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作文(精選16篇)
臧月(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二月二龍抬頭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1
農歷二月初二,是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據易經中的說法,這一天之前,雖然已屬春天,但還蟄伏著,稱之為“潛龍在淵”。這一天之后,陽氣上升,春意隱約可見,故曰“見龍在田”。顧名思義,龍出現了,一切都開始嶄露頭角。到了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開始露出笑臉,仿佛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來了。
相傳當年女皇武則天自立周朝,面南稱帝。玉帝遂降旨龍王三年不許周界有雨。龍王心慈,不忍見生靈受苦,甘犯天威,降了一場大雨,玉皇大怒,將其拿下治罪,壓于山下。后因百姓日日為其祈禱,感動玉帝,將龍王釋放。這一天剛好是二月二。于是,以后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
其實,知道這個農歷節日的人不多,尤其是南方人,我甚至試了下一些長年歲的老人,也說不知道其為何節。
而在我國的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云布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
還是在我17歲的時候,當時正在黑龍江當知青小農民。那年,因沒有錢作路費回家,就孤身在那個荒蕪的邊疆小屯子里,度過了我有生以來的第一個沒有家人合聚的春節。也就是那年的農歷二月初二,老鄉們為慶祝這個節日,自發的組織起秧歌和鑼鼓隊,在自己的村子里歡暢尋樂,我也被老鄉們拉去參加了扭秧歌的'行列。我感覺當時的歡鬧氣氛比大年三十夜還熱鬧還興奮……
在南方的城市,對這個帶著濃厚的農歷節氣的鄉土節日,是陌生的。于是,幾十年過去了,對這個節日也淡忘了。
重新記憶起這個節日,是半個月前晚上突然入夢,我乘著一條玉龍在天空飛舞,嚇得一身冷汗,后來是觀音菩薩用拂塵輕輕一揮,我才恍然夢醒,然而全身汗淋淋衣服盡亦濕透。
自己屬龍,龍的本命年剛過去,夢見飛龍,必有事聯,我就絞盡腦汁想著和龍有聯系的事情和日子,終于想起了還有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于是,在我的心底永遠刻印下了夢中聽見菩薩口念的一句“讖語”。
愿天下太平,祝百姓吉祥吧!翁嘛呢叭咪吽。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2
二月二,龍抬頭氣象諺語 農歷二月初二,是我國廣大農村重要的傳統節日。此時,春節剛過,田間農事活動即將展開,故“二月二”又稱“春農節”、“農頭節”。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依據氣候規律,“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
據說,龍頭節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后來的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這一習俗還被發揚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為“農頭節”。
“龍抬頭”一說,最早見于明人劉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龍抬頭,蒸元旦,祭馀餅,熏床炕……”至于抬頭的為何是龍,又為何只與“二月二”有關,說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間認為,龍系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的日子。此時,正值驚蟄節氣,我國許多地方已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卻認為是“龍”的'功勞,加之不少地方又將“二月二”視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動便名目繁多。明朝《宛署雜記》曰:“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清人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載:“二日為土地真君生辰,城內外土地神廟,香火不絕,游人亦眾。”
有關“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傳說故事很多,這里不妨說一例。相傳,武則天費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龍王三年不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將龍王逐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龍王降雨之恩,天天對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帝,于二月二將龍王釋放,于是龍王又抬起頭來耕云播雨,滋潤禾苗,造福農人。
這種“天上人間,融為一體”的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古代農業受天氣制約的現實以及耕者渴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正如農諺所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3
今天是二月初二,用大眾點的話來說就是龍抬頭。那你知道在二月二的時候,有什么禁忌和習俗嗎?不知道的話,我就給你講一講吧。
二月二稱為龍頭節,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這也成為了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龍抬頭又被稱為農事節、春耕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俗稱龍抬頭。
介紹完龍抬頭的由來后,我再向你介紹一下與龍抬頭有關的習俗吧。
龍抬頭時都要去剃頭發,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所以在二月二這天剃剃頭,一年都會有好精神頭。在二月二這天,民間飲食也多以龍為名,比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面條叫扶龍須這些習俗寄托了祁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在二月二這天,北方多祭祀龍神,南方沿海地區會祭祀土地神,希望通過敬龍祈福,可以保證這一年五谷豐登。
這就是有關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和由來,有興趣的話,還可以自己去找找吧。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4
二月二龍抬頭是北方才有的習俗,可是今年不同于以往。在我們南方也舉行了一次活動。家里人都興奮不已,忙這忙那的,當然是為了上街觀看舞龍表演。媽媽說:“我小時候也舉行過一次,可是家庭貧困,沒辦法觀看那舞龍。”我真心鄙夷:有什么好看,又不存在這世間。轉念一想,就當滿足母親的愿望吧。我最終和他們一同前往,我也想見見神話中的龍能被舞出什么樣。
來到東街,這里早就被圍得水泄不通,廢了好大力才擠進去。路邊的小攤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小物品,真是琳瑯滿目:有畫糖人的,有賣動物面具的,有賣糖葫蘆的,還有看著很好吃的湯面,讓人目不轉睛。
街上燈火輝煌,從遠處傳來一陣陣鑼鼓聲。啊!是舞龍燈的隊伍近了,走在最前面的人舞著一顆龍珠,后面三排人齊心協力舞著龍。從遠處看,如同一條飛龍在人群里穿梭,轉圈,真是栩栩如生。人群如潮水般涌來,母親抓緊我的手,防止我摔倒。母親帶我來到一處攤子面前,對師傅說:“來兩碗龍須面。”聽到這個名字我十分困惑,看向了做面的師傅。那個師傅在抻面的`過程中融入了各式各樣的舞蹈,時而引蛇狂舞,仿佛活了起來;時而如驚濤駭浪,令人拍案叫絕。
抻至最后,師傅往往會將面的一端放到地上,另外一端舉過頭頂,不停抖動。好似瀑布般“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真是淋漓盡致。龍須面是一種又長又細,用火可以點燃的面條,因酷似龍須而得名。母親對我說:“吃龍須面是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吃了龍須面才算是真正的過節。”我回應說:“嗯,原來龍并不是只存在于神話中,也存在于我們的身邊。”
這一次過節,我改變了以前根深蒂固的想法,并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懂得了龍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無價之寶。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5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農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稱為“龍抬頭”。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
這一天有很多習俗。除了理發的習俗之外,也有關于美食的很多習俗。二月二吃的美食,都會被帶上“龍”的頭銜。比如吃餃子是吃“龍耳”,吃面條是吃“龍須”,吃春餅是吃“龍鱗”,吃豬頭肉是吃“龍頭”。而我要說的炸糖糕也是二月二必吃的食物,比喻為吃“龍膽”。
我們家吃的糖糕是自己做的。先起鍋倒入適量的`水,水里加入少量的食用油和白糖,將水燒開之后關火,倒入面粉,用勺子進行攪拌,攪成沒有干粉的面絮,到不燙手的時候,下手和成光滑的面團。將適量的白糖放入碗里,糖中加入少許干面粉攪拌均勻。將面團搓成長條,揪成大小差不多的面劑,揉圓按扁成面片,然后包入適量的白糖餡料,像包包子一樣把餡料包起來,捏緊封口,再次滾圓按扁成餅片,剩下的也次序這樣做好。
看著看著,我的手按捺不住了,嚷著要幫忙炸,奶奶說:“首先將鍋燒熱,然后倒入大量油,再拿一只筷子伸進油鍋中,看到筷子周圍冒泡就可以下入糖糕生胚。”我毫不猶豫地把第一個生胚放入油鍋中,因為放的時候過于用力,油彈了出來,嚇得我后退好幾步,奶奶急忙告訴我:“這個生胚要輕輕地放入油鍋中,在鍋中給它翻一翻,防止粘鍋。”我按照奶奶說的做,越做越順手,炸至金黃,撈出控油時,我的眼睛里都冒著光了,口水不受控制地從嘴里流了出來。趕緊拿了一個吃,發現趁熱吃的口感和味道真是筋道味香甜。奶奶說,二月二龍抬頭,吃糖糕代表著一年到頭健康又好運。
人們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才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托著人們美好愿望的節日!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6
大家應該都知道二月二是什么節日,沒錯,就是龍抬頭,可是大多數人不知道龍抬頭這一天要吃什么,今天我就為你講一講。
其實二月二要吃爆米花,因為在古代,有一年,天下大旱,不下一點雨,老百姓就向玉帝祈求下雨,否則顆粒無收。但是玉帝他很狠心,偏偏不下雨,但正巧,看天河(銀河)的一條龍看不下了,偷偷的讓天河撒下點水,老百姓都很感激那條龍。但不巧讓玉帝發現了,玉帝就讓那一條龍壓在一座山下,還放下指示——如果金豆開花,他就讓那條龍回歸自由,并且官復原職。
老百姓聽了,到處去找金豆,誒,一年過去了,誒,誰也沒有找到金豆開花。但是一家小孩無聊時拿,老玉米在鍋里炒,但是小孩他爸爸卻意外發現了那老玉米嘭嘭嘭的炸出了白色的'花,他叫來了當地的人說:“誒,這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人們一看這老玉米嘭嘭嘭的炸出了白色的花,就紛紛說:“對呀,這就是金豆開花呀,過兩天我們就讓那條龍抬頭。”
于是到了二月二這一天,家里的人都紛紛拿出鍋來,到外面炒老玉米,還大聲的喊“太白金星老兒,玉帝老兒,你看這金豆開花了,快快放龍。”太白金星和玉帝聽見聲音了就趕到南天門往下一看誒。正好老玉米都砰砰砰地炸出了白色的花,他們心想,誒,這正好是金豆開花,沒有辦法,只好放了那條龍,玉帝讓太白金星把那座山掀起,龍嗖的一下抬起頭來飛到了天河(銀河),繼續看守天河(銀河)。所以那一天叫龍抬頭。
嘿嘿,各位知道龍抬頭那一天要吃什么了吧,我就不多說了,拜拜。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7
今兒興吃豆子,我卻沒買豆子,是因為去年買了一包炒豆,一條大狗便聞著味兒追我,我向后一看,天啊,不知是它鼻子太靈,還是我今兒碰點兒上了,為啥這條狗總跟著我的那包豆子呢?我顧不了這些了,撒腿就跑,若不是我在班里跑步挺快,我那包豆子,早就成它的“盤中餐”了!我以短跑冠軍的水平,“新一代波音737”的速度,飛速前進,終于在一個路口,甩開了這個“瘋狂的'劫匪”!雖然我沒買豆子,但我還是吃上了豆子。
一進教室門,濃濃的香噴噴的炒豆味兒,撲鼻而來,讓我垂涎三尺,洶涌澎湃的口水從嘴角欲流不流。我人緣就是好嘛!東一把西一把,我“封殺”了一把把香噴噴的炒豆,可算治好了我的新病——饞病。我同桌馬佳辰,給了我第一把豆子,先讓我的嘴熱了熱身,接著,左旗的豆子讓我的嘴應接不暇。哈哈~~我補回來了,把今天沒吃的豆子補回來了~~哈哈!
“龍抬頭”當然要理發了,傍晚,我便去理發店告別了我舊發型,迎來了我頭發的“新春天”。理完發剛出理發店,便看見有人放禮花。呵呵~~這也算是給我快樂的“龍抬頭”畫上了一個句號吧!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8
今天,是農歷的二月二,我給大家講龍抬頭的故事:以前,武則天憑自己沾點仙氣,盡然喝令百花在一夜之內開放,結果惹惱了玉皇大帝。在宮中,他大吼道:“這個武則天,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緊接著,他把龍王叫來說:“龍王,我命令你,三年之內不許向人間降一滴雨水!”龍王回到東海之后,愁眉不展的說:“不向人間降雨,莊稼可怎么活呀?
這時,龜相臣機靈一動對龍王說:“有了,玉帝不讓降雨,沒說不能布露珠啊!”于是,龍王比以前多布露水十二勺。玉帝知道了,把他壓到神山下,并對他說:“你怎么也出不來了,除非金豆子開花!”說完就走了,百姓知道之后,到處尋找能開花的金豆子,可是根本找不到,這時候,有一家的'玉米掉進了油鍋里,“啪,啪,啪!”玉米炸開了花(也就是我們看電影時吃的爆米花),這時,龍王飛起來了,一直飛到了天宮里!玉帝很后悔一時犯下的錯誤,繼續讓龍王為百姓降雨,“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戶戶炒苞谷”。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9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農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那么,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里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10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陜北地區的人們習慣在二月二這一天炸油糕,正巧今天我來到了舅舅家,雖然沒有炸糕,但是去對面的超市買了一些,回來熱給我們吃。
油糕在內蒙是屢見不鮮的東西了,每次見到都會感覺我回到了老家。不只是二月二,逢年過節,只要一起聚餐,姥姥姥爺都會準備一盤炸油糕來接待我們。這回的油糕與平時也沒什么不一樣,只是配上火鍋,就有了另外的一種感覺。內蒙傳統的火鍋就是肉多,這次雖然沒有回到內蒙,但是姥姥的招待確實堪比回到了老家,整個鍋里幾乎全是肉,羊肉、牛肉應有盡有。一邊吃著,姥姥和老媽還一邊討論著:“這個肉不比內蒙的`好吃哇!還貴。”“是了哇!街邊邊那家店貴了好多!”聽著大人們的談話,感覺好像一瞬間回到了家鄉……
說著說著感覺跑題了,今天無論多么忙碌,都要抬起頭望一望天空,畢竟我們在今日完成了一個壯舉:龍抬頭。有了龍抬頭的賜福,我相信未來一定會一帆風順。龍抬頭風調雨順,人抬頭五福臨門。抬起頭,便可跨越山和大海。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11
二月二龍抬頭也叫“龍頭節”、“青龍節”、“中和節”。這個節是從唐朝興起的。傳說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自封大周武皇帝。玉皇大帝知道后大怒,下令三年之內不準向人間降雨。這下可苦了人間的老百姓,莊稼枯了,河水也干了。掌管天河的.玉龍,為了拯救百姓下了一場大雨。玉皇大帝將玉龍打下人間,壓在太白金星的拂塵所化的大山下邊。
老百姓聽說太白金星只要看到金豆開花就會收回拂塵,玉龍才能回天宮。人們就到處找金豆開花,想救玉龍上天,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一位老人背著一袋玉米到集市上去賣,不小心口袋松了,玉米撒了一地。人們看到了心里一亮,這不是金豆嗎?炒炒不就開花了嗎?二月初二這天,各家都把炒好的玉米花端到院里,太白金星看到后,就抬手收了拂塵,大山不見了。玉龍一聲長嘯,騰空躍入云端,又下起雨來。
從此便形成了習俗,每年二月二,人們都要炒玉米粒、黃豆粒,用金豆開花來敬玉龍,嘴里還唱著小調:“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大人還給孩子們理發取“龍抬頭”的意思,因為大人們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長大成為有用的人。
最后我還想告訴大家,這個傳說中講的玉龍就是曾經變為白龍馬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小白龍。你們是不是更加喜歡小白龍了?我也更加喜歡他。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12
今天是二月二,所以我早早就起了床,和小伙伴們出去玩樂。
當我和伙伴們玩的正好時,爸爸突然叫我去理發,我卻不高興地喊了一聲:不去,爸爸就走了。我心想,理發店人那么多,根本不行,我又和伙伴們玩了起來,玩了一會,我回到了家,媽媽問我今天是什么日子,還沒等我說,媽媽就說:今天是二月二,是理發的吉日,媽媽聽老人說,今天是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之日,也意味著在此之后雨水會漸多,也有人認為:龍抬頭是百蟲開始于初春蘇醒,該日也正是傳統的理發吉日。聽完媽媽的話,我也決定去理發,讓龍王多下點雨。不久,我來到了理發店。
今天的人可真多,我自言自語,我無趣的看起了報紙,1個小時過去了,終于到我了,我先洗頭,洗完頭,我就正式開始理發,理發師拿起剪刀和一些工具,橫二下,豎二下,只見頭發向下掉不一會兒,我便成了一個小光頭,照鏡子一看,和和尚頭沒什么區別,我剪完了頭,真希望龍王能快快抬頭,多下點雨,人北京多增加一點水,走出了理發店,我回到了院子中,看見了小朋友們都沒剪頭,我便把媽媽告訴我的傳說說給他們聽,他們聽后也紛紛去剪頭了,好讓龍王多下點雨。我回到了家,媽媽說晚上帶我去吃阿田大蝦,鮮美的大蝦加上新鮮的菜,味道別提有多美了,我興奮的`嘴都合不了了,吃完了飯,我回到了家,突然想起今天是青龍節,我還記得兒時的話語,二月二,龍抬頭,蝎子,蜈蚣都露頭,今天寓意著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一切動物,植物又重新復活了。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13
不用說也知道,今天是2月2,龍抬頭。該剪頭了剪頭,該干什么干什么,但也有些禁忌。
首先呢,這一天忌針線,因為怕傷了龍眼,其次呢,忌洗衣,雖然只是有地方怎么做吧,但也怕是傷了龍皮這么一說。還有這吃的東西上,聽爸爸說,不能吃面條,那是龍須,不能喝粥吃米飯,那是龍血。除了這些禁忌又怎么沒有必須的呢?2月20天,我們要吃餃子,餃子要吃肉的,里面有肉又有菜,“肉菜”諧音為“有財”與這一年財源滾滾。還要吃豬頭肉,叫“挑龍頭”。
龍抬頭的由來,也著實讓我吃了一驚:據說是武則天稱帝,玉帝大怒,下令讓龍王三年不準下雨,但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下了場大雨緩解災情。玉帝知道了,所以將龍王壓在大山下,以示懲戒,人們知道了,就天天向玉帝祈禱,供奉,直到玉帝終于被感動了,于是放個龍王,在2月2日放的,于是便有了“2月2,龍抬頭”這么一個節日。
之前有這么個說法,就是正月里不剪頭,而2月2剛出的.正月沒幾天,于是許多人都在2月2這天去剪頭,在這天,小孩子剪頭,叫做“剃喜頭”,而大人剪頭發了,叫做“剃龍頭”。不得不說,2月2過得還真是有些麻煩。
今天就是2月2了,新的一年過了一個月了,剩下的十一個月,你有計劃嗎?2月2龍抬頭,節日快樂。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14
農歷二月二日,一聲戰鼓似的春雷在天邊炸響,并如同波浪一般滾過廣袤的原野。正是這聲雷,震裂了寒冷沉寂的天空,搖撼了毫無生氣的大地。遠處白茫茫的地平線上,耀眼的角宿星正在升起。相比起那有氣無力的爬上天幕的太陽,角宿星的升起則更顯得雄渾有力,真不愧是“龍抬頭”啊!
隨著巨龍的醒來,蟄伏在洞穴里的蟲獸也開始伸展四肢,泥土之下的嫩芽也好奇地探出了它們的小腦袋,蜷縮在被窩里的人們也睜開了雙眼,忙忙碌碌地開始迎接巨龍的醒來。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我循味找去,原來是奶奶在煎春餅。只見奶奶嫻熟地翻著那幾塊龍鱗似的餅子,并不時地在鍋里添幾勺油。那濃濃的香味迫使我走近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那春餅呈金黃色,如同剛剛升上天空的太陽,鍋中的油更是襯得這春餅金光閃閃,讓人饞得發慌,換作是豬八戒的話,恐怕早已垂涎三尺了吧!
突然,在這令人著迷的油香之中,又多了幾分沁人心脾的.草香。我走到屋外一看,原來是爺爺在撒草灰。只見爺爺將草木灰撒在門口,說是讓邪祟永遠進不了家門;將草木灰撒在宅院,說是讓龍始終在家中盤旋;將草木灰撒在井邊,說是逗龍王出來,好讓一家人在這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不一會兒,家門外也熱鬧了起來。出門一看,只見一些大人牽著小孩兒的手,帶著他們去剃“龍頭”。孩子們連蹦帶跳,大人們也有說有笑。這情景,比起冬日里那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的景象來,可真是熱鬧了不少,看來巨龍的醒來給千家萬戶都帶來了不少生氣。大人小孩兒們之所以要去剃“龍頭”,就是為了讓自己從頭到腳都煥然一新,在新的一年里迎來更多的好運,而且,如果不剃頭,頭太重了而抬不起來,就不能“龍抬頭”了。
時間已過晌午,我的肚子也開始嘰哩咕嚕地唱空城計了。走進家門,一陣清香再一次襲擊了我的嗅覺,并成功地勾起了我的食欲。走進廚房,只見媽媽正在往鍋里下餃子。我湊到鍋前一看,那些餃子都乖巧地躺在鍋中,如玉一樣潔白而又水靈,仿佛真的是從水晶宮里撈上來一般,怪不得人人都稱水餃為“龍牙”呢!
此外,在這一天里,人們還要端著燭火照房子照墻壁,因為“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還要用木棍來敲擊墻壁,因為“二月二,敲房壁,老鼠毒蛇無處避”……
二月二的習俗還有很多,不一而足,但我們應該知道,龍,是一個符號,是一種象征,是一種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將龍文化繼續發揚光大,讓龍文化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里!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15
今天是農歷二月二,俗話說的好“二月二,龍抬頭”。
可我一直不明白“龍抬頭”是什么意思,所以只好問偶老媽,媽媽說她也不知道,這個問題只好告一段落。
今天我們要去姥姥家,因為二月二,所以要去姥姥家。
一下車,我就看見小姨左手拿著梨,右手端著麻花;看起來特別好玩。
接著我跟著小姨一起去后院玩。一進門,就看見笨笨搖著尾巴向我跑過來,我只好躲它,笨笨見我沒興趣和它鬧,便向妹妹跑去,妹妹還小,她怕笨笨咬她,便哭了起來,好多人過來哄妹妹,終于妹妹不哭了,我們把笨笨關了起來,防止它再嚇妹妹。
把笨笨關起來后,我們就去前院玩電腦了,小姨只要來了姥姥家就玩電腦哎!
一會兒該吃中午飯了,我們都要喝雪碧姥爺就給我們打開,幌了幾下,一打開馬上氣兒就網上涌,弄了妹妹一身,我們大笑起來,爽朗的笑聲充滿了院子!
一會兒妹妹該上課了,她就走了。過了一會兒,我一看表都3點過5分了。妹妹1點走的`,但好像剛走了幾分鐘,這證明了時間飛快。一會兒天就黑了,我們吃了晚飯就各回各家了。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 16
二月初二,是一個與節令關系極其密切但又不是二十四節氣的日子,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
二月二,這天被人們稱為龍抬頭,因為在農歷的這一天前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和驚蟄。在這些日子里,大地萬物開始復蘇,冬眠的"龍“(古人想象的),此時也被隆隆的春雷聲驚醒了,抬頭而起,所以這天又被叫做青龍節、春龍節,相必這也是龍抬頭的由來之一吧。
有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也有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一聽這些諺語,讓人立馬就有一種富足、有活力、有盼頭的感覺!
二月二到來之時,立春已過,雨水已過,萬物復蘇,樹木花草已經回黃轉綠,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非常適合去踏青郊游了,所以有了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郊游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青山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你看,雨后天晴,在春雨的滋潤下,花草樹木都爭先成長,給大地披上了清新的綠裝。
二月二,好像是最接近我們生活、習俗最多的節日。比如在傳統習俗里,為取龍抬頭之吉兆,兒童在二月二這天,會舉行“開筆禮”,現在也有些學校會舉行這樣的活動,祝愿每個孩子長大后會斷文識字。有歌謠是這樣唱的“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這是一首催人奮進的兒歌,“一年之計在于春”,這都是在表現春天的氣息吧。
還有就是流傳至今的剃龍頭的'習俗,那就是在二月二這天,人們會爭先恐后地迫不及待地去理發,稱之為“剃龍頭”,據說在這天理發可以讓人一年鴻運高照,一年都有精神氣。在正月,大人是不讓去理發的,這是非常重要的,至今被人們熟知的不去破壞的禁忌習俗,那就是“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熬了一個正月,估計頭發也迫切需要修剪了,剛好借龍抬頭之喜氣,去剃個龍頭。
龍抬頭這一天,除了習俗,在民間還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這天婦女不可以做針線活,因為龍要抬頭望蒼天,如果要是做針線活的話,會刺傷龍的眼睛,是不吉利的。
龍抬頭這天的習俗還有很多,比如起龍船、放龍燈、敲龍頭、吃龍食等,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所有食物都來帶著“龍”字來沾點“龍氣”。
除了龍氣,我倒是覺得這個不是節氣勝似節氣的日子,更接地氣,一是這個節日的習俗流傳至今,二是大家都愿意約定俗成的去接受它,去發揚它。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相關文章:
二月二龍抬頭的作文09-10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07-22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11-15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結尾07-24
【推薦】二月二龍抬頭作文01-11
【精】二月二龍抬頭作文01-29
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大全04-12
二月二龍抬頭諺語及習俗02-21
二月二龍抬頭祝福短信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