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有感作文一則
李密的《陳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淚,“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這字里行間,體現了祖母對李密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流露了李密對祖母的反哺之孝。試想,倘若祖母不是對他倍加關懷與愛護,他又怎能寫出這樣千古流傳的至孝之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好一個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生活中,有許多關于孝的感人事跡。
記得有一次,媽媽公司里組織一次旅游,正好閑來無事的我也跟了去。快到海邊時,我們見到了這樣一對母子:老人年逾古稀,男子已近不惑之年。他們的裝束很土,一輛破舊的電動三輪車與周邊迷人的景致格格不入。經過一番交談后,我們知道,他們是來自粵西地區的一處窮鄉僻壤,為了來這里,一路上已經折騰了好幾天。男子說。老人家這輩子都想見見海,如今已上了年紀,再不出來,怕沒機會了,也就咬咬牙騎著三輪車過來了。
聽了這話,我的心仿佛被尖銳的刀字狠狠地刺入一樣。是啊,行孝乃天經地義,為人子女不正是要像這男子一樣及時行孝嗎?“而劉夙嬰疾病,長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是啊,及時行孝,就是要懂得時間有限和珍貴。總以為來日方長,總以為機會常有,卻不想,人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親情也是無法完全回報的,還有,生命本身隱藏著不堪一擊的脆弱。一個“孝”字,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長不遠的路。倘若總是忙于功名利祿,忙于權勢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遺忘了親人,也就是說真的“子欲養而親不待”了。
上天只賜予了我們一次緣分,如果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在珍貴的日子里,與父母好好相處,噓寒問暖,也就是不會有太多遺憾和痛苦。天下的子女們,及時行孝吧,趁我門的父母還健在的光陰!
【陳情表有感作文】相關文章:
讀陳情表有感04-07
讀李密《陳情表》有感04-08
讀李密的《陳情表》有感05-02
讀《陳情表》有感(通用14篇)11-02
《陳情表》的鑒賞06-20
《陳情表》教案05-05
歷屆中考作文:陳情表02-22
中考滿分作文:陳情表05-06
《陳情表》閱讀練習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