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潛伏》有感作文
觀《潛伏》有感作文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無不勾起古代文人無限情思。而風是抽象的概念,既寄托著“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陣陣哀思,有蘊含了“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曠達情懷。地下與地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境界。我們生活在萬物崢嶸的世界中,沐浴陽光普照,任憑微風拂過面頰,感受著山的雄奇險拔于水的澄澈。而地下工作所要面臨的卻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只有思維的較量和孤獨的承受,剩下的就是無盡的黑暗…
《潛伏》與《暗算》都在講述國共情報斗爭間的較量。《潛伏》一經出版和上映,即刻風靡全國。而《暗算》更是摘得了茅盾文學獎的桂冠,開創了中國特情小說(劇)的先河。《暗算》分三個部分,互不相干而又藕斷絲連。而《潛伏》則一氣呵成,使人看的回腸蕩氣,驚嘆不已。兩部作品的成功之所在是在于她向早已看慣世態炎涼而倍感空虛的人們詮釋了信仰的含義和人生的真諦。一百個讀者眼里有一百個林黛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人生的種種法則就潛伏在這兩部書中,尚待我們去發掘。而看懂了這一點,就好比好菜吃出了好味,收獲累累。
《潛伏》中的天津站是一個復雜的環境,龍蛇混雜。針尖里活不出大人物,陸橋山就是其中之一。這位有城府,有心計的陸大情報處處長成日一與他人互相拆臺為業,殊不知有漁翁在一旁欣喜得利。一日,陸橋山在得到“深海”與北方一號的聯絡情報后立即去見了同鄉陸玉喜。
陸橋山:“你們的行動要快,李涯的到得情報是八點半。等他們趕到了,我希望你們已經結束了。”
陸玉喜:“我說山哥,這情報是你得到的,你去執行多好。這可是個立功受獎的好機會呀!”
陸橋山:“這種機會我就不需要了吧。我就是看不慣李涯那種…唉,不把他扳倒了,我在這里算是白混了。”己欲達而達人,己欲樂先樂人,與人為善,與己為便。水能夠在山的腳下奔流入海,卷起千堆雪,無處不達。但如果沒有山的阻攔,肆意狂奔的水只會帶來雙方的共同毀滅。這位前途無量的.陸大處長最后被翠平神槍了解的命運向我們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潛伏》中還有一個人。他勤勉,堅韌,忠誠,但就是因為為人不不知收斂,因而處處碰壁。他就是李涯。李涯曾經說過:“我運即國運,我干這一行不圖立功受獎,我的理想是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李涯的人生可謂是有山無水難成事。他雖然有著山一般的信念,能力強,勢頭勁,卻一點也不懂得圓滑通融。一腔熱血每每被澆得透心涼卻還是矢志不渝,最后卻喪命于自己的忠誠,不知他是死得其所還是死不瞑目。
山與水總是相眅相依是才會有無限的風景,剛柔并濟陰陽協調才能和諧共存。信仰的存在使得余則成有了山一般的信念,卻又不失水的圓滑通融。共產主義是他的精神支柱,但為了生存,他又不得不擺低姿態,以弱勢人,甚至與保密局的人同流合污。余則成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典范,韜光養晦明哲保身的楷模。潛伏一書,其實就是余則成的山水人生。正是這樣,在如同魔窟般危機四伏的環境中,他仍能混的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觀《潛伏》有感作文】相關文章:
《潛伏》潛伏觀后感11-30
讀《潛伏創事紀》有感范文12-07
潛伏的近義詞08-28
觀春晚有感作文05-10
觀2012有感作文04-23
觀蟻有感的作文05-08
觀畫有感作文05-04
觀《一九四二》有感作文04-17
觀《吳仁寶》有感作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