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春華貴出新高考作文攻略
“創新”是高考作文發展等級中的第四項標準,也是對文章立意、選材、結構、表達等方面的總要求。想讓高考作文“有創新”,必須做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特征。
一、言他人之所未言,以新穎出新。
寫高考作文時,對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獨到的觀點與看法,要能挖掘出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內涵,要能挖掘出文題中隱含的更新、更有現實意義的觀點。其方法主要有三:
一是以小見大求新穎。
譬如20xx年江蘇高考滿分佳作《拒絕平庸》的作者趕考時看見一家名為“風沙渡”的小餐館,由此情思飛揚,聯想到人的高貴來自靈魂,來自思想層面的高貴,發出“有了一顆拒絕平庸的心,終有人會從你堅定的眼神,從你不俗的談吐與緊握的雙拳看出你的不凡”的感嘆。事情雖小,但作者從細微處著筆,生發出不凡的人生哲思,闡釋了人生的大道理,讓人折服。
二是求異思維出新意。
求異思維,就是同中求異,或從思維的深度上縱向深入,以便從材料中發現別人所未見的閃光點;或逆向反思,對司空見慣的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去想,打破由習慣或經驗形成的心理定勢,打破思維模式,從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究,從而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寫出新意。譬如20xx年全國高考Ⅱ卷滿分佳作《不誠不信不為過》的作者沒有從常人的觀點去考慮,而是從古代戰場以及現今商戰中的策略去構思,提出了在必要的場合,在策略上需要“不誠不信”,這是戰爭的需要,是商戰的需要。這“不誠不信不為過”的立意很新穎,見他人之所未見,令人刮目相看。
三是點石成金找突破。
即運用拓展延伸法,在一般的、普遍的結論基礎上挖掘更深一層意義,就能找到創新的突破口。譬如20xx年湖南高考滿分佳作《把自己看淡》的結尾:
老子曰:“夫之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朋友,像那位知名演員一樣把自己看淡吧,把自己看淡,讓時間成就你的濃,讓他人成就你的榮!
這是作者經過深入思考后,在論述“只有把自己看淡,愿與他人匯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這一觀點言他人之所未言,給閱卷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慧眼選擇材料,以新鮮出新。
要想使考場作文出新出彩,必須在選擇材料上獨具慧眼。其方法主要有三:
一是帶露折枝。
即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和時代感的新鮮材料。(高考作文 )下面是20xx年江西高考佳作《無愧天地,快樂之枕》中的一段文字:
從某種意義上講,當一個人像路易十五那樣思考的時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為暴民。現實正是如此,有的人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摻在牛奶中,而對一個個大頭嬰兒的痛苦不屑一顧。“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絕育黃瓜”“爆炸西瓜”頻頻現身,這些人鼠目寸光,只顧眼前,良知泯滅,肆意踐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線!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法律之劍!
這段話選用了國內外新聞中的焦點時事,材料新,視點高,眼界寬,意義大,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色。
二是舊瓶裝新酒。
對于陳年舊事,如果善于發現其新的內涵,老事例也能發出新的光彩。一些被人們冷落的史料,一旦點化得當,抒情充沛,發議巧妙,就可化腐朽為神奇。譬如20xx年廣西一考生憑借對作文命題和所供材料“誠信的業主”的徹悟,對“阿Q正傳”的諳熟,對市場經濟大潮下制假售假、丟失誠信等欺詐行為的洞察,巧妙地選擇了故事新編的樣式,以“阿Q新傳”為題,將原材料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體現出自己的前衛思考和現代意識,化名篇而刺當今,寓憂思于詼諧,產生了奇特的效果,給人以啟迪。
三是換個角度運用材料。
材料創新,就要善于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打破常規,獨辟蹊徑,選用人人心中有的材料,寫出人人筆下無的見識。譬如多數考生看到20xx年湖南高考作文題“謝謝大家,你們來了”,大多數考生只會想到感恩、謙卑等相關立意,而滿分佳作《世間再無真“狂”人》的作者換了一個角度用材料,悟出了不同的道理:“完全是功利的社會在作怪,這樣的社會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人們成了沒有棱角的‘圓’’’,從而批評這種處世態度,發出“世間再無真‘狂人’”的喟嘆,獨出心裁,寫出了新意。
三、精心謀篇布局,以巧出新。
高考作文的構思要“有創新”,就得把握整體,進行創造性勞動,求得與眾不同的.文思。或采用倒敘、插敘等敘述方法,使文章結構顯出新意;或采用附加題記、后記、小標題的方法,使文章結構更完美,層次更清楚;或用改換人稱、變換對象的方法,使文章構思個性化。下面著重講解文章主體部分常用的構思方法:
一是片段組合式。
從日常生活、書刊中以及體味過的點滴感悟中機智地擷取幾個特定鏡頭,進行橫向剪輯,創造出全新的主旨和豐富的內涵,收到化平淡為神奇的構思效果。譬如20xx年江蘇高考佳作《拒絕平庸》獨樹一幟,構思精巧,選取了既相對獨立又一脈相承的三個鏡頭:“五只粽子”“一只鴿子”和“一棵樹”,從文化、生態、人生三個角度,或敘或議,敘議結合,表達了新穎而深刻的主旨:“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要通過高考來拒絕我的平庸。但如此‘拒絕’,我們是否真的就不平庸了?”
二是形象議論式。
主要指用雜文的筆法,借助生動的形象進行議論,以收到言簡意賅的表達效果。20xx年廣東高考佳作《回到原點》通過聯想電影《讓子彈飛》耐人尋味的結尾,提出自己的觀點:“回到原點,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然后用畢淑敏、空乘人員、馬寅初等人“回到原點”的事例進行形象議論,結構新穎,論證有力,有雜文韻味,表述了自己的情感取向,頗有新意。
三是化虛為實式。
即化抽象為形象進行敘述。20xx年內蒙古高考佳作《誠信,人之本也》,賦“誠信”以生命形象,以“您曾經的誠信”的名義給主人寫了一封信,深刻地闡述了“誠信”的人生哲理。書信的形式,擬人的手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是前伏后照式。
即埋好一個個“伏筆”,以“照應”為曲徑,由此通幽。譬如20xx年全國課標卷一考生寫的《最后一座土坯房》開篇寫“三個月沒回家”,既是高三生活的真實寫照,又為后文“土坯房”變成“新樓房”巧埋伏筆;中間部分寫父親“遲遲不蓋新房”是設置懸念,后面母親陪我參觀時說的一番話揭開謎底,前后有機銜接,不露痕跡。文章前有伏筆,后有照應,天衣無縫,堪稱構思精巧之佳作。
四、善于推理想象,以獨到出新。
品讀20xx年高考滿分佳作,筆者發現其得分關鍵點在于運用以下三種推理方式:
一是從思想主題出發推演事物發展變化及其結局,進而借客觀事物表現主題思想。譬如江蘇高考佳作《拒絕平庸》中的一段文字:
什么?大胡子長得那么丑,我不同意。我出山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不再平庸嗎?我拒絕這個平庸的方案。拒絕無效!此后大胡子每天都拿著工具繞著我轉,像是驢子在拉磨。在他的雕刻下,我身上的石料一點點被刻掉,變得越來越小了。慢慢地,我有了手腳,有了面孔……越來越像大胡子,我破相啦!
作者以一塊“奇石”的口吻通過想象,巧妙行文,神思飛躍,于調侃之中寓獨特之見。
二是從事物的結局出發,推想緣由,推斷事物與思想主
題之間的聯系。譬如20xx年安徽高考佳作《時間在流逝》,開篇引出光陰的飛逝這一結局后,展開想象的翅膀,發出“逝者如斯夫”的千古長嘆;隨后,聯想到現實生活中某些人荒廢時間,聯想到錢學森充實的一生、辛棄疾對時間無奈的悲吟,讀者仿佛行走在時間的長廊中,穿越時空,縱橫古今,感受著時間的無情與可貴,讀來頗有與眾不同之感。
三是依據人物的身份推想人物的性格,進而與文章的思想主題相結合。
譬如20xx年湖南高考滿分記敘文《寒風吹暖我的心》由材料中她的“變化”推及到自我,記敘一段自己的心路歷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類似的變化”。文章把邏輯推理的基本程序應用于形象思維領域之中,以獨到出新。
五、敢于別開生面,以個性出新。
“有個性特征”是對高考作文“創新”的最高要求。20xx年高考滿分佳作都是“有個性特征”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創造性的發現。
這些佳作在內容上有開拓,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別人見過的平凡的事物,激發自己的情感,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體驗、新奇的想象、創造性的見解等。譬如20xx年青海高考滿分佳作《找回誠信》獨抒己見,張揚個性。文章跳出“雨中送傘”等好人好事的窠臼,以獨特的眼光發現藏在其中的虛假和偽善,呼喚誠信的回歸。這無疑給讀者心靈以極大的震撼,并引發關于端正教育理念、建設精神文明的深刻思考。可以肯定這位考生面對“誠信的業主”這一材料時,閃爍著可貴的創新思維的火花,看到一般考生所看不到的東西,從而寫出了具有獨特鮮明個性的創新文。
二是創造性的表現。
這些佳作在形式上與眾不同,能將自己的發現“獨辟蹊徑”地表現出來,不模仿別人,不因襲某種模式,而是別開生面,面目一新。譬如20xx年江蘇高考以童話形式寫的《拒絕平庸》,寫的是一個小“兵”的自述。“兵”只能永遠前進,不能后退,而且往往是決戰沙場,贏得勝局的最后英雄。“兵”是平凡的,但絕不平庸。文章閃爍著可貴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具有獨特鮮明的個性。
【文若春華貴出新高考作文攻略】相關文章:
春若若約日志04-17
華貴的解釋及造句05-14
關于高考作文難出新意的觀點04-14
高考作文攻略06-03
荀彧字文若文言文閱讀03-21
關于初春的散文若春在心03-07
雍容華貴怎么造句01-14
高考作文沖刺攻略05-29
高考作文寫作攻略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