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廣東高考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廣東高考作文1
小巷的深處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頭白發,精瘦。當他悠閑地坐在門前臺階上抽煙時,透過那飄緲煙霧,我分明從他渾濁卻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滄桑。
面店是沒有招牌的。每當清晨,小巷的人們尚未起身,面店的門就開了。那面香,便從小門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臺。于是,人們被香味從睡夢中拖也,走進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著自己的一碗清香。這時,我才洞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店人少時,便由老人的兒子招呼著。人多時,就由老人來協調。每法上班族和學生黨急著離開時,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個歉,那人定會爽快地答應多等一會兒。我自然屬于趕時趕刻的學生黨,所以坐下來不久,便可獲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圍的人道個謝,攜著眾人的善意目光走出去。迎來求學的一天。啊,有了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終不亂,時時溢出三分韻律,七分詩意。
每當有人夸贊時,老人可不會廉虛,總是熱烈地應承,并炫耀自己的湯面——面條是自家手制的,魯是到鄉下的釣翁討來的野生魚,就連水都是從自家院子的井里挑來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訣都透露了,不怕被搶了生意?”老人卻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訣呦,誰都知道,但有誰像我這樣堅持幾十年呢?”
老人的兒子也是廚師。熟客們會發現,父子倆的面頗為不同。所以,叫面時總要添一句:“老爺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敝劣谖,編愛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軟;老人的面,味輕,叔叔的面偏重。有人說:“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熱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钡拇_,叔叔的面上會淋一勺蝦子油,而老人卻喜歡放上兩三根香菜,幾滴豬油。吃老人的面時,竟聞不到香氣,惟有輕咬面條時,那香氣才由面條的縫遼隙中迸濺出來。面條筋道爽滑,豬油鼓動魚湯,魚湯刺激你的味覺。老人的智慧,也許便是特靈魂留在面中了。
終于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館也搬到另一條小巷。臨走時,老人讓兒子給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三三根香菜和幾滴豬油。老人挑了幾根面,喝了一口湯,點點頭說:“有三分意思了!
后來,我又去吃一次面。老人已經不在,但叔叔的面里卻分明有幾分父親的影子。至于在客人間熟念地招呼的,卻是一位與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了……
廣東高考作文2
哲人云:“愛可以使一朵鮮花變成一座花園,也可以使一滴水變成一條小溪。”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人的心靈需要翱翔于藍天,接受風刀霜劍的洗禮;需要游弋于大海,接受驚濤駭浪的考驗;需要馳騁于荒原,接受荊棘沼澤的磨石厲……所有這一切,都足以讓一顆心遍體鱗傷、疲憊不堪,唯有真情的愛能將這傷口撫平,使心靈恢復活力,因為,愛是甜蜜的。
然而,愛在給人以安慰、鼓勵和支持的同時,卻悄無聲息地給心靈那銳利的目光遮上了一層幕布。正如花叢給人以芬芳艷麗,卻擋住了前行的山路;湖泊給人以清澈空靈,卻倒映出虛假的幻景;美酒給人以香醇醉清洌,卻模糊了眼中的目標。
甜蜜,有時也能成為一種負擔。
人,畢竟是感性的動物,然而現實卻要求我們用理智的目光來認知客觀事物,背負著親情、友情、愛情種種甜蜜的負擔,即便是最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錯誤的判斷。
“千古誰堪伯仲間”的諸葛孔明英明一世,卻在街亭這一關鍵戰役中重用本無實才的好友馬謖,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為千百年來任人唯親者之鑒。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禮賢下士,勵精圖治,才有了開元盛世。后來卻為了“一騎紅塵妃子笑”,不惜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荒廢朝政,結果落得個“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涼結局。
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當朝宰相王安石的變法之舉,卻經不住其祖母光獻太皇太后的眼淚軟化,終于動搖了、灰心了、放棄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紀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會理想化為泡影。
歷史以殘酷的事實一次又一次地告誡我們:人情的親疏遠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聵。然而,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人間的真情視若無睹,做個“無欲則剛”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們將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判斷分而析之,辨而認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安享甜蜜,放下負擔,慨然前行!
點評:本文在準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和多數人熟知的歷史事實,鮮明而富有感情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排比句和排比段的運用既增強了文采,也增強了氣勢,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廣東高考作文3
20xx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材料作文):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曰益模糊。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時上傳到網絡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
于丹:我覺得廣東的作文題和北京的作文題其實都是有異曲同工在懷舊這一點上,在給孩子們做一種引導。比如說廣東提出的老照片,可以說中國人原來照相那都是要上照相館的,而且都是孩子過生日,或者是過年照全家福,我現在就記得我小的時候是每年要去照相館照幾張大頭照,而且我小的時候還有一些照片,是我爸爸一點一點涂成彩色的,因為那時候照的都是黑白照片,到我的孩子,我們拿著數碼相機一照上千張照片,一張一張在電腦上刪,不好的就刪掉了,這個中間不是隔著多少代的歷史,只是一代人與下代之間生活方式的差距,可以說今天從我們影像記錄的便捷性上,包括在自媒體上每一個人可以發布的影像是到了極端的便捷和廉價低成本,但是從我們珍惜的程度上來講,我們反而會變得特別不在乎了。
老照片里面其實就像過去物質貧瘠時代大家過的年一樣,按票買回來的那點花生瓜子都是讓人眷戀的、珍惜的、分享的。所以我就一直在想今天的這種狀況,為什么物質越發達的時候,我們對于手里可以掌握的資源會變得更加地不在乎、不珍惜,我覺得讓小孩子聽一聽老照片里的故事,因為一年幾次,有人是坐著火車回來的,有的孩子是一年才穿上了第一件新衣裳,爺爺奶奶會從很多談之前就準備這個照相的日子,所有的背后是藏著歲月,藏著息怒悲歡,藏著一種情結的,高考能出這樣的作文很有意思,就是讓今天的孩子能夠在這樣一個便捷的影像時代背后看見一種歷史。
廣東高考作文4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地脆弱,需要精心的呵護,無視安全,就無視生命的存在。
當我們在安靜的教室中聽課時,安全的概念或意識在我們的腦海里蕩然無存,就體會不到安全的重要性。而每分每秒都有一些人出生或意外死亡,季節可以輪回,而生命的逝去就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去無返了。
在我們的周圍演繹著一場場血淋淋的教訓:車禍、火災、墜樓等等,一個個美好的生命就這樣悄然殞失了。
安全第一,警鐘長鳴。
我們學校的新校區坐落于郊外,由于缺乏嚴格的管理,交通秩序異常紛亂,司機超速行駛,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模糊,在短短的兩個月里三個年輕鮮活的生命灰飛煙滅,全校師生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受害者的家長更是倍嘗生死離別的巨大悲痛和創傷,誰之過?這三起事件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大力投資修建路面設施,給學生安上了一道生命的防護線。此后,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事件,每當看到那長長的防護柵欄,每個本校學生都深深地懂得那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為什么只有當事情發生了才想到去修治?防患于未然,它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思考。
有一則事例讓我終生難忘:在一次交通宣傳課上,放映了許多真實的車禍事件,其中有一個七歲的女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下肢,整個上身被安置在一個疲軟的藍球里,兩只手拄著木屐一樣的木板蝸行爬索,面對記者的采訪,她卻笑得那么的天真無邪,說她的愿望就是再要一個籃球,在場的每一個人無不為之動容,淚如泉涌,教室里一片抽噎哭泣,心酸,心痛。
當你正愁你的身體不夠好時,你有沒有想過一個沒有下肢的人是怎樣度日的?你不覺得慚愧嗎?你的煩惱又算得了什么?
認真地遵守交通法則,即是對自己的生命的珍視,也是對他人生命的負責。避免一場車禍的發生,就會避免兩個家庭的殘損和悲痛。
悲劇,我們誰也不愿看到!
怎樣避免,你我他,大家都有責任,都有義務。維系生活的美妙,就要珍視自己的生命,而安全就是第一位的。
廣東高考作文5
昨日之時,你教我*長鶯飛,細雨朦朧。
今日之時,我教你細數花名,測天看云。
仍記得小時候,父母外出,外婆你總是在鄉下帶著我忙農活。正當夏時,天氣炎熱,忽然一場大雨,你放下農活,笑瞇瞇地翻過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說:“囡囡,熱了吧?走,外婆帶你涼快去!币粋激靈,魚躍而起。外婆打著把破舊的傘,肩上騎著小小的我便出了門。外婆所說的“納涼好去處”竟是村里的一片蓮藕地。地是小方的淺池塘,有一間破木屋,我們進去時已濕了身,外婆順手摘了片荷葉搭在我的頭上,淺淺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開時剛醒來的花仙子,我離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沖刷了盛夏的暑氣,連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涼的,溢著花香的。
荷花淡淡開,在風雨中舒展姿態,綠色的裙擺隨風揚起。我偎依在你懷里,糯糯的聲音問道:“外婆,為什么下雨了就會涼快?為什么荷花夏天開?為什么……”“哎呦,可問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曉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著問,你捏了捏我的小臉,說:“那要等囡囡長大后才能教外婆了!蔽倚闹新杂秀皭潱@片荷塘已離我有些遠了。是啊,長大了,我會了。我會牽著你去散步,瞧見路邊開得正爛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著它,告訴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熱解毒之用……那是金錢草,因為它的葉子圓圓的像銅錢……”你笑而不語,臉上盡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樣的狀況。但你瞇著眼,總是看不清,覺得天更遠更遠了,自嘲的說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蔽遗呐哪愕氖直,翻了翻手機里近幾天的天氣預報,說:“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這個星期都不會下雨,我們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訴你荷花有哪些藥用價值哦!蔽覔P了揚手機,天空就在這里,自然也在這里,不遠。我們可以離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謝你,帶我去看荷賞雨,讓我親近自然,獲得感性認識;現在,我帶你去看荷花成片,給你數數荷花的藥效,讓我們理性認識自然,不必遺憾。
我們,去看花海成片,細數花名。
點評:
大道至簡。高考場上的作文亦然。本文的“至簡”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標題簡。題好文一半。高考作文要求“題目自擬”,該生擬的是“帶您去看花!,此題是全文一以貫之的線索,擬得很有詩意、很能吸引人眼球;用“您”這個第二人稱寫作,在70萬份高考卷中其辨異性很給力,值得點贊。其二是結構簡。全文共7段。第1、2段快速入題分別寫“昨日之時感受自然、今日之時感受自然”,第3、4段詳寫我幼時被外婆帶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寫我長大了帶外婆“感受自然”,第6自然段用議論抒情綰結前文,第7自然段扣題點題作結。全文絕無蔓枝,渾然一體。今年作文的關鍵詞有“感受自然”、感受自然的途徑(用身、用心、用科技手段)、感受自然的結果(自然離我們“遠”“近”),作者用7個自然段將其掰開揉碎、扣得很充分。其三是題材簡。全文就地取材,就寫田邊地頭,就寫真情實感,人物少、情節明、環境“簡”,很有“實戰”價值。此外,本文文體特征突出,文情(天人合一)理(光大發揚孝文化)并茂,詳略處理亦無不當。
廣東高考作文6
高考語文,還有什么話題比高考作文命題,更能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更能牽扯無數學子、家長的心?從6月7日高考開考以來,關于各地高考作文題目的探討從網上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從身居廟堂之高的文化名流到引車賣漿的販夫走卒,無不津津樂道,口若懸河。20xx年高考作文試題究竟難不難?有何特色?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記者就此綜合各方意見,并采訪了有關專家。
全國考題難,廣東考題易
20xx年高考作文試題,較之往年,多元化傾向更加強烈,比如北京以“說‘安’”為題材,要求考生自行選定角度寫議論文;上海卷要求考生對武俠小說、流行歌曲、卡通、韓劇、休閑報刊及時裝等等流行文化,進行一番“審視和辨析”,談談它們對考生的成長正在形成怎樣的影響;廣東45萬考生要以“紀念”為題,展現“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歷史的回音”這一主題。
其他地區的命題則以話題性居多,而且題材五花八門。例如全國卷Ⅱ的《位置與價值》,天津卷的《留給明天》,四川卷的《忘記與銘記》,山東卷的《雙贏的智慧》,遼寧卷的《20xx年花勝去年紅》等。此外,福建卷以圖形為題,浙江卷充滿哲學意味的《一枝、一葉、一世界》,以及湖北卷的以王國維《人間詞話》為源頭的題目,都被認為是具有相當技巧性的題目。
20xx年高考的語文作文題究竟難不難?在某門戶網站組織的專項調查中,42.67%的受訪對象認為題目“比較難,得高分更難”,認為“非常難,無話可說”占24.55%,兩項加起來超過了67%,居于主流;而其他認為“一般,跟平時差不多”的和“容易”加起來不到33%。而在另外一項“20xx年最難高考作文題目”的民意調查中,全國卷Ⅰ以24.83%的得票率拔得頭籌,江蘇卷(《鳳頭豬肚豹尾》)與浙江卷分別以13.43%和10.12%的得票率位居次席,而廣東和天津地區的題目以不到2%的得票率墊底。
與此同時,新浪組織的“你認為廣東卷的作文題難嗎”民意調查顯示,78.11%的人認為不難,僅21.89%的受訪對象認為難。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
自20xx年新課程標準頒布試行以及全國11個省市單獨命題以來,高考作文的題目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狀態,而這一兩年來作文命題也向“內”轉,其回歸個人情感、意志、意識、心理等心靈坐標的悄然變化,和緊扣時局、呼應主流生活、折射當前社會價值判斷體系兩條發展軌跡的交融,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比如全國卷的《位置與價值》,暗合在當今中國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人們尋找發展機遇和自身定位的重要課題。這一類題目被認為正如全國卷Ⅰ作文試題題目那樣――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但具體到全國各地考試題目的合理程度,從專家學者到坊間百姓,則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例如著名作家梁曉聲贊嘆北京卷的《說“安”》是“我活到50歲見到的作文考試最有技巧的題目”。他和曹文軒等名家均認為這一題目可以讓考生比較自由地發揮。但陳曉明則認為正好相反,這個題目的局限性是比較統一模式化,給人發揮想象的空間不大,寫作風格個性化的考生拿到這個題目會有點犯難。而許多網友們不約而同地指出,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很高的文化積累和文字控制能力。
對于上海卷,名作家葉兆言認為這次上海高考作文題目用意主要是考察中學生對于流行文化的了解,對于中學生而言還是比較好寫的。而《萌芽》雜志主編趙長天則指出,20xx年的題目因范圍寬泛,有相當難度,考生容易陷入“吃不準”的境地。至于廣東卷的《紀念》,不少評論均提到,認為這個題目體現了廣東人四平八穩,踏實穩健、低調務實的作風。
對于山東卷的《雙贏的智慧》,不少人認為貼近時代主流,立意高遠,也有人認為該題目對于高中生生活實際有距離,顯得大而無當;浙江、湖北的考題哲學思辨性很強,尤其是湖北卷以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兩句為題眼,既因內涵廣博贏得喝彩,也因艱深而挨了不少板磚。
廣東高考作文7
20xx年全國I卷語文作文題相比20xx年穩中有變!胺”的方面在于,既延續了任務驅動型的命題方式,又保持了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高度關注!白儭钡姆矫嬖谟冢啾热ツ隀M向的,多點關聯的思維,今年更強調縱向的、代際傳承的情懷。
題干先是列舉了一系列時間節點,始于20xx年,終于20xx年。20xx年,是大部分考生的出生年;20xx年,則是第一個“15年”結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節點。以此為始終,鮮明地展現出對考生的期許——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個人命運理應與時代命運緊密相連。
以下的一系列時間節點,無不既呈現出他們的成長,又體現出對時代的密切關注。汶川大地震,承載著“多難興邦” “眾志成城”的民族記憶;北京奧運會,傳遞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普世價值;天宮一號,志在星空,代表科技和創新的力量;村村通、精準扶貧,腳踏實地,代表對民生的切實關注;互聯網的普及,構成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特征。20xx年的“世紀寶寶”,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理應對此具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思考。
在列舉時代節點的基礎上,題目設計了一個令人叫絕的任務指令:將對此的聯想和思考裝進“時光瓶”,留待20xx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如果說上述一系列的時間節點體現了思考的開放性,給予了考生足夠的自由選材、自由表達的空間;那么“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則充實了題目的導向性,要求考生無論如何選擇,均需以未來為指向,以對后輩負責的態度和對時代的擔當精神,將對民族的責任、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傳承下去。
今年成人的“世紀寶寶”,正是即將接過歷史接力棒,承擔時代使命的一代。而本次作文題,給予了他們更高遠的使命:不僅要接下這一棒,更要有明確的藍圖設計,有將接力棒傳遞下去的歷史眼光。這恰恰體現了高考命題“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務。也告誡未來的高考考生,絕不能閉門讀書,應當關注時代與社會,培養自己的時代主人翁精神。
廣東高考作文8
【原題回顧】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于慈善事業。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為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優雅地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拒絕了。
要求:
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愿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占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愿意品嘗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舍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著,但溫情也在上演著。一伙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贊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托著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么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臺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著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纯搓兾饕晃蝗蝺葞捅姸嗥髽I融資,任后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么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么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名師點評】
寫考場文章以立意為先。這篇文章之所以優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認為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還是可以流動的,呼吁“讓愛雙向流動”。捐助與受助都是愛的表現,彼此應該互相尊重,互有溝通交流,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愛,并且一直傳遞下去。從立意這個角度來講,作者這樣的立意在眾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種立意。
圍繞著“讓愛雙向流動”,作者在第二段,從施舍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雙向流動的意義。第三段,運用了兩個事例,作者從受助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流動的價值。第四段從反面例子入手,表達了單向的愛的痛苦。最后發出呼吁: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中心展開論述,是一篇考場優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當之處,可以選更恰當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寫得略嫌倉促,分析未夠透徹。
廣東高考作文9
隨著20xx年廣東高考語文考試落下帷幕,本次考試作文題也隨即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傮w來看,本次作文題保留了過往三年的考察形式,即通過展示對比型材料讓考生提取觀點作文,屬于典型的新材料類作文。對于這一考察方式,考生處理起來應該說是得心應手,因為無論在平時的模擬測試中,還是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對這一題型都進行了充分的訓練。接下來的問題在于考生如何審題立意以及選材寫作。
對比材料型作文審題立意的難處在于它的思辨性,兩份材料各執一詞又各有理據,讓考生在材料的觀點和態度上產生模糊不定之感,一時難以取舍。但無論材料給出的觀點多么模棱兩可,考生還是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地提取出對比材料的中心話題,然后再作態度的取舍。
20xx年廣東高考作文題選取的是感知自然的不同途徑及其產生的不同結果:感性地去感受自然可以獲得具象的景觀享受,但難以通曉自然的奧秘,也難以逾越自己的目力所及;技術地去感知自然可以獲得抽象的科學知識,但難以體悟自然的精彩,也難以領會自然的意趣。
兩個觀點各自本身即帶有思辨性,把它們置于一則材料中就更顯得撲朔迷離。但考生應該能快速地從這兩個對比觀點中提取出感知自然這一主題,因而也就可以理解造成材料中觀點分歧的原因所在: 感知自然如果僅僅局限在感性或理性之一面,就會造成上述兩個觀點的局限。所以,材料其實暗示了一種最優立意方案,即人要與自然保持一種既感性又理性的關系,既要去親身感受自然,又要去理性感知自然。
也就是說,我們在保留技術提供的便捷性的同時,又不能被技術所遮蔽和局限,而是要利用技術去充分感受自然之美--自然具象和抽象的美。如果從這一角度出發立意,文章就絕無偏題的可能。當然,因為兩個觀點本身的思辨性,它們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更不會存在孰優孰劣的差別,因此我們也可以偏頗地著重闡述某一觀點。
比如,我們可以強調親身感受自然之美的妙處,敘述自然帶給我們的享受和智慧;也可以強調技術給我們認知世界帶來的便捷,強調理性探索自然獲取知識的滿足和樂趣。這兩個偏頗的立意都可以,因為它們抓住了感知自然這一主題,只是態度有所不同,只要在行文中有充分的理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就沒有問題。因此,針對今年的作文題,以上三個角度的立意都可以。
文章立意確定之后,剩下的就是選材寫作了。關于感知自然這一主題的素材,考生從初中以至高中所學的諸多文言文都能夠提供足夠的參考。比如初中所學陶淵明的詩,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袁宏道的《滿井游記》等,高中所學王安石的《褒禪山記》,蘇軾的《石鐘山記》和《赤壁賦》等,都是寫感知自然的經典,考生可以參考它們的寫作角度,也可以拾取其中的精華語句為己所用。
程度更好的學生甚至可以利用中國哲學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資源,如道家的齊物思想、宋明心學派對自然的體悟方式,運用這些資源會讓文章上升到另外一個高度。而對于那些文科知識積累不足的理科生,這一主題的素材也不鮮見,科學史上理性探索自然從而更好地感知自然的事例俯拾皆是,并且對于科技給人類感知自然帶來的樂趣,理科生比文科生有更深的認識,也更有話可講。所以說,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既適合文科生發揮,也適合理科生發揮,只要抓住感知自然這一中心點不放,應該都能發揮出各自學科的特長。
基于以上分析,針對這一題目,文科生更適合寫作記敘性散文,理科生更適合寫作議論性散文。所以,雖然不同學科適用的優勢體裁不同,但無論是記敘性散文還是議論性散文,文筆都要力求生動優美,切忌呆板生硬。尤其是議論性散文的寫作,材料和觀點不能分割堆疊,而要夾敘夾議。
同時,多運用不同的論證方法,尤其是比喻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在議論結構上靈活處理, 多采用引--議--聯--結式和由古及今式,讓文章行文緊湊有條理。
廣東高考作文10
宋如郊說,今年作文好在一是防猜押,二是有難度,三是抓住了作文教學的核心——訓練學生的思維。
他說,廣東開始自主命題,大家都在押寶,都以為可能出新材料作文,但是年年都不考,今年也一樣。今年作文做到了防猜押。
宋如郊認為,今年作文審題難度大。從廣東獲得自主命題以來,今年作文比往年的《常識》、《與你為鄰》、《不要輕易說不》的難度都大,一開始考生不知道如何下筆,哲學意義難以短時間寫出來。他說,議論這個問題時,應該從我們為什么要回到原點、怎樣回到原點,回到原點又會怎樣幾個角度來考慮,而這些都是哲學問題。其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回到原點的過程和方法,都可以探討。
雖然到處充滿“原點”,但是短時間考生不容易找到抓手,寫起來卻容易空。
有難度可以拉開考生的檔次,達到有效的區分度。他說,往年高考作文集中得分在42、43分,今年作文恐怕分數能拉開檔次。重視哲學思辨的學生能得到很好的分數,而寫作水平一般、寫得太實沒有升華的,或者很多沒寫完,或草草湊了800字的,就難說得到好的分數了。
談到其他省份的作文題,宋如郊說,高考全國卷《期待長大》,比廣東審題難度小,拉不開分數檔次;湖南《謝謝大家,你們來了》,與前幾年《提籃春光看媽媽》的題目一樣,讓考生不知所云;北京試卷的作文題目《對世乒賽的看法》,與現實結合太密切,不符合作文訓練思維的原則。
宋如郊說:“從作文命題水平而言,有命題的難度、突出導向性,能考察思維訓練,就是有水平的好題目。今年無論與全國橫向比,還是與自己縱向比,廣東省作文命題評分最高可以打95分,可在全國排名前三!”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少華教授:
作文讓考生有話說
“今年廣東高考作文題《回到原點》,考生看到題目,能夠很快興奮起來,高考作文《今年廣東高考作文》!弊蛉丈衔,高考語文一結束,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語文評卷組組長陳少華教授對作文題目進行了點評。
陳少華認為,總的來說,作文能讓考生有話說,有精彩的話說。
陳少華說,本次作文命題有格調,格局開闊,給考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回到”又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的成長與認知來說話,避免不著邊際任意發揮,可以較快入題。能夠寫出思想性、真情實感的東西,將人生積極向上,奮發向上的東西辯證地、有效地提煉出來。例如:在寫作中,考生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辯證立意。在具體內容上,“回到原點”可以是一種反思反省后再出發的大智慧,也可以是一種調整策略或力量后的再出發、再沖刺,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處事藝術;還可以是表面上寫一種重復或位置復原,其本質是一種螺旋式上升。
考生可以就生活中的具體話題如自然環境回到原生態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物質豐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應該回到本真的狀態,還可以寫個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來的位置,等等。
【廣東高考作文】相關文章:
廣東高考作文06-16
評點廣東的高考作文05-23
廣東高考作文的點評05-23
廣東高考作文范文06-03
廣東高考作文點評05-27
2017的廣東高考作文02-20
廣東高考作文(8篇)11-22
廣東高考作文8篇10-12
廣東高考作文6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