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場作文快速制勝訣竅
在氣氛緊張、時間有限的考場里,怎樣才能按命題人的種種要求,寫好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呢?
1.要有自信心
自信是寫好作文的先決條件。相信自己而不怯場,才能使自己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潛在的能力得以充分 地調動。反之,懷疑自己的能力,情緒失控,思想壓抑,就等于自己取消了作文的資格。還記得學過的《時鐘 》嗎?高爾基說:“只要有生活的愿望和對自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個一生將會是一座壯麗的時鐘,一座洋溢著精神力量,并以其崇高的業績使人震驚的、偉大的時鐘。”作文亦如此,相信自己會導致奇跡的出現。
2.要留有充足的作文時間
若說自信是寫好應試作文的思想保證,那時間就是寫好應試作文的物質保證。時間充足,心中不慌,才能 文思如流,汩汩而出。否則,時間不夠,滿腹經綸何以再現;倉促成文,難免丟三落四。從歷年考生的操作實踐看,150分鐘的語文測試時間,作文應占70分鐘左右。今年全國統一高考的作文字數,在連續5年穩定在700字 的基礎上,增加為800字,這就更顯得留有充足作文時間的必要了。
3.要仔細讀題
命題作文要認真審題,寬題要窄作,窄題找題眼。為體現可寫性的命題原則,高考的命題作文多是寬題。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就是個內容寬泛的命題作文,題目是《責任》。這個題怎樣去窄作呢?所謂窄作,就是對 題目所涉及的內容進行修飾、限制,然后再針對被限制后的某個側面擴大其內涵。如《責任》范圍太寬,無從下筆;若從《(我們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這個角度去寫,那就容易多了。
供料作文更要認真審材,供料作文不同于命題作文,在考查表達能力之前先要考查閱讀能力,考生要認真 分析材料,了解它直接或間接地提出了哪些值得議論的社會問題或思想問題。今年全國統一高考的作文是供料 議論文,提供的材料是寓言詩《鳥的評說》,考生只有準確讀出詩的寓意“要正確對待別人”,才能寫好這篇 文章。否則,以鳥論鳥,那是很難寫成功的。
命題人對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考生寫好文章的前提條件。必須按要求去寫,不能有任何的隨意性。要求也 是閱卷人的給分點,要有強烈的分數意識。不僅要看清以“要求”或“注意”這樣明顯的形式提出的要求,還 要看出隱含在題目之中的具體要求。今年全國統一高考的小作文《××與××的對話》,其“要求”兩字是用 的黑體字,以提醒考生注意。它從對話內容、對話方式、對話中心、描寫手段、語言、卷面等方面對考生提出 的要求,這是一看便知的。而此題題干中表述的對寫作對象的限制,寫作方法的提示,半命題的填空,字數和 體裁的規定,這些要求是容易被忽視的。
順便提及對寫作字數限定的用語應如何理解。何謂“200字左右”?“左”,不少于150字;“右”,不多 于250字。“左右”的概念各是50字。何謂“不少于600字”?一般地說,每少50或30字扣1分。“不少于”不等 于多寫沒限制,應以不突破100字為宜。以上兩點,卷面上多余的空格可以佐證。
4.要按式成文
“執術馭篇,似善弈之窮數。”(劉勰《文心雕龍?總術》)考生若能對各種文體做到胸有成式,“馭篇 ”屬文就會得心應手了。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式:破題開篇+分析論證+結題收篇。供料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式: 引材開篇+析材明理+聯材寫事+點材收篇。寫事記敘文的基本結構式:事件發生(清楚明白)+事件發展( 生動曲折)+事件結局(含蓄啟迪)。寫人記敘文的基本結構式:契入(用外貌、語言、環境、細節入題)+ 鋪墊(簡述幾個事件)+高潮(詳敘典型事件)+點化(用點睛的議論或抒情句收束)。說明文的基本結構式 :提出說明對象+說明順序(主次、總分、內外、先后)/說明方法(下定義、打比方、列數字、作類比)+ 文末點題說明對象。上述結構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演繹出許多的變式來。正如姚鼐所說:“為文章者,有 所法而后能有所變而后大。”
5.素材不夠課文湊
要寫好一篇應試作文,除了掌握寫作模式,還要有寫作素材。模式是行文的規律,素材是成文的基礎。“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章學誠《文史通義》)這“物”就是素材,可見素材之于文章也是很重要的。當你 在考場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筆時,可別忘了你學過的語文課本!那里有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若談實踐 ,蘇軾的`《石鐘山記》中說:“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若談改革,呂不韋的《察今》中說: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若談理想,陶鑄的《崇高的理想》中說:“合乎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就是偉大的 理想。”若談人生的價值,高爾基的《時鐘》中說:“倘若您有自尊心,并由于屈從時間的暗中左右而甚感羞 恥的話,那么您就在生活中留下能對您永志不忘的東西吧。”
6.要擬個好題目
題目是文章的櫥窗。文以題顯,能給自己的作文擬個好題目,會使文章增值不少。那么,如何才能擬好題 呢?擬題的要求是明確、簡練、新穎。擬題的基本方法:議論文以立論的思想命題,或以論題的內容命題;供 料議論文既可以運用議論文的擬題方法,也可以剪取材料擬題;記敘文以具體的人物為題,或以記敘的主要事 件為題;說明文以說明的對象為題。
若要擬題出新,可外語單詞入題,數學公式入題,文言句式入題,借用詩詞入題,成語翻新入題,等等。 今年全國統一高考的作文,若用數學公式擬題,可寫作《你指責他+他指責我+我指責你=不能正確對待別人 》;若借用詩詞擬題,可寫作《人人相責何時了》。
7.要有個好的開頭和結尾
“鳳頭”說的是開啟全篇時,要像鳳凰頭部那樣小巧而華美;“豹尾”說的是收束全文時,要像豹子尾巴 那樣短小而有力。怎樣才能做到呢?“多錢善賈”,也還是要多掌握些方法。常用的開頭方法:議論文有首句 切題法、警句開篇法、直陳觀點法、提出問題法;記敘文有描寫環境法、刻畫人物法、交代事件法、制造懸念 法;供料議論文有引用材料開篇和轉述材料開篇。常用的結尾方法:議論文有照應標題法、回扣開頭法、總結 全文法、卒章顯志法、記敘文有高潮收束法、自然結局法、補充說明法、啟發思考法;供料議論文有點照材料 收篇和延伸材料收篇。《文匯報》刊登了今年上海高考作文《責任》的兩篇優秀作文,一篇文章開頭的第一句 話是:“責任,到底是對過去的懺悔還是對未來的承諾?”用的是首句切題法。這個問句用“責任是什么”切 入題目,破題開篇,不可謂不簡捷。另一篇文章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我要用我的進取心、承受力和敬業心去 接受時代賦予我的責任,挑起二十一世紀的重擔!”用的是總結全文法。這個嘆句從“進取心、承受力和敬業 心”三個方面總結全文,扣題收篇,鏗鏘有力。
8.觀點要辯證
就文章的思想內容而言,全國統一高考作文始終強調考查考生的辯證認識事物的能力。82年的《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命題議論文,考查的是“憂與樂”的辯證關系;83年的“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 地方挖!”的看圖議論文,考查的是“淺嘗輒止與深思慎取”的辯證關系;91年的《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的選題議論文,考查的是“外因與內因”的辯證關系;93年的“新舊樹皮現象”的供料記敘文,考查的是“ 新老交替”的辯證關系;今年的《鳥的評說》的供料議論文,考查的是“指責別人與被人指責”的辯證關系。 可見,十幾年來高考作文的內容、方式雖多變,但考查全面、發展的認識問題的能力這條主線一直沒有變。
9.思維要發散
考場上的氣氛不同于平日的課堂,考生常會出現思路閉塞。如何打開這因緊張而造成的暫時的思路閉塞呢 ?人的思路不外縱、橫兩個方面,縱向思維是由前到后,橫向思維是由此及彼,一篇文章或一個段落的結構, 或縱或橫或縱橫交*。7月17日《文匯報》第8版上刊登的優秀作文《責任》,從全文布局上看,考生運用的是 橫向思維,即如編者所點評的:本文從闡明進取心、承受力和敬業心三者的重要性,論述了如何去承接自己的 責任;而在闡明敬業心這段又用的是縱向思維,從馬克思的敬業心寫到我們這一代的敬業心。
10.語言要得體、精彩
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作文也是這樣,寫什么文章說什么話。議論文的語言要嚴謹周密,記 敘文的語言要生動形象,說明文的語言要準確簡明。“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文章中若再有些精彩的句子,就會像“玉”和“珠”一樣,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輝。怎樣才能寫出這樣的好句子呢?主要是調動各 種修辭手段,如比喻形象,對偶華美,排比蓄勢,對照鮮明,反復強調,設問抑揚,反語諷刺,婉曲暗示等等 。文章中有了一些這樣的句子,閱卷人見了怎能不喜愛,文章焉能不上一個檔次!此外,長句短句錯綜搭配, 雅句俗語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
11.不要吟詠嘆調
“文章合為時而著”,要高揚時代的主旋律,寫深化改革的大好形勢,抒弄潮英雄的壯志豪情。對社會上 的陰暗面要有正確的認識,正如高爾基在《新生活報》上所說:“在陽光最明朗的日子里,臟東西和爛東西總 是格外顯眼,但是經常有這種情況,我們過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與美好希望背道而馳的事實上,就看不到陽光 ,就感覺不到它那滋生萬物的力量了。”今天全國人民一齊動手在實現著四個現代化,這是萬分重要的大事, 應該從這點出發,去認識那些使我們高興的好事和令我們痛心的壞事。一個考生在作文中寫了一大堆牢騷話, 只能反映他思想的不成熟。
12.不要丟了感情分
我們應該認識到潦草的字跡,不潔的卷面給閱卷人帶來的不愉悅所產生的后果,丟失的不只是幾分的問題 了。
總之,心中要自信,筆下出好字;手頭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變應萬變,妙手著文章。
【高考考場作文快速制勝訣竅】相關文章:
高考考場作文制勝10招05-27
高考考場作文的一些訣竅06-03
4訣竅讓高考考場作文更輕松05-27
高考作文快速完成的五大訣竅05-29
高考作文快速完成之五大訣竅05-29
語文考場作文快速擬題的技巧12-01
關于高考作文制勝的秘訣05-30
關于高考作文制勝的做法05-31
高考作文的高分訣竅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