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通用16篇)
空氣凝固,風欲起而未能。屈原,您最終還是來到了邊。您臉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對無理的誹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您最終選擇了縱身投進的這條大江。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屈原的故事作文,希望能幫到您!
屈原的故事作文 1
屈原誕生在山青水秀的樂平里。屈原是一位具有遠舊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詩人,是三峽里的“第一流才子”。他憂國憂民,最后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留下的《離騷》、《九章》、《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如今,名揚中外。
屈原,名平,楚國人,公元前340年誕生于秭歸三閭鄉樂平里。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他主張授賢任能,彰明法度,聯齊抗秦。他的主張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詆毀。楚懷王聽信讒言,便疏遠了屈原、后頃襄王繼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而死。
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歷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后因屈原投江這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于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還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靈的古俗世代相傳并延至今。
屈原的故事作文 2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讓我想起了屈原的故事。
去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洋溢著粽子的清香,有紅豆餡的,有蜜棗餡的,有肉餡的,有白米的……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誰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我和爸爸搶著回答:“是端午節!”。“那么端午節這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媽媽又問。我搖了搖頭。爸爸就此給我講了關于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創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他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將屈原從楚國放逐了。后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后,都去尋找屈原的尸體,可沒有找到。人們害怕江里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尸體,便用米包成粽子扔進江里喂魚。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定為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粽子、賽龍舟。”
現在想起去年端午節的這個時候,爸爸跟我說的屈原的故事,我依舊非常的感動。這位為國捐軀的愛國詩人,他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多么的偉大。我們應該敬佩他,向他學習!
屈原的故事作文 3
楚國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沒安好心,屢次三番勸過楚懷王,要他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可是楚懷王是個糊涂蟲,終于聽了靳尚、公子蘭這一伙人的話,連自己的命都丟了。如今楚頃襄王做了國君,不但沒把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們。屈原看著這批人只圖眼前安樂,目光短淺,膽兒又小,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這樣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國早晚要亡在他們手里。他心里苦悶得沒法說。他痛恨靳尚、公子蘭這批人,以為不能跟他們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辭職。可是一想到楚國的地位這么危險,又不忍心就此走開。他勸楚頃襄王收羅人才,遠離個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好為國家爭氣,替先王報仇。靳尚、公子蘭他們這幾個人就怕屈原在楚頃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國的話,怕打起仗來自己不能過好日子。他們把屈原看作眼中釘,非拔去不可。
屈原還是勸楚頃襄王去聯絡諸侯共同抗秦。靳尚、公子蘭他們就天天在楚頃襄王跟前說他的壞話。靳尚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見屈原數落你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不報先王的仇,公子蘭不敢提抗秦,楚國出了這種不爭氣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吶?’大王,你想想這叫什么話啊!”楚頃襄王問了問公子蘭,公子蘭也這么說。楚頃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人排擠出去了。到了這時候,他簡直要氣瘋了。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他憋著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說,在洞庭湖邊、汨羅江上,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歌兒。
屈原有個姐姐叫屈須。她聽說兄弟的遭遇,老遠地跑到湘南去看他。她找到了屈原,一見他披頭散發、臉龐又黃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淚來,說:“兄弟,您何必這樣吶?楚國人哪一個不知道您是忠臣?大王不聽您的話,那是他的不是。您已經盡到了心了。老悲傷又有什么用吶?”屈原說:“我傷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里象刀割一般!”屈須說:“可是君王不肯聽您的話,反對您的人又有勢力,您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怎么斗得過他們吶?您的脾氣太耿直,我擔心您會吃虧,如今果真落到這個地步。叫我怎么放心吶!”屈原說:“我知道我忠心耿耿會招來不幸。可是我怎么能夠眼看著國家的危險不管吶!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愿意。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說,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瘋了。這樣兒下去,還不如死了好。”屈須搖搖頭,說:“別傻了!要是您一死,國家就能夠好起來,那我也愿意跟您一塊兒死。可是您這么糟蹋自己,對國家不但沒有什么幫助,反倒還會帶累別人也這樣消沉下去。”屈原嘆了口氣,說:“那么怎么辦吶?”屈須說:“將來君王也許會明白過來,那時候您還可以給國家出力。”屈原在流放中,經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還是經常受凍挨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種悲慘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歡寫詩,這會兒詩寫得更多。《離騷》這首有名的長詩,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日子過得挺快,十幾年過去了,屈原還沒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
他憂慮國家的前途,常常夜里睡不著覺。好容易睡著了,夢里老回到了郢都,可是醒來仍舊是一場空。他想借山川景物來排解憂愁,結果反而更加傷心:楚國的政治這么腐敗,這秀麗的河山總有一天會成了秦國的土地。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勸勸楚王。正好有一個朋友來看他。朋友勸他說:“您已經被革了職,回去也做不了什么。現在楚王不用您,您為什么不到別的國去呢!您這樣有才學,不論到哪一國,還怕他們不重用您,何必留在楚國受這份罪呢!”屈原說:“一個人難道可以為了自己的富貴扔了父母之邦、扔了家鄉嗎?”那個朋友說:“話不是這么說的。現在楚王不用您,又不是您不肯為楚國出力。您把自己的才華埋沒了,多可惜!”屈原說:“鳥飛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狐貍死了,頭還向著土山。我不能離開楚國。”屈原對楚國愛得這么深,看著掌權的人越來越腐敗,國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自己偏偏得不到救國救民的機會。他痛苦到了極點,仍然只能寫寫詩歌來發泄他的悲哀,陳說他對朝廷大事的想頭。
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去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傷心得放聲大哭。他已經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知道楚國已經沒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著楚國被毀,自己的社稷人民落在敵人手里,他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去了。
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得到了這個信兒,趕緊劃著小船去救屈原。不大一會兒工夫,好些小船爭先恐后地趕來了。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吶?他們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到了兒也沒把屈原找著。漁民挺難受,他們對著江面上祭祀了一會兒,把竹筒子里的米飯撒在水里,算是獻給屈原的。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伙兒想起這是屈原投江的周年了,又劃著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飯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到后來,人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把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也叫端陽節。
這吃粽子和賽龍船,就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這時候,趙主父已經死了。當初,趙主父從云中回到邯鄲,知道了趙惠文王怕得罪秦國,不敢收留前來投奔的楚懷王,就瞧出他沒有多大的出息,心里挺后悔,打算立原來的太子安陽君為代王。他把這個意思告訴了公子勝。公子勝說:“大王廢了太子,已經錯了主意。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經定了,要是再一更改,反倒容易引起內亂來。我看還是好好地輔導新君為是。”趙主父又跟夫人吳娃商議這件事。吳娃是趙惠文王的母親,當然不贊成立安陽君。就為了趙主父想再立安陽君,趙國起了內亂。一批大臣們怕王位一更動,自己的地位靠不住。他們不但殺了安陽君,而且把趙主父也鎖在宮里,讓他活活地餓死。
趙惠文王為了公子勝反對主父立安陽君為代王,就拜他為相國,封為平原君。這位平原君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專結交天下的各種人物,凡是投到他門下來的,他一概收留,供養著他們。這種收養門客的做法,當時成了風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都象平原君那樣收養著門客。他們每家都有幾千個門客住在家里。連秦昭襄王聽說了平原君收養門客的事兒,都想跟他結交結交吶。
屈原的故事作文 4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屈原的故事作文 5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后,一直受秦國欺負,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追捕了回去,沒有多久就死在秦國。楚國人因為楚懷王受秦國欺負,死在外頭,心里很不平。特別是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
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么話!”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
他到了湘南以后,經常在汨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同情他。這時候,有一個經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為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么會弄到這等地步呢?”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臟的,只有我是個干凈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父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獨自清醒呢!”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愿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凈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臟。”
由于屈原不愿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于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伙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
后來就有了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節氣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屈原的故事作文 6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姥爺家吃午飯。一開飯,姥姥就端上來一盆自己包的粽子。我見后很高興,急忙伸手拿了一個大的,剝開粽子葉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粽子里有蜜棗、花生和紅棗,非常好吃。
這時,姥爺說:“先別忙著吃,誰能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呢?”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看過一本關于端午節傳說的書,于是我便脫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春秋五霸”之首。因為楚國的實力最強大,有雄兵百萬,戰馬無數,戰車千乘。屈原就是楚國的一個大臣。屈原給楚王獻了許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沒有采納。有些大臣對楚王說:“大王,如果你聽了屈原的話,楚國將毀在屈原的手里,連您都活不成了!”楚王便將屈原削職為民,逐出京城。從此以后屈原便被流放在一個小村莊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時,楚國被秦國滅亡了,屈原很傷心,便來到汨羅江邊,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投江自殺。
人們聽說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邊,往江水里仍許多粽子,以免江里的魚把屈原的尸體給吃了。屈原升天以后,玉皇大帝便將屈原封為“江神”。因為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以后人們每年這天都包粽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我邊吃著粽子,邊給大家講屈原的故事。這時,媽媽又問:“那屈原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的呢?”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姐姐則若有所思的'說:“我們要學習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忽然心頭一亮,接著說:“還有堅持真理的精神。”
大家紛紛說對。姥爺又說話了:“過端午節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粽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屈原的故事作文 7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此風俗日后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的故事作文 8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的故事作文 9
屈原,這位生活在戰國時代的楚國詩人和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沉的愛國情懷,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一生,既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也是對祖國的深深憂慮。
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他曾在楚懷王時期擔任左徒、三閭大夫,負責管理內政外交事務。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則主張聯齊抗秦,以此來增強楚國的國力。在他的努力下,楚國的國力確實有所增強,他也因此深受楚懷王的信任。
然而,屈原的直言不諱和堅定立場,使他遭到了貴族們的排擠和誹謗。他們無法接受屈原的改革理念,更無法容忍他對楚國未來的深刻憂慮。因此,屈原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遠離了政治中心。
在流放期間,屈原并沒有放棄對楚國的關心。他時刻關注著楚國的命運,期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朝廷,繼續為楚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公元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這一消息對屈原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他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最終選擇了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的離世,讓人們深感痛惜。他的才華、他的理想、他的愛國情懷,都成為了后世人們敬仰的對象。他的作品,如《離騷》、《九歌》、《九章》等,更是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他開創的“楚辭”文體,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楚國歷史的縮影。他的遭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敗;他的理想,則代表了楚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屈原的形象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政治家,更是一位深深熱愛祖國的愛國者。
如今,每年的端午節,人們會舉行各種活動以紀念屈原,如賽龍舟、吃粽子等。這些習俗的起源都與人們對屈原的深深敬仰和紀念有關。屈原的故事和精神,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去追求理想、熱愛祖國、堅守信念。
總的來說,屈原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他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一生,都在為楚國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他的愛國情懷和堅定信念,將永遠激勵著后人前進。
屈原的故事作文 10
屈原,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和政治家。他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早年時期,屈原受到楚懷王的信任,擔任左徒、三閭大夫,負責內政外交事務,他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則力主聯齊抗秦,致力于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這些努力使楚國的國力有所增強。
然而,由于屈原性格耿直,在修訂法規時,他不愿與上官大夫同流合污,因此遭到了上官大夫等人的誹謗。此外,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以及屈原的寵妃鄭袖等人,都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他們不僅阻止了楚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還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楚國最終還是投入了秦國的`懷抱。這使得屈原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在流放期間,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在同年五月,他選擇了投汨羅江自殺,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被譽為“楚辭之祖”。他的作品如《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會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他。現在,五月五日已被定為詩人節,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深憂慮與無私奉獻的象征。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人在追求真理和正義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屈原的故事作文 11
屈原,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和政治家。他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曾在楚懷王時期任職左徒、三閭大夫,負責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則力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他的努力下,楚國的國力得到了增強。
然而,屈原的性格耿直,不愿意與上官大夫等人同流合污。這使得他在修訂法規時遭受了排擠和誹謗。再加上楚懷王被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所影響,開始疏遠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最終楚國還是投入了秦國的懷抱。屈原因此被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在流放期間,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于同年五月選擇了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被譽為“楚辭之祖”。他的作品如《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開創了中國古代抒情詩的先河,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的離世讓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他。漁夫們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還有人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丟入江中,希望以此保護屈原的尸身不被魚蝦所食。一位老醫師則倒了一壇雄黃酒進江里,希望能藥暈蛟龍,使其不能傷害屈大夫。這些習俗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人們會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屈原。
如今,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屈原的精神和他的作品對中國文學史的深遠影響。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會通過各種方式來紀念他,傳承他的精神。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了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他的一生和作品,都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
屈原的故事作文 12
屈原,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和政治家。他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負責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這些政策使得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然而,由于屈原性格耿直,不愿與上官大夫等人同流合污,再加上受到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的楚懷王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屈原的寵妃鄭袖等人的誹謗,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楚懷王還是與秦國結盟,隨后屈原被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在流放期間,屈原深感國家淪亡之痛,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表達了他對楚國和人民的深深憂慮和關懷。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攻破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他感到絕望,于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自殺,以身殉國。
屈原的死引起了楚國百姓的極大哀痛,他們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還紛紛拿出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還倒雄黃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又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現在的粽子。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譽為“楚辭之祖”。他的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1953年,屈原在逝世2230周年之際,被世界和平理事會確定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的故事,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楚國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劇。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成為了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每年的端午節,人們會舉行各種活動以紀念他,如賽龍舟、吃粽子等,這些都源于人們對屈原深深的敬仰和紀念。
屈原的故事作文 13
屈原,這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他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早年,屈原深受楚懷王的信任,擔任左徒、三閭大夫,負責管理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則力主聯齊抗秦,致力于國家的強盛。在他的努力下,楚國的國力有所增強,人們也過上了相對安穩的生活。
然而,屈原的性格耿直,不愿與上官大夫等人同流合污。在修訂法規時,他堅守自己的'原則,這使得他在朝廷中受到了排擠。更糟糕的是,楚懷王受到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開始疏遠屈原,并接受了張儀的建議,與秦國訂立了黃棘之盟。這使得屈原被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流放期間,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但他仍心懷國家,期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為楚國做出貢獻。然而,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攻破楚國國都,屈原感到絕望,他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同年五月,他懷恨投汨羅江自殺,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作品《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開創了中國古代抒情詩的先河,被譽為“楚辭之祖”。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會舉行各種活動以紀念屈原,如賽龍舟、吃粽子等,這些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和高尚品德。如今,五月五日已被定為詩人節,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楚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屈原的故事作文 14
屈原,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名字。他生于楚國丹陽秭歸,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和政治家,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
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早年時,他受到楚懷王的信任,擔任左徒、三閭大夫,負責管理內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然而,由于屈原性格耿直,在修訂法規時,他不愿與上官大夫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身邊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屈原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他們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還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楚國最終還是投入了秦國的懷抱。這使得屈原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在流放期間,屈原繼續遭受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在無盡的痛苦和掙扎中,他選擇了以死明志,于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自殺,以身殉國。
屈原的離世引起了楚國百姓的極大哀痛。他們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為了防止魚蝦咬食屈原的身體,人們紛紛拿出粽子、雞蛋等食物丟入江中。一位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要藥暈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人們還把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從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有些地方還在端午節插菖蒲和艾草。
屈原的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與《詩經》中的《國風》并稱為“風騷”,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
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他的'一生和作品都深深地影響了后世,他的故事將永遠被銘記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
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來紀念屈原,這不僅是對他偉大人格和卓越才華的敬仰,更是對他愛國精神和“求索”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屈原的故事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引導我們在面對困境時,堅守信念,勇往直前。
屈原的故事作文 15
屈原,約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然而,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愿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遭到了貴族的排擠和誹謗。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楚國最終還是投入了秦國的懷抱,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在流放期間,屈原繼續受到迫害,被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于同年五月選擇了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被譽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如《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的生平事跡和作品深深影響了后世,他的“求索”精神成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會舉行各種活動以紀念他,如賽龍舟、吃粽子等,這些都源于人們對屈原深深的敬仰和紀念。
屈原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小,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質,就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屈原的生平事跡和作品,不僅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更是全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
屈原的故事作文 16
屈原,一個名字,一部歷史,一段傳奇。他,生于楚國丹陽,名平,字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屈原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然而,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愿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屈原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于秦國。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他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汨羅江邊,披頭散發,一代賢臣,置身潮水。
【屈原的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屈原愛國的故事07-16
名人屈原愛國的故事10-07
屈原名人故事03-24
屈原的愛國故事08-10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07-05
屈原愛國的故事12則06-06
有關于屈原的故事12-16
偉大詩人屈原的故事09-12
屈原的故事作文(通用6篇)06-25
愛國故事屈原投江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