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格列佛游記》有感作文650字
寒假開始的時候就想起了這本塵封很久的書,破天荒的在十幾天里看完了
《格列佛游記》小說簡介: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的人.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當時,另一小人國不來夫斯古帝國準備從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國,格列佛涉過海峽,把50艘最大的敵艦拖回利立浦特國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滅掉不末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后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后大為惱火.于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準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后來平安回到英國.
當我第一次見到此書,我以為是像《魯濱孫漂流記》那樣的小說,《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翁栩昊。而當我翻開書,看了書的前言才知道了,原來這個一部充滿童話色彩的諷刺小說。但小說的童話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陰險。"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yahoo)。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作者不僅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個人類社會,讀后感《《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翁栩昊》。耶胡代表人類,而主人公卻是如此厭惡耶胡。書中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社會的不滿。
格列佛:是十八世紀英國的普通人,他熱愛勞動,剛毅勇敢,心地善良。他在游歷之中,洞察到社會現實的日趨墮落,得出英國社會并不文明的結論。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體現者。作者將自己的種種美德賦予筆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而對別人關懷備至。格列佛是個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總是坦率地敘述自己的弱點和錯誤,而對自己的優點則只字不提。他謙遜好學,努力用新眼光去認識新的現實。他從不自暴自棄,縱使將他當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觀賞,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嚴,以平等的姿態與大人國的國王交談。他勇于幫助小人國抵抗外族入侵,但斷然拒絕為小人國國王的侵略擴張政策效勞。
我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在我們一代一代的努力下,成為像慧因國那樣的社會。我愿為此付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陽光,少一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