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
橋1
武漢是一個擁有大江大湖的大城市,橋為武漢人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發展,我們的橋也變得越來越多。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的橋的歷史吧。
在很久以前,最常見的是獨木橋,雖然輕巧方便,建造簡單,但是由于不牢固,通行有限,后來就被石橋代替了。
中國第一座石橋出現在7世紀,名叫趙州橋,石橋造價不高,牢固可靠,可以通行馬車甚至汽車,但是跨度有限。中國人建造了非常多美觀實用的石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跨長江大橋,是在1957年建成的。它由鋼鐵構成,路面平攤寬闊,而且三合一,上面走汽車,中間走火車,下面還可以穿行大船。現在中國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有36公里長。
隨著交通的發展,武漢又出現了許多立交橋。遠遠看去,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花瓣,它們盤旋上下,通連左右,交叉東西南北。和其他橋不一樣,它是建在地上的,使得交叉路口不再需要紅綠燈,可以緩解交通堵塞。
我希望以后造出跨海大橋,甚至上月球的橋。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夢想可以實現。
橋2
翻開記憶的書冊,最值得我自豪的就是那次雨中過橋的經歷了。
記得那是一個暑假的中午,我和爸爸回老家江西九江爬廬山。大約爬了一個小時,就到了半山腰。我們簡單吃了兩口飯,剛準備接著爬山,只聽一聲悶雷,“轟隆”轉眼間下起了大雨,天也黑了下來。我勇敢地沖爸爸喊:“爸爸,我們接著爬山吧!”爸爸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好呀!來,女兒!穿上雨衣,我們繼續爬!”
正當我信心十足地冒著大雨往上爬時,前面的人群忽然擁堵起來,有些大人更是掉頭下山了。爸爸連忙向別人打聽怎么了。原來前面有一座連接著廬山山峰與山峰之間的橋,非常險峻。而且一座平常的橋就罷了,因為下雨,橋面積水很多,需要趟著水過橋;趟著水過橋也就罷了,這個時候,橋下的河水已經漲起了很多,水流湍急。一旦沒有扶住橋欄桿,滑倒,就有可能掉進河里,沖到山下!我打起了退堂鼓:天哪!這簡直就是人間“險”境!我還是不要往上爬了吧!
但我又轉念一想:自己都爬這么高了,現在下山就會前功盡棄的,真是不甘心啊!而且,往前望去,過了橋,就有一個亭子可以避雨,休息。過橋還是中途退下山?我有些猶豫不決。這時,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便對我說:“來,女兒,不要怕,我牽著你的手,你扶著橋欄桿,我們一起往上沖。”我勉強答應了,心中有些不愿意。我用右手緊緊握住爸爸的左手,左手扶住欄桿,閉著眼睛,努力迎著暴雨和橋上的急流往上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我一步一步費勁兒地往上沖了幾十步。當我慢慢地睜開眼睛時,我發現自己已經在橋的另一端了!這時,掉在雨衣上的雨點兒,就像在彈奏著一首樂曲,正祝賀我成功過橋呢。
經歷了這件事情,我更勇敢了。同時,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有勇氣和智慧,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橋3
“加油!加油!”教室里熱鬧非凡,原來是我們作文班的同學,正在玩過河拆橋的游戲呢。
游戲規則是:每組派出三個人參賽,先踩在一張報紙上,三個人必須都在上面腳不能落地,然后派一個人往前扔第二張報紙,然后一點一點交替向終點前進。
第一輪比賽準備開始了,我們組派出的是我和另外兩名女同學,老師說哪組先到起點準備好就可以加五顆星,因為我們組沒反應過來,對方已經到起點準備就緒了,我們組才過去,所以對方暫時領先。
比賽正式開始了,每組都爭先恐后地往前走,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一次扔報紙跳過去的時候,每一組都有一個隊員踩到了地下,接著我們組繼續向前走,嘗試過兩三次后才找到規律。第一名同學要先過去,第二名同學再過去,第三名同學最后只需要邁出一只腳,然后用另一只腳把報紙搓過去,這樣第三名同學就變成了第一名同學,這樣循環向前我們就到達了終點。因為我們隊率先到達了終點,所以我們贏得了第一輪比賽的勝利,老師給我們組加了十顆星,在休息過三分鐘之后。激烈的第二輪比賽又開始了。
第二輪比賽開始了,對方沒有玩兒過的同學上場了,我看見對方組上場的同學體型都不小,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出來他們已經對比賽失去了信心,那眼神好像在說,反正我們隊肯定輸了,我心里暗暗高興。
比賽開始了,我們隊第一次扔報紙的時候扔得太遠了,第一名同學跳過去之后,后面的根本跳不過去,所以只能回到原點重新開始。我們組的隊員扔出了報紙都跳過去了,可對方還沒有動,他們不知道該怎么扔才好,對方組第一名同學過去之后,后來兩名同學根本沒有下腳的地方。對方組經過思考后邁出了第一步,而我們都快到終點了,我心想他們組的隊員體型都較大,勝算很小。但他們已經勇敢的去嘗試了,在精神上我覺得他們隊贏了。比賽快結束了,我方和對方還在推推擠擠,最終我們取得了第二輪比賽的勝利。
從這游戲中我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比賽力量懸殊的時候,更是要鼓足勇氣,勇敢嘗試,永不放棄!
橋4
在星期天的下午,我興高采烈地來到作文班,剛踏進門,同學就悄悄告訴我,今天要做游戲,我的內心又期待又緊張。
“叮叮叮,叮叮叮”鈴聲響了,教室立刻鴉雀無聲,我心想,同學們的內心早已激動的小鹿亂撞了吧!只聽見老師走進教室的腳步聲,看見老師手中拿了四塊紙板。同學們又一個個像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
“好,上課了。同學們是否聽說過過河拆橋這個成語故事?”老師說。“沒聽說過。”同學們異口同開地回答。老師說“而在今天,你們將會知道這個故事,首先我們先做一個游戲。”“yes,沒準被我猜到了!”
老師簡單的介紹了游戲規則:兩人一組,一班選出兩組出來,分別一個在前一個在后,每人手里一塊板,交替地鋪著前進,腳踩出紙板外,就要受罰……大家聽了,歡呼聲立刻在教室上空回蕩。
老師選了四名同學上來,每一邊抽一組出來。選手們昂首挺胸,信心滿滿的沖上講臺,拿起紙板,做好準備,蓄勢待發。有兩個同學是跟我一邊的,另外兩個不是。我們這邊有一個胖子,他踩上紙板,另外一個同學也踩上了同一塊紙板,但是瞬間他們像不倒翁一樣,左搖搖,右擺擺。“預備——開始!”老師大聲喊出來,他們迫不及待地拿起紙板放到前面,我們這邊有一個胖子踩到另一塊紙板上后,另外一個人紋絲沒動,慢得像蝸牛一樣,同學們在下面急得直跺腳,我們在下面為他捏一把汗,也喊快一點,加油!結果那個胖子也大叫幾聲快一點,快一點,你咋不動吶。中途時雙方踩到紙板外面,所以雙方都要重來。由于我們這邊有一個“拖拉機”拖了一下,所以我們輸了。有一個人說:“別喪氣,還是一輪,只不過,每人都要參加。”我當時又滿血復活了。
“好,第二輪全班賽,所有人一起來。”我們紛紛做好準備。“預備——開始!”我聚精會神地盯著我方,有時偷瞄對方。輪到我了,我有點忑忑不安,擔心我丟臉,但是我像一陣風呼的過去了。場面像一場戰爭一樣激烈,結果天有不測風云,我們這邊的周天翼踩到“河”了,所以,我們輸了。同學們仍然很開心,一起分享游戲的喜悅。
哎!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游戲結束了,不過,我懂得了做任何事不能慌張,否則就會失敗。
橋5
在這個陽光燦爛,風和日麗的星期六,我興高采烈、蹦蹦跳跳地來到作文班。剛踏進門,只見林老師手里提著一個紅色的袋子,里面裝著四塊紙板,告訴大家今天玩“過河拆橋”的游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滿眼都是茫然。
林老師先把我們分成兩組,然后告訴我們游戲規則:全班分成兩組,每組派兩名同學參賽,每人拿一塊紙板,用紙板交替鋪在地上,誰先到達終點,誰就是勝利者。過“河”途中,誰的腳要是踩到地上,視為掉進了“河”里,從頭開始。老師還沒說完規則,我們就迫不及待地說:“快點開始吧!”老師說:“好!看誰的手舉得好我就點誰!”我們的手就像森林中的樹一樣舉起來了。林老師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都不知道選誰了。最后,林老師在“艱難”中選出了我和王楠,還有另外一個組的兩個人。
王楠大步流星,連跑帶跳地沖上講臺;我邁著小碎步,跟著王楠的后面走上講臺。此時,我心里又高興又害怕,就像是有只小鹿子在亂跑,手心里直冒汗!林老師一說“開始!”,只見王楠飛快地把紙板鋪在地上,像一只小兔子一樣跳了上去,我也跳了上去,可是又被王楠給頂了回來。我又大步地踏了上去,快速地把紙板遞給王楠,可我太緊張了,紙板連續掉了兩次,只見王楠著急地對我說:“快點!”我邊把板子遞給王楠,邊用余光偷偷地看對面一組的人。不好,對面組的人已經領先我們一塊板子了。這時,王楠已經將這塊板子鋪好了,我和王楠又一起跳上了那塊板了,可是我又差點被王楠擠出界了,于是我邊拿板邊對王楠說:“王楠,別跳了,這樣很容易把我擠出界。”王楠邊鋪板子邊說:“好,我們要趕上她們!”于是我們的速度快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們就趕上了她們,我們驕傲地說:“這回我們贏定了。”我們只顧著說話,卻忘了還在比賽,等我們奮力追趕時,已經來不及了,對方組取得了勝利。
這次活動課結束了,仍讓我們意猶未盡,這也使我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技巧。
橋6
元宵節是橋頭村最熱鬧的日子。今年元宵,天空下著絲絲小雨,卻別有一番滋味。
祠堂的鐘在雨后不久敲響,要拋河燈了!全村人高興的不得了。村里的孩子剛聞得,幾乎在同一時刻,歡呼雀躍起來,放下手中所有的活兒,爭先恐后跑出來,一路奔到傍水的菜地傍,還不時大喊:“放河燈,看河燈!放河燈,看河燈!”。我跑得好慢,到時見爺爺獨自一人站在近岸一角,手中正拿著自家做的河燈,正想放。它看上去十分簡單:一塊塑料泡沫上插蠟燭一只。我忙走上前,爺爺一言未出,便將火柴遞于我。我隨手抽出一根火柴,嫻熟的一劃,火舌立刻冒了出來,蠟燭也被點燃,我稍稍退步,舉起河燈,雙手輕輕一甩,將其送到平靜的水面上。河燈在水中上下浮動,不一會兒便搖搖晃晃向河心漂去。天雖然還是灰蒙蒙的,布滿了陰霾,猶如在深夜,但數百張燈浮在河面,溫和的燭光與絲絲月光交相暉映。我多想歌唱,唱一支好聽的夜曲……
風漸漸大了,天也暗了。人們皆沿水來到祠堂前,找一個好位置,等待鑼鼓齊奏,煙花炮響,龍燈妙舞之時。而村里每個孩子都拿著自家的紅燈籠,蹦著跳著去村尾的龍王廟。 這一個多時辰甚是漫長,祠堂里老式擺鐘也似乎慢了許多。
突然,鑼鼓響起,聲音洪亮,點炮人便來,他手持火炬,燃起沿路的煙火!只聞一聲巨響,“轟!”,人們拍手叫好,又是一陣轟然作響,炮聲連連。全村的炮都炸了起來,“轟轟轟!啪啪啪!”直炸的晝夜不分,剎時粲亮十分,眨眼又伸手不見五指。隨著炮聲愈發響,岸上和對岸的煙花炸了開來,一枚枚彈兒般的玩意兒升上天空,在遼闊的天上驀然爆開,呈現出一張張刻遍美妙花紋的刺繡,不知驚動明月嫦娥。風變小了,燒柴草又緊跟著開始,整個天被映得火紅火紅。接著,孩子們成群走來,一個人一個燈籠,排成一條長線,舞來舞去,真的像一條躍躍欲試的龍。
祠堂里也熱鬧了,每一張八仙桌上皆擺滿了香噴噴的飯菜,好多人都在里面吃著。據說,吃了這兒的飯菜,來年必會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人們歡喜的忘了時間,火盡飯殘之后還依然說著,笑著……
橋7
“趙州橋來什么人修,玉石欄桿什么人留,什么人騎驢橋上走……”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放牛》,唱的就是我家鄉的名勝古跡——趙州橋。你們游覽過趙州橋么?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當導游吧!
趙州橋又叫大石橋,安濟橋。是位于河北省趙縣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橋,是世界上最古老、完好的大跨度石拱橋。趙州橋長50多米,中間一個大拱,左右各兩個小拱,橋身倒映水中,非常優美,極像天上的長虹,橋欄桿精雕細刻,石像形態逼真。
受歌謠的影響,凡是來到趙州橋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尋找橋上的“仙跡”。那就是張果老倒騎毛驢在橋上走,留下的蹄印;柴王爺推車過橋軋下的車轍印;魯班力頂石橋的手掌印。《小放牛》里所唱的就是這段動人的傳說,因此游客們來了都想找一找,摸一摸,拍拍照。
但是你可不要被傳說所迷惑呀!真正修建這座橋的不是魯班,而是隋朝的李春。李春是一位勇于創新的巧匠,他在設計石橋的時候,沒用橋墩,而是一個大拱跨在河面上,竟有37米多長呢,太神奇了,這真是空前創舉呀!李春和工匠們創造性采用了“敞肩拱”,大拱兩邊有小拱。你知道他為什么這樣設計么?一是,減輕洪水的對橋的沖擊力;二是,減輕橋身的重量;三是,使橋的造型更優美。真是一舉三得呀!我們不得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呀!
趙州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多次災難后,依然如“初月出云,長虹飲澗”。現在我家鄉的政府和人民更加重視趙州橋的維護,經過多次治理,趙州橋又呈現出“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的優美景觀。趙州橋已成為我們河北的“名片”,同時被譽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入選“世界最早敞肩石拱橋”,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有“天下第一橋”的美稱……
我為趙州橋而驕傲,為我的家鄉而自豪。
橋8
吃過晚飯,三爸領著我和哥哥一起沿著鎮子外的水庫散步。
水庫堤岸上的草軟軟的,像鋪著一層綠色的地毯,我們在上面悠閑地漫步。傍晚的空氣是那么的清新,天還是那么的晴朗,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空,山青青的,水綠綠的。一陣微風拂過,夾雜著泥土的氣息和稻谷的清香,使我神清氣爽。
水庫堤岸下有一條河,河水湍急,河上有一座大約一尺來寬的獨木橋。哥哥用手指著獨木橋對我說:“你敢不敢過獨木橋?”我審視了一番,頭搖得象撥浪鼓似的,壓低嗓門說:“橋這么窄,水這么急,萬一掉下去怎么辦,我不想當‘英雄’。”
“真是膽小鬼,”哥哥胸有成竹地說:“小菜一碟,看我的!”話音剛落,他便來到河邊的草坪上,不假思索地踏上橋,哼著小調,如魚得水般地在橋上走來走去。
三爸笑了,和顏悅色地對我說:“你去試試,一定行!”我先是推辭,在三爸的再三鼓勵下終于決定到獨木橋上去走一遭。來到橋頭,可是,剛走了幾步,橋下湍急的流水使我的心“砰砰”直跳,我有點兒膽怯,雙腿顫抖起來。我急忙退了回來,嘴里不停地叨念著:“太危險了,水太急了,我不敢過去。”
這時候,三爸嚴厲地說:“一個男子漢,被這么一點兒困難嚇倒,真沒有出息,今天你必須從橋上走過!”聽了三爸的訓斥,我只好無可奈何地來到橋邊,可是腳不敢邁出一步。“你首先要消除恐懼的心理,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把獨木橋當成平坦的大道,勇敢的向前走。”三爸在一旁鼓勵著我。聽了三爸的話,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向另一頭走去,終于走過了獨木橋。我高興得手舞足蹈,不停地歡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接著,我在獨木橋上又來回走了兩三次,來去自如,一點也不害怕了。
三爸看著我,欣慰的笑了,他撫摸著我的頭,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要記住,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勇敢的去面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橋9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我走在興國公園的石拱橋上,看著眼前的桃紅柳綠,踏著腳下敦實而厚重的橋面,心中不由悵然若失——
無端地,又想起了他。
小張,我曾經最親密無間的朋友。他愛拼模型,我愛玩模型,我與他之間幾乎無話不談。那一次,我和他同游興國公園,他帶來了古代石拱橋的模型。我愛不釋手,不停地把玩,直到,清脆的一聲響。
“啪啦!”模型,碎了。
趁在一旁游玩的他還未發現,我手忙腳亂地收拾好現場,將橋模型的碎片盡數收入包中。小張回來了,問:“模型呢?”
“在……我包里,”我支支吾吾,“能不能借……借我回去玩玩?”
小張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的包,爽快地說:“當然可以。”我長吁一口氣,與他告別了。
回到家,我看著眼前支離破碎的橋,想著小張拼裝的艱辛和不易,心中似乎感到與小張的友誼橋梁也已近崩塌。慚愧、難過、后悔……波濤般涌來的愧疚令我一時不知所措。
忽然,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與小張相處的情景:他,手把手地教我拼裝模型;他;和我一起分享他的模型“寶庫”;他,在我疑惑時幫助我,在我迷茫時開導我,在我憂傷時安慰我……思緒翻江倒海,我看著那面目全非的模型,一種必須復原的信念從我心底油然而生……
一塊塊模型在我手中開始拼接,我感到手背傳來一陣似曾相識的溫暖,我仿佛重拾了小張手把手教我拼裝模型的感覺。橋身的拱形,橋上的欄桿,橋下的石板……一塊塊在我的手中上下翻飛,透明膠帶的“大駕光臨”令拼裝變得更為簡易。我樂此不疲地復原著,感覺每一塊零件都是那樣沉甸甸的。隨著古代石拱橋模型搭建漸入尾聲,我心中的那座友誼之橋似乎也在重筑……
搭建完成!我心中釋然一笑。
一個月后,我與小張再一次在興國公園碰面。我吞吞吐吐地說:“上一次,一不小心把你的橋模型摔碎了,我已復原好了,還給你。”說著,從包中捧出一個已綁滿透明膠的模型。
小張的眼神中,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驚異。他笑吟吟地對我說:“那一次,我早已看到,也早已知道了。”
我驚異地看著他,忽然感到他深邃的眼神,像橋一樣的厚重、博大、溫暖。
踩在石橋上,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與小張的友誼也像這橋一樣,堅實而牢不可破…
橋10
橋,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就是人類智慧結晶的藝術品;亦就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人。大千世界中有各式各樣的橋,不管就是那些有形的亦或就是無形的,此時都會讓人感受到它古典建筑下的優雅。
雄偉的趙州橋巍峨的屹立在河之上,擁有著“長虹飲澗”的美稱,“駕石飛梁盡意虹,蒼龍驚蟄背磨空”的氣魄,再加上巧妙絕倫的施工技術與人類的智慧,就更顯其古樸美觀。
孤山之路到此而斷,墜落在西湖之上的斷橋,讓我想到白娘子與許仙的傳說,真就是一段纏綿悱惻的故事啊。一提起古代傳說,有時我不由得想到“歷史”。
盧溝橋畔,雞鳴報曉,零晨時分。清代乾隆帝為盧溝橋題為“盧溝曉月”,和贊頌它的“察永定河”。提起1937年,我立刻想到盧溝橋記錄著我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重要好處。說起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此刻的我們依舊能夠從盧溝橋上走過,但臉上沒有一絲悲哀,有的只就是安寧、幸福的笑容。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佇立了1400多年,經歷了千年的洗禮,就是不容褻瀆的。盧溝橋,歷史的見證者。
其實橋與山水、與藝術也就是密不可分的。
“小橋流水人家”多么詩意、優美的句子使人不禁的想到江南鄉間石頭橋細柳飄絲,湖水蒼茫、蕩漾,水天相連,眼前聳立著如臥龍般富有生命的長橋,橋下多半就是急流,飛瀑流泉,山間景色,與長橋相配合,顯得格外和諧。長橋,此時以優美的形態,巧奪天工般的呈此刻人們眼前。其實吊橋與長橋相比,它也毫不遜色。佇立在山間的吊橋,山上就是蔥郁的樹林,嬌美的花朵,山下就是清澈的小溪,潺潺的流水,地上有蝴蝶飛翔,天上有鳥兒吟唱。吊橋,自然景觀作為它的背景,好一幅優美而不失動感的山水畫!不愧為畫家銷魂,攝影者癡迷!
但縱使畫家執筆,攝影者拍攝,又怎能說出埋藏在人們心中的心靈之橋呢?
心靈之橋就是你搭起通向彼岸的扶梯,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的橋梁,此時內心封閉就是一種愚蠢的行為,鑄造心靈之橋會讓你敞開心扉。心靈中溝通的神圣橋梁,當你踏上去時,就會發現橋的那一邊有著豐富的世界,快樂的花朵正散發著亙古不散的幽香……
我漸漸地,漸漸地感到,“橋”這個優美的名詞,豈容我只言片語便可說盡?
橋11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形形色色的橋,溪流上的小木橋,河塘中的石板橋,兩岸的宏偉大橋……其實在我們的心里,也搭建著許許多多座橋,比如理解之橋。
人與人之間要相處、交流,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它仿佛是一座架于心靈之間的橋,讓人們在溝通中了解對方,產生共鳴。這座橋越寬,就越能懂得對方的心,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如果世界上沒有理解,生活會變得怎么樣?
記得有一次,我做完作業,復習完功課,閑在家里沒事干。忽然,我看見廚房的水槽里堆著許多沒有洗的碗,這時,我心想:媽媽平時多辛苦呀,既要忙家務,又要管我的學習,要不,我就幫媽媽分擔一下,洗洗碗吧!說干就干,我快步走到水槽邊,捋起袖子,準備開始洗碗,可還沒洗幾個,媽媽就急匆匆地走過來,責怪道:“哎喲,我的`小祖宗,你哪會洗什么碗呀!作業都寫完了?有那時間,還不如多去看點課外書呢!”原以為媽媽會高興地夸我幾句,沒想到卻挨了一頓嘮叨,我都這么大了,還這也不許做,那也不許動。
我沮喪地走進書房,坐在椅子上生著悶氣,忽然,“理解”這兩個字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中,對呀,平時常喊“理解萬歲”,現在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向媽媽講出來啊,媽媽也是通情達理的,肯定會理解我的。于是,我走到媽媽身邊,拉著她的手說了很多心里話,我把我想獨立,不過分依賴父母的心聲表達給了媽媽,并保證在分擔家務的同時不影響學習。媽媽聽了我的話,沉思了許久,終于笑著答應了,還欣慰地夸我真的長大了。你瞧,善于溝通理解,立刻就化解了矛盾,使我和媽媽的心越靠越近。
如果你在生活中多了份包容和體諒,并懂得了感恩,那都是源于理解。理解就像是一座心靈之橋,跨過這座橋,你就會發現前方的路很寬敞,不遠處的陽光很溫暖……
橋12
我心中的橋一是座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橋。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有一個夢想,可以開著車去美國玩。爸爸告訴我,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我不信,因為當時我相信,沒有人類辦不到的事。但是,我現在相信了——太平洋海底實在是太深,太深了。以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到達最深的海底。
現在,就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在未來的日子里,人么所造出來的,可以開著車,去美國的橋吧!這種橋,是密封狀的,而且用來密封的是很堅固的玻璃,即使有波濤洶涌無比的大海嘯,也不可以把這玻璃擊破。這樣子的話,人們就不會害怕被海浪給卷走了。
橋柱呢,使用未來發明的一種很堅固,密封性也很好的玻璃制作而成的。這樣子,就算有體積很大,力氣也很大的鯊魚用它那強有力的尾巴去打橋柱,都不可能打破,沉到海底去了。
橋身雖然是密封起來的,在里面也不怕沒有氧氣,因為在橋里,不到幾米,又可以看見釋放氧氣的氧氣罐。別擔心,這氧氣是永遠都用不完的,但前提是要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想想看,只要有人或空氣存在的地方,不就會有了氧化碳嗎?
這座橋下面是海,二喬的底座還有一個吸管,它的作用是:防止橋內太干燥。它就可以通過從海底吸取一點水來,然后把海水凈化成純凈水,最后,再讓純凈水來濕潤橋內的空氣。
這座橋的下端是像趙州橋有幾個小洞。這是為了當海水漲潮的時候,可以讓水通過這幾個小洞,以免影響人開車。這樣既節省了材料,又創造出了一個好的條件呢!
不管這座橋可不可以在未來的世界里存在,成為現實。不過想利用制作橋來建立起中國與美國的一份“來之不易”的橋梁。可以讓中國和美國共同合作。讓美國打消看不起中國的這個念頭。
我把這座橋取名為:“中美友誼之橋”!
橋13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連蹦帶跳地走進了作文班,只見老師手里拿著幾片硬紙板,而同學們呢?他們都在臺下議論著:“老師今天拿硬紙板干什么?”“這些硬紙板有什么用?”突然,老師微笑著說:“我們今天要玩個游戲,名叫‘過河拆橋’!”同學們個個都迷惑不已,心想:老師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我們沒河沒橋,怎么玩啊?
“叮叮叮,”“叮叮叮。”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的議論聲都收了起來,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仿佛都在等待著什么。突然,老師開口向我們解答了其中的秘密:“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一場‘過河拆橋’的比賽,規則是全班分為兩組,每組派兩名同學參賽,每人拿一塊紙板交替鋪在地上,誰先到達終點,誰就獲勝。”
緊接著,我們被分成了兩組,開始了我們的比賽。參賽的有四人—賈恪珉、李芷健、王宇超、陳子涵。他們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面帶著微笑,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只有賈恪珉一人,臉上出現了莫名的緊張感。開始前進了,選手們手忙腳亂的動了起來,他們先是蹲下來,拿起后面的紙板,鋪到前面,跳了上去,緊接著又抽出后面的紙板放到前面拍了幾下,踩上去后又彎腰下去拾起后面的紙板,還時不時地盯著對方的腳步,生怕被追上。同學們也卯足了勁,加油助威。臺下的同學著急地直跺腳;有的心急如焚,加大了吶喊的聲音;還有的冷靜地看著,好像是一定會贏。慢慢的,他們追上我們了,但我們卻手忙腳亂,怎么也快不起來。后來,我們意識到,只有團隊合作,才能勝利。所以,我們一個人拿一個擺,速度果然快了不少。最后,我們踉踉蹌蹌地搭了過去,回過頭一看,他們早就到了。
雖然今天我們輸了,但我們每個人仍然意猶未盡,因為我們不僅收獲了快樂,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團結力量大,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就可以取得最后的勝利。
橋14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
天旱的時候,這條小溪就會干涸。村民們平時靠它來澆灌田園,清洗衣物,點綴風景。有時,它只是細細的流泉,從石頭縫里穿過。我和一些小伙伴們,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我們并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里玩。
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送它們去遠方。
小橋流水人家
我的家里小橋很近,走路五六分鐘就到了。沿著溪岸向東行,還有一座長石橋,不過我們不喜歡在石橋上玩耍。在它前面,是一條通往茶山的路,我們也曾隨著采茶女上山采茶,體會其中獨有的樂趣!我最喜歡欣賞茶樹下那些紫色的小花和黃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樹,腦海里便會浮現出當時的情景。
我愛我的老家,我在那里長大,我的家是三層房,夏天會很熱。爺爺的書房就在靠近溪流的最近一間房,那里的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有東西兩座漂亮的房子,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吹進,太舒服了。最美的是,我可以由東窗望見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我最喜歡的就是在爺爺的書房里,讀那些自己根本看不懂的書,爺爺常問我:“為什么你總喜歡讀一些自己看不懂得書呢?”我搖搖頭,說實話,連我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或許只是覺得好玩吧!
故鄉的居民大多姓肖。共有二十多戶人家。大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些美好的記憶,在我童年的腦海中永遠保存,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橋15
生命是一段段艱險的峽谷,每一段都需要一座生命之橋才可以順利通過。閑暇時候,我常常這樣想。
其實,每一段生命里,冥冥之中,我們都擁有了一座生命之橋。
孩童時,我們的生命之橋是一座親情之橋。孩童的我們,懵懂無知,弱不禁風。這時候,父母時時刻刻盡心盡力保護我們,寒來暑往,冷了有人添衣,熱了有人扇風。我們依依呀呀的語言是父母嘔心瀝血教會的;我們得以快樂奔跑,是從父母攙扶著邁步開始的。
少年時,我們的生命之橋是一座師生之橋。走進校園,老師站在講臺上,不厭其煩地把知識輸送給我們,把人生的道理講給我們聽。老師就像一根蠟燭,日日燃燒,越來越矮,而我們卻在蠟燭的光芒下,越長越高,直到長得比老師還高,離開老師,告別校園。
青年時,我們的生命之橋是一座友誼之橋。跨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伴隨我們繼續成長的是朋友,朋友之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互幫互助,共同成長。如果沒有了朋友,即便我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也是孤獨凄涼的;如果沒有了朋友,世界只是一片荒野。友誼是一盞神奇的燈,既能照亮別人,也能照亮了自己前方的路。
中年時,我們的生命之橋是一座愛情之橋。這時候,我們大多有了愛情,走進了婚姻。因為愛情,我們牽腸掛肚,幸福快樂。這座用愛情搭起的生命之橋,是人生事業走向巔峰的橋。常言道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不正是愛情的生命之橋的寫照么?
老年時,我們的生命之橋是一座關愛之橋。我們老了,腿腳蹣跚了,兒女便成了我們的拐杖。老了的我們像嬰兒,而兒女像我們的父母,兒女像我們呵護他們成長那樣照顧著我們,回報我們的養育之恩。即便,我們的兒女因為種種緣由,不能常伴左右,但關愛之橋依舊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那樣的人,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變成不是我們親生兒女的兒女。
當然,每一段生命里,我們擁有的生命之橋不能也不可能是單獨出現的,只是孰重孰輕罷了。而,正因為這些生命之橋,我們才覺得生命有了意義,不是白來世上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