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型作文 推薦度:
- 任務驅動型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任務驅動型作文經典例文
由于拋錨式教學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由該過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任務驅動型作文經典例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通用模式
開頭部分(約占25%):
1.用簡潔的語言轉述試題材料。
2.選好角度,對所引材料做簡單分析,或提出觀點,或提出下文要探討的問題(論題)。
常見的寫法:
①選好角度,對所引材料做簡單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觀點。(類似新材料作文)
②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并對關鍵概念作必要闡釋后再提出觀點。(類似新材料作文)
③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并對關鍵概念作必要闡釋,但沒有馬上提出觀點,只是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說理范圍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說理更有針對性。
④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但沒有馬上提出觀點,只是為下文提出要探討的問題。
主體部分(約占65%):
緊扣上文所提出的觀點或問題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分析,就事論事,一以貫之,體現縱深思維,追求透徹說理。要求具有一到兩次拓展,兩到三個層次,層次之間的關系不限。
1.分析說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質),②辨是非,③直指利害。
2.分析說理的方式:
①綜合運用因果分析、對比分析、假設分析、類比分析和辯證分析等分析方法對選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為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分析。
②有時,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徹,或者為了使文章的內容更充實厚重,也可以適當聯系現實或歷史,引述相關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經典論述)。
3.分析說理的原則:
注重文明交流,包容并尊重他人權利,反對打壓不同意見;要通過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獨立判斷來支撐文章的看法和觀點,還要避免自說自話。
4.層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對比、橫向展開、逐層深入……
結尾部分(約占10%):
再次回到試題材料與自己的觀點,總結全文,升華主旨;或尋找對策(措施、辦法)、倡議勸勉、呼吁號召。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正面材料”模式
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
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分析,并表達自己的看法。(略寫)
③從多個角度分析材料,可適當聯系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的合理性,闡明其意義。(主體部分,詳寫)
④倡議勸勉、呼吁號召,總結全文。(略寫)
三、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
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
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分析,并表達自己的看法。(略寫)
③從多個角度分析材料,可適當聯系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之錯誤、危害,并挖掘現象背后的根源(原因)。(主體部分,詳寫)
④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總結全文。(較詳)(先破后立:前三步為“破”,最后一步為“立”)
四、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拓展的“爭議性材料”模式
①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
②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一分為二)地分析作為過渡。(略寫)
③選擇一個角度分析解讀,表達自己的看法,可贊成,可反對,也可辯證看待。(較詳)
④(贊成)適當聯系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的合理性,闡明其意義。(主體部分, 詳寫)
⑤(贊成)倡議勸勉、呼吁號召,總結全文。(略寫)
⑥反對)適當聯系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之錯誤(危害),挖掘產生的根源(原因)。(主體部分,詳寫)
⑦反對)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總結全文。(較詳)
⑧辯證)適當聯系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對某種做法作一分為二的辯證分析,辨明是非,闡述利害。
⑨辯證)就不足不當之處提出建設性的改善意見,并適當展望其良好效果,總結全文。
十題十篇:全國卷“任務驅動型”作文小匯
第一篇: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全國一卷)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有一種愛或許無需別人理解
小陳:
你好,我叫明華,看到有關你的新聞后深有感觸。很慚愧,像你父親一樣,我以前開車時也有接聽和撥打電話的陋習,受你愛父之心和此舉的感動,以后一定會改掉。想起前幾天,我的孩子批評我吃飯時還在刷手機,內心也無比溫暖。謹以此信向你表達支持與敬意。
你的行為贏得了多數人的支持,也有少數人質疑和反對——你要寬容這種七嘴八舌的雜音,這就是輿論,當有關你的新聞變成一個大眾傳播事件后,很多評論就跟你、跟事件本身無關了,你不要被這些爭議所干擾,不要被“舉報父親”這個渲染性標簽壓得喘不過氣來,堅信自己是以這種父親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我知道,你這樣做,絕不是“吾愛吾父,吾更愛原則”——而就是純粹的愛父親,以這種讓父親記憶深刻的方式改掉陋習。這種愛,只要父親能夠理解就足夠了,無須別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爭議和質疑,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一個愛父親的女兒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沒有將心比心,沒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個湊熱鬧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觀者。當這件事成為一個大眾話題時,你已經成為一個被消費的熱點。大眾傳媒工業從這條新聞中各取所需:網友需要的是倫理沖突和情法爭議,媒體需要的是勁爆新聞和反常故事,評論員需要的是噱頭和談資,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師需要的是以案說法,道學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點擊的熱點,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溫暖雞湯。
而這一切,與你的需要沒有關系。作為一個曾一直努力想讓父親改掉抽煙習慣的我知道,作為女兒的你,要的只是父親能改掉這個開車陋習,要的是父親免于被這種陋習所傷害,要的是開車的父親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從新聞看,你的目的已經達到,父親老陳后來領悟到“覺得女兒確實說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對家人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家人愛的一種體現”。——父親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讀到了你的愛,那就足夠了。
這個世界上,說服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是想說服每個人,讓每個人都點贊,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畫,你永遠都無法滿足所有人。很多時候,你只須介意你愛的人的感受,只要說服那個你想說服的人,你愛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這是你跟父親兩個人的事,是為了影響和拯救父親,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雜音。你這樣做,只是想讓父親改掉陋習,你成功地讓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理解了你的愛,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親親相隱”之類的偽倫理討論所誤導,那是鍵盤俠牽強附會的亂闡釋,這不是會讓父親受到嚴懲的告密,而是一種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義滅親”之類的高調贊美所迷惑,這是把你和父親對立起來的高級黑。這不是什么“大義”,就是純粹而可愛的愛父之心,你“滅”掉的也不是親情,而是父親的陋習。能意識到開車打手機的交通陋習,是原則;能在一再勸說無效后堅持用其他方式去影響,是韌性;能在窮盡各種方式后想到報警,是可愛和智慧;最終贏得了你父親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話。
小陳,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經感受到了輿論的多元與復雜,當你走向社會,會更多接觸到這種輿論生態,請堅守自己強大的內心,堅守自己內心崇高的愛與原則。(1200字)
祝好!
你的支持者:明華
第二篇: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二卷)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潛心于學術,造福于未來
人生之路,以其多樣和繁盛充實著我們的生活,亦用其復雜和差異考驗著我們的選擇。不同的人生之路決定不同的人生價值,我尤為欣賞大李,認為他的人生最具風采。
不可否認,愛崗敬業,勤于奉獻,變普通技藝為完美藝術的老王有他的風采,他讓我們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過潛心所熱愛事業的創造,為人生延展與增添價值;酷愛攝影,跋山涉水的小劉憑借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將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鏡頭瞬間,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這樣的人生,同樣具有風采。
但是,我還是認為大李最具風采。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對學術的純粹鉆研;是“吾志所向,一往無前”的對創新的極致追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自信與尊重。在人心浮躁的當下,人們往往為了一紙文憑,一個空名爭得頭破血流,而像大李這樣葆有純凈與積極的人格就顯得尤為珍貴。
我們的社會,需要“老王”們用精妙的技藝增添精致,需要“小劉”們用精湛的藝術增加精彩。但若沒有了“大李”們對學術的潛心研究,我們就很可能被禁錮在當代截面上,難以博古通今,繼往開來。我們的國家,亦可能失去創新帶來的無限發展動力與潛力。大李依靠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精神繼承前輩的學問,尋得生命科學的奧秘,無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具風采?
宋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傳承;袁隆平以及“兩彈一星”研制專家們的科學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顯。大李用努力與拼搏,用理想與信念,用堅守與堅持,用熱愛與熱情走出了一條極具價值的科研人生之路。這樣的人,自然熠熠閃光;這樣的人生,注定風采無限!
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每個人的存在不過是極短暫的一瞬;以宇宙為疆,光明也不過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為人的偉大,就在于我們可以依靠無限的創造與熱愛,探索生命的奧秘與科學的精彩,超越時間與生命的界限,為后世留下無限的財富。大李潛心學術,他的人生極具風采!
我愿如大李,潛心于學術,造福于未來! (845字)
第三篇: 泉州質檢題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鐵上,一男子因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穢語和指責他的乘客對罵,一黑衣壯漢忍不住,撥開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腳,吐痰男頓時安靜下來,一語不發,此時,有出來勸架的乘客指責“黑衣男”:“打人是不對的。”更多的人則認可黑衣男的做法。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網絡后,引起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你就其中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表現,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標題自擬。
“黑衣男”的正義可以更具溫情
男子地鐵車廂內隨地吐痰遭一女士指責后,反而用污言穢語辱罵,連身邊的小孩和老人都毫不顧及,終被黑衣壯漢踢腳教訓。事件發生后,義憤填膺者有之,拍手稱快者亦之。但無論何種反應,都意味著正義尚在、公道猶存。這正是這件事讓人欣慰的地方,讓人能觸摸到人性溫暖的地方。
按理,出腳傷人,以暴制暴等反文明的行為總是不對的,但民調顯示,認為“黑衣男”該踢的占七成,原因就在于“黑衣男”的“暴”并非簡單的“暴”,至少在特定情境下特殊時間里可控狀態下的“暴”,是輕微暴力,而非流氓暴力,是一定限度內可控范圍下且裹挾著正義與公道色彩的暴力。(概念厘定與概念區分)
為什么說“黑衣男”的“暴”是具有公道色彩的呢?在近于失控的情況下,面對一個基本素養嚴重缺少又無法明理的人,道德約束乏力,法制管教艱難,選擇“暫時性輕暴力”可能是“吐痰男”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路徑,這可能正適合他當下的認知水平。“黑衣男”暴力的動機是想控制局勢,結果也達到了目的;程度上有分寸,那一腳的效力連輕傷的級別都達不到,且毫無窮追猛打之勢,旨在局勢的掌控,所以,盡管這種具有正義色彩的暴力依然是反文明的,不能被提出和被鼓勵,卻可以被理解。與“理中客”相比,人們的情感更激賞”黑衣男“,這既是人性光亮的所在,更是正義與公道本身的力量體現。為“黑衣男”設身處地所想的這份“情”只要建立在對社會公序的維護與人性最深沉的愛的基礎上,都可以被理解。
這不是替“黑衣男”開脫,身具正義的勇士也無需別人擔責。整個事件中我反而覺得“吐痰男”才是最可憐、最值得同情的一個。不能隨地吐痰、不在婦幼老弱面前大聲辱罵,這連幾歲大的孩子都熟知的常理,“吐痰男”卻渾然不覺,且似乎“理直氣壯”,可見受弊之深。顯然,與正常人相比,“吐痰男”有太多的教育缺失,這種缺失是一種不公平,因為它很大程度源于社會的各種因素。心理上的病痛較之身理上的病痛更嚴重,更凄慘。既如此,社會就有責任幫他,而不是在道義上遺棄他。
所以,當地文明辦如果不把工作止于發發文件,寫寫總結,至少遇到特殊個案時能走出戶外,協同“黑衣男”一起上門服務,握手言和,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吐痰男彌補缺失的禮儀知識,甚至解決他生活上的一些困難,相信“中國制造”的將不再是被網有定性的“渣男”,這稱謂,畢竟擱在誰頭上都會不好受。若是“正義”之上更有“溫情”彌漫,于公于私都將是好事。(980字)
第四篇:福建省一月省質檢題目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幾個同學聚在一起談論傳家寶。小張說,他家的傳家寶是一個青花罐,有年頭有故事。小杜說,他家的傳家寶是爺爺留下的幾枚勛章。小程說,她家把“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的祖訓當作傳家寶。
你認為什么樣的傳家寶更有價值?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當代語境更需青花罐式傳家寶
“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哦”,這句箴言外加這段旋律可能還回蕩在不少人心間,但今日誰人還敬奉“勤儉”為治家法寶。不可否認,祖傳訓誡、祖輩勛章對家族成員有莫大影響力,但在當代語境下,我認為青花罐式傳家寶更有價值。
你是否會半夜恍惚,我的“家”在哪里?是現在的這幢海景房,還是北方農村的那個大雜院,或許更多時候讓我們心尖顫抖的還是后者。如此人在樓里心在村里的“身家性命”之錯位,折射的是三十年來闊步前進的城市化進程。家園拋諸身后,背影留給祖輩,我們憑尷尬的身份“流離失所”,只為謀得一個“家”。
若有最純凈的祖傳青花罐呢?傳家寶,可觸可感、可碰可觀的傳家寶,讓行走在車水馬龍和異國他鄉的男與女可以安頓內心,“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它珍藏在家族最隱秘的柜子里,珍藏在鄉村最后一扇木門里,珍藏在輾轉于假面與應酬的一顆顆“素心”里。
農耕文明向工業商業文明轉型,空前的城鄉流動讓家庭和家族已不再是從前形態。沒有粘合劑的家族,使得人生于社會,如鳥飛于荒漠,孤零而失落。一種精神的代溝與斷層,橫亙在你我心頭。不驕不傲,不薄不棄,在物質利益為社會廣泛認可的時代,手捧青花如茶杯,彌漫于素雅紋路與絕美圖案間的,正是一種文化的清麗、信仰的醇厚。
靠電話線和匯款單維系的親情似已淡漠化,似乎少了曾經的血濃于水根筋相連。青花罐式傳家寶本身貴重,因貴而重,其“輕拿輕放”的珍視感,讓所有家人族人都心存青花,懂得家族的精神核心凝聚何處、情感依歸指向何方。青花罐代代流傳,留在我們長輩手里,對孤寂的他們也是一種精神的撫慰,給予他們一種承上啟下的家族延續感。
它價格不菲,激勵當代子孫努力奮斗,不愧先人。它比幾枚勛章更有歷史厚重感,走出百年現當代史,融入千年中華史,格局更大。
而理念式的虛式祖訓,雖有一定的勸誡與警醒意義,卻太朦朧,卻嫌抽象。在歷史的塵土下,很多時候無法切實幫助新世代的你我,去應對瞬息萬變的職場生態、交易規則、生存境遇。它更像是家長出于本能的空蕩叮嚀。
榮譽式勛章更是如此。勛章多涉曾經的戰爭、過去的輝煌,且不說時代形態已迥異,拿祖輩的“爵位式”榮譽說事,甚至有可能會引人恥笑,且麻痹自己。祖母的“笏板”雖則象征意義重大,對青年歸有光的激勵卻變成了壓力;亮閃閃的滿身勛章,也要小崔的抗戰記憶影像來勉力擦亮。
不必被青花瓷表面的“昂貴”所嚇倒,不必擔憂家族為之掙得頭破血流,不必談錢色變。當今時代,尤其需要培養歷史底蘊感、文化游久感,尤其需要用“青花罐”召回一度失落的古文明,讓宗族枝條繁盛,讓美德香滿家園。(10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