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風聲鶴唳》有感作文
某人推薦我看這本書的理由是,讓我學習怎樣成為更值得被欣賞的女性。然后我就抱著提升自我的態度去學習。
看之前,我先看了林語堂寫的散文,覺得很多東西我都理解不了。所以就擱置了看這本小說的計劃。
因為十一毫無計劃,就把閱讀這本書變成了我三天假期的消遣。
或許是我不太全身心的投入來看這本書的緣故,或許我還存著對文字諸多的不理解,我在看這本書時,有很多的疑惑。
我看完第一部分的時候,我還不太有什么感觸。可某人卻叫我備好紙巾,所以,我又做好看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的準備。
越深入的閱讀,越了解,我該讀懂的其實并不只是是愛情。越到最后,越不能控制自己的內心情感。
而且,不愧是大師的'作品,情感細膩,讓人很有想象的畫面感。文字的真實,很貼切生活。
他以抗日戰爭作為背景來描寫這樣的愛情,注定就是一個充滿悲劇的故事。
“這段中國抗戰史和所有偉大運動的歷史一樣,銘刻在這一代的腦海和心里。
五十年或一百年后,茶樓閑話和老太太聊天時一定會把幾千個風飄弱絮的故事流傳下來。
風中的每一片葉子都是有心靈、有感情、有熱望、有夢想的個人,每個人都一樣重要。
我們此處的任務是追溯戰爭對一個女人的影響,她也是千百萬落葉之一。“他用這段話來形容人和他書中的女主角。每一個人都是這千百萬的落葉之一,每一個時代其實都一樣,都有故事,都有傳奇。而出生在那樣的時代,卻擁有更多值得嘆息的故事。
我看到快結局的時候,我驕傲的以為我又猜到了結局,可看到博雅的死,我還是稍微的震驚了一下,或許一切的錯都是因為丹妮,因為她愛上了老彭。
但我也覺得這才是博雅啊,我不知道他是否原諒,或者是否后悔,這樣死去,因為他大可不必這樣做。
最后他的一篇日記寫到:今天去洪山。噢,我真是大笨蛋!蓮兒一定變了不少,她已超越我了。我還得盡力了解她——佛道啦、她對戰地工作的興趣啦。我簡直覺得配不上她了,不過我最氣自己的是玉梅那番話。她的話令我雙頰發燙,原諒我,蓮兒,從今以后我要盡量使自己配得上你。我瞎了眼,如果我沒來內地,也許我早就失去她了。我相信她至今仍愛我。不過萬一她不愛我……我絕不娶別的女人,也不可能愛別人。但愿不太晚。
我才知道,原來他愛的這么深,他用死,來把問題簡單化。關于愛人和朋友的糾結。。。
之前我一直以為,他們的愛只是存在于肉體,欲望,和虛偽的表象。我在最后一刻崇拜他,并明白友情和愛情對他而言的意義。
我在小說的結尾愛上了博雅。為友舍命,人間大愛莫過于斯。我覺得這是最完美的結局。愛,或許不單單是一個字。
我一直覺得因為閱歷的關系,我無法真正的讀懂這本書。有太多關于生離死別和沒有音訊的等待的故事,那樣的年代,不是看幾本書就能了解的。
沒有經歷的空談永遠都只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