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高考作文如何做到內容充實
(一)問題與表現:內容單薄,文章短小,材料不典型,不新鮮。材料貧乏或者說表現出來貧乏。
原因:課業負擔,興趣,浮躁的社會氣息,喜歡看消遣娛樂書籍。還有就是不重視積累課本和試卷中現有的材料,閱讀是粗放式閱讀。
(二)對策與方法:
1、積累材料。主要是個用心積累、主動積累的意識問題。日常積累階段。
素材來源只有三個方面:生活、書本、課外讀物。
生活方面。有生活美,自然美,各種社會現象,如身邊瑣事,政治經濟體育等大事。對待生活方面的材料,一是要注意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更重要的是要感受與思考。開放五官觀察感受生活,深入細致認識思考生活。當然,一般是影響較大的事件,或感人的事件。比如,近期的連宋大陸行、神州六號飛船等。沒有定論的、敏感的、無法把握的材料(如一些政治類的)避免!
書本方面。先看看2017年佳作的標題:《昭君的選擇》《諫屈原書》《項羽的劍與勾踐的'腰》《瑪蒂爾德的選擇》。會發現,材料都來源于課本!充分認識到課本在提供材料上的重要性,它可以說是材料的寶藏。特別關注的材料,是一些重量級文人,如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等,也有一些內涵豐富、有蘊味的作品,如《屈原列傳》《報任安書》《病梅館記》莊子的寓言等等。
課外讀物。注意時新的為好,記清梗概。
2、 打開思路。是思維方法思維角度的問題。從記憶中提取材料的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圍繞中心或話題的漫想階段。是整個寫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對整個寫作的成功失敗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材料,也觸及到思想水平、情感狀態等。漫想的內容可以是事例類,可以是名言格言,可以是詩句,可以是觀點想法,等等。這個階段一定不要限制,不用分類排序,但要在草稿紙上寫下概要。
例如,以“墻”為話題的漫想,可以聯想到:墻倒眾人推,墻推倒了就是橋,隔膜,不被理解,封閉保守,長城,防火墻,柏林墻,“墻上的斑點”,墻上的腳印,“墻角數枝梅”,“一枝紅杏出墻來”,“墻里秋千墻外道”,“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等等。
如果還是覺得不好入手,可以從以下思路進行漫想:時間空間(古今中外);他人、自己;個人、國家、集體;自然、人類;等等。
3、選擇與使用材料。表達材料的階段。
首先注意對上個階段漫想的材料歸類整合。并選擇典型、新穎、現實感強的材料。如上面對“墻”的漫想之后,進行歸納整合:
人際交往類:墻倒眾人推,墻推倒了就是橋,隔膜,不被理解,等。
封閉保守類:封閉保守,長城,柏林墻,道家的“不為天下先”以及各種領域的固步自封也是思想上的保守。
詩文情趣類:“墻上的斑點”, “墻角數枝梅”,“一枝紅杏出墻來”,“墻里秋千墻外道”,“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等。
其次要進行篩選,選擇典型、新穎、現實感強的材料。
材料如何表達?
(1)要分析扣題。要讓材料與話題中心掛上鉤來,突出強調材料中與話題中心有關的內容。可以是敘述中的分析扣題,也可以是事例敘述完了之后,用小結分析。提倡另起一段。
(2)考慮對材料是描摹還是概述。一般說來,是散文,描摹為好,是議論文,概述或者平實敘述為好。
(3)不能堆砌材料。為避免這種情況,可以用觀點統率,再注意詳略處理。
(4)選材切忌“撞車”。
選材要新穎,所以使用材料之前,花上兩三分鐘時間,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測一下,自己要寫的“題材”別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屬于自己的。萬一挑來挑去,還是青菜蘿卜“大路貨”,如何是好?設法放一點“味精”。
舉個例。有一年考“戰勝脆弱,選擇堅強”,數萬考生不約而同地寫了一種壓力——考試!萬人“英雄所見略同”,那就“英雄氣短”了。有一位考生,也寫“考試”壓力,也寫挑燈夜讀,他機智地加了一點“味精”:夜讀中的“我”,突然發現書桌上的時鐘已經快要耗盡電池,那根長長的、瘦弱的秒針,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頑強地顫動、顫動,企圖向上攀升……呵,我就是這根長長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偉大的秒針啊!這就是作文中的“起死回生”,這就是奇妙的“味精”,這就是經常講到的高考作文中的“亮點”。
(5)一材多用。“材不在多,會用則靈”。善于用例,一個普普通通的事例,可以有多種用途,說明多種道理,只要用得好,同樣能取得極佳的效果。這樣能有效減少考場作文時用例雷同現象。另外,還可以對原有材料進行適當剪裁。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體”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對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據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縫制”出好文章。
【寫高考作文如何做到內容充實】相關文章:
高考作文的內容要充實05-26
于忙碌處覓充實高考作文05-31
高考作文于忙碌處覓充實06-03
如何讓自己的大學充實而美好04-12
高考作文三境界清楚充實個性05-27
如何做到不動心12-11
高考作文內容點滴05-30
高考作文點評的內容05-25
如何才能做到交友廣泛?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