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拒絕的作文三篇
導語:人不斷的成長,負的職責也愈重,要吃的苦也就相對的增加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終身享樂,也沒有人永遠吃苦,一個沒有吃過苦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于拒絕的作文三篇,歡迎借鑒!
【篇一:拒絕攀比】
有的人在擁有和享受一些東西的同時,又在努力奮斗去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他們卻忘記珍惜現在擁有的,只一味去追求他們所沒有的,最終弄得自己疲憊不堪。他們因為把所擁有的和追求到的東西和別人攀比,而陷入“比上不足”的自卑和嫉妒不平中。比如,本來已經買了房子,看到別人房子更大,于是也要買大房子;看到別人住別墅,自己便也要買別墅;看到別人買了車,自己也要買車;本已有了車,但看到別人有名車,于是自己也要換輛更好的......如此登山一般,這山望著那山高,永無止境地追隨。于是煩惱便也隨著滿足欲望而層出不窮,整個一生便陷入煩惱的網里了。
他們不曾體會過自己擁有的快樂和幸福:有時抱怨爸媽不理解自己,卻不知道慶幸爸媽健在是福;有時抱怨孩子調皮、搗蛋、不爭氣,卻不知道為健康而活潑的孩子而驕傲;有時抱怨自己工作不如意,收入不理想,卻不想想還有許許多多沒有工作的失業者......為了不比別人差,攀比的人們為了房子、車子、票子、面子等等拼命去賺錢,拼命去工作,心,累了許多;身體,差了許多,而就在這無休止的.攀比中,朋友,你可否知道,你的快樂與幸福也在其中悄然流逝了呢?
攀比,并不等同于進取與競爭,就如生活并不等同于追名逐利一樣。其實人生并不需要太圓滿,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有欠缺,就不會與他人做無謂的比較,反而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有時幸福并不是去拼命追求想要的東西,而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想獲得幸福與快樂其實也很簡單,也很容易實現;但是假如想要比別人更幸福,那卻很難很難實現。假如你明白你自己擁有的其實已經很多,并接受和善待所缺少的那一部分,你的人生會快樂幸福很多。
所以我們不必羨慕別人的美麗花園,因為你也有自己的樂土。命運賜予我們歡樂和機遇,同時也給了我們缺憾與苦難——我們沒有必要怨天尤人,畏縮自卑。云聚云散,花開花落,寒來暑往,春來冬去,任意去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顆平常心,瀟灑面對人生中的一切,珍惜所擁有的生活并享受它,拒絕攀比,安于平和與寧靜,用豁達、寬容對待生活,就會減少許多無奈與煩惱,多一些歡樂與陽光。而這些——足以讓你更幸福更快樂!
【篇二:拒絕遺忘】
當德國保留了突斯維辛和貝爾森,當日本在廣島建起了原子彈廢虛博物館,當美國拒絕重建珍珠港的船塢時,731部隊的實驗室卻被當作危房夷為平地,慰安婦宿舍和萬人坑遺址幾乎蕩然無存,面對歷史在黃昏中撤瞳的最后一縷斜陽,給中國人民留下的只有四個烙金大字——拒絕遺忘。
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從來不缺乏亡國滅自欺欺人族的屈辱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杜牧面對阿房焦土就提出“秦人不暇百哀,而后人哀之,后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也”,魏征也說過“以人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衰”,這些治理名言多多少少都滲透了拒絕遺忘的觀點,而這些言論,說給慈喜,說給汪清衛這些“跪在地上辦外交”的近現化政治家,他們未必懂。
可是如此豐富寶貴的歷史經驗,中國人還是會忘,還是不懂得“生地憂患,死于安樂”,不懂得“前世不忘,后事之師”,正如貞觀之治以后必然會冒出安史之亂,天寶危機等,正如康乾盛世以后會迎來中國長達百年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滿洲貴族假如忘記了赫圖阿拉,忘記了它們帶傷殺敵的太祖太宗們,忘記了曾經威懾一方的滿八旗,他們最終的結局是不可想象的。
鄭成功可以收復了臺灣,同樣,鄭經的小朝廷又能維持多長時間呢?“海霹靂”施瑯面對這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亡政權,他能挽救的了嗎?
有人說,人類近一萬年的歷史大部分就是戰爭史,人類正是能從戰爭中獲取教訓,警示,正是由于人們拒絕了遺忘,所以人類才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動力,或者說:人何以區別其他動物而被稱為高級動物因為人類拒絕了遺忘。
當今中國正是在中共領導下逐步走向復興的時期,各行各業發展勢頭極其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此之形勢,也是整個社會易腐化墮落的高危時期,人民一旦遺忘了居安思危,遺忘了無數先烈的生命和精神,中國離亡國僅一步之遙。
拒絕遺忘,就是不忘國恥,就是懂得可持續性的輝煌。
【篇三:拒絕平庸】
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個癖好,只看,不點“分享”;只寫,不愿“引用”。
有微博好友問為何?
答:拒絕平庸。
誠然,段子玲瓏,資訊新鮮,圖片醒目,視頻搶眼。但在我看來,卻只是下酒菜而已。詩歌才如灑,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腸過,心中留的,惟有發于心、懾而慷的個人真情和思維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則落入俗套,辜負了微表本身為人們提供拒絕平庸的平臺之妙用。
拒絕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淪于庸常。少年時讀《東坡題跋》,讀到蘇軾評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一文,寫:“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不禁撫掌而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若蘇軾真仿效退之寫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韓文之精妙,湮沒于千千萬萬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達留名千古,有力地評擊了“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之定論,豈是凡俗能及!
拒絕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緣故。姑且仍拿蘇軾舉個例子,雖放下仿韓文之舉,但從未放棄過生死意義的探索。其前后兩篇《赤壁賦》,以人生代謝之深刻大問,展縱橫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稱“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處,我不禁想起那個棄傳統而坦蕩獨行的林紓,以《韓柳文章研究法》而聞名,更以此詩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獨饒山水味,何須苦攻學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堅信“寧有種乎”,是自信“英雄不問出身”,只問是否跳出俗套,立為民生,言為心聲!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多在險遠,而人跡之所罕到焉。”我深以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遠方,連風景也如嚼過千遍的雞肋,愈發促使我們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絕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絕平庸而甘于平凡,這不是修辭的問題,而是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
【拒絕的作文】相關文章:
拒絕的作文11-14
拒絕04-10
拒絕09-14
拒絕04-10
拒絕09-14
拒絕自卑作文05-05
拒絕自卑作文05-05
拒絕冷漠的作文05-01
拒絕天堂作文04-29
拒絕抄襲作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