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作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閩南文化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閩南文化作文1
我雖不是閩南人,但是我五六歲時就來到了廈門,也有六七年了,在這里我過了許多閩南地區(qū)的節(jié)日,因此,對于閩南文化我也算是熟悉。
福建簡稱為閩,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從地理、行政區(qū)劃、語系等各方面,廈門、漳州、泉州三個地區(qū)均合稱為閩南。
閩南文化,其內(nèi)涵除廣義中也含農(nóng)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狹義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間藝術(shù)、宗族文化及方言等。我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民俗文化,民間藝術(shù)及方言。
首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內(nèi)涵十分廣泛,其中包括生產(chǎn)習(xí)俗、生活習(xí)俗、生命禮俗、信仰習(xí)俗、文藝風(fēng)俗、娛樂風(fēng)俗、社會組織風(fēng)俗等等,而這些風(fēng)俗中除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風(fēng)俗中大同小異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藝風(fēng)俗中民間文學(xué)(民謠、童謠);娛樂風(fēng)俗中的民間舞蹈(“拍胸舞”)、“騎竹馬”、舞龍、舞獅、“車鼓弄”、“賽龍舟”(端午節(jié))、“博餅”(中秋節(jié))在節(jié)慶日中尤為活躍。
其次是民間藝術(shù)。閩南民間藝術(shù)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包括布袋戲、提線木偶、南音、陶藝、拍胸舞、剪紙、梨園戲、高甲戲。高甲戲富有閩南民間特色的地方戲,詼諧幽默,尤以丑角表現(xiàn)見長,《桃花搭渡》,《連升三級》載譽戲劇界。
最后是方言。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qū),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qū)和國家是臺灣和新加坡。臺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qū)外,差不多都通行著類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除了臺灣以外,及東南亞各國的許多僑胞也使用閩南方言。不少被閩南人同化的人也會使用閩南語,在新加坡閩南話叫做“福建話”。
閩南文化博大精神,我們應(yīng)該將閩南文化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讓它發(fā)出絢麗的光彩。
閩南文化作文2
我熱愛閩南文化,因為它有悠久的歷史,它也具有傳統(tǒng)性、連續(xù)性特征,她就像一顆星永遠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以前的我總是認為閩南文化一點也不出名,只不過古人在閩南地區(qū)留下了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但自從我看了那次的梨園戲,我改變了對它的看法。
那一次,學(xué)生記者團組織參加了觀梨園戲的活動,我欣賞到了《陳三五娘》中的《賞花》,這讓我久久的陶醉。你看,演員們的動作時多么的眼花繚亂,五娘和益春在舞臺上感嘆這春天的美好,卻又哀嘆著花易落得季節(jié)。欣賞了《賞花》我才真正明白,閩南文化不是什么古人留下的非物質(zhì)遺產(chǎn),它還有更廣闊的天空,之所以有這些演員在艱苦中磨練,才能為閩南文化增添一份光彩。
除了梨園戲另外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南音和提線木偶,提線木偶也歷史也是很悠久的,它必須要好的技術(shù)才能控制好木偶,否則線就會亂掉。南音也很出名,它的曲調(diào)非常的優(yōu)美,它利用各種民間樂器演奏出各種優(yōu)美的曲調(diào),每次聽到南音我都會被這美妙的音樂久久陶醉。
我把參加閩南文化的活動告訴好朋友,她也不禁贊嘆閩南話,還說閩南文化是一顆星永遠閃爍著光芒,永不熄滅。在我的課余時間里我也經(jīng)常了解一些關(guān)于閩南文化的節(jié)目和有關(guān)書籍。
閩南文化永遠是那樣的燦爛,我想我們應(yīng)該努力學(xué)習(xí),弘揚閩南文化,讓閩南文化的光芒永不熄滅。
閩南文化作文3
中國茶文化集哲學(xué)、倫理、歷史、文學(xué)、藝術(shù)為一體,是東方藝術(shù)寶庫中的奇葩。閩南茶文化的精華是茶藝,它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huán)境。飲茶是閩南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過去,在閩南有一種說法:“抽啦叭煙,聽南音樂,泡功夫茶,其樂無窮。”
那么如何泡好一壺茶,如何享受一盞茶呢?這是需要技藝和藝術(shù)的,這就是茶藝。閩南人把飲茶叫作泡茶,泡茶最講究茶葉、水和茶具了。茶以新為貴,而且要優(yōu)質(zhì)茶葉。閩南人喜歡喝烏龍茶,因為烏龍茶是介于不發(fā)酵茶(綠茶)與全發(fā)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它外形色澤青褐,所以稱“青菜”。
烏龍茶經(jīng)沖泡后,葉片上有紅有綠,湯色黃紅,口味醇厚。而烏龍茶茶中最負盛名的是安溪鐵觀音,鐵觀音如青橄欖,入口略有苦澀,入喉后漸漸回甘,韻味無窮。泡茶對水有嚴格的要求,因為水有軟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鈣、鎂含量不到8毫克的稱為軟水,反之則稱硬水。泡茶要用軟水,用硬水泡茶,茶味變澀,茶香變濁,茶湯變色。閩南人泡茶愛選用有加蓋的陶器茶具,因為它會“保香”和“保味”。最喜歡“孟公壺”和“若深杯”。“孟公壺”又稱“孟臣罐”,容量只有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甌”,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只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個“孟公壺”與4個“若深杯”一起放在圓形茶盤中,顯得很有藝術(shù)欣賞價值。
閩南人對飲茶情有獨鐘。在閩南地區(qū)就有這么一種說法:“早茶一盅,一天威風(fēng);午茶一盅,勞動輕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動”。在福建安溪縣,還流傳著“早上喝碗鐵觀音,不用醫(yī)生開藥方;晚上喝碗鐵觀音,一天勞累全掃光;三天連喝鐵觀音,雞鴨魚肉也不香”。人們在說到閩南人的熱情好客時,總也離不開一個“茶”字,因為“閩南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泡茶可是要有技藝的。不久前,我有幸拜訪了“茶仙”洪老先生,目睹了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盞茶的藝術(shù)。洪老先生從小在廈門的“茶桌仔”(飲茶攤)邊長大,年過古稀的他泡茶技藝爐火純青。
只見他拿出了一套小巧玲瓏的紫沙壺茶具,邊擺放邊說,泡茶的程序非常講究,所費的時間可比喝茶的時間多哦,要不怎么叫“功夫茶”呢。“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紅色的宜興陶壺,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這樣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我看茶幾上除了茶壺、茶杯外,還有擱茶杯的茶盤和一個碗狀的放置茶壺的茶洗。洪老先生指著茶洗說,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洪老先生拿起開水對我說:“第一道程序就是燙壺、燙杯。
隨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將茶壺放在茶洗中,放上茶葉,茶葉要放滿壺,這樣沖出來的茶才夠味。”只見他在茶壺里塞滿了茶葉,接著就把開水沖入茶壺中,這時浮起一些泡沫,老先生就用壺蓋輕輕撥動,把泡沫撥出,然后蓋上壺蓋,再從壺蓋上淋下開水,把壺外的泡沫沖走,這樣,茶壺內(nèi)外溫度相差不會太多。了,熱氣才不會跑掉。他把茶壺提起,將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沖進去,沖到壺蓋蓋下去后有少許茶水溢出為止,蓋上蓋子,再淋一些開水。洪老先生說,泡茶最忌諱浸茶,一浸就出茶堿,茶就苦了。他拿起茶壺邊斟邊說:“斟茶是很講究功夫的,必須用一個手指按住茶壺蓋,將茶壺翻轉(zhuǎn)九十度,壺嘴直沖下,迅速繞著已經(jīng)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
開始叫’關(guān)公巡城’,每一個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韓信點兵’,那后邊的幾滴是最甘美的,所以每一個杯子都必須點到。”洪老先生說,這樣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澤濃淡均勻,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沖五六次,講究一點的,沖泡三四次就要將茶葉渣倒出,重新燙壺、燙杯。接過洪老先生遞過來的茶,果然清香撲鼻。按照老先生先聞后品的指點,我深深吸了口氣,頓覺有一縷淡淡的清香直透丹田,滋潤身心。然后我淺淺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緩緩咽下,慢慢品味,舌有余甘,那真是一種享受啊!
聽眾朋友,聽了我上面的介紹,你一定會感受到飲茶確實是一門藝術(shù)。是的,這是一種茶藝,它是茶文化的精髓。而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境界,閩南的茶道精髓,體現(xiàn)在一個“和”字上。例如,當(dāng)?shù)卮迕裼惺裁醇m紛或隔閡,只要長輩出面開一個“茶話會”調(diào)解,便可輕松把事情“擺平”。這種茶文化中的“和”,意蘊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天和、青山綠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如果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內(nèi)涵會更豐富,具有一種社會功能,使飲茶者追求一種收斂奢欲、洗心滌煩、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倫和諧、其樂融融的精神境界。閩南人在這片土地上長期和睦相處,親如兄弟,根植、流傳其間的茶文化,無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中國燦爛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閩南文化作文4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jié)日特色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fēng)民俗。下面我就帶大家走進閩南地區(qū)的端午節(jié)。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fēng)飛舞。這艾草寓意驅(qū)蚊除蟲,驅(qū)災(zāi)避邪。
艾草驅(qū)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著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dāng)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喂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xù)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后,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采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dǎo),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游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xù)不斷,鑼鼓聲響徹云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據(jù)大人們說,香包里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閩南的端午節(jié)是不是很有特色?大家也一起跟我們來分享下你們家鄉(xiāng)的民風(fēng)民俗吧。
閩南文化作文5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閩南的中秋風(fēng)俗就是那些猜字迷、燒寶塔、賽詩、博餅……我們家當(dāng)然也不例外。
中秋節(jié)那天晚上,我們一家子一起吃了團圓飯后,我和姐姐手拉手迫不及待地到露臺賞月。在露臺上,我往天空中一望,只見天空早已暗下來了,剛剛天邊還掛著的晚霞已經(jīng)不知所蹤,只看見月亮就像一個害羞的姑娘似的,羞答答的躲在一片烏云的背后怎么也不出來,這可把我急了,我心想:“中秋賞月,沒有月亮怎么賞月呢,難道月亮想跟我們玩捉迷藏嗎?”
等呀等呀,過了一會兒,月亮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一轉(zhuǎn)身從烏云后跳了出來,微笑地掛在夜空中。頓時,天空就像掛著一盞明亮的燈,周圍的景色都被鍍了一層銀白色的光芒,真是美極了!看著如些美景,姐姐為了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她講得繪聲繪色,我聽得都入了迷了。
隨著時間推移,夜空中的月亮越來越皎潔,它是那么的圓,那么的明亮。“太美了!”我不禁驚呼著。在客廳看電視的爸爸媽媽聽到我的呼聲也走了出來,爸爸媽媽也感嘆著今晚的月亮的美。媽媽突然說:“在這么好的月色中,不如你們姐弟來個賽詩會,看誰背出有關(guān)月的古詩越多,誰就是勝利者。”大家聽了后一致贊同。
比賽開始了,我先發(fā)制人背了一首《靜夜思》,姐姐不甘示弱地來了首《水調(diào)歌頭》,而我不慌不忙地接上《鳥鳴澗》,我的話音剛落,馬上迎來姐姐的《拜新月》,哼!我“孫悟空”也不是白叫的,我背起了《西江月》,背完后我得意地望著姐姐,只見姐姐呶了呶嘴一個字也背不出來,最后姐姐只好認輸了,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開心地喊“YE,我贏了,我贏了!”
我抬頭望著月亮,此時的月亮是那么皎潔,我們也在喜悅的氣氛中度過這閩南的中秋。
閩南文化作文6
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方,都有當(dāng)?shù)靥赜械娘L(fēng)土人情,習(xí)俗串通和宗教信仰,而閩南,更是有著自己傳統(tǒng)的文化。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閩南的茶文化。
古人曾說:“若能杯酒比名淡,應(yīng)信村茶比酒香。”在閩南,人們一般都都喜歡品“鐵觀音”,“鐵觀音”正如青橄欖,入口略些苦澀,但這苦澀中以蘊藏著絲絲甘甜,一口下肚后,腸胃頓時清爽起來,仿佛被清洗得干干凈凈,這一系列的甘甜,怎能不叫人回味無窮?
別光說茶,懂得擇茶、泡茶、品茶也是極關(guān)鍵的,瞧,機會來了,有一回,爸爸準備去一個好朋友家泡茶,而且那朋友還是懂茶之人,我頓時興奮得一蹦三尺高,爭先恐后地說要跟去,這些天我一直在閱讀有關(guān)“茶”的書籍,對那些文章早已感到倦怠,倒不如真真切切地用舌頭“閱讀”呢!
到了叔叔家開始泡上好的“鐵觀音”王叔叔就邊燒開水邊給我們講述泡茶的程序。“首先,把茶葉倒入燙洗過后的茶具,用幾勺沸水燙洗一下,把茶身上沾的灰塵沖刷掉。”說著,王叔叔就真的把茶葉燙洗了一遍,然后再把茶具倒?jié)M沸水,本來蜷縮的茶葉緩緩地舒展開來,仿佛剛出浴的少女。
王叔叔接著說:“斟茶也是大有講究的”,隨后他合上了茶蓋,用食指輕輕抵信茶蓋,并九十度翻轉(zhuǎn)。“泡茶過程可以輕輕晃動茶水,使茶葉的甘冽能更好地散布開來。”
約莫這樣過了三分鐘,王叔叔才將茶具里的茶篩選后倒入每個人的杯中,我不由自主地聞了聞“鐵觀音”的清香,并抿了一小口,真是如書上所說的“若能杯酒比名淡應(yīng)信村茶比酒香。”
這次經(jīng)歷讓我見識到了閩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我們閩南人不正如“鐵觀音”一般勤奮努力,吃苦耐勞,敢愛敢拼嗎?閩南人將這種茶的精髓與精神融入到自已的生活中去,無疑是中國豐富茶文化里一朵燦爛的奇葩。
閩南文化作文7
博大精深的閩南文化深入廈門人民的心中,在我們的校園之中,也隨處可見閩南文化的所在。如:中草藥園、閩南文化廳、閩南語課……走廊上,也張貼著不少內(nèi)容五花八門的閩南文化簡介,如:閩南俗語、閩南風(fēng)俗、閩南特色……
在我們的中草藥園之中,種植著成百上千種閩南常見的中草藥,走進其中,拾起一片落葉,細數(shù)它那精致的紋理,看到它蘊含的閩南中草藥文化的奧秘。每一個同學(xué)都能夠在這里更加全面的了解閩南中草藥文化,學(xué)習(xí)閩南中草藥文化的精髓所在,牢記閩南中草藥的名稱、功能……
學(xué)校從閩南中草藥園建立之初,就為同學(xué)們開展了閩南中草藥種植興趣小組以及閩南中草藥標本制作活動,為每一個同學(xué)提供了一個走進大自然,學(xué)習(xí)閩南文化精髓,了解閩南中草藥的極好的第二課堂。
園內(nèi)的中草藥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功能各異,每一種中草藥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名稱,擁有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功能——
“土人參,又稱參草、土高麗參,有健脾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金銀花,又稱金銀藤、鴛鴦藤,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藤莖有著通經(jīng)活絡(luò)、祛風(fēng)除濕的功效……”
——“青蒿,又稱草蒿,有著清涼解暑、截瘧的功效……”xxxx年,屠呦呦奶奶發(fā)明青蒿素,有效治療瘧疾,獲得諾貝爾醫(yī)學(xué)獎。她所發(fā)明的青蒿素,就是從青蒿之中提煉制作,就是從閩南中草藥文化之中的精髓提煉制成,而世界上的醫(yī)生,就是用閩南文化產(chǎn)物來挽救瘧疾患者的健康。
博大精深的閩南文化在我們的心中永存,在我們的校園中永存。我們要學(xué)習(xí)閩南文化的精髓,把閩南文化牢記心中,使閩南文化得以弘揚,永垂不朽。
閩南文化作文8
走進閩南文化的殿堂,我們隨著旋律優(yōu)雅、婉轉(zhuǎn)深情的南音走進了節(jié)目現(xiàn)場,一起沉浸在了解閩南文化的聯(lián)想中。
節(jié)目一開始,栩栩如生的木偶戲便拉開了精彩的一幕:手指靈巧的藝術(shù)家們專心致志地扒弄著纏繞在手中那細如發(fā)絲般的絲線,生怕一個不留神,木偶的神態(tài)與表情就會錯雜開來。表情生動的木偶們此刻像是擁有了靈魂,轉(zhuǎn)眼間便隨著藝術(shù)家們的節(jié)奏,揮動著身軀和手臂,帶我們走進閩南文化的故鄉(xiāng),重溫那一個個蘊意深刻的閩南典故。在藝術(shù)家的指揮下,木偶們輕松自如地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猶如一個活脫脫的演員。表演結(jié)束后,我卻一直陶醉其中,難以自拔。我感嘆那些藝術(shù)家竟擁有這樣大的耐心,要緊緊拿捏好32條細絲,還真是不容易呢!木偶戲之所以這么受大家的歡迎,更在于它生動的動作,時而引人深思,時而令人捧腹大笑,是閩南文化中的.一塊瑰寶。
在一片喧嘩聲中,洶涌澎湃的大海上匯聚著幾十只簡樸的漁船,人們穿著清爽的衣服,手持臉盆彎腰撈起波光粼粼的海水往對方的船上噴灑。一時間,人們身上都濺滿了水花,渾身濕漉漉的,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爽朗真摯的笑容,毫無違和感。這便是民間流傳的“潑水節(jié)”。不論是熟悉的親朋好友還是不曾相識的陌生人,大家都歡樂地大聲吶喊,盡情享受來自水的“洗禮”。我想,這樣的習(xí)俗不僅可以體驗到節(jié)日帶來的滿足感,還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
美好的清晨,在灑滿陽光暖烘烘的時刻,喝下一碗面線糊,是最愜意的時光了。面線糊是泉州著名的小吃,濃濃淡淡的稠香味,每一口似乎都有著不同的味道,突顯出閩南特有的文化氣息。一碗簡簡單單的面線糊,飽含著制作人對祖國、對家鄉(xiāng)濃濃的情衣。淡然的香味,在空氣中彌散開來,閩南獨特的味道也在空氣中蕩漾······
閩南,這個文化之都,這個神秘而含有韻味的詞語,卻包含了如此之多的民俗文化。通過這個節(jié)目,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們?nèi)蓍}南巨大的魅力!
閩南文化作文9
今天天氣不錯,是春游的最佳時間。正好,我們這學(xué)期的春游活動就是在今天開展的,這使我們異常高興。
雖然這次春游的真正目的地是泉州的開元寺,但我還是更喜歡上午去過的閩南文化博物館。
上午乘車到博物館時,一下車,便看到了一個宏偉的建筑,那建筑上面寫著“中國閩南緣博物館”這幾個大字。建筑前面的階梯兩旁各蹲著一頭石獅子,仿佛兩個嚴厲的守門人,虎視眈眈地視察著每一個過往的人;腳下踩著的那一顆銅球就如同警察的電棒,隨時有可能射出。
進了博物館,我們馬上驚呆了,一幅巨大的榕樹畫立刻映入了同學(xué)們的眼簾。同學(xué)們驚嘆的不僅是這幅畫的巨大,更驚嘆于這幅畫的細致。畫上的榕樹粗大挺拔,無數(shù)根垂下的龍須栩栩如生、非常精細,使這棵榕樹看起來像一位老邁年高的老人,令人肅然起敬。畫中的榕樹旁邊有刻著:同文、同種、同根生。欣賞完榕樹巨畫,我們便開始了解制作這幅畫的工具與制作過程。了解到制作這幅畫的工具是什么之后,我們都非常地驚諤:制作這幅畫時用的工具居然是火藥!真不知道他們當(dāng)初是怎么“炸”出這幅畫的。
進了博物館內(nèi)部,真正的閩南歷史之旅終于正式開始了。首先,我們先參觀了古代的石器。什么刮削器啊,什么石核啊,什么砍砸器啊,雖說都是用石頭打磨成的,但是導(dǎo)游說這些石器都非常的有用,古人在弄開或弄斷東西時都需要它們的幫助。往里繼續(xù)走,我們便見到了我們遐爾聞名的航海家鄭成功,他高舉著右手,用食指指向前方,擺出了一個很有氣勢的“POSE”,使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再向里邊走,我們看到了許多戰(zhàn)爭時用的武器。什么土長槍啦,木雕三孔火藥罐啦,雙管火藥短槍啦,甚至是大炮,對于我們這些玩過“穿越火線”的九零后都太落后了,于是,我們在這兒沒停留多久便趕往下一地點。
后面幾個地方也沒什么新鮮的,除了那個放置古樂器的地方。我與樂器很少接觸,對樂器的了解更是少之甚少,所以才對這里感興趣。我數(shù)了數(shù),一共有六個樂器,分別是三弦、二弦、獨弦、木拍、洞簫還有琵琶。雖然都不認識,但它們的造形非常獨特,有時間我一定去了解一下它們的相關(guān)知識。
臨近中午了,我們已在博物館門口等候上車。我又看了一眼那宏偉的建筑,看了一眼階梯旁的兩只氣勢洶洶的石獅子,便跟上大隊伍,匆匆而去了。
閩南文化博物館一游已經(jīng)告一段落,我衷心希望閩南文化能更加光彩,更加輝煌。
閩南文化作文10
20xx年3月25日,我跟著小記者團一起去參加了一個關(guān)于閩南文化的活動。我們到了一個多功能室,里面有幾位老人,看上去知識很淵博。我知道,他們是來給我們講課的。我就說說我最喜歡的兩位老師。
第一位老師是張老師,他教了我們?nèi)赘瑁骸赌酶琛贰ⅰ独蠌B門,歡迎您》、《愛拼才會贏》,雖然我也會講一點閩南話,但三首歌學(xué)下來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我要學(xué)的閩南話還多著呢!
第二位是許老師,她一邊用普通話,一邊用閩南話給我們講了個閩南俗語故事,她講的故事既能讓我們懂得里面的道理,又非常好笑,我非常喜歡她講故事。她也教了我們一首歌《月亮月光光》,好聽極了!
互動時間到了,我急急忙忙跑過去采訪張老師:“張老師,請問怎么才能學(xué)好閩南話呢?”別看張老師年紀有點大,講起閩南話來很大聲,這時候他輕聲細語地教給了我2個小竅門,一個是天天練,一個是從簡單的開始學(xué)。怎么天天練呢?每天和爸爸媽媽說話的時候就可以用閩南語說,比如爸爸早上要出門上班,我就可以用閩南語跟他說“爸爸,你要去上班。”,我放學(xué)回來就可以用閩南語跟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從哪些簡單的開始學(xué)呢?比如“我”,可以說“阮”,“ 他”可以說“伊”,很簡單吧!張老師說了,只要認真練習(xí),就一定能說好更多的閩南話。
采訪完張老師,我又跑去采訪許老師:“老師,請問在哪里可以買到關(guān)于閩南文化的書呢”,還沒等我問完,旁邊幾位老師異口同聲地說:“在中山路新華書店里的一個專欄里能買到,童謠、故事、歌曲……都有,不過專欄不是很顯眼,你可以問一下。”“謝謝老師!”我高興地說。
后來我也壯著膽子采訪了冒雨前來的林偉志爺爺和《廈門晚報》的戴記者阿姨,他們都熱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訪。
通過這個活動,我走近了閩南文化,通過今天的認識,我相信有更多的人會傳承閩南文化做貢獻!
【閩南文化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閩南文化之旅作文07-17
閩南茶文化作文07-18
閩南09-28
閩南諺語03-16
閩南經(jīng)典諺語06-01
關(guān)于閩南的諺語04-01
閩南民間諺語06-01
我的閩南夢05-22
我的閩南夢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