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高考作文不能寫詩歌
高考,是縈繞在中國人心中的“咒”(當然,這個“咒”不是詛咒的意思),或許是因為這是在我們人生中與社會的交易中“相對公平”的一次。經歷過高考的人們直到現在能夠記住的除了當年的分數線之外,對考題大都“選擇忘記”,但是被推上社會輿論高點的確是“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是分數最高的一道題,它在考什么?
參加高考的大都是中學生,年齡層次和社會閱歷都有限,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對時間的河流里飄浮的故事沒有太成熟的闡述。而且觀察周遭事物的本質也比較困難,因為大多數中學生是在高中時段才開始接觸到“哲學”,而所謂的“哲學”卻只是一些辯證法,沒有上升到思想的高度。這說明他們的感悟是受到局限的。這一道高分值的題,不過是為了考驗答題者語言的流暢和思路的清晰以及表達的準確吧。或者他們也希望出現超出期望的事情發生。
對于這個問題不做深層次的討論,而為什么高考作文雖然不限題材卻將詩歌排除在外呢?
對于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在創作《蒲伋詩境》的時候卻有這樣的`體會。
第一,詩歌的創作需要環境,也需要故事,更需要時間的醞釀。而高考作文題目在考試現場才能夠揭曉,作為考生來講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無法組織很好地組織情感,更沒有太多時間進行結構、場景、藝術性等等諸多方面的組織安排。就是考生在如此緊張的答題時間內,不可能去思考人生和感知世界。
第二,許多的考試題目不適合寫成詩歌。雖然許多題目也是有故事組成,但出題者的意圖在于通過故事闡述某種議題或者得到某種結果,它成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出題者希望考生來完成的。而詩歌最重要的不是分析和解決,而是深入剖析世界(故事),并將自己的思想和主觀形態融合進這個故事中。所以在詩歌里我們得到的更多的是共鳴和感悟,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真正解決問題的是工具書)從這一方面上來將,如果將這些本就不是用來寫詩的故事,寫成了詩歌,可能會不倫不類,甚至詞不達意。
第三,詩歌的創作是需要靈感和時間的,即使在高考的當時考生撲捉到了靈感,也不可能一揮而就。在120分鐘的語文考試中,留給作文寫作的時間不是太多,一首好詩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不斷推敲和修改。甚至逐字逐句的斟酌才最終形成。這樣的話考生為了追求詩歌創作,倉促間可能發揮不出自己的水平,而且還會出現詩歌跑題的顯現,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第四,作文的評判標準可能也不利于高考時寫詩歌,因為詩歌只有場景,最多的是場景與場景之間的沖突,這樣如果不細細品讀的話很難理解其中表達的真實含義。可能一篇很好的詩歌由于只有有限的幾分鐘閱讀時間,讀者很難能夠感覺出它的好來。這樣會對考生來講是不利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詩歌除外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詩歌是有前瞻性的,可能一篇詩歌沒有得到誰的關注,等過了許多年忽然人們的心智洞開,這首詩便成為經典之作。而作為高考來講,很難做到這一點。它更多的是關注當下,在當下的力量和感知下,考生能夠調動的最大主觀能動性。所以不是詩歌無法承載高考作文,而是高考作文無法真正體現詩歌的內涵。
從規則的角度上來講,考生如果真的要在高考中“賭一把”,反其道而行之,沒有什么不可。因為這本身就是個人意愿,而且高考也逐漸“不拘一格降人才”。作為“規則”的制定者,做出了這樣的限制,如果要打破這個“規則”,一定要有“利器”,而這個“利器”不是那種“標新立異”的“獨樹一幟”,一定是一首好詩。
【為什么高考作文不能寫詩歌】相關文章:
為什么不能挑食06-03
為什么不能這樣06-28
為什么不能做朋友06-09
為什么水不能燃燒03-28
兔子為什么不能喝水04-11
水為什么不能燃燒03-16
為什么不能咬指甲05-04
為什么不能做朋友01-14
鬼節為什么不能出門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