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講故事的人為題目的作文
夜幕四合。打開窗,望去遠方的天空。昏暗暗的,唯有一盞淡黃的月亮,高高的懸在天上。路燈锃亮,花園里的積雪,還不曾融化。遠處各樣的店鋪,紅燈綠影,顯現(xiàn)著一方的繁華。樓區(qū)前寬廣的街道上,時不時的還有車輛的行駛,整個村落,浸沒在稀稀散散的燈海里。這便是此處晚間的景致。
在屋里悶了一日,未曾出門。天寒露冷,亦不愿出門,只想瑟縮地藏在屋里。寫了一早上的小說,終究還是擱淺了。實在寫不下去,看來我是一個很不會講故事的人了。越長大越是如此。記得兒時,總會自己給自己講故事。想象著天空中有一只雄鷹,翱翔于天際,盤旋,搏擊,四處覓食,喂哺它的孩子。一日,有壞人來偷襲它的巢穴,偷走了它的孩子。它費勁千辛萬苦,然后打敗了敵人,覓回了孩子。沒有別的聽眾,我既是講故事的人,亦是聽故事的人。后來,我在家里院子里,撿到了一只幼鷹,系著一根細繩,想是從隔壁鄰居家里逃出來的,天空中盤旋著一只成鷹,吱吱的叫著,幼鷹也在嗷嗷的叫著。慶幸的是我沒有成為故事中的壞人,把幼鷹的細繩解了下來,然后放回了林子里去了。之后的事情,我便不得而知了。
記得有句歌詞,“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我們在講述著故事,亦在創(chuàng)造著故事。真真假假,何必當真。有同學,私下對我說,你可別生氣,我覺得你是悶騷。我說,其實我跟更熟的人,是明騷。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不單是我,每個人都如此。
一個人尚且有如此多的不同面目,更何況一個故事呢?!它會因演講者的不同,故事的傾向或者側重點也因此而不同。
到了中學之后,我總喜歡用狼來做小說里的主角,賦予人性。后來,我發(fā)現(xiàn)沒這樣好的'故事,沒有這樣好的人,更沒有這樣好的狼。于是我漸漸的疏遠了狼。但它并不會因此在我眼中就變得狡猾,陰險。因為他的一切的狡猾與陰險與一個人相比,太過微不足道。
后來的后來,我開始用人做小說里的主角。但越來越發(fā)見,我控制不了一個人,尤其一個成年人的角色。我摸不透人的脾性。只能一再的擱淺。
直到現(xiàn)在似乎真的寫不出故事來了。也許需要再等很久很久,等我摸透了一個人,等我了解了一個人,我就會講故事了吧!
平淡淡的日子里,我只會講述發(fā)生在我的身上或者發(fā)生在我的身邊的事情,蜻蜓點水,略述其貌。玩味著文字,也在玩味著人生。淺嘗輒止,太認真了,就會輸?shù)羧帧R苍S可以說這是懶的托辭,但我不這樣的想。終究這不能稱之為故事。
一路走著,年齡越來越大,心志卻跟不上年齡的腳步。看不透的事情,看不慣的事情,太多太多。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再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去。等待心志也成熟起來。
講故事的人,講不出故事,那不如就叫講不出故事的故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