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華民族風俗作文
最能代表滿族飲食文化的莫過于“滿漢全席”。這種宮廷佳宴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中的滿族菜肴無論在選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著滿族特色。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描寫中華民族風俗作文,歡迎參考!
描寫中華民族風俗作文篇一
滿族這個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讓我們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滿族,現有人口982.1余萬人。滿族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山東、福建等省區,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農村的滿族人,其住房繼承了傳統的建筑形式,院落圍以矮墻,院內有影壁。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
滿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勢”、“空齊”是傳統舞蹈,多在節慶的宴會上跳。舞時二人相對,舉一袖于額,反一袖于背,盤旋作勢,稱為“莽勢”;舞者歌唱時眾人拍手以“空齊”二字相和,叫“空齊”。“清音子弟書”是八旗子弟于18世紀中期創作的一種只有唱詞,沒有說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詞,是滿族人民喜愛的一種曲藝形式。
滿族人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一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東西一樣;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滿族男人留發梳瓣,穿馬蹄袖袍褂,系腰帶;婦女頭頂盤髻,穿寬大直統旗袍,不纏足。今天,旗袍已經成為典型的東方婦女服飾,風靡全球。
最能代表滿族飲食文化的莫過于“滿漢全席”。這種宮廷佳宴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中的滿族菜肴無論在選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著滿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人參、鹿茸等大都還是來自滿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滿族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和種類繁多的點心,“薩其瑪”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種。
這就是滿族,一個獨特的民族,聽了我的介紹后,你熟悉它了嗎?
描寫中華民族風俗作文篇二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來,新疆各族人民血肉相連,休戚與共,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同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共同開發、建設和保衛了美麗的新疆,涌現出了許許多多民族團結的生動事例。《大河百川——新疆民族團結故事》一書,就是將這些故事一一列舉出來,為我們提供了一本民族團結的生動教材。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親人》和《張騫通西域》。
《親人》講的是岳普湖縣的維吾爾族書記鐵里瓦爾得,收養了一個從四川省江北縣的漢族孩子陳建宏。盡管鐵書記夫婦受著外界的許多壓力,但也含辛茹苦地把他養育成人。如: 陳建宏是四川人吃不慣新疆飯, 鐵書記夫婦就專門給他做米飯,炒雞蛋,做蛋湯;有時還給陳建宏買牛奶,燉母雞。陳建宏是四年級的學生,但這個縣的漢族小學只有一年級,于是鐵書記幫助陳建宏自學。而陳建宏也知恩圖報,上班后不僅按月交給家里錢,還一分一厘地攢錢,并用自己攢的錢為鐵爸爸買了一輛自行車和一臺收音機。他不僅幫小妹妹學習語文、算術,還給大妹妹舉辦了婚禮。在陳建宏得肝病時期,兩個妹妹也輪流看守,異族兄妹比親兄妹還親啊。
不光是兩個城市,鄰里之間,一個班,還是一個年級,民族之間都要互相幫助。
《張騫通西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講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歷時十八年,考察了許多國家,把西域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政治、經濟等都向漢武帝作了詳細的匯報,為漢朝反擊匈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相互了解與來往。而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因積勞成疾而溘然長逝。我們應該像張騫一樣為了民族團結、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而寧可犧牲自己。
這些不同歷史時期民族團結的故事,猶如涓涓細流,匯聚成各民族大團結的滾滾洪流,是新疆各族人民團結進步的寶貴財富和源泉動力。我們應該把這些故事告訴每一個人,大家一起發揚民族團結的精神。
【描寫中華民族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描寫民族風俗的作文06-13
描寫民族風俗的作文范文07-02
采用描寫滿族風俗的作文07-02
描寫滿族風俗的高中作文04-15
描寫風俗的成語大全05-03
描寫節日風俗的好句精選04-17
描寫節日風俗的古詩02-25
描寫立夏風俗的作文有哪些?04-25
描寫滿族風俗的作文匯集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