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與美麗議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痛苦與美麗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痛苦與美麗議論文1
人,痛苦與美麗并存,并不是一生下來就不用愁吃不用愁穿,再有錢的人都要到經濟市場去奮斗,再怎么有錢的人,那都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滴血一滴汗掙來的,那并不是自己的,所以要自己去創造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我曾看過一段故事,那段故事是這樣的:“在一片海洋中,住著兩只蚌。其中一只蚌對另一只蚌說:“我真是痛苦不堪啊,那又重又粗的砂粒在我體內滾來滾去,常常使我痛得不能休息。”另一只蚌驕傲自得地回答說:“謝天謝地,我的身體內從來都沒有被砂粒折磨的痛苦,我里里外外都非常地舒服。”此時有一只螃蟹經過,聽到兩只蚌的對話,便對那只驕傲的蚌說:“是啊!你是很舒服,但是卻一無所得;而你的朋友忍受痛苦的結果,卻將生出一顆非常美麗的珍珠。”那只驕傲的蚌羞愧的地下了頭。是啊,痛苦與美麗并存的,就像那只被那又厚又重的沙粒煎熬的那一只蚌一樣,忍受過了被石頭煎熬的過程之后,生產下來的必定是一顆美麗的,璀璨的、惹人喜愛的珍珠不經過一番艱苦磨練,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兩句詩的意思都是:不經過一番艱苦磨練,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我曾看見過那些在街頭賣藝、乞討的人,他們可能不怎么有錢,但是乞討、賣藝是他們選擇的在社會上生存的方式。有些人可能就會看不起他們:“瞧他們能那樣啊,穿的破布爛衫的,臉上、身上臟兮兮的,不像我們,從小就不愁吃不愁穿,長大了即使不用去工作都可以生活下去,看我們好幸福啊!”這樣想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失敗最無可救藥的人,他們就連人類起碼的禮貌:尊重他人都不會,那這種人生活在世界上還有什么用呢?
媽媽再三教育我們:“生活中,社會上沒有苦澀就沒有甜美,現在不要認為‘讀書好痛苦啊,讀書好累啊’,我們這些爸爸媽媽這樣做讓你們去上學都是為了你們好啊,向我們哪個時代的人,想讀書還沒有錢、沒有資本呢!”雖說這席話我們都聽煩了,耳朵都聽起繭子了,但我們要把它放在心上,要把它放在腦海中最顯眼的地方,要每天記起。
痛苦與美麗并存,想要美麗,就先要痛苦;就像農民伯伯們種蔬菜一樣,想要收獲,就要先播種,還要除草、施肥、灌溉等多各方面,完了之后才能收獲,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學習的時光,今后有一技之長,找工作都要好找些啊!
痛苦與美麗議論文2
繭,某些昆蟲的幼蟲在變成蛹之前吐絲分泌的殼。當這個殼破了的時候,這些昆蟲,便迎來了生命中第二個春天,為了那個瞬間,它們傾盡一切。
草長鶯飛的三月,我獲得了一個參觀家蠶養殖廠的機會,興奮的我參觀著一個又一個的工房,來到最后,叔叔向我介紹最后一間小屋的作用—提供合適的溫度使蠶在最優良的環境下破繭。
正在我聽的津津有味的時候,角落里一個白色的影子動了一動,便吸住了我的全部的目光,那只繭就要出蛾了嗎?這讓我很是興奮。我靜靜的看著,耳邊是秒鐘的滴答聲,一聲一聲敲在我的心頭,時間的流逝清晰地展現在耳畔,那白色的繭仍然毫無動靜。突然,那繭的上方陷下了一點,并破出了一個小口,有一對尖尖的觸角冒了出來,輕微的晃動了一下,仿佛在窺探著這它即將到來的世界里的一切,一會兒,那團白白的東西便開始抖動起來,裂縫中若隱若現著一個白色的身影,努力想要來到這美好世界的懷抱,但是它好像被卡住了,無論如何掙扎都仿佛無法掙脫那魔鬼般的束縛。
我的身上也有一層如繭一般厚重的屏障,觸碰不得,師長親友們對我那渴望的眼神,就像一把勺,左一勺,右一勺,像是要把我挖空了一般。我就像那只飛蛾,緊緊地被掐住了自由。
就在我悲春傷秋的時候。它也好像放棄了似的,突然,那只繭又開始抖動,它又開始了拼搏,是啊,那只蛾子在繭里孕育的是它的夢啊!用盡全力去脫開那一層束縛,那一瞬間,它曾經經歷的痛苦,也化為助它飛翔的美麗翅膀。那一瞬間,它的夢近在咫尺,卻艱難重重。它還在吃力的`向外掙扎,雖然還未成功,但它身上的堅韌卻深深地警醒了我。
回想以前,有多少次,做題做到瓶頸就放棄,聽課聽不懂也放棄,跑不動也放棄?如果拼一次,是否成績就提高了,問題就想通了,終點的同學們都為我歡呼了呢?一切都只是如果,我輕易的放棄了這一切,只為自己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那只繭仍在顫動,它伸出的觸角叫囂著不屈和不甘,啊!它動了!那個小小的翅膀拖出來了,它盡管沒有蝴蝶翅膀的炫麗,蜜蜂翅膀的通透,但在柔和的淡黃色的燈光下,那翅膀籠上了一層絕美的光暈,我長吁了一口氣,它成功了,那我呢?
人生在世,一定會有困難,有瓶頸,有一條看似無法跨越的線,那就是繭,如果我們象它們一樣奮力一搏,在那一瞬,那柔美的太陽也一定會照耀著我們。
也是真的痛過恨過怨過放棄過,所以格外想要改變,我相信,這時的痛苦是明天的燦爛,痛苦也美麗,不是嗎?
痛苦與美麗議論文3
蟬經過三年煎熬,才能在酷暑中放歌一曲;石灰經過千錘萬鑿的錘煉,才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正氣;雛鷹飽嘗不斷失敗的痛苦,才能點綴著蔚藍的天空,體現著自己的美麗。[]由此可見,經歷痛苦,才能成就美麗。
貝多芬的苦痛與美麗便是不矛盾的,失聰的貝多芬沒有因奇疾而放棄音樂,《月光》的創作,在鼓勵盲女的同時,不也在激勵著自己嗎?貝多芬渴望著生命中那最皎潔美麗的月光,心靜如止水;渴求廢帝的貝多芬沒有因偶像拿破侖的復辟而放棄音樂,《英雄》的創作,雖然是為了歌頌早已遙不可及的“偶像”,不也在抒發著自己的自由情懷?貝多芬渴望生命中英雄的出現,心激動不已。縱然有如此多的苦痛,貝多芬仍然不放棄生命,不放棄自己鐘愛的美麗音樂圣境。用音樂之筆在人類史上書寫一個有一個奇跡,創造了自己的美麗。在痛苦中堅持著理想,美麗中將會到來。
青海玉樹地震又讓我們我們無比悲痛的送走了我們的親人,但是痛苦阻擋不了堅強團結的中華民族,救援隊在不到兩個小時時間內到達了災區現場并實施救援。一次次驚險救援,一幕幕感人畫面,無不觸動我華夏兒女之心!無不演繹我民族這氣吞山河般的情感!香港人黃福榮,縱然自己早已患有糖尿病,縱然兩年期汶川地震已使他震撼不已,他毅然決然的來到了玉樹,救了三名孤兒和一名教師后,卻不幸身亡。又想起中央領導人總說的那句話:“一個小小的愛心乘以13億就會變成愛的海洋,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也變得微不足道”。雖然發生這樣的苦難,但卻把炎黃子孫聯系的更加緊密,形成中國的悲壯美,震撼世界。痛苦之后,悲壯之美在歷史中留下精彩篇章。
正如一個偉人,一個民族一樣,在痛苦面前沒有被擊倒,并寫下自己美麗的一章。人生路上,痛苦是必然的,或荊棘密布,或險象疊生,但往往在這之后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獲得自己的美麗。
是自己歷經風雨的,或許是烏云,但更可能是彩虹;是自己忍受痛苦的,或許是荊棘,但更可能是一顆大珍珠。苦盡甘來,美麗則是最甜的。
【痛苦與美麗議論文】相關文章:
痛苦也美麗作文10-16
痛苦也美麗高二作文05-09
痛苦也美麗高一作文10-13
痛苦也美麗高二作文7篇06-28
悲觀與樂觀議論文高中_議論文12-15
成功與拼搏議論文02-22
勤勞與懶惰議論文01-11
遠與近議論文01-09
悲觀與樂觀議論文12-17
關于悲觀與樂觀的議論文_議論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