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與遠方議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與遠方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與遠方議論文1
如果現實,讓我們無法飛翔到遠方,我們必須為了眼前生存的茍且而茍且,但我們心中要保留有一個詩意并且遼闊的遠方。去不了真正的遠方,但我們自己,要堅守內心那個無比遼闊的世界。
外界的.事情,我們無法把握,但我們唯一能把握的就只有我們心中的那個遠方。
生活會養成我們世俗,我們變得必須接觸地氣,否則會被看成逃離世俗的邊緣人。就讓生活養成我們世俗,但我們要讓自己變得雅痞,就算很痞,也要耍得有情操。
生活不遙遠,它讓我們聽見海里面四季怎樣變遷,讓我們知道春天如此短,她一去就不再來,只有一次。看著窗外流過的光,伸出雙手摸著。而心中的遠方讓我們能掀起詩篇,讓懷念停留在那一天,永不改變像是一根線,讓所有的鐘表都停掉。你可以舉著一枝花,等著有人帶你去流浪,你也可以睡去在遠方,像一個美麗童話。
我們心中的遠方,可以允許我們瘋狂地做夢,夢那些我們不敢做的事,想那些不敢想的事,我們可以有很多質疑。為什么天上有月亮?為什么地上有遠方?為什么眼睛有淚光,看得天地之間一片白茫茫?為什么四季要歌唱?為什么我們要成長?為什么有那么多墻?
而生活,眼前的茍且,卻要我們無時無刻不直擊,無時無刻不快速反應。因為沒有可以重來的機會。而詩意的遠方允許你可以多次做夢,錯了還可以修改,直至盡善盡美,天下無敵。
生活匆忙,活的緊張,怎樣去做才可以放松,怎樣去做才可以堅強,為了喚醒那些少年時的夢想和希望,永遠不再悲傷,詩和遠方可以帶你暫時逃離那個地方。
世界太大,我們太小。去時高飛,歸時疲憊,披星戴月,好在有詩與遠方天涯相隨。
讓我們保留一個凈土,給詩與遠方,不要為了眼前的茍且,而忘了其他的美好。
詩與遠方議論文2
在民間,有一首民謠,它由高曉松作詞,里面的一句歌詞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詩和遠方到底是什么,它為什么能夠牽引無數人們繼續探索的足跡?
在我看來,詩與遠方是人們對于自己美好理想生活的期盼。許多人們在當今時代已不滿足“當下擁有,止步于此”,他們充滿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為自己構建一張人生的藍圖,心之所向。所以人們夜以繼日的不停奮斗,馬不停蹄的滿地奔波。有了這份動力,詩與遠方是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因此在披荊斬棘的`道路上,他們精神有寄托、靈魂有激情、未來有希望。社會形態也正因每個人的滿腔熱情變得更加積極向上。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這些都少不了詩與遠方的力量。
詩與遠方也是一種心境。高曉松向往江南,追求詩和遠方背著一把吉他走遍南北,闖蕩江湖,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像高曉松這樣的灑脫。我們總會被現實所牽制。我個人認為,追求詩與遠方不一定需要做到周游列國,奔走四方,詩與遠方更像是一種心境,是一種看遍生活中所有的不堪之后內心依舊充滿美好的達觀。詩與遠方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詩與遠方在內心,心中有詩便有遠方。
詩與遠方是青少年對于夢想破釜沉舟的追求。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們,人們常說:“年輕就是好,有活力,有追求。”但隨著年代的更替,青少年也有許多方面的壓力,不僅僅在學習中體現,但這些都是我們眼前的茍且,我們不應該被這些眼前的茍且而導致為追求夢想的絆腳石。所以,我們要學會調節好心態,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腳踏實地,在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時候,那詩與遠方一定是散發著你的鋒芒。既然想成功,就應該大膽懷夢。像歌德曾說過“不要懷有渺小的夢想,它們無法打動人心。”就算夢想一次次的落空,也不要自暴自棄。享樂并不是作為一個青少年該有的心態,最好的心態應該在路上,在追尋詩與遠方的道路上,努力的人,清晨的陽光最先照耀你!如果說青春是足跡,那么夢想一定是遠方。以擁抱美好的精神狀態靠近自己的目標,以豁達的心境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衡中學子張錫峰曾說過“生活明朗,萬物可愛,人間值得,未來可期。”
書中有日月山河,世間有凡塵雜事,而我們心中滿載著的是——詩與遠方。
詩與遠方議論文3
樓下,有一處樹草綠地。草地邊,一片巍峨的翠山。放學之后我喜歡在四樓觀察它們。置身在那些和善與靜默的植物之間,心里的緊張煩惱可以完全得以釋放。
樓下那鋪在地表的草地,帶給了整個校園一場詩的饋贈。夜靜了,草地邊那幾盞古雅的燈泛著黃暈的光,也暈染了圍在一旁的綠松。這樣銅黃與松綠交相輝映,好似造成了一種視覺的交響樂。一株株的翠草緊貼在地面,但又不像是扎根在土地中的。草地有一處是綠色,有一處是巖黃,像黃蘚一般。此處的灌木叢與草地相結合,宛如一章美妙的樂譜。在草地旁,學校安置了兩把公園式長椅。課間或放學時,就會有三兩個同學,勾手搭背朝長椅走去,坐在那里,或嬉戲,或耍鬧,或談笑。這樣的動靜結合,自有一種校園的獨特風光。
草地的上面,便是一片巍峨的翠山。山底,是土黃色的,凈是沙土,無一絲生命之綠。可越往上看,越看得有趣。幾乎山腰以上布滿了翠綠,布滿了生機。從未去過山上的我,對這一方天地充滿了期望,也覺得很是神秘。山腳的幾戶人家,有一種城中城的感覺,他們“占山為王”,打造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山是綠的,墻是紅的,屋頂的瓦是白的,粉紅的門簾旁貼著那燦爛的春聯,宛如童話中的地方,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開心時還可以吼幾聲。樹林中,有一處更讓我不可思議的地方——寺廟。碧瓦飛甍的'大殿在樹林中只露出了它的頂端,它的后面似乎還跟著類似于清真寺的白墻紅瓦的廟宇。也許,在我偶然發現這座寺廟時,寺中的和尚與方丈正在打坐念經,就那樣避開了城市的喧囂。山頂上的一座小亭子,又為這座山添了一筆詩意。我羨慕著那居住于裊裊青煙中,被萬林環繞著的隱客。每當“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誦起時,我便聯想到了他們。沉沉的暮色中,明月升起時,晚風吹林際,我便猜著隱客們必是靜靜坐著,看遠方綠松翠柳,也定是“日長風靜,花影閑相照”般美好。
就這樣,站在屬于自己的四樓樓道,我一遍遍遙想距我近在咫尺的北坡。腦海里不由得冒出“詩與遠方”這樣的詞語。在我的認識里,“遠方”是一種美好的存在,是夢境的期盼,是一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這方天地是我的“詩與遠方”嗎?它與我不足五百米的距離,但卻仿佛是真與夢的臨界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那近在咫尺的遠方,我卻從未曾親臨感受過。不知道當我在那山中樹林里聽著木魚與懵懂的念經語,耳邊回響著鳥兒婉轉的鳴聲,是否會有一種美妙感受?現實的我面對每天繁重的學習任務,能做的就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繪它,想念它,思量它,然后,做一個孤獨的守望者。
我多么想走向那詩意的遠方……
詩和遠方的議論文篇一落清居,一片幽林,一人一筆一書,人生不過如此。春有花開,夏有蟬鳴,秋有清風,冬有枯葉。我眼中的詩與遠方,是遇見。遇見一人;是戲觀,戲觀一生。
詩,不過是人間百態;遠方,不過是行走在未來。人間百態,人、事、物;人間百感,喜、喪、怒;人間百情,家、友、戀。我眼中的詩是“酒肉朱門臭,路有凍死骨。”的物態炎涼,卻亦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勇氣與信心。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獨有特色;詩道,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之美。詩,是美于意境,是“丑”于現實,是憂于社會,是興于國家。反影我國古代社會的詩詞歌賦,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百姓之悲;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與“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個人憂愁。看出我國大好河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壯之巔。是“天階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溫柔之鄉……
行走未來,是展望明天,完成今天,回憶昨天。遠方不遠,路在腳下。未來又有何妨?是自己的路。遠方是夢,未來是現在。你以前有想過今天的自己是怎樣。過去的未來是現在,現在的未來將要來,時光匆匆,不知不覺,人生之旅已有了十幾年的行程。詩與遠方在我眼中,是佛曰:美哉!我說:美妙。詩與遠方是碰撞的情意,思維的火花,詩與遠方又或是詩與當下。握住一支筆,翻開一本書,望著一片林,生在一幽居。生活不一定要繁雜、要財富五斗,它可以簡單,樸素,美好。
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放下憂慮,去吸一吸新鮮空氣,逐一逐田野,追一追春蝶,踏一踏清水,或這便是我眼中的詩與遠方。
詩與遠方議論文4
我有一位姐姐,已經年過而立之年。但是,平時和她聊天談吐的時候,總感覺她還是更像一個年輕人,不僅對于一些網絡流行語信手拈來,并且對許多新鮮事物都懷著熱情與好奇心,她的心態和年齡仿佛不太一致。
在我身邊的成年人很多,卻更多庸俗無趣,少有這位姐姐這樣的青春活潑、浪漫溫柔。一次,我便好奇地和她提起了這個話題。
聽到這個問題,姐姐笑著說,有很多人都問過她類似的問題。她告訴我,她能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一方面是因為平時經常上網,跟網絡接觸得比較多,所以習慣于和我們聊天的時候使用一些網絡的語言;另一方面是因為她選擇的是丁克,日子里沒有那些柴米油鹽和一地雞毛,經濟條件也不緊張,想要吃喝玩樂隨時都可以去。
“你知道嗎?我保持了一種比較年輕的心態,但也失去了很多。”那位姐姐說。你的歲月靜好不一定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也有可能是你自己放棄了肩膀上的重擔。那位姐姐說,丁克最大的一個好處,便是不會把生活陷落于廚房、奶瓶和學區房。他們不需要接送孩子,不用擔心輔導作業的雞飛狗跳,也不必去研究各種各樣的育兒經驗,并且也不會因為養育孩子的開銷變得捉襟見肘,進而深陷在金錢的困境里把日子過的特別無聊。
記得是哪位作家說過,結婚之前每個母親也都是懷著夢幻的少女,吹著肥皂泡做著粉紅色的夢。父親想必也一樣有著他們自己的愿望,想要鮮衣怒馬、浪跡天涯、做個江湖大俠吧?但是,一旦他們有了孩子,就不得不整天想著一些比較“俗氣”的事情,生活就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平凡無奇、瑣碎無趣,他們的狀態也離我們口中的年輕人越來越遠了。當我們想著如何買到一本新書、一件新裙子,他們卻要想怎么樣用比較少的錢買到更多的.東西。
一個人的生活狀態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比往昔,那些浪漫的夢幻也就漸行漸遠。選擇了生育,那么注定就不再自由。只是,這份放棄背后是更加偉大的付出與擁有,當孩子長大成人,那份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這也是為人父母的偉大之處,是他們最值得欽佩的奉獻。
當他們老了,也當我們老了,如果有子女膝下承歡,有闔家團圓、四世同堂,那么所有的放棄都值得,也都偉大。他們放棄了詩與遠方,成就了更為宏大的事業。
【詩與遠方議論文】相關文章:
詩與遠方作文12-09
詩與遠方作文通用12-07
詩和遠方作文12-29
詩和遠方的勵志句子01-17
遠方現代詩欣賞09-21
遠方的現代詩欣賞09-25
關于詩和遠方作文07-13
詩與遠方作文10篇12-27
詩與遠方作文(10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