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竹子喻人的作文(通用1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借竹子喻人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1
竹子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它的枝桿雖然不是很粗,但韌性很好,折也折不斷。所以,竹子自古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人稱贊竹子是“虛心竹有千千竹”;還有人專為竹子寫了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松……”可見竹子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
竹子的外型非常漂亮。一個一個的竹節,細細長長的竹葉,一年四季常綠,充滿了勃勃生機,給人們帶來了一種美的享受。所以,竹子是很多畫家的筆下之物。
竹子喜歡生活在南方,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地。在高山峻嶺有土的地方就可以茁壯成長了。不用澆水、施肥、除草,而且竹子的.生長速度很快,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實用了,所以,竹子是一種很好的經濟作物。
竹子全身上下都是寶,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植物。它的生命力頑強,外型美觀,生長速度非常快但是在竹子幼小的時候竹子靠堅強的意志里在土里生成,準備一次性的沖出堅硬的地面。我喜歡竹子的美觀的外型,更欽佩它那頑強的生命力和它那飛快的生長速度。
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對梅花不知傾注了多少情。南宋詩人陸游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風霜雪雨的堅強品格,更以文靜、高雅、虛心進取、高風亮節、樂于奉獻的美德而給人留下完美的形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她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盡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凄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具,應有盡有。
竹子給人們在文化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竹子的精神真如現在無私奉獻著的人,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2
有人喜歡那美麗的梅花,有人喜歡勁拔的松樹,而我則喜歡"歲寒三友"中的竹!多少人把竹刻畫,把竹贊美,把竹歌頌。我愛竹、欣賞竹、崇拜竹、贊美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句,把竹子的堅貞不屈描寫的淋漓盡致。竹子不管是在哪里,都默默的生長著,不管條件多么惡劣,都會頑強生存下來,茁壯成長!它那種"咬定青山"的堅韌,是多么令人崇拜啊!
一場春雨過后,新筍破土而出,是那么生機盎然;夏天,它伸展長臂,將那濃綠的.竹葉盡情的展現出來。不管是炎熱的酷暑,還是冷颼颼的嚴寒,它始終是郁郁蔥蔥,炯娜多姿。難怪"寒霜暑熱毫無畏,春夏秋冬四季妍"啊!
"彩筆凌云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這是葉劍英同志在1963年時寫下的,這表現出了竹子的虛心品格,經起考驗的美好品質。"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難道這不是對竹子的虛心品質的完美寫照?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這是宋代的蘇軾寫的《于潛僧綠筠軒》。看啊,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竹子的。竹子無私奉獻,卻不求索取。竹子為人們奉獻了它的全部。不管是被成為美味佳肴,還是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它都是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與人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竹也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竹它既具有梅花笑迎風霜雪雨的堅強品格,更以文靜、高雅、虛心進取、高風亮節、樂于奉獻的美德而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3
說起四季常青的植物,大家一定會想起枝桿挺拔秀麗、婀娜多姿的竹子。它素有“梅蘭竹菊”四君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古今中外,多少歷代詩家詞人為它傾灑過多少墨汁,對它千回贊嘆。
春天,萬物復蘇。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他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頭上還戴著一頂頂綴有黃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個個嫩生生的娃娃,可愛極了。他們迎著春風,貪婪的.吸吮著春天的甘露,在陽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長,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
時間飛逝,轉眼夏天到了。此時,那翠綠的“小娃娃們”已長大了,它們成為了一個集體,成為了有無數棵亭亭玉立的竹子圍成的一片竹林。他們為人類遮擋了這炎熱的太陽,人們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涼爽的世界”。陣陣‘叮咚’的溪水聲伴隨著風吹竹葉‘沙沙’的聲音,奏出了一曲美妙而動聽的歌曲,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
竹子渾身上下都是寶。竹子可作為觀賞植物來種植,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建筑材料。竹筍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即是減肥又是防止腸癌的健康食品。竹葉具有凈化空氣、減少噪音、改善環境功能。也可以治病和包粽子。竹根可以雕刻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品,竹子也可以做成不同的樂器……
啊,我愛竹子,愛它那無私奉獻的精神!它,要求于人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這就是竹子的風格!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4
有人喜歡花,喜歡花的嬌艷;有人喜歡柳,喜歡柳的婀娜多姿;而我雖喜歡花,也喜歡柳,但更喜歡那一枝枝翠色欲滴,亭亭玉立的竹子。
竹子既沒有花兒嬌艷,也沒有柳樹婀娜,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它渾身流動著生命的綠色,一年四季總是給予人一種賞心悅目的綠意,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細長而又英挺,高貴而又典雅,在微風輕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個綠色的精靈在搖頭晃腦。
我喜歡竹子,不僅因為它全身都是寶,更因為它具有從不索取,只會無私奉獻的品質。它為了人類默默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筍用來制作各種美味佳肴、翠綠的竹葉即是大熊貓的美味食物又是人們用來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條,用來編織成了各種各樣堅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別致的工藝品……
我為竹子無私奉獻的品質所感動,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樣為祖國奉獻的許許多多的建設者,他們為祖國、為人民辛勤地勞動著,無私地奉獻著。他們就如竹子,有著寧屈不折的精神。
我喜歡竹子,因為它無論遇到狂風還是暴雨,寒冬還是酷暑,也無論它生長在平地還是山間…那飽經風霜而又瘦弱的身軀依然是本色不改,臨風傲雪,寧折不彎、不屈不撓。鄭板橋詩人曾用詩句稱贊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是形容竹子像巖石般堅強。
啊!多么令人贊嘆的竹子!我喜歡竹子,喜歡它的樸實;喜歡它無私的品質;喜歡它堅強不屈的精神。我希望在生活中,人人都能有竹子般的性靈,竹子般的品質,竹子般的精神。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5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每聽到這首詩,我就想到了“歲寒三友”之一的竹。冬季來臨之時,幾乎所有植物都放松了,只有你在寒風中挺直生長。
竹,你擁有堅定的意志,還擁有象征著生命的綠色的皮膚。竹,一開始只是一棵竹筍,雖身軀很小,但有其他小植物沒有的夢。竹,你在地底醞釀了三年,現在你生長速度驚人,沒幾個星期就長到了三尺高,你不與其他植物相爭,默默地干著自己的事,盡自己的使命。
自己力量高大的時候,不向其他植物炫耀,等待人類將你利用。這樣的默默付出與堅定的意志,植物界有幾個能做到呢?
竹,你若是人的話,擁有堅定的意志的話,你一定是個擁有夢想的少年,向往著美好生活,當寒冬來襲之時,也許其他人都在修整自己,而你外表雖看起來很“弱”,但你內心火熱絕不會在此停止自己的追夢。或許,在寒冬你努力著,別人可能會說你傻,但你不在乎,因為你的'夢想還未完成,因為你還在追夢,因為你離你地美好夢想接近了,接近了……
竹,你身上的好品質很多,不如說你是個人,甚至說人類都不如你。人的品質的數量和你品質比起來都遠差于你,也許我們人應該向你學習啊。
好品質不一定存在于人,植物也有,竹就為我們展現出來了。不做虛假,不愛虛榮,不愛炫耀,一直以堅定的意志,向著夢想前進,當別人休息時,它卻在努力。
也許我們也要學竹,在心中定一個夢想,朝著夢前進,我們不妨試一下,也許會成功。
寒風之中,竹香飄悠,竹的品質,不差于人。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6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你們看,古人對竹子多么喜愛呀!古人贊美他,詩人贊美他,畫家也描繪他。竹子的確值得人們贊美,值得人們敬佩。
放眼望去,半山腰中的竹林蒼翠欲滴,美麗極了。一陣風吹過,竹林里就泛起層層綠色波浪。當你在雨天遠遠觀望他的時候,半山腰就會出現一片云霧,云霧中的翠竹若隱若現,好似人間仙境一般。
當風雨過后,走進竹海,一棵棵翠綠的竹子好像痛快地洗了一個澡,葉子變得更加翠綠,竹竿變得更加挺拔、光滑。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好像一個個神采奕奕的士兵。湊近使勁一聞,一種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
竹子不像百花那樣脆弱,但他不論天氣怎樣惡劣,都能茁壯成長,它是多么堅強啊!
竹子不僅堅強,他的作用也很多。在他還是小竹筍的.時候可以吃,脆脆的,是美味的食材;等他變成竹竿時,就可以當做建筑材料來蓋房子;它還可以變成造紙的原材料。對了,心靈手巧的手藝人還可以把它做成各種精致的生活用具或工藝品。而竹枝可以用繩子捆在一起,就可以做成生活中常見的竹掃把。當然,竹葉也不是毫無用處,它可以為人們擋住太陽的炎熱,撒下一片陰涼。它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為人們凈化空氣,提供氧氣。當竹葉飄落到地上時,就可以變成肥料,為新的竹子提供養分。可以說竹子全身是寶,他為人類無私奉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竹子是一種無私奉獻,堅強不屈的植物,每當我一看到這些蒼翠欲滴的竹子,我就想到那些品質高尚的人,他們有著君子的優良品德,真是讓人敬佩。
我愛竹子。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7
在外婆家后院有一片一年四季常青的竹林。冬天剛過,春天剛到。那竹子就開始抽芽了。太陽很溫暖,很柔和地向下照著。在它的照耀下,不知不覺什么東西在閃動,那是幾點嫩綠的光,很美地凸現在樹梢,那就是竹子開始抽芽了。
我很喜歡竹子,每看到它那身綠和如同“上頂天,下立地”的樣子,心里就會愉悅不少,煩惱也就會融化在這些清新的緑葉之間。
近年來,由于對電腦的喜好加深,便抽了許多空閑來看電腦中的信息。前幾天,查到了一些關于竹子的照片和介紹。我頓時大開眼界,第一張圖片上的竹子叫“紫竹”他就是我最喜歡的竹子品種。它耐寒,耐陰,適應性強。竹子初為綠色,生長后逐漸變成紫黑色。圖片上的紫竹,婀娜多姿的竿,翠綠欲滴的葉,真是優美不已。第二張圖片上的竹子叫“金鑲玉竹”竿枝呈金黃色,上有縱溝為綠色,宛如碧玉嵌于黃金中,相得益彰。第三章圖片上的竹子。竹節短而粗,好似彌勒佛大大的肚子,可愛搞笑,這就是“佛肚竹”。最后一張圖片是“茶竿竹”,淡綠的.竹竿光滑無刺,給人以細膩之感。我想它比那些有刺的竹子可親切多了。
古有“歲寒三友”的說法。即冬天生命力也依然頑強的植物。它們是竹,松和梅。是的,竹在冬天嚴寒時節仍舊是碧綠滿枝,蕩漾著春的氣息,點綴著春的希望。古人還有“四君子”之稱——梅,蘭,竹,菊。可以看出竹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它不畏嚴寒,心境悠然,吸穢吐清,頂天立地。
詠竹,吟詠竹的碧綠,挺拔,頑強。
詠竹,吟詠竹的不畏嚴寒,心境悠然,吸穢吐清,頂天立地。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8
我是一棵竹子,雖然我沒有漂亮的花衣服,沒有蝴蝶姐姐那婀娜的身姿,但我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員,點綴了這美麗的花花世界,我是幸福的!
當春姑娘悄悄來臨的時候,她把碧綠的裙子給了我,讓我在這神話般的環境中享受著春天的溫暖。我發奮的生長著,太陽公公給我送來了溫暖的陽光。幾天過去了,我最后鉆出了泥土,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天空。我是生長在一棵大樹旁邊草地上的一棵嫩綠的竹子,我們汲取著充足的.陽光和甘甜的露珠。
時刻過得飛逝,當夏雨姐姐將要來臨的時候,我閉著眼睛,耐心地等待著夏雨姐姐給我洗了一個涼爽的澡。夏雨姐姐走了,我的身上一塵不染,多么簡單,多么舒服啊!太陽公公最后出現了,明媚的陽光照射著我,我伸了個懶腰。這時候,勤勞的小蜜蜂嗡嗡地唱著歌,飛到我身邊,說:“你好啊,竹子!”停了一會兒,美麗的小蝴蝶翩翩地跳著舞,也飛到我身邊,說:“竹子啊!你好。”
不知不覺,秋阿姨已經到了。我睜開眼睛看到了一些高大的房屋,那可能就是人類居住的地方吧。秋分瑟瑟,樹葉慢慢地落了,我也漸漸地枯黃了。
一個老太太,背著籃子,拿著鐮刀,一把一把地把我的同伴放進了籃子里,隨后我也被放了進去,我這才發覺冬天來了。老太太把我和同伴們一齊人進了火爐。我的生命就此結束了。我知道我最后的生命快要結束了,我默默地等待著……
我是一棵竹子,一棵堅強的竹子。我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只要我的根在,來年依然能夠再生,依然還能夠一年之后一年的活下去,依然能夠為人類服務。我是一棵竹子,我多么幸福啊!雖然犧牲了自己,卻給別人帶來了好處。能為大眾服務,為人們做出貢獻,我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9
在奶奶家旁,有一片竹林。竹子是很平凡的,但它的作用極大。
竹子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竹竿不僅可以用作建筑材料,還是造紙的重要原料;竹皮則可編織成各種竹器;竹瀝和竹菇可以用來制作藥品;此外,竹子還能生長出美味可口的竹筍,具有促進消化和預防便秘的功效……竹子確實是一個無盡的寶藏!
春風來了,新生的竹筍沖破泥土,似一把銳利的寶劍。春雨悄然離去后,它挺拔而出,擺脫了筍殼束縛,直沖向云霄。盡管春天已經遠去,冬天卻降臨,但竹子依然堅韌不拔。它們展現出一種不畏艱難的精神,讓我想起鄭板橋那首《竹石》中的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縱使東西南北風。”
大家都知道,竹子在古代時被贊譽為“歲寒三友”之一,因其獨特的品質與美感,成為詩人詠史和畫家創作的.常用題材,同時也是雕刻師雕刻的對象。竹子以其樸實無華、默默耕耘的特性,成為了藝術品中的靈感源泉。類似于竹子這樣默默貢獻、不求回報的人們應該有很多。
有一位身邊的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她就是我的奶奶。奶奶已經67歲了,然而她依然勤勞地從事著各種辛苦的活計。盡管大伯、爸爸媽媽都勸奶奶不要再干活了,說他們掙錢給她買所需要的東西,但奶奶總是笑著推辭,心里卻滿是高興。每天清晨五點,奶奶就起床開始喂雞喂鴨、燒柴生火、做早餐......她總是這么忙碌,從不埋怨辛苦,也從不抱怨疲倦,好像有源源不斷的精力。
我想,你的身邊一定也有這樣像竹子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10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說到冬天里的景物,人們想到最多的可能會是青松,而我卻會想起竹子。
在我家樓下的小樹林中,就有幾根竹子。每天一回家,寫完作業后,爺爺都會帶我去小公園看這些竹子。每一次,它們都會有所變化。
竹子是全世界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有它獨特的特性。一般每天都會生長十幾厘米,最快時一天可以長到一米長。竹子的生長速度如此之快與它的生長方式有關。竹子的莖干上有許多的竹節,在生長時,每一節都會同時拉長,所以它的生長速度就會非常快。當然,竹子也是不會無限長高的,當它長到足夠高后,就不會再繼續生長了。
記得在過年的前夕,爺爺帶著我和表弟去小公園里玩。我們一起問爺爺:“今天來干什么?”爺爺對我們說:“每年,咱們家里都放鞭炮,但是鞭炮放不好的話,就容易傷著人,所以呀,如果我們把鞭炮綁到竹竿上,然后再點火,這樣既保護了大家的安全,還能讓鞭炮放的特別有意思。”
說完,我們就一起開工了。我們看著爺爺拿著大刀,砍下來兩段竹子,接著又修剪一下枝干,去掉了多余的竹葉。不一會兒,兩段又長又直的大竹竿就做好了。我們收獲滿滿地拿著兩個竹竿回家了。我們開始期盼著,過年時放鞭炮的場景。
其實竹子還可以有很多的作用。竹子可以用來做一些小桌子、小椅子,不容易壞,還特別的堅固。
從竹子中,讓我知道:它本性的.堅韌不拔。如果把竹子比作一種人,我想它應該代表的是軍人,他們有著像竹子一樣的堅強,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像他們一樣的優秀,像他們一樣的堅韌!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11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古往今來,清代詩人鄭燮的這句詩是對竹子最好的描寫。
每到暑假,我都會和弟弟一起回鄉下體驗生活。燒火做飯是必須的。當然,燒火是要用木柴,所以我們到山上砍樹,時不時還會偷”家里的松葉來燒。后來,我看著山上這么多竹子,心想山上樹太大了,砍也砍不動,這竹子這么細,不妨去砍來燒。
隨后,我和弟弟一起偷偷把爺爺用來砍柴的刀順手帶了出來,攜手上山去砍竹子。我們學著大人的樣子,使盡全身的力氣,拼命地砍向竹子根部。本以為這纖細的竹子輕輕松松就能被放到,可是只覺一陣竹葉從樹端落下,竹桿上也就留了幾道痕,我不甘示弱,繼續砍著,不一會兒,大汗淋漓。
我和我弟弟只好輪流去砍,可也是砍出了幾條裂縫。汗幾乎要把衣服浸濕了,手都砍出繭子了,又砍了半天,竹子終于砍倒了。但有一些外皮還是連著的,不管怎么砍,似乎都砍不斷。無奈之下,我們就只得放棄,砍下它的.枝莖來燒。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竹子為什么砍不斷這個事情。
回到家后,我們立刻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父親邊燒火,邊告訴我們:竹跟其他的樹不一樣,樹被砍倒了就斷開了根,但竹還能連著筋。看似沒什么,但卻如做人一樣,哪怕有一絲希望都不應該放棄,正如竹子一樣,即使已經被砍倒了,但卻仍然不放棄。
我和弟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看著火快滅了,我們趕緊把竹枝放進了火堆里,爸爸似乎想攔著我們,但是沒攔住。過了幾分鐘后,竹枝突然一炸,嚇得我和弟弟跳了起來,爸爸在一旁笑了起來。沒想到,即使是死,竹也要發出那對世界不公的怒吼聲,讓世界銘記于心。這氣節果然當得起君子之風。
我又默默念起那句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下定決心做竹子一樣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君子。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12
鄉下老家的人多愛竹,房前屋后,總會種上那么幾株。村南頭的河邊,更是有一大片竹子。風吹過,水波粼粼,竹葉娑娑。
夏天,這里是避暑納涼的好地方,年逾古稀的老人們總愛拎著小凳子,在中午飯后過來,吸一口新鮮的空氣,與老伙計在一張老石桌上喝茶、下象棋,不時還聊聊自己的往事。一張石桌,一壺清茗,幾個老翁,襯著一片竹林,成為了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竹子,給淳樸的人們帶來了快樂與閑適。
其實,竹與竹在不同環境中,景色也是有區別的'。比如,竹子的數量不同,給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竹子在只有一株或幾株的時候,能讓人把目光鎖定,凸顯出竹子的蒼勁有力,棱角分明,或彎或直,姿態各異,是一種堅韌遒勁的美。而大片的竹子,則有一種深邃的感覺,尤其是在夏天,與炙熱的太陽正好相反,竹林向四周溢著清涼,進了竹林,仿佛被一片陰影中的暗綠吸了進去,無處不感受到清幽恬靜的美。
竹子的美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以不同方式來贊頌它。從文與可畫竹時的“胸有成竹”到王維的“獨坐幽篁里”,再到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這些耳熟能詳的典故與詩句透露出了古人對竹的喜愛與崇敬。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竹與梅、蘭、菊并列為“花中四君子”,更是“歲寒三友”之一,代表的是謙虛、氣節、堅韌不拔,更代表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重要的高貴品質。
可是當今,隨著生活現代化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竹,正在漸漸地被人們淡忘,我們不能就這樣讓竹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人們不如多找些閑暇時間,將忙碌、煩躁的心平靜下來,端上一杯茶,細細地品味一棵竹,試著與竹交朋友,甚至成為一株竹子。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天氣,總會有不同的體味。說不定什么時候,你就能真正悟出;竹子為什么能在巖石中扎根,在風雪中挺立。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記住:不論怎樣,竹的品質都應該在我們心里,永遠不能丟。這,就是做人的本分吧。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13
有人贊嘆國色天香的牡丹,有人傾慕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欽佩堅韌剛勁的白楊,可我卻獨獨鐘情于有“隱君子”之稱的竹。
外婆家的山上有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當春的使者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人間時,竹子便開始積蓄力量,等待著破土而出的時刻。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之后,竹子的寶寶們——竹筍就爭先恐后地鉆出了地面,它們從土地里冒出來,從石縫中鉆出來,從沙礫中擠出來……生機勃勃,充滿了活力。到了烈日炎炎的夏日,竹子越長越茂盛,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摸上去冰涼舒適,它的整個身軀泛著綠光,一小節一小節的`,節節攀登。竹葉宛如染綠了小雨滴,在陽光的照耀下,忽閃忽閃的,十分美麗。竹子不僅外表清俊挺立,而且全身都是寶。剛出生的竹筍,經廚師之手,便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長大了的竹子可以蓋房子,做扁擔,制成竹筷和竹簽,可以說,竹子就是大自然的“綠色寶藏”。
每到暑假,我和媽媽便會和大家一起跑到竹林里乘涼,幽靜地竹林頓時熱鬧起來了。竹林里乘涼地人們三五成群,聊聊家常,看看報紙,十分悠閑和愜意。我們小孩子們也不甘寂寞,老鷹捉小雞、捉迷藏、跳繩等游戲被我們玩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竹林里到處洋溢著孩子們地歡聲笑語。
望著眼前蔥蔥蘢蘢地竹林,我不禁浮想聯翩,它不就如我們地老師嗎?就是他們,堅守在自己地三尺講臺上,無私地播撒著知識地種子;是他們,用自己地大好年華為學生架起了知識地橋梁,他們把自己地美好青春,全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正如這無私奉獻地竹子一樣,默默無聞地滋潤著學生。有一句話說得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不是贊頌老師,那是贊頌誰呢?
竹,高風亮節,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卻謙虛謹慎。我贊嘆竹,你就是生命的象征,就是堅貞不屈的使者!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1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古人對竹子的贊美,而我也深有體會。
有一年,家里買了一些竹子,并把它們栽在了小區的空地里。一開始,它們看上去十分渺小,放眼望去,幾乎看不到它們的存在。過了一個月以后,這些竹子還是一動不動,我有點心急了,便去問姥爺:“為什么我栽了半個月的竹子還是一動不動啊?”老爺笑了笑對我說:“這個可不能告訴你,到時候你自然會知道答案。”我半信半疑,但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等待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堅持每天給它澆的水,還悉心地給它施了更多的肥。又過了兩個月,還是不見它長大。但是,我又想起了姥爺的話,還是忍住了……
一年后的一天,我還是像往常一樣來查看竹子。沒想到一夜之間,它居然長高了10厘米有余。我十分興奮的`把所有人都叫了過來,他們看到這幅情景都不約而同地笑了笑,這時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就知道了答案。我也尷尬地笑了笑。
接著,一天、兩天……幾日之內,竹子竟長了一米多高,我十分吃驚。但是,還是不明白姥爺那時說的話。
又過了一年。那一天,我印象十分深刻,烏云密布,北風呼呼的吹,仿佛所有的植物都在隨風跳舞。突然,“咔嚓”一聲,一棵樹轟然倒下。接著,外面下起了大雨。這時我想起了我栽得那些竹子,心中開始為它們擔憂起來。
一天后,大雨停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向那些竹子。本想著去收拾殘骸,卻驚奇的發現那些竹子還活著,而且生機勃勃就好像那場暴風雨沒有發生過。再回頭看向后面那些花花草草竟是一片狼藉。這時,我伴隨著驚訝和不解跑回了家里。到了家里我問道:“為什么昨天風雨交加,但是這些竹子還是屹立不倒呢?”姥爺笑著說:“第一年竹子一直都在地底扎根、吸收養分,到了第二年,才會一鼓作氣長到了兩三米的高度。”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做人不也正是如此嗎?不要擔心你的付出得不到回報,你只管像竹子那樣深深地扎根,汲取養分,終有一天能一鼓作氣的完成生長。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15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以上的詩句是由中國大文豪蘇軾所作。可見竹就是一種十分值得贊頌的植物,它在古人眼里有君子之稱,其外貌及特質都顯出君子雅士的情操。
竹子外形筆直,夏天不怕酷暑,冬天亦不懼霜雪,就算土壤貧瘠也不會凋謝,砍伐過后又可再生。可見竹是一種十分頑強的植物。蘇軾雖然仕途不順,被多次貶官,仍能笑看人生,不輕易放棄。之后,正如元朝文人雖不被重視,地位只僅次于乞丐,但他們并沒有因此放棄文化學說,依然苦讀并令中國之千百年積淀的歷史文化得以繼續傳揚。以上兩例都能顯出文人身上具有竹的堅韌不屈,這特質是值得欣賞學習的。能在絕境中熬出來是艱辛的,我們需要贊美那些堅韌不屈的文人!
竹外皮堅硬,內里卻空心。這特征與君子文人虛懷若谷的性格相符。人應該明白自己的長短處,虛心受教,長處應保留,短處也要通過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作出改善。齊景公嗜酒,但虛心接納下臣晏子的諫言,勇于改過,不因身為國君就自以為是。
春秋戰國時代,趙將廉頗負荊請罪亦顯出虛心認錯的美德。現在如齊景公和廉頗那么虛心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擁有虛懷若谷的品格就是應被高聲贊揚的!
竹一節一節向上生長,顯出文人氣節。楚國詩人屈原堅持要有自身的高尚氣節,不變心從俗,一心為國家人民是令人敬重的。他清高有節受后世尊崇,端午節的出現就證明了他的氣節是受萬民景仰的'。漢朝霍去病獻身保衛國家多次遠征塞北,卻不圖自身安樂享受。他為國為民的高尚氣節使他名流千古。竹那正直不阿、清高有節的特質正是值得世人傳頌的!
竹亦可做成不同的竹器,如竹桌、竹椅、竹籃等,這象征中國文人雅士在何時何地都能發揮其作用。孔子曾任官為魯國效力,又創立儒家學說在教育方面作貢獻。可見孔子有竹的多樣化,能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發揮其才能。
竹雖看似平凡,但其特質卻與君子文人應具備的特質不謀而合。堅韌不屈、虛懷若谷、清高有節、在何時何地都能發揮作用,這都是君子文人獨有的。竹哇!你的清高、堅毅、虛心真叫人尊重。讓我們一起贊頌竹那高尚的品德、傳頌那些擁有竹一般特質的中國文人吧!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 16
風霜雪雨。難怪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里看。”竹, 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 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贊美道:“一節復一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竹子心無雜念,甘于孤寂,她不求聞達于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短,青尖露后,立刺蒼穹。”這副對聯,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系。竹鄉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扎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 灶底燃燒,發揮光和熱。有幅對聯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肴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竹與人類結下不解之緣, 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借竹子喻人的作文03-25
竹子借物喻人的作文07-12
借竹子喻人的作文(精選22篇)04-15
借物喻人的竹子作文(精選25篇)07-31
竹子借物喻人作文(精選47篇)04-23
借物喻人的作文竹子(精選55篇)06-12
寫竹子的借物喻人作文(精選50篇)04-23
寫竹子的借物喻人作文有哪些?07-13
竹子借物喻人的作文800字(精選2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