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勤奮的議論文3篇
人們的成功主要是勤奮、努力學習得來的,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所以成功來自勤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功需要勤奮的議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功需要勤奮的議論文1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說的很對,成功來自勤奮,只要你真正勤奮努力,就一定會得到理想的碩果。古今中外,有多少科學有、發明家、醫學家憑著自己的勤奮,取得巨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讀中學時成績并不好,考了兩次大學才被錄取,學習也不出眾,畢業后相當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后來在瑞士伯爾尼利局當了七年職員,就是在這七年里,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地學習工作著,利用業余時間勾劃出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其實,這些大科學家都不是什么神童、天才,只是由于他們比別人更愛學習,不懂就問,深入思考,并且能在別人玩耍的時候多擠出時間,刻苦學習,實踐。
發明家愛迪生家境貧苦,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在班上成績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學,對于許多自己不懂的問題,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鉆研,為了研制燈泡和燈絲,他撰寫了四萬頁資料,試驗過一千六百多種礦物和六千多種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比一般人的工作長得多,相當于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年紀79歲時,宣稱自己已經是135歲的人了。成功需要勤奮,但勤奮卻也要建立在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如果只勤奮一陣,就不再努力,這也同樣沒有用,所以成功需要堅持不懈地勤奮努力。
明代偉大的藥學家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究自然,搜集資料,踏破坎坷,搏擊逆浪,勤奮工作了大半生,勤奮除了建立在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外,也建立在不怕困難的基礎上,如果你一遇到困難,就畏縮不前,同樣也沒有效果。
總之,人們的成功主要是勤奮、努力學習得來的,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所以成功來自勤奮。
成功需要勤奮的議論文2
文學家說,勤奮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科學家說勤奮能使人聰明;而政治家說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
眾所周知,學習要靠勤奮刻苦。那初三的我們該偏向于勤奮還是刻苦呢?華羅庚先生說:科學的靈感,絕對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看來他是支持勤學的,而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老先生曾說:“我是個拙笨的學術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諸如這類的名言還有許多,比如巴爾扎克說“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那么,聽了這些名人的話,大家是怎樣認為的呢?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因為勤學而成材,并留下許多千古的佳話,如“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等。這部大型動畫系列片就是以古代名人勤奮好學的故事為素材的。我們所知道的故事中有《華佗學醫》、《諸葛亮喂雞》、《魯班學藝》、《李白鐵杵磨成針》、《王羲之吃墨》、《張三豐創太極》等內容。這些都是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這些故事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勤奮學習的典范。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學習那些人物,在看動畫片時還能學習那些勤奮的精神,不僅那些人物要成為你的偶像,還應成為你的榜樣。
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只有學習好了,學懂了,學精了,才能有所作為。而這些的前提就是怎么樣學,怎樣的學習方法鑄就怎樣的學習成與敗。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的名人墨客,以獨到的方法勉勵而成材的。如吳思梁錐刺骨,拿螢火蟲做燈讀書,鑿壁偷光諸如此類,真是數不甚數,在古時都會有那么多的方法來學習成材,更何況在這大都市有良好的、優越的學習環境呢!中國的勤奮是可以追尋到古代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更應該發揚這良好的學習方法。但只光有好的學習方法,而不去運用、不去實踐,是不行的;而單一的勤奮學習,不分白天黑夜捧著書讀那遲早變成為“書呆子”。
所以呀,好的學習方法,要學習休息兩不誤。而這學習嘛,要你在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勤學就是要告訴我們學無止境,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虛心求教。套用一句,99%的勤奮+1%的汗水=成功
成功需要勤奮的議論文3
孔憲濤雖是聞名遐邇的免疫學專家,但他絲毫沒有驕傲自滿、停滯不前,依然孜孜不倦地鉆研業務,他十分注意國內、外的免疫方面新動態、新成果。每當他閱讀國內外的論文,便潛心研究,從中吸取先進合理的方法,想方設法將其改良成更先進、更科學。有人曾經問他,什么是成功的秘訣,他則淡淡地一笑說,我談不出什么奧妙,只能說點體會就是“勤奮”。
“勤奮收集各種信息、集中國內外各種有關資料來豐富自己的學識。”孔憲濤認為,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學生們都說,孔憲濤教授知識淵博,是問不倒的老師,更是資料庫。為了做到這點,孔憲濤多少年來很少有休息天,更沒有什么業余時間,每天除睡眠5—6小時之外,其余大多用于苦讀書籍雜志。“光苦讀也不行,還必需勤動腿,跑出去收集信息,觀察動態。”孔憲濤說:“勤奮動手、理論結合實際,既會講又會做,使學識更實在扎實。”
“勤奮加機遇”。這是孔憲濤50余年“科學人生”最切身的體會和座右銘。“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時是百倍地努力也達不到的,但勤奮可以努力達到的。”扎實的基礎及豐富的經驗,使孔憲濤對于免疫球蛋白的各種變化了如指掌,能很快地抓住疑點,深追細究,自己動手做實驗,直至作出滿意的回答。多例罕見病的發現,孔憲濤都是親自動手做實驗。也就由于此,他的科研設計,為研究生確定的課題,皆獲得極大的成功。
【成功需要勤奮的議論文3篇】相關文章:
談勤奮的議論文12-10
談勤奮議論文7篇12-31
成功需要毅力作文08-11
成功需要煎熬勵志文章12-04
有關勤奮的高中議論文800字01-09
以勤奮為論點的議論文素材12-17
成功需要提前計劃的勵志文章04-08
成功需要等待的勵志文章11-30
自信與成功議論文03-10
成功與拼搏議論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