生就打掃起來。沒有工具,只好一個一個撿起來。先前的“流星”就是個大苦惱了,散落了滿地。我剛彎下腰撿起這邊,不遠處又有幾個,只好走過去又彎下腰,最終艱難的完成了掃塵工作。
回到家,外面依舊有煙花在閃動,我在家中,憧憬著愿望實現。
初三作文 篇4
時間如沙,一念一間,沙漏已經流完,它在悉熟悉的小巷中留下許多印跡,而在那長滿壁碧綠爬山虎的舊墻上,留下的只有歲月的苔痕。
祖外婆的家旁,有一樽年老的古屋,據說那是民國時留下的房子,各種聲音嚷嚷著要把它拆掉,可是有祖外婆在,沒有人敢多說幾句。
祖外婆是一個清秀的女子,她愛蘭花,她愛那清香的味道,她的房間總是撲來一陣陣帶著蘭香的輕風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皺紋,卻收不走她愛植物的心。那古屋上的爬山虎和那各種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就是她精心料理的成果。有一次,我偷偷跑進古屋里,看見里面陰森森的,橫梁和磚瓦架在地上,祖外婆突然從背后出現,我回頭一看,本快流出眼淚的眼眶不再紅了,取而代之的是傻瓜似的笑容。
祖外婆不僅種花,還種菜,院子里一個個胖滾滾的南瓜和吊在竹竿上的絲瓜,都是她的孩子,看到它們,祖外婆總是露出慈祥的微笑,而我就會因這件事而吃醋半晌,不理她,聽別人說,祖外婆還會自己做涼皮,用的是那古屋上不知名的藤蔓結出的果實,雖然沒吃過但我卻能想象它們的味道,纏著祖外婆給我做幾個嘗嘗,可祖外婆的手總是閑不下來,忙個不停。
很久很久,我沒有再回到那個地方,自然也很久沒有在古屋里找著外婆的寶藏,直到看一次,我回到了祖外婆家,古墻上的爬山虎還是綠油油的,不同的'卻是祖外婆戴上了一幅老花鏡,她拉著我走進古屋里,叫我摘了此果實回到家里,她用靈巧的手忙活著,沒過多久,涼皮成型了,就這樣,我帶著那一碗涼皮離開了祖外婆。又見那樽老屋,老屋沒有變,變的是我這顆心,我不知怎了,背后一陣透涼,想想祖外婆那不再明亮的結了翳的眼睛,感到一絲悲涼。
又見古屋,沒有了兒時的快樂,多的是一分思考,祖外婆依然很美,蘭花依然很香,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美,一種感動呢?正如老舍先生眼中的古屋,不乏美麗和古老的沉淀。
時間的沙漏還在流動,那條小巷早已滄海桑田地改變了,可心中的老古屋總是時隱出現。又見那樽古屋,心中少了一分快樂,多了一分感動。
初三作文 篇5
時光如梭,許多美好的時刻如同剪影一般留在了我的回憶中。而有一張剪影是刻在骨子里不可磨滅的,使我懂得了愛的含義:愛,常在人們身邊,有時,愛簡單得就是——伸出援助之手。
那年我正好上中班,可回顧往事,至今仍然歷歷在目。暑假,正值盛夏,我和媽媽帶領媽媽的同學一家到鼓浪嶼游玩。鼓浪嶼有繁華熱鬧的美,有寧靜文雅的美,使人們流連忘返。我們走在熱鬧繁華的街道上,觀賞著鼓浪嶼的風景與名勝古跡,我們來不及欣賞這邊的風景,那邊又有從未見過的新奇玩意兒。就這樣,我們如同熱血沸騰的馬兒游玩了大半個鼓浪嶼。夕陽西下,天色也漸漸暗淡下來,只留下一片火焰般的晚霞。盡管夜幕即將降臨,可來這兒的游客依舊絡繹不絕。
我們準備啟程回家,人群如同浪潮卷了過來,我還來不及拉緊媽媽的手,就被人群淹沒得無影無蹤。天啊!我矮小的身軀就這樣被人群淹沒了,我努力踮起腳尖想看見媽媽的身影,可是怎么也看不到,就這樣我與媽媽他們走散了。這時,我是多么痛恨自己的弱小,如果不是這樣,我一定能追上媽媽。
我緊張地環顧四周,我竟然站在了分岔路口。天哪!今天出門一定忘了看黃歷,倒大霉了---我該選擇哪條路呢?這時,耳畔仿佛回蕩老師講的話“在人多密集的地方和家長走散了,一定要在原地等待,不要隨意走動!”我非常聽話地站在現在這個位置等待媽媽回來找我。十分鐘,十五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媽媽還是沒來,我無助地蹲下來,放聲哭泣。哭聲引來了路人,他們好奇地望著我,有些人一臉笑意,指指點點議論著仿佛在看好戲,不,不是仿佛,就是在看我的笑話!我頓時感到很絕望,無助地埋下了頭。
這時,我的肩膀被輕輕地拍了一下,我抬起頭,看見一位漂亮的'大姐姐,她的長發及腰,長裙微飄,她走上前,輕聲問我:“小妹妹,你是不是和媽媽走丟了?”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女神,于是我緩緩地站了起來,點了點頭,小聲地問道:“姐姐,你可以借我手機打電話給媽媽嗎?”“當然可以!”大姐姐爽快地答應了。我撥通了那個熟悉的號碼,大姐姐告訴了媽媽詳細地址后,一邊安慰我,一邊陪我耐心地等待媽媽。過了一會兒,媽媽急沖沖地趕來了,對大姐姐不停道謝,感激不盡,然后目送大姐姐離去,直到消失在視線里,我們才動身走在回家的路上。
這就是愛,發自內心的愛,不索取回報的愛,我突然間明白了愛的含義。那種美麗的愛,是刻在心中永不消失的,謝謝你,大姐姐!
初三作文 篇6
我帶著你的夢,牽著你的遺愿回到了你離開時的小巷,立在你走過的路的一頭。這條巷好深,深得令我心中略顯凄涼;這條路好長,長得令我看不到另一頭。我有些膽怯,有些猶豫,更有些徘徊。
我不清楚,是否因為你的走過,才有了這巷中的深路,也可能因為我的到來這條曾經的路又重現,我決定為自己,也為你走下去,踏上這條尋夢路。
一切照舊,江南依舊鳥語花香,江南雨巷照樣迷人。我竟信了你,撐著把油紙傘,頭上戴著玉牙釵,就好像陳逸飛的《麗人行》那樣。我走了進去,踏上你來時的路,帶著迷惘,四處尋覓。
希望替你尋到那位從雨巷深處走來的丁香一樣的女子,告訴她你的夢與愿望。爾后,依然從我身邊走過,來不及回來,丁香一樣的女子早已消逝在雨巷的盡頭,可我仍站在你走過的小路上,重溫著當初你的遺憾。
我踏著你的路,帶著你的夢回來了,一切仍是原樣。他們大概看出了我與你的相似,同樣青澀的臉龐與深邃的眼神,他們臉上寫著驚愕,可他們又搖頭了:“你不是他,他不一樣。”
是啊,我怎么可能會是你呢?你永遠是位多情的詩人,為了雨巷中丁香一樣的姑娘而抱憾終生。我不過是蕓蕓眾生中的一位,因為了解你,深知你,所以愿意替你追尋,走上你的路。
即使我有著與你一樣的性情,一樣的性格,或許眉宇間也有你的氣息,畢竟,你是你,我是我。你的路,我有何資格重踏?我的路,仍在等著鋪平。
我決定離開,離開你的`路,你的江南雨巷,不想看到你的故人看我時那種驚愕而又失望的眼神。你和我都要明白:路過的人只是一陣路過的風。該放下的都讓我們放下,你我的路不會有交點,它們永遠都是兩條平行線,兩條孤立的路。
我將你放下,放在你來時的路上。我和你都只是平凡人,各人有各自的路途,我又何必非要踏著你的舊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只希望,能在清涼午后,翻開你的書卷,重溫你的氣息,任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品人生似棋。
我離開了你的路,回頭張望,這條路好深,那里有你的辛酸,可那是你的歷程;向前張望,那兒也是一片盡頭,可那是我的路,它等著我去創造與鋪設。我帶著自己的夢,踏上自己的路,轉身,浪跡天涯……
初三作文 篇7
走進靈堂,我淚流滿面。我恨我自己,可是這又有什么用呢?我再也見不到奶奶,再也不能得到奶奶的庇護了。
幾天前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叫我和他們回家去看望奶奶,和爸爸爭執了很久,我留在了家中。因為那時要期末考試了,我正在復習,況且作業又多。可我怎么也沒想到,第二天奶奶竟然辭世了,這個噩耗猶如一把利劍刺穿了我的心。我不能原諒我自己。
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我隨奶奶在老家生活,我格外開心,因為那時我每天都和奶奶上山干農活,知道了什么是白菜,什么是青菜;什么是小麥,什么是稻谷……晚上又可以聽奶奶講故事,吃奶奶給我摘的黃瓜,還可以睡在奶奶溫暖的懷抱里。趕集時,牽著奶奶的手,再大的'風都不覺得冷,到了街上,琳瑯滿目的商品讓我應接不暇,特別是看到我最喜歡吃的糖果時,我便會纏著奶奶給我買。奶奶呢,也總是滿足我的要求,因此每次提著“戰利品”回家我都是滿臉笑容。這樣到了寒暑假,爸爸媽媽要接我過去,我都不愿意離開奶奶。
可是現在一切都晚了,再也不能牽著奶奶的手了,我再也吃不到奶奶給我的糖果了,再也不能得到奶奶的庇護了。我多么希望時光可以倒流,多么希望再次牽著奶奶的手逛街呀。
六歲時,我特別愛搗蛋,多次惹得鄰居的“投訴”。奶奶每次都向別人賠不是,然后就對我進行說教,卻始終都沒打過我,最后她想出了一個辦法治我。她要我和她玩個游戲,我聽到玩游戲,頓時答應了。她說:“現在你只要聽話,幫我們做事就可以得一朵大紅花,不聽話就扣一朵。只要你積滿10朵我就去給你買你最喜歡的東西”。我聽了高興得手舞足蹈,從此便不再惹事了,從一個壞孩子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鄰居的投訴慢慢變成了表揚。每當我積滿10朵花時,我便會得到一大堆好吃的。奶奶看著我吃東西時的癡迷樣子,臉上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上學后,我回到了爸爸媽媽身邊。每逢趕場天,奶奶都要來看我,而且都要給我帶來我最喜歡的東西。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再像以前那么喜歡和奶奶玩,每次回奶奶家我都不會逗留太久了。即使爸媽不提出回家,我都會央求他們回家。因為奶奶老了,也越來越嘮叨了。
看著棺里奶奶慈祥的面容,我長跪不起。奶奶,你沒能見我最后一面,你能原諒我嗎?愿你在天堂快樂幸福!
奶奶您一路走好!
初三作文 篇8
當今社會那些被忽視的行為,“微觀行為”已經成為一個可以聽到的話題。但是有多少人做到了?你發現了嗎?如果你仔細、認真地觀察一件事,你可能會發現這么多人在默默無聞地做貢獻,但你是否看到一些人也在腐蝕社會風氣,那些被忽視的行為,你觀察到了嗎?你看到了嗎?是你嗎?如今,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發展的.主要問題,保護環境也成為公民的主要工作。但是你注意到一些小事件被注意到了嗎?是否看到有人默默付出。從前,我在書中看到兩個卡通標題:里面和外面都不一樣,主要是指一對夫婦打掃家里的各個角落,甚至是一個角落。另一幅漫畫顯示,夫妻倆外出時,買了很多零食,坐在輪椅上,周圍都是果皮。
這時,一個清潔工默默地來打掃。這兩部動畫片準確而細膩地反映出它們在家里是一樣的。他們知道,他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勞動來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而他們在外面也是一樣的。因為他知道有人會清理。這句話知道,社會上總會有人默默奉獻,但他們的“微行為”卻處處觸動著人們的心,但這一行為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它只是走過場,有些人可能會看一眼,嘴里說“臟死”就匆匆離去。不過,那些小事也許是你或他做的,但沒有人會這么好心地把他抱起來扔進垃圾箱。這些行為“微行為”似乎很小,小的不值得一提,但沒有人在意,沒有人在意,只有那些兢兢業業的清潔工才會履行自己的職責。
一個塑料袋,好不好,可以裝東西,也可以造成“白色污染”一個電池,可以為物品提供動力,也可以造成“金屬污染”這些小物品會造成一定的污染,有時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中國人扔塑料袋或干電池,可能會造成小國被塑料袋覆蓋,土壤會造成金屬污染。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環境。注意和保護被忽視的行為。
【初三作文】相關文章:
初三作文-初三作文06-10
初三的作文01-16
初三的作文09-09
初三作文05-20
初三了作文06-13
初三敘事作文你好,初三:敘事作文03-30
寫給未來的自己初三作文初三作文05-08
進入初三的感想 初三感想作文11-03
初三初三以感恩為話題的作文08-25
春游初三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