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考作文詞語活用寶典

時間:2024-07-05 14:45:53 秀雯 推薦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考作文詞語活用寶典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詞語活用寶典,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作文詞語活用寶典

  一、詞語借用。

  一同學寫父親的禿頭:“……頭頂的頭發經不住長期的‘營養不良’,都紛紛脫離‘工作崗位’,‘下海’去了……最令他傷心的是連最后幾個‘獨傲霜雪’的‘忠誠者’也在這幾次‘行動’中下了臺。終于在頭頂上獨立出了個‘地中海’……”如此幽默、俏皮的借用語,把父親禿頭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需要指出的是,使用借用語要加引號,以示與原意的區別。

  二、詞語別用。

  如,詞語“三心二意”的原意是形容猶豫不決或意志不堅定。有同學這樣用:“學習要做到‘三心二意’,所謂‘三心’:一要專心,集中精力;二要虛心,不驕不躁;三要有恒心,堅持不懈,2010高考《活用詞語令人耳目一新 高考作文詞語活用寶典》。‘二意’是:一是課堂注意聽講;二是課外留意觀察。”詞語別用,開創新意,可以激發讀者的興趣。

  三、詞語仿用。

  劇本《創業》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龍二井又有油和水的矛盾,這是它的特殊性。周隊長說,要促使矛盾轉化,就要撈水,把水撈干。我們想一不做、二不休,搞它個水落油出。”文中的“水落油出”無非是仿用“水落石出”一詞而來。巧換一字,推陳出新。

  四、詞語縮用。

  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縮寫成“投桃報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縮寫成“見仁見智”等。

  五、詞語拆用。

  如“排憂解難”可拆成:“排……之憂,解……之難。”

  六、詞語并用。

  如,按句意將詞語“馬到成功”、“旗開得勝”合并同類項,寫成:“……現已馬到旗開,這就預示著……成功得勝。”

  一言以蔽之,詞語一經活用,新意頓生。但,切不可濫用,以免造成語言混亂。

  “冠冕”并不皆“堂皇”

  “冠冕堂皇”是一個成語,比喻外表很體面然而實際并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二者的詞義所指并不太一樣。

  帽子古代稱首服,“冠”在古漢語里第一個意思就是首服的通稱。古時,人的社會身份不一樣,“冠”也就不一樣:庶人戴的為緇布冠。緇為深黑色,緇布冠就是深黑色的布所制的帽子。而大夫和士戴的是玄冠,用黑繒制成。玄也是一種顏色,是淺黑色。冠的第二個意思是冠禮。冠禮是男子的成人禮,士二十而冠。

  與冠相比,冕的地位要高得多,冕為首服之最尊者。冕的大致規格如下:上面是木板,木板外包麻布,上面是黑色,下面是紅色。一般來說,只有天子、諸侯、卿大夫才有資格戴冕。

  因此“冠冕”雖然連用,但二者卻有嚴格的區分,冠和冕內部又有很多差別,所以冠冕并不皆堂皇。

  “此致”乃到此結束

  幾乎所有識字的中國人都寫過信,幾乎所有寫過信的人都會用“此致”、“敬禮”作為結束語。“敬禮”的意思比較明白,“此致”到底什么意思,“此致”和后面的“敬禮”到底是什么關系,卻是眾說紛紜的問題。

  先看一個例子,此例出于《魯迅手稿全集·書信第六冊》,在《1935年4月1日致徐懋庸》的結尾,魯迅先生這樣寫道:“此致,即請道安。”在《1935年8月3日致李霽野》的結尾,魯迅先生寫道:“此致,即頌暑祺。”魯迅先生這樣的用法,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此”者不是指后面的“道安”、“暑祺”,因為在“道安”和“暑祺”前還有“即請”、“即頌”一類的詞來引領。既然如此,“此致”和后面的“暑祺”就不可能再有動賓關系。同理,“此致”和“敬禮”之間的關系也不可能是動賓關系,或者說,二者在詞義上不存在任何直接關系。那么,“此致”是什么意思呢?其實,這是從古文傳承下來的一種用法。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字在這里的意思是“盡”、“結束”,“此”、“致”連用,表達的意思是“我要說的事情到這里已經說完了”。

  理解了“此致”的意思,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下發通知的公文末尾要用“此通知”,發布命令的公文時末尾要用“此令”……所有這些,其實都是煞尾語。

  所以,從慣例上講,信件的結尾,“此致”和“敬禮”都必須單獨成行。

  “笑納”并非笑著納

  中國自古就號稱禮儀之邦,說話講究一個“禮”字。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逐漸遠離了繁文縟節,一些文明禮貌用語也漸漸在我們的生活中隱去,但偶爾看到和聽到的卻常常是誤用。

  比如“笑納”一詞,“納”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則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納”的意思是說,自己送給對方的東西不好,不成敬意,讓對方笑話了。所以應是“自己送禮物請對方笑納”。而有人把“笑”錯誤地理解為“高興”,是因為高興而笑,所以會說對方送的禮物自己笑納了。

  “笑納”被用錯的情況還有另外一種。在某地曾見到道路上懸掛著這樣一條橫幅:“做好東道主,笑納遠方客。”客人可以“笑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笑納”一詞本義來看,它是有專指范圍的,只能納物,不能納人。“笑納遠方客”,從字面上解釋,即要對方把“遠方客”作為禮物收入。這不成了笑料了嗎?把人作為禮品請對方“笑納”,這多少有點不人道了吧!相信這是誤解了“笑納”一詞的真正意思,如把“笑納”改為“笑迎”,應當是正確的。

  用錯這類謙辭的原因首先是不理解詞義,其次是趕時髦。有人一看見別人用,便連忙跟著上,似乎用上幾個敬辭謙辭就顯得文雅了。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即使運用對象沒錯,也未必可以處處運用。在一般場合,還是運用大眾化的禮貌用語為宜,它更有一種親切感。

  “蓬蓽生輝”是謙辭

  一位朋友剛把新房裝修好,就叫上幾個哥們兒去參觀。參觀時,其中一位看得很認真,邊看邊問裝修的材料,并用羨慕的語氣說:“你們家用的材料真不錯,設計得很合理,裝修后真是蓬蓽生輝啊!”他剛說完,大家就在旁邊笑,弄得他很不好意思,一個勁兒地問原因。

  “蓬蓽生輝”又可說成“蓬蓽增輝”、“蓬蓽生光”、“蓬閭生輝”,其中,“蓬”是“蓬草”;“蓽”通“篳”,即用荊條、竹子等編制成的籬笆等物。“蓬蓽”連用,是“蓬門蓽戶”的略語,比喻窮人住的房子。如杜甫在《客至》中寫道:“花徑未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雖然只是詩歌中的比喻,但也說明他當時的生活很貧苦。

  用錯這個詞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兩種。第一種為不了解該詞的意思,如北國網的北國體壇欄目曾經有一篇題為“葡英大戰:任意球蓬蓽生輝,英格蘭險復仇葡萄牙”的報道,顯然是錯誤的。任意球踢得再好,也不能夠“蓬蓽生輝”,更何況是在足球場上。還有人聲稱“讓我的2006年蓬蓽生輝”,也許他本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別人就有些發懵了。

  第二種是不知道“蓬蓽生輝”是個謙辭,表示的是“簡陋的房屋也發出了光輝。是謙詞,多用于對他人來訪或題贈詩人字畫等表示感謝”的意思。所以,這個詞只能出于自己之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否則就有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意思。例如,“在您的房間內種些花草,一定會蓬蓽生輝的。”還有人會說:“用燈飾裝扮你的家,讓你的家蓬蓽生輝。”諸如此類的錯句子,很多場合都可以見到聽到。上文中那位朋友,就是錯在這里了。

  “五服”并非五件衣

  “五服”這個詞在現代漢語里出現的頻率雖然不算太高,但在傳統文化里,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詞。

  “五服”本身又是一個詞義十分復雜的詞。它可以作為計量單位。作為計量單位用的時候,王畿之外,每五百里為一服。由近及遠,分別稱為侯服、甸服、綏服、要服、荒服。同時,五服也可以指禮儀中的“吉服”和“兇服”。吉服之五服,指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等之服裝樣式。而兇服之“五服”是喪服的五種依親疏差等分出來的五等服裝。

  中國封建社會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范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范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需要服喪。親者喪服重,疏者喪服輕。服制按服喪期限及喪服粗細的不同,分為五種,就是所謂的五服:1,斬衰,用極粗生麻布為喪服,不縫衣旁及下邊。2,齊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縫衣旁及下邊。3,大功,用粗熟布為喪服。4,小功,用稍粗熟布為喪服。5,緦麻,用稍細熟布為喪服。緦麻是最輕的服,表示邊緣親屬。“五服”之外,基本上就不用再穿喪服了。因此,“五服”在實際上也代表了血緣的親疏遠近。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農村的很多地方,依然保留著“五服”這種說法,只是這種說法更偏重于指家族血緣關系的遠近。譬如,有時人們說自己和另外一個人的關系時,往往這樣說,我們兩家已經出了“五服”。這意思也就是說,他們擁有共同的祖先至少已經是五代之前了。

【 高考作文詞語活用寶典】相關文章:

生活用具的爭論08-10

高中文言文詞類活用 文言文詞類活用05-18

寶典大世界作文07-23

活學活用求真知作文05-07

活學活用國學經典名句摘抄12-07

關于生活用品的燈謎02-23

生活用品經典謎語及答案09-07

謎語答案是生活用品(精選300則)03-11

高中文言文詞類活用07-08

猜生活用品的謎語精選230個12-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尤物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午夜性色福利网 | 亚洲天啪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