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塔底理財的真諦是守護作文
雙降通道開啟 早存早踏實。
然而,或許也是因為這個事件的發酵,有另一種聲音站了出來:未來降息恐怕不是央行最好的選擇。尤其是最近人民幣的貶值,讓人們擔心如果繼續雙降,可能會加速熱錢的撤離,人民幣的貶值步伐就會進一步加大,那么我國的外匯占款明顯減少,這樣實際會對資金流動性形成很大的緊縮作用。而且,央行還有諸如SLF(常設借貸便利)、MLF(中期借貸便利)、PSL(抵押補充貸款)、SLO(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等很多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所以,就目前來看,央行是否還會降息真的很難說。
但是不管怎么說,如果你的資產中需要配置一部分存款的話,趁著銀行還沒有動真格的,現在最好換上三五年期的較高利率的存款,畢竟在目前經濟的狀況下,還想等5.5的利率是很難的了。
想要更高一點的利率也不是沒辦法,你可以尋求一些較小的銀行合作,畢竟對于銀行來講,攬儲還是他們的頭等大事,利率優勢他們不會放棄。而且選擇中量級的銀行,其實我們遠不用真的擔心存款保險制度的攪局。
銀行理財產品。
剛兌難破 合理配置作用大。
除了存款,銀行的另一大法寶就是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銀行總是為了臉面放棄收益的標桿,說到做到是它們做事的準則,而這也恰好對了幾乎所有低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的胃口。同時,銀行也樂于通過這種方式攬儲,一時之間,保本保息又高利率收益的理財產品讓銀行變得炙手可熱。
但是,去年7月,銀監會的“35號文”似乎遏制了此產品的腳步。“35號文”提出,“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產品介紹”,也就是銀行不再承諾產品無風險了。于是有很多人猜測,這類產品會不會就此隱退。然而,事實并沒有想象中嚴重。
各家銀行依然鍥而不舍地推出各種短期理財產品,期限一般不高于1年。只不過不再像以前那樣放在網點最顯眼的地方,需要主動去詢問才會有人來介紹,而且也不再承諾保本,收益率在5%左右。但是據說認可程度卻還是不錯的,畢竟在年初這段時間,理財市場動蕩不止,一直飄紅的股市開始有了新的動向,然而此前股市的吸金效應另其他產品不是掛鉤股市就是還處在寒冬,都令人不甚滿意。那么短期的理財產品恰好可以幫助我們度過這段不穩定時期。
同時,銀行理財產品也在逐漸入侵理財通、支付寶錢包之類的移動平臺,這樣動動手指,完全沒有跑銀行的糾結。支付寶錢包中的“招財寶”就是被定性為保本保息、高收益定期理財服務,一百元起付,一個月的收益最高能到6.69%,6-12個月的中期產品其預期收益率也在5.80%以上。更早嘗試的還有理財通,其發行的一月期的招商招利月度理財,起點5萬,7日年化收益在5.53%左右,剛上線就很快售罄。
如果你依然著眼于銀行理財的安全性,那么還是可以去銀行辦理,銀行人員會向你推薦購買中長期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始終處于下行通道中,長期的理財產品可以獲得相對的高收益,而且即便政策不贊成剛兌,但是哪家銀行敢去做這個出頭鳥呢。
這么看來,保本保息理財產品的配置還是有很多用處的。
貨幣基金
前景堪憂 短期依然可觀
貨幣基金代替存款,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公認的做法。貨幣基金首先保本,每日付息,T+1到賬,非常符合現在人的理財和消費習慣。
現在即便投資貨幣基金的人們可能都不知道,其實貨幣基金是不承諾保本的。但是它主要投資在短期貨幣市場工具(一年以內)的基金,投資標的有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同業存款等極為安全的短期有價證券上。只有在短期內市場總體收益率大幅上升,導致券種價格大幅下跌,而且還得發生貨幣基金同時大額贖回,不能將價格下跌的券種持有到期,拋售券種后造成了實際虧損,這時貨幣基金才有可能發生損失,而發生這種事件的概率近乎于零。
雖然不會損失,但是收益也并不是有保證的。尤其是對比去年年初貨幣基金的大紅大紫,現在可謂是后勁不足。有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別上漲6.94%和5.4%,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僅分別上漲0.34%和1.66%。
最大的原因當然還是股市的“吸虹效應”。除此之外,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主要是掛鉤在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上。一般貨幣基金收益率高企,主要是因為貨幣政策趨緊,資金面就很緊張,銀行會采取例如高息攬儲等措施來保證有效的流動性,可想而知,資金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而一旦資金面有所放松,貨幣基金就會隨著貨幣價格的下降而降低收益。
貨幣基金的收益分配按照“萬份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來公布。其中,7日年化收益率是比較接近真實年化收益率的指標,用來選擇貨基。但是計算當天投資的收益要用萬份年化收益指標。當天收益=份數*萬份收益/10000;當天年化收益=萬份收益/10000*365/100
保險
讀懂保單確保收益
央行的量化寬松讓利率市場和債券市場充滿擔憂,卻給保險帶來了新的機會。去年的“新國十條”讓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和范圍逐漸放開,在2015年監管工作會議中,保監會主席又表示,今年將正式啟動萬能險費率改革,隨后著手分紅險費率改革,同時推動健康險稅優政策盡快出臺。未來,分紅保險、萬能保險這類非傳統保險產品的收益水平是值得讓人期待的。
具體來講,分紅險可以使保戶在獲得保障的同時保證本金的安全,并分享保險公司的投資、運營和管理帶來的收益。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分紅型保險,可分為分紅型養老(年金)險、分紅型教育金保險、分紅型終身壽險、快速返本型分紅壽險、分紅型健康險組合等。萬能險與分紅險很相似,不過其在具體的保額、保費、交費年限,及附加險種等方面更靈活,既有保證的最低利率,又享有高利率帶來高回報的可能性。
不久前,我就買了工銀安盛人壽一款分紅保險,預計收益在5.6%左右,收益算起來比存款麻煩,銀行人員就推薦我將續存期設定在三年比較有利,鑒于工商銀行的信譽加上一個穩定的長期資產配置需求,我就擁有了這樣一份分紅險。想來很多人買保險時都有與我相同的經歷。但是保險里面的許多學問還是要了解的。
分紅險也同樣,它還多一個麻煩。分紅險保單上的分紅率一般都會有個大致范圍,但是這其實是一種假定的范圍,并不是最終的保證分紅率。比如,保單上有低分紅是4%這樣的字樣,實際上弄不好分紅率是會低于4%的,因為分紅本身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而且,2014年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投資連結保險投資賬戶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旨在放開過去投連險只可投債券、基金、股票等標準化資產要求,將基金投資范圍擴大到,包括債權投資計劃、不動產投資計劃、集合信托計劃、保險資產管理計劃等非結構類產品上去。政策的風一吹,馬上就有保險就此跟進,未來恐怕會有更多這樣的產品。
但是別看它是一款保險,其實它并不那么“保險”。投連險本身是不保障最低收益率的,像是一切投資二級市場的產品一樣,有高盈利就可能出現高風險。有媒體報道,由于二級市場的萎靡,2013年的投連險單月平均回報率為經常是負數。
說它不“保險”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其保障功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由于投連險是更加偏重投資的險種,一些保險功能其實更像附加條件,投連險的設計經常會把用戶保費的一小部分放在保障賬戶中,所以致使保障部分的保額并不高,而且保障范圍往往也很單一。
雖然它弱化了保險功能的優勢,但是卻并沒有弱化保險產品的弱勢,但就是極低的流動性。投連險期限很長,動輒五年十年,這根很多投資類產品不同。如果你需要提前退保,損失就會非常大。業內人士介紹,如果是一個十年期的產品,你前五年就退保,你的保費會被扣除初始費用、賬戶管理費、風險保費、手續費等費用,損失的本金可能讓你無法接受。
所以想要投資投連險,不止要看產品,自身情況更重要。投資投連險的錢一定要是閑置的,超長的期限和會損失本金的退保費用限制了這部分資金的運作。再者,只想配置個長期存款的投資者就也不太合適選擇它,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更高的人。當然,如果你有一定的市場判斷力,其實投連險也沒那么可怕,好的時候收益真的非常可觀。
【塔底理財的真諦是守護作文】相關文章:
人生真諦作文01-24
關于真諦作文05-20
牽掛的真諦作文03-10
孝的真諦作文04-04
友誼的真諦作文02-27
真諦的近義詞01-18
人生的真諦09-16
生命的真諦07-06
“生”的真諦06-01
黑暗的真諦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