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
他是被歷史爭議的人物,他是一代梟雄,他也是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那心懷遠大的詩人。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曹操。
緩緩走下歷史的坡道,漫步在青石板的老街上。墻面斑駁,樹影婆娑全部映照在夢里水鄉石拱橋下的水波里,沉淀了歷史的風霜。那一剎那,似乎走近了歷史,古人不遠,曹操的戎馬一生也近在眼前。
官渡一戰挫傲軍
歷史的飄搖,在亂世成就了曹操。征戰一生,他創造了太多輝煌,官渡一戰就是代表。那是亂世,群雄逐鹿天下,官渡之戰開始前,群雄間實力最強的非袁紹莫屬。袁紹大軍來攻,兵臨城下,直逼曹軍,大戰一觸即發。袁紹軍隊十萬,遠勝曹操。但梟雄終歸是梟雄又怎么會被兵力所束縛?大戰初期曹操便是一招聲東擊西解了白馬之圍,讓敵初嘗敗果。之后又襲敵軍營,致使袁軍方寸大亂,大獲全勝。戰爭的硝煙散去后,留下了“官渡一戰挫傲軍”的贊美,流傳千古。
以少勝多,官渡之戰的勝利靠的是赤腳迎許攸的.禮賢下士,是曹操過人的才智謀略。
了解了官渡一戰,開始點燃我心中對曹操的無限敬仰。
豪氣萬古觀滄海
除了在軍事上曹操成就卓越,在文學上他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詩中懷有屹立于滄海之上一觀滄海的豪情,正如他的代表作《觀滄海》一名。亦如其中“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達的秋風蕭蕭,卷起落葉發出“沙沙”響聲,于海面翻涌而起巨大的波瀾的豪邁。那是豪情萬丈,從心迸發的力量,那是一個英雄心懷的天下,它比秋風掃落葉更加遼遠,比波瀾壯闊更加雄渾。那些出自他筆下的字字句句氣勢磅礴,格調雄放,它們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卻能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那些慷慨悲涼的情感在他的渲染之下有了海納百川的氣度。
如若要把曹操的情懷比作是某種事物,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海。只有海的一望無際,海的深不可測,海的波浪滔天像他。像他的多變,像他的氣度,像他筆下的抒情與描寫。
他濃厚的文學底蘊更加深了我對他的敬仰之情。
唯有英雄堪比君
有人說曹操是漢朝的篡逆者,有人說曹操是自負小人,還有人說曹操是雄心勃勃的野心家。可是“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我們有怎能以一件事判斷一個人的一切,怎能以好、壞評論一人物的功過?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是啊,放眼他一生的赫赫功績,拋開一切詞,至少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輕輕揭開歷史的塵封,走向千年前的硝煙烽火。驀然轉身,平沙無垠,蓬斷草枯全是夢中古戰場的荒涼景致,滿載時代的回憶。那一瞬間,仿佛走近了歷史,古人不遠,一代梟雄已然近在眼前。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2
采菊南山之樂
凈土何在,污濁喧囂人世間。
隨遇而安,家旁五柳。陶淵明不受塵俗煩擾,住在車馬來往的喧鬧之地卻因心靈的與世無爭坦然淡定。遠離了齷齪的官場,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生活自然處處皆趣。悠哉悠哉籬下采菊,飛鳥相伴歸往山林,萬物自由自在,南山之景實謂佳好。陶潛心中自是愉悅,于是脫口而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你那超凡脫俗的牧歌生活,令我怦然心動。在眾人爭先恐后追逐名利的年代里,你不像他人詞藻堆砌造作。你的詩詞更多的是自然的本真,不粉飾,不浮夸,清新樸素卻寄情深長。我曾想,如若有機會像你那般生活——看自己喜歡的書,吃自己種植的蔬菜,賞自己獨愛的菊,與知己盡興言歡,豈不快哉。感謝你,陶淵明,你的純樸簡單讓我安寧,像在炎熱難耐的夏季里感受到的絲絲清涼之意。
水調歌頭之愁
月明如水,皓月當空銀光瀉。
團圓節里無團圓,一人一月一壺酒。蘇軾醉意微熏,把酒問天,瀟灑之中又帶郁憤。遙望月宮他心生羨意,想那無暇的明月寒宮會比這混世好上百般,可月常圓缺,又恰如人間,時也缺憾。無眠的孤清更加釀深了思念之情,千里外的弟兄是否安好,只聞他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解心中之愁。
蘇軾,你的詞曾被人稱須關西大漢,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不想向來豪情萬丈睥睨天下的你,也總有寂寞一刻。正因落拓與憂愁的共存,演繹了一個精彩真實的你。我曾想,生活亦是如此,時而一馬平川直指東去,時而蛇形北斗朝向難分。感謝你,蘇軾,你的灑脫與哀愁領我走向了更加遼遠開闊的一方天地。
過零丁洋之嘆
驟雨打萍,疾風卷絮山河碎。
學而入仕歷經苦幸,一心報國壯志不屈。為扶正國家傾倒之勢,文天祥在荒涼冷落的戰火中煎熬四年,怎奈卻未能扭轉乾坤,僅而淪為階下囚。國家的仇恨與個人的屈辱讓他受盡折磨,但歷史卻記下了他那刻骨銘心的.一聲千古嘆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你是正義凜然的斗士。你勇敢地接過那些茍且偷生的人不敢擔起的責任,奮勇迎戰,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不受侵略與踐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僅是這一點就強過其他千萬只為安身立命的奉迎小人。我曾想,你最終的無奈抱憾怎樣一種郁結?怎樣一種不甘?感謝你,文天祥,你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教會我懂得什么是國,什么是家。
品味陶淵明,樂在素人心;閱讀蘇東坡,愁于思家親;感受文天祥,嘆因為國屈。當你們輕輕走過我的身邊,答案昭然若揭。
中華三千,古人,不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3
三國時期,英雄上百,但是,群雄逐鹿于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說,孔明算得上是英雄,他足智多謀,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遇的人才。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他最后不也是活活累死了嗎?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蜀國就這樣被他拱手相讓;孫權則不過繼承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被孔明給氣死了;呂布,乃是見利忘義之徒也……我認為,三國里面,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盡管書中說他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曹操卻建了一個三國中最大的國家——魏國,正如魯迅所說的他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他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除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之后,曹操繳獲了袁紹大量的圖書,資料,文件,書信,就發現其中有自己的人寫給袁紹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應,這是通敵的證據,這是背叛的證據,應該把它拿出來,一個一個按圖索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二心的,把那些動搖份子都給我揪出來,而曹操沒有。曹操發現這些一堆書信,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燒毀,曹操做得很漂亮,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就問曹操,為什么把這么重要的證據都毀掉了,因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勝強,老實說,自己心里都沒底,何況大家呢,這勾結袁紹又不是一個二個,三個五個,可能是幾十個,上百個,這都清算不過來,何必要清算呢,這個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當著全部人的面把這些證明全部燒毀,讓大家放心,跟著曹某,只要衷誠,以前的事我不知道。可見他的政治才能甚高。曹操很會裝糊涂,裝糊涂才能寬容人,寬容人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的天下。
他還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火燒赤壁使他元氣大傷,但他毫不氣餒,真乃帝王之大氣也!然而,敗仗并不能掩蓋他的.計謀。也有書說道,空城計乃曹操所設,當時,一個叫郭沖的人十分崇拜諸葛亮,才編是諸葛亮出的空城計。
他又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這樣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句。
他還有好多的故事,什么望梅止渴,煮酒論英雄,割發代首,敗走華容道……
當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曹操也有自己的缺點。他太多疑,誤殺呂伯奢,成為后人反感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有一點自私。他夢中殺人之事,也足夠兇狠。因不信任華佗,將他殺害,自己也因病去世。可是功大于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總之,我認為,三國英雄,非曹操莫屬!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4
記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學家,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當中,他的思想和論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卻以自己的成仁取義讓后人景仰。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最初了解他是因為六百年前的那場殺戮,那時便認為他是一個殺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后又讀了一些書,才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他。
唐代的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寫得很好,而方孝孺,卻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家鄉人稱為“小韓子”,可見其天資聰穎。父親方克勤對他一生的為人立世有著深遠影響。父親清廉簡樸,體恤百姓,言傳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觀形成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父親死后,方孝孺又遵照父親生前的安排,師從“開國之臣之首”的宋濂學習。宋濂稱贊他是百鳥之中的鳳凰,認為他才思敏捷、端莊凝重,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必然會超過自己。
一介書生,一代才子。在我看來,他應該在自己的家鄉過著閑適的生活,著書立說,教書育人;與名人隱士談古論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又渴望著有所作為。正是這樣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記得他在洪武朝就想為國家盡一份力,不料兩次碰壁,最終也只落得一個漢中府學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難同少年,功名謝時輩,心事愧前賢”便是他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到了建文朝,他終于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可這卻是一條不歸路。
我時常在想,如果他當初沒有步入仕途,或許我們現在就能讀到他更多的學術著作。退一萬步來講,如果他當初安心在漢中府學教書,或許一切的一切就不會發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場血雨腥風中,明成祖朱棣從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奪取了皇位,可這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朱棣就想讓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給他寫即位詔書以裝點門面。方孝孺對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對于朱棣的篡權很是不滿。他沒有理會朱棣,存心要為建文帝鳴不平。他在要寫詔書的紙上寫下了“燕王篡位”四個大字,說:“你就是殺了我,我也不會給你起草詔書的”,朱棣問他怕不怕誅九族,方孝孺卻說誅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聽到方孝孺這么說也很生氣,就把方孝孺的門生故舊也算作一族,全部殺掉,造成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十族之誅。
誅方孝孺十族,死者達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止。
“降亂離兮孰知其由?三綱易位兮四維不修。骨肉相殘兮至親為仇,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這是他臨行前的《絕命詞》,詩中悲憤的心緒令人不忍細讀。曾經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認為方孝孺是中國封建社會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卻認為他是一個英雄,一介書生為了正義和自己的信念,無懼殘暴的統治者,坦然走向死亡。他死時只有46歲。生命的長度無法掌握,但生命的寬度卻可以擴展。滿腹經綸的才子,成仁取義的英雄,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5
我常常在想,李易安究竟是怎樣的女子,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細致善感,是“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婉約輕愁,還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灑脫酣然。亦或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東江。”的豪邁沉靜……
我與她時隔將近千年,本應是西風不相識的人。可每每讀到她的詞卻恍惚間能看到她從風花雪月中走出來,淡雅柔婉靜靜站立,含蓄而自然的笑容從她的嘴角氤氳開來,那樣淡雅脫俗。
她出身貴族,擁有美好的童年,受過良好的教育。十八歲嫁為人婦,與丈夫趙明誠又琴瑟和諧。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嫉妒了,還是非要給她個美好的開始,又扔給她一個國破家亡的凄涼收場。在他們成親二十六年后,丈夫去世,也是李清照流離顛沛的開始。
殘花落,幾人憐;聞人語,何處見?幽幽小舟泛漣漪,楚楚凄歌醉蠟顏。思君碧葉間,燭影淚連綿。亂世中,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遭際,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我再不忍看,怕又想到她是如何凄苦的度日。
想必她晚年在讀到早年那些簡單快樂的`詞也會不由自主的落淚吧,只有離別,才更令人憂傷。當年的余花漫天舟清泛,一楫碧波水凌亂。最終卻也變成了香沉落絮人長嘆,曲終人散終成憾。然而這兒女情長的離別之愁,怎能與她南渡后那些凄涼的詞作對比?
彼時的宋朝早已是搖搖欲墜,幾近滅亡。徽宗父子等人的決定卻更令大宋雪上加霜,他們的腐朽無能,令李清照的愛國感情最終落空,她主張收復中原的希望成為泡影。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將對宋王朝的憤恨表達的暢快淋漓,那些在燈紅酒綠中度日的統治者還不及一個弱女子。而為什么易安身為女子卻又這樣勇敢。
難道就是為了讓她的詞變得雄渾奔放,憂國憂民,就一定要讓這個女人,隨著朝廷南渡,在人間顛沛流離,流徙飄泊,直至孤老死去?我不解
然而雖然丈夫故去,親人離散;即使國破山河破,任是自身窮困潦倒,仍念念不忘國恨。寫下《永遇樂。元宵》一面懷念昔日風光,一面因末世繁華感到悲傷。塵世的驚濤駭浪沒有將她湮滅,國破家亡的哀痛不會將她摧毀;浮生浮世,終是還要踏碎這場盛事煙花,待到枯藤長出枝椏,她最終也拔節而出。這樣出色的女文人,再沒第二個了。
楊柳依依依幾株?慘絮凄凄,只覺秋盡苦。冷風切切寒蟬噎,思愁迢迢梨花月。群芳過后空笙歌,簾卷窗攏,彼岸夕陽散。索飄蓬蓬不止,留云不住云已換。
時光依舊,任思緒穿越千年。亂世中,易安仿若有恨無人省,在蕭索飄蓬中黯然消逝,而今生今世希望她能做一個快樂自在的人,在江南的淡煙輕雨中,盛開如花。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6
請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一直流傳到現在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名垂千古的古人也是數不勝數。而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秦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是秦朝的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多民族國家的創立者。
自古以來,人們對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為了權利不擇手段。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事實上,秦始皇確實是一個殘暴的君王。
公元前20xx年,嬴政吞并六國,建立了秦朝,從此,第一個統一的國家誕生。但是很快就滅亡了。其中原因,就是秦朝的暴政。秦始皇在位時,嚴苛的法律,過重的賦稅、徭役和兵役讓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在秦朝之前的戰國時期,曾有過百家爭鳴局面,各種思想學派出現。秦朝建立后,嬴政為了加強思想控制,聽從丞相李斯的建議,規定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一律交官府銷毀。后來又用沙石砸死了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儒生。被后人稱為“焚書坑儒”;不惜百姓咒怨、民生疾苦修建長城、阿房宮、秦始皇陵,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更是體現百姓對秦始皇的痛恨。這一樁樁一件件,無疑都為嬴政暴君的形象作了加冕。
當然,殘暴是一點,嬴政既然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就不單單只是一個暴君。作為開國皇帝,嬴政為歷史發展作了巨大推動。政治上,首創了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彰顯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地方上,廢分封,立郡縣,為后世朝代的制度模式打下了基礎;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道路寬窄,鞏固了秦朝統一;為了邊疆穩定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保障了秦朝根基。在這幾點上,嬴政其實不失為一個明君。
嬴政的性格有很多缺陷,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無情殘暴。為了權利,逼死呂不韋,殺死親弟弟,囚禁母親;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又有些許自負。但是他并非沒有好的地方。茅焦曾抱著必死的決心勸諫嬴政,指責他強暴背理,有嫉妒之心,有不孝之行。而嬴政非但沒有惱怒,反而封給茅焦上卿爵位,并聽從茅焦的意見,將被囚禁的母親接回了宮,可見他知錯能改;為了國家的統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又可見他雄才大略。這便是我最欣賞的地方,有屬于帝王的魄力和豪氣,也有文韜武略的氣質,讓我心生崇拜。
作為君王,嬴政有如海深沉的無奈。雷厲風行、心狠手辣是龍椅的'本質,更是深宮代表的“權利”的靈魂。縱觀社會的變更、人類的進步,又豈不是次次被鮮血鑄就?歷史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經驗,更是哲理,從一代帝王嬴政的身上,我看到了歷史的殘酷,更看到了如利刃般的鋒芒。這或許就是我對他尤為欣賞的原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7
“醉里挑燈看劍,夢里回吹角連營。”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翻開浩瀚的歷史長卷,一位位歷史名人如一顆顆璀璨的巨星閃碩著耀眼的人文光芒,我心中最耀眼的一顆星就是詩人——辛棄疾
隱隱約約中,辛棄疾踏著沉穩的腳步向我走來,牽著我的手穿越千年的時光,一覽蕩氣回腸的宋金歲月。和你在一起,我受益良多。
你,豪邁的性格,偉大的理想,愛國的精神,樣樣使我欽佩不已,讓我長大許多。
為國:靖康二年,金兵的鐵蹄踏碎北宋疆域。稼軒,你身居北地卻無時無刻不想著“靖北虜,復國仇。”受你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感召,多少仁人志士匯聚在你的旗幟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金斗爭。
永難忘記那驚險的一夜,叛徒張國安作亂,你卻不顧個人安危,,率領五十義士,以“馬作的戶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速度勇闖濟州敵營,一人一騎一槍,一個飄逸瀟灑的身影,一個不屈的靈魂踏敵營如入無人之境,終將叛徒擒回建康行營。
那一夜,我學會了什么叫勇氣,更學會了什么叫為國!
為愛:“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曾幾何時,你不也像陶潛般過著閑適恬靜的生活。可戰爭的陰霾然你不得不火憤填鷹,扮演起了金人的絕命煞星。然而,我卻知道,浴血的軍刀掩蓋不了你無限的柔情。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在道光劍影中,你遇到了生命中的他。可惜自古多情空余恨,戰爭的漩渦,無情的將你們分離。多少年來,你一直不離不棄。終于,在一個“東風夜放花干樹”的元宵之夜,在“眾里尋他千百度”卻不得的情況下,“暮然回首,那里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一夜,我學會了什么叫執著,我也看到了你的執著。
為夢想:在浪漫的時光隧道中,稼軒,你帶著我讀了《美芹十論》的豪情,見證了“鵝湖之盟”的真摯,領略了京口北固亭的氣魄。
然而此時,我卻驚奇的'發現你俊朗的容顏漸漸老去,你剛強的雙手漸漸無力。
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變成“可憐白發生”的老人,競只在須彌之間。“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在時光隧道的盡頭,你用不甘平庸的英雄本色作鐵板,用永不言棄的執著夢想做銅琶,為你,為我敲響了生命中的最強音!
那鏗鏘有力的聲響,激勵著我啟迪著我,讓我學會了什么叫夢想!
古老萌動了青春,進步窒息了腐朽,中華民族的大旗再次在廣闊的原野上迎風展望。回收你帶我一路走來,你那為國為愛為夢想的事際影響的又豈止是一個崢嶸的宋金。你的精神穿越了歲月的峰頭,走過歷史的云煙,一直感染著我,鼓舞著我。
你,讓我學會了很多。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8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要說人才最多的是哪個時代?恐怕所有人都會想起那短暫卻又精彩、輝煌的三國。亂世出英雄!三國時代的英雄豪杰多得數都數不過來。而其中我最喜歡又最敬佩的,便是蜀漢名臣——諸葛亮。
說實話,三國之中最不喜歡的便是蜀國。“劉皇叔”靠著坑蒙拐騙占來的地盤建立了國家,我更喜歡曹操那樣靠著“真本事”打天下的人。但就在這讓我討厭的蜀國之中,卻有一個三國之中無人能比的大政治家,諸葛亮。諸葛亮從小就是一個天才,能力不下于管仲、樂毅。他一直想輔佐一位明主成就霸業,只是懷才不遇,直到劉備三顧茅廬。那時他才20多歲(在現代也就是個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卻能將天下形勢看得清楚透徹并制定出老總的路線,足可見其天賦。
我一直不明白,這個諸葛亮為什么不主動去投奔曹操或孫權?其實這便是他聰明和偉大之處——如果他投奔了那些強大的勢力,謀士如云的主公們根本不會把他放在眼里;而這位“德才兼備”的劉皇叔處于困境,自己的幫助一定會像久旱之后的甘露得到重視。于是,他開始自己精彩的人生。
接下來他的事跡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用兵如神重創敵軍、赤壁一戰大獲全勝、幫助劉備奪取荊州……可以說,每一場的勝利都有他的`功勞。
劉備當初被數十萬曹軍追得到處逃跑的時候,他沒有離開;兄弟諸葛瑾三番五次勸他投奔孫權時,他沒有動搖;前方茫茫大軍氣勢洶洶涌來時,他沒有畏懼……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面對所有困難,他只是輕搖羽扇,談笑間便將其解決。這便是天才的能力和品質。他選擇跟著劉備,便永遠跟著劉備,不論這位主公是強大還是弱小。這份執著,恐怕在現在這個追求利益的時代已經很難找到了。于是,他用青春換來了蜀國的崛起。十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年輕俊杰逐漸老去,但諸葛亮的心卻并未老!劉備去世之后,諸葛亮依然對蜀漢、對無能的劉禪忠心耿耿,勵精圖治,要“匡扶漢室”。先是七擒孟獲,用仁慈和寬容平定了南蠻;然后六次北伐,從未斷絕過伐魏的心,即便是每次北伐都無功而返,他仍然不放棄。這是為什么?因為他有著一個漢臣的赤膽忠心!
可是,也正是他的淡泊、認真、勤奮、細心讓一生料事如神的他敗給司馬懿。他再有文韜武略,老弱的身體也會被繁雜的軍務拖垮。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當然知道這一點。于是,在五丈原的一個雨夜,諸葛亮隨著那墜落的明星帶著遺憾走了。
他的離世讓蒼天都為之愴然涕下。司馬懿贏了,但他在精神上真的贏了嗎?諸葛亮對昏庸無能的從未動過取代的念頭,倡導節儉、淡泊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司馬懿做到了嗎?同是帥才,兩人的智慧相差無幾,可品質和秉性卻截然不同。這便是后人更喜歡、贊美諸葛亮而非甚至比諸葛亮更聰明的司馬懿的原因。
諸葛亮的為人的確讓人嘆服,不愧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贊美的蜀漢第一功臣,他的優秀品質是華夏子孫的典范。我敬仰他!
、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悠悠歷史長河中,你是否有一個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歷史在時間的面前越走越遠,但是歷史中那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卻依舊銘刻于每一個人心中。感動你我的,可能是他們的精神,可能是他們的事跡,也可能僅僅是他們的一句話,但是他們都在用自己生活經歷教育著我們。
他,一生壯志未酬,卻依舊開朗樂觀;他,被人誣陷,卻依舊豁達從容;他,被貶黃州,卻依舊倔強泰然。是的,他就是蘇軾。
你的樂觀,令人奮發
第一次讀你的詩是在《唐詩三百首》中。當時看到的是你的《浣溪沙》。粗略的看了一遍就被詩中描繪的景色所吸引。整首詩動靜結合,相得益彰。上闕中的蘭芽浸溪、沙路無泥、蕭蕭暮雨、子規聲啼無疑都是生活中細小的景物,但它們構成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春光,令人心馳神往。而下闕卻筆鋒一轉,寫起了心態的'“動”,抒發了你的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情懷。體現了你的坦蕩、樂觀,令人奮發。蘇軾,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為你的樂觀,因為你的進取,你是我學習道路上的動力。
你的倔強,赫然在目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便是你對生活的態度。記得那時的你已被貶到黃州。而你仿佛早已習慣了這褒褒貶貶,在風雨之中閑庭信步,寫下了這首《定風波》。“吟嘯”、“徐行”,你那從容的態度躍然紙上。雖然條件簡陋,但是一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使你的豁達風度宛然在目。而區區兩字“誰怕”更寫盡了你的倔強。是啊,人的一生自然會有風風雨雨。誰不是呢?但是你用你的泰然處之給我做出了榜樣。蘇軾,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為你的從容應變,因為你的沉著履險,是你教會了我對待人生的態度。
你的豪放,氣勢磅礴
你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這樣描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你為整首詩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遠的背景。一下便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壯志未酬的你兀立江岸憑吊著英才。詞中你把周瑜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同時也流露出你的感概和人生如夢的遺憾,你是否也想像周瑜般施展自己的才華?這首詞抒發了你的壯志和豪邁的英雄氣概。蘇軾,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為你的豪放,因為你的氣魄,你讓我認識到了磅礴之勢是何等的令人動容。
蘇軾的一生都不是很順利,可是他仍然樂觀自信,豪放灑脫。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面對生活中、學習上的不如意而氣餒呢?古人不遠,因為他們的精神影響著我們;古人不遠,因為他們的事跡震撼著我們;古人不遠,因為他們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0
在我的星空有一顆閃亮的星辰,在我的心中有一個不屈的靈魂,凝望那扇半掩的窗,我讀懂了你……
——題記
看到粽子,我就想起了你;手捧《離騷》,我讀懂了你。為了國家,為了正義,你那縱身一躍,被定格在歷史的畫框里,你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靈魂。
我穿透了兩千多年的時空,把目光停留在你那半掩的窗戶上。于是,總在這樣寧靜的夜晚,散落一個又一個欲言還休的日子,無可奈何地將光陰虛擲,卻一遍又一遍把你深情地呼喚。你的名字,跨越了千年的歷史,依舊是不老的傳奇。
都市的喧囂,破壞了夜的寧靜,月亮被輝煌的霓虹燈映襯得黯然無光。我拉上窗簾,遮住燈紅酒綠的世界,留住我一室的靜謐。
伴隨著一滴清淚、半杯香茗,我細細咀嚼你生命的絕唱——《離騷》。“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是何等的豪邁;“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又是何等的憂郁、彷徨。你杰出的治國才能,可與日月齊暉;對楚懷王的忠心,天地可鑒。然而,楚懷王卻輕信奸佞之言,疏遠忠義之士,你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施展過人的才華。于是,你縱身融入汨羅江的滔滔江水,成為世人永恒的記憶。
即使在你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依然保持著一貫的高風亮節。縱然舉世皆濁,你仍在心中恪守著一方凈土,這便鑄就了你不朽的靈魂。
揮之不去的凄清,糾纏著對你的呼喚。從我手心靜靜流淌的音符,擾亂了我的思緒。我感嘆著你多難的命運,細數著你悲壯的遭遇,徹夜難眠。
在朦朧的月夜里,對你的緬懷猶如月色一般朦朧。夢里的你,來了又走了。離去的足音,不正如你暗淡的憂郁?
也許,你不想讓沉重拖滯你的輕盈,不想讓頑冥牽絆你的不羈,于是,你選擇了憤然離開,卻留下了不朽的詩行。你與楚懷王,就如同兩條平行的鐵軌,離得雖近卻永遠不能相交。天上的星月甚是誘人,但它屬于所有人的眼睛。正如你滿腹的`治國之道,并不僅僅屬于楚國,無論在哪個諸侯國,只要遇上求賢若渴的明君,便定能造福一方。
世事變遷,光陰不復,如今已是四海升平,百廢俱興。遠離了烽煙四起的歲月,卻升華了對你無窮的懷念。我仰望天空,呼喚著你的名字……
天空中只有浮云飄過,我驟然發現,我的想法是何等空虛。突然想要把你的名字編織在蔚藍里,好讓我的想法盈滿樓臺天宇,或者將思緒嫁與風,任其漂泊;或者把心靈上道鎖,鎖住緬懷。
由于間隔著兩千多年,我只能站在你的半掩的窗外,遙遙地把你凝望,深情地把你懷想。我雖只能在現代讀你的詩文、故事,卻被深深地感動著。我非常喜歡你《離騷》中的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時時激勵著我百折不撓、不遺余力的去追求,去探索。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1
中國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抒寫了無數光輝燦爛的文明,抒寫了無數威武雄壯的戰爭史詩,也掀起過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大潮,在這其中涌現出成千上萬富有創造性和進取精神的人物。在無法逆轉的社會大潮中,他們用各自的力量在歷史的長河里留下一串串不可磨滅的印記。在這一串串印記中,最予我啟迪的是遠在春秋魯國的孔子。孔子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以“仁愛”、“禮義”為根本,形成了孔子思想,創建儒家學派,對中國兩千年的社會和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孔子一生為實現充滿“仁愛”、“禮義”的理想社會,為教書育人而不懈努力。故此,他特別注意自身修養,一生學無常師,孜孜不倦:問禮于老子,學琴與師襄,拜訪八旬老翁。不斷的學習使他成為博學多才的學者,無論在政治上、教學上還是生活中,都閃現出其睿智的光芒。“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和主導精神,其內容十分廣泛,體現在孔子思想的各個方面。
孔子提出“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的行為,以“禮”為行為規范就是“仁”了。原有的禮被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孔子又提出“仁者愛人”的觀點,即仁者要對世人有同情心,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他又以此概括為“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不要強加于人。這種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懷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他提出“以德治國”,他認為以德治國的根本保證就是統治者必須成為道德的楷模,“惠民”,“愛民”。他還認為,一個要成為仁德的人,主要靠自己的主觀努力;為人應該嚴于律己,寬于待人;自己有德行,就不要老是擔心別人是否會賞識和理解自己;君子要安貧樂道,舍生取義,不斷地自我反省。此外,孔子還是偉大的教育家。其一生弟子達三千多人,精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孔子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他教育學生,只有通過艱苦地學習才能得到知識。
在學習態度上,他要求學生學習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倡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他還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等言論教育學生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孔子,這個偉大的名字,是用奮斗、坎坷、智慧、光環、失敗和堅韌鑄成的豐碑。
孔子的一生是治學教書育人,執著追求仁政德治,不計榮辱,為國為民的一生。他是中國思想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第一個形成完備思想體系的思想家。在孔子仁德的影響下,我懂得了“禮”、“德”、“忠恕”、“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明白了反復溫習學過的舊知識,才能獲得新知識,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學習方法。我將在孔子這座豐碑,這座航標的指引下,逐漸成長,把儒家學說推行并完善下去!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2
小時候,我總該聽收音機里聽說書節目,那時一說到曹操,大多是說他“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看戲劇,看見的曹操的臉都是白的。總之,那時的曹操就是一個奸臣的形象。也正因為如此,我從小就對曹操沒什么好印象。
而隨著我逐漸長大,我對曹操的看法發生了改變,我開始逐漸對它產生了一種喜愛與敬佩之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年輕時期的曹操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但當時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后來公元184年曹操于漢末黃巾起義時顯露頭角,后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后,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后戰勝了關中李傕、徐州呂布、淮南袁術,并接受了張繡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公元201年在倉亭(今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鏟除了袁氏殘余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公元208年,曹操就任東漢帝國丞相。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在赤壁(湖北省黃岡市境內)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筑了整個魏國基礎。公元215年攻占陽平關,擊敗、降服了漢中張魯。公元216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死后葬于高陵。
曹丕繼位后不久稱帝,追謚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曹操的一生,是征戰的一生,也是從政的一生。在戰亂時期,他采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農業上,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不但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而且是自己的管轄區成為了當時幾乎最富裕的地區,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他用人唯才,使一大批著名的文臣武將如荀彧、郭嘉、徐晃、于禁、龐德等等。在征戰中,他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并將這些兵法運用于實戰,取得了諸多勝利。另外,他還善于詩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這些詩篇既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也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與其子曹丕、曹植并稱“三曹”。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是一個在東漢末年的亂世英雄,為北方地區的統一作出了貢獻。我們應該對他作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讓一個真實的英雄曹操展現在我們面前。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3
歷史的車輪碾過公元前771年的時候,開始變得沉重,刀光劍影中。一群兇蠻的犬戎人圍住了鎬京,鎬京淪陷,西周滅亡。“禮樂征伐天子出”的狀況一去不復返。諸侯們征戰不絕,整個社會演繹著“武君五十二,亡國三十六,諸侯奔走,不得不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的鬧劇。于是此起彼伏的戰鼓顫栗著華夏,四起的狼煙籠罩了大江南北。一個還未成熟的社會在戰火中開始迷茫—拯救它的將是哲學。
于是衣帶飄飄的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緩緩走來,帶著一種神圣的憫世情懷,帶著一種似乎是上天賜予的責任感開始關注這個世界——惱人的戰鼓,恢復它的一片寧靜;驅散吃人的狼煙,還原它的一片透明。
從此神州大地上便出現這樣一個忙碌的身影。他一遍一遍地教導他的學生諸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方法,“不恥下問”的道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不厭其煩地說服他們,他還身體力行,以自身為典范,向廣大民眾表演他的“食不言,寢不語”,坐在車上則不張望,不大聲說話等有著眾多規范的行為,然而在繁縟的禮儀下,他卻如同戴著腳鐐的舞者般自由而灑脫,因為這一切只為了心中的“烏托邦”。
那里沒有戰爭和苛稅,那里一片祥和安寧。人們自覺的用道德規范著自己,因此就無所謂偷盜、搶劫。君主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讓大家信服,因此就無所謂征伐、權謀,人們的生活必定是幸福的。
還是這個理想的世外桃源,讓他做著這一切,成為他一心的信念,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異并未使他沮喪,反而使他對理想更加渴望,他的原始的人道主義與博愛精神告訴他實現這種理想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
于是,這個倔強的老人便開始了無休無止的講學與說服。他沒有莊子持竿而不顧的不屑與灑脫,他同下大夫說話,溫暖而快樂,同上大夫說話,正直而恭敬,他沒有阮籍的放蕩不羈,他喝酒從來都適可而止,生活有規律,他甚至衣著打扮都很講究,不用深青色的布鑲邊黑色的罩衣配黑色的羊皮襖,白色的罩衣套白色的鹿皮襖,他的禮儀與規范數不勝數。
他自信一片陽光可以照亮哪怕再黑暗的角落,他也自信每人都是一片樹葉,對道德的渴求如綠葉之下的陽光,他以為整個世界就是暫時進入了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澤將使它生機勃勃,容光煥發,于是他盡力發光,然而他換來的卻是其他學派的冷眼相看,國君們的一笑了之,就連勞苦大眾對他的理論頂多也只是抬頭仰望,但他從未放棄。
這個執著的老人又一次揮鞭驅車前行,下一站將在哪里?或是永無盡頭?一切都是如此迷茫,然而老人毫不在意,黃昏中,他微笑著遠望,或許他以看到理想中的圣地……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4
丁香花的葬禮/埋葬深深眷戀的回憶
殘朵停止呼吸/滲入大地沒人會注意
好似流光不經意/帶走一切過往的印記
——題記
一
西沉的落日暈開一片片紅暈,把萬物都染成了一種淡淡的粉色,很溫柔、很曖昧。
隔著一條馬路,我望見了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我踱步向她走去,與她同行。我看見她那美麗的容顏,我恍然大悟——她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直到很久以后,我還會時常憶起那個溫暖的黃昏,那些絕世的傾城。
十字路口,我向左,武則天向前,緩緩的道一句“再見”,隨即各奔東西,只是又有誰能料到,很久之后,我們的一切,就如同那天一樣,一個向左,一個向前,踏著兩條永不相交的直線,我們漸行漸遠,再也沒有交點。繁華墜、柳絲垂……
如果我們知道結局,當初還會那么輕易地道出再見么?
但是,能有如果么?
人生只當如若初見。
二
十二點的陽光籠罩著迷蒙的纏綿,相互交錯。
“我們出去走一圈吧。”武則天對我說。于是,我便跟著她來到宮外,我們躍上樓梯。我坐在她身旁,隱隱的我聞見了她發絲中溢出來的丁香花的味道,我們輕輕哼著《貝多芬的悲傷》,目光鎖定遠處那座筒子樓,那里,有太多我們的秘密。
那段光陰,如一句散漫而華美的諾言,美得讓人不敢直視,仿佛那只是完美的幻像,是那么不堪一擊,稍縱即逝。
“我們永遠在一起,不要分開,好不好?”“嗯,我們一定會一直在一起的,永不分離。”那時的溫暖,目光堅定而明亮,深邃的瞳孔,仿佛融入了整個太陽的光芒,我沒有絲毫猶豫的選擇了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永恒到永遠。
宿命里,有人輕嘆:都是神的孩子,都有明媚的憂傷
我現在終于知道,歷史上說她是一位殘忍的女人,殺害自己的兒子。這并不正確,我認為她是一位溫柔的女性,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三
當畫面定格的時候/多么嬌柔的花/卻躲不過風吹雨打
她抱著她那把深藍色的古箏,為我彈奏她最愛的那首曲。那微微顫動的琴弦,朱唇輕吐的語言,是我永遠無法突破的防線。
一曲終了,我連忙鼓掌,她淺笑,握住我的手“你的手怎么這么涼?”“我是寒體質,一直都是這樣的啊。”“那怎么能行?””她微微皺眉,道:“以后冷的時候,就伸出雙手,伸向太陽。”我略微笨拙的學著溫暖的`樣子,仰起頭,伸出雙手去擁抱那一片陽光以及空氣中隱隱約約飛舞的纖塵。嗯,的確會感到溫暖。
那一米屬于我的陽光。
四
櫻花瓣/飛過/風幽怨/水清寒
一顆怒放的櫻花樹下,我和溫暖肩并肩,席地而坐,粉嫩的櫻花映證了我倆的笑顏。在我們手牽手去買冰棒時,人流將溫暖與我隔開。我高聲呼喊著她的名字,卻只能看著他被無奈地擁向那頭,混入雜亂的人群。我再也找不回她了。
人潮過后,只剩下我一人,形單影只。
一拳砸在身旁的櫻花樹上,關節一陣巨疼,枝干搖晃,櫻花紛紛落下。溫暖,是我把你弄丟了嗎?
我們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
這就是我的想象。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縱觀歷史舞臺,有多少英雄人物名垂千古,倍受世人景仰。
然而在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中,我喜歡的有三人,他們便是潛心教育事業的孔圣人,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才女林黛玉以及千古詞帝李煜。逝者如斯夫——孔子《大學》里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這段話告訴人們,“治國、齊家、修身、正心、誠意”的第一步也是學習求知,只有學習求知,才能明白世間的道理。毫無疑問,你——孔子深刻地理解并踐行了這個道理。你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潛心求知,其偉大精神超凡脫俗,曠世罕有。你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提倡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你潛心鉆研,總結了溫故知新,學思相結合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你門人弟子3000,其中賢人七十二,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梁。
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你生于亂世,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你的求知精神,對教育事業的執著無不倍受世人推崇,人們尊稱你為“孔圣人”。紅顏薄命——林黛玉你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體弱多病,才情甚高。你雖父母雙亡,進入賈府寄人籬下。但仍保持堅貞品格,孓然一身。你雖尖刻但心地善良,眾人皆盼寶玉入仕,只有你從不向寶玉提哪怕是一句讓他入朝做官的事,寶玉視你為知己。你敢于向世俗挑戰,忠于寶黛的愛情。但盡管愛得真摯,仍難逃當時社會制度的掌控,在彌留之際親見寶玉迎娶薛寶釵,最后含恨而終。
后人對你多有誤解,認為你尖酸刻薄,不善交際。然而我卻喜歡你,喜歡你的坦率熱誠,喜歡你的絕代風華,喜歡你的多才多藝。南唐后主——李煜你本名從嘉,才華橫溢,本無心于皇位。然而造化弄人,最終還是被推上后主之位,改名為“煜”。你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生性軟弱,不善治國,后被趙匡胤所滅,過著階下囚的生活,你忍辱偷生,委曲求全,但還是難逃一死。我同情你的遭遇,卻更喜歡你的'詞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極言你的亡國之痛與無限哀愁。“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寫盡你的心酸血淚史。
你被世人銘記不是因為你是南唐后主,而是因為你是千古詞帝,你的詞打動了千萬人的心,也深深打動了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越來越多的英雄人物浮出水面,然而我還是喜歡潛心教育事業的孔圣人,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才女林黛玉以及千古詞帝李煜。不管時光如何流逝,歷史如何變遷,我心依舊,情依然。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相關文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02-25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精選51篇)04-24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精選40篇)12-12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5篇02-25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精選37篇)09-22
(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5篇01-29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作文03-02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通用34篇)12-15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竇漪房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