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就沒有失敗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們常常聽說的一句話,我從心底表示贊同。因為強烈的感情必然會引發出巨大的能量。然而人們對于“興趣”一詞的理解,我認為還存在著不小的偏差——比如我們常聽到的“培養興趣”的說法,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興趣即為愛。而愛是對外物的一種感性的歡欣與贊嘆,愛不能夠條分縷析,也不是憑借理性的疏導就能夠促成的。然而“培養”一詞中卻暗含了精確的.實驗,讓人聯想到冷光四射的器皿等多種畫面,它完全依賴于理性,實在是與有著感性屬性的“興趣”相悖。
所以,靠“培養”而產生的“興趣”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興趣”,更不宜將這種“興趣”看作是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如果“興趣”可以通過“培養”而獲得,那么人們對待萬事萬物都可以借助“培養”而產生“興趣”。就像先包辦婚姻,再讓夫婦倆“培養感情”,然后認為“這對夫婦的婚姻有感情基礎”一樣,這實在是對“感情”一詞的褻瀆。
所以說,培養起來的“興趣”并不是真正的“興趣”,它本質上更接近于“堅持”。可以說,“培養興趣”的過程便是培養一個人的意志和毅力的過程;靠“培養”產生興趣就是讓一個人在沒有“熱愛”的前提下去“堅持”,這必然是痛苦的,這種“堅持”就是一場學習或事業上的“包辦婚姻”。但是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常常會以一個令人垂涎的結果作為對你的這場“包辦婚姻”的補償——這就是“成功”。為了“成功”二字,你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但問題是,堅持就能獲得成功嗎?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一個人成功與否實在很難定義,因為它們有別于生與死。一個人非生即死,從來不存在相對的活著或相對的死亡。活著即是胸膛中有顆跳動的心,鼻腔中有微熱的呼氣,血管中有流動的熱血……這可以用儀器作科學鑒定。而成功卻有多種定義。對我而言,為自己熱愛的事付諸努力,去攻堅克難,去突破自我,即便沒有達到起初的目的,沒有收獲師長們期望的輝煌,不也收獲了“苦難”這筆財富嗎?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呢?
想起了“水木年華”這對歌唱組合。繆杰和盧庚戌都是來自清華的高材生,一個學電子,一個學建筑,最后他們都放棄了自己大學四年“堅持”讀完的專業,選擇了自己“熱愛”的流行音樂。
以你的眼光,他們究竟屬于成功者,還是失敗者?
【評點】
作者站在“熱愛決定成功”的立場上,但文章并非簡單地尋找論據證明熱愛對于成功的意義,而是寫得很有新意。這種新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培養興趣”一說提出質疑,指出“培養”出的“興趣”并非真正的興趣,只不過是給“堅持”換個名字而已;二是對“成功”的定義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即“成功”應由自己定義,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