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作文共1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孝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而我家的家風,就是孝。
爸爸和媽媽很孝敬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我記得有一次,快要過年了,爸爸和媽媽打算給爺爺奶奶買點東西,買點什么呢?爸爸和媽媽為此傷透了腦筋。爸爸說:“爸愛喝酒,買箱酒吧!”媽媽說:“不行啊!爸有高血壓,你又不是不知道!”媽媽又說:“買箱奶吧!奶既有營養又好喝。”爸爸說:“行,買幾箱奶,再給爸媽買幾件衣服。”就這樣,爸爸和媽媽還有我一起去了商場。爸爸挑了一件衣服,媽媽說:“這怎么能行呢?顏色太鮮艷了,媽肯定不喜歡。你看這件還不錯,很適合老人。”“更不行了,實在太土,跟土包子差不多。”,爸爸媽媽挑這不好挑那不好,把服務員都給弄到不愿意了。過了好長好長時間,他倆終于找到心滿意足的衣服了,我們付了錢,就去爺爺家了。到了爺爺家,爺爺說:“來就來啦,還買這么多的東西。”爸爸趕緊拿出給爺爺奶奶買的`衣服說:“爸媽,趕緊試試合不合適。”爺爺說:“不用試了,你們給我們買的,一定合適!”媽媽把手里拿著的幾箱奶遞給奶奶說:“媽,我爸你倆天天早上起來,拿兩袋奶放到鍋里煮著喝,有營養,還補身體。”這時奶奶眼睛里閃著淚光。爺爺說:“別走了,在這兒吃吧!”我們就在爺爺奶奶家吃了飯,那晚我們聊到了凌晨一點多才散。
第二天,媽媽給姥爺打了一個電話,說:“爸,我媽你倆身體還行吧!”姥爺說:“挺好的。”“你們在南邊想吃點啥就買點啥吃,別太省了。”“嗯。”“爸,你能把電話給我媽,我跟媽說兩句。”“媽,天冷了,多穿點衣服。”“嗯。”“還有讓我爸少抽些煙,少抽些煙他咳嗽就好了!最后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孝,就是在寒冷中的一杯溫茶;孝,就是對長輩的幾句關心話;孝,就是給疲憊的父母捶背捏腿……孝就這么簡單,但是,對父母做的這些事,也沒這么簡單,因為,這些事當中,蘊含了一顆顆濃濃的孝心。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2
國慶假日期間,《浙江好家風》陪伴著我到東陽、上虞老家做客。我在車上聽著親子吟,和爸爸媽媽聊聊《浙江好家風》中的故事,一路上都是歡聲笑語。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家訓,說的是家庭或家族祖輩對子孫后代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我問爸爸:“家必有訓,那么我們宋家有沒有家訓呢?”我爸的話匣子打開了:“我們宋家在村里也算是書香門第,太太和爺爺都是當時小有名氣的讀書人,對子女的要求都很高,幾代人下來已經形成了好些不成文的家訓,比如孝順、善良、規矩、勤奮、互助等等,家族人人都在自覺遵守,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人。”
車下高速,路過曹娥江,聽爸爸說這是上虞的母親河,取名曹娥江就是為了紀念東漢年間一名叫曹娥的少女投河救父的孝順壯舉。
原來我們宋家就生活在有“孝順”土壤的上虞,那么其中《陸隴其:巧妙教育不孝子》的故事聽起來也覺得格外的親切和深刻了。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也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在生活中,我看到外婆生病住院時,爸爸媽媽會請假陪伴在左右;當奶奶身體不適時,爸爸媽媽會時常關心問暖噓寒;爸爸媽媽會讓我定期給遠在東陽、上虞的外公外婆和爺爺打個電話聊聊天關心關心。我明白了,原來爸爸媽媽的這些舉動和清朝的.陸隴其一樣,這是孝順的體現。
媽媽讓我去尋找“孝順”在哪里,我告訴媽媽孝順就在我們身邊和家里。爸爸媽媽回到家時我主動熱情迎接送上擁抱,扶著膝蓋不好的奶奶上下樓梯,水壺里沒水時主動到小區里打純凈水,上課認真聽講學習有進步,鍛煉身體健康成長等等,從媽媽投來贊許的目光中,我感到我原來也可以做得很好。
爸爸說要考考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說的是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又是表達了什么意思?這難不倒我,這分別是《弟子規》和《游子吟》中的名句,講的也都是要孝順,要有感恩的心。
我想我會一直把“孝”字牢記在心中,從身邊點滴做起,發揚良好的宋家家風,也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3
古往今來,我國代代都有新的人才出現。這些人才無非就是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這些優點都可以稱之為“美德”。
我國傳統美德已傳承了近五千年之久。距現在十分遙遠的古代就有“忠”“孝”“仁”“義”“信”等傳統美德。“忠”指對國家忠心;“孝”指對父母長輩的孝心;“仁”指對任何人或事情存仁慈之心;“信”指對朋友的信任與做生意的誠信。
其中“孝”數小黃香的故事較為有名。話說在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黃香的小女孩,她十分孝順。夏天天氣熱,她便拿扇子把席子扇涼了等她父親來睡;冬天天氣冷,她便躲在父親的棉被窩里,為父親把席子弄暖。這充分體現了她真摯的孝心。
這只是我國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
孝,這種情感是無法用多么精美的文字來褒獎的。它就是那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我把孝視做兒女們對父母親的愛所做出的回報行動。它可以是兩代人之間沒有隔膜,能心心相印。我認為兒女們對父母的孝心是父母對兒女的關愛的回報。如:常替父母親做些家務、幫他們捶捶背、送他們一些小禮物讓他們知道我們長大了、懂事了。讓他們明白自己所付出的那份愛已有回報了。畢竟我們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父母都沒少操心過。成績好時,父母便會提醒我別太驕傲;成績壞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別氣餒。這一切難道不表示我們付出的孝心亦是有價值的嗎?
人們啊!為什么不用孝心去裝飾生活呢?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一個畫面:一位老農與她的老伴生下了一個小孩,并千辛萬苦地把這個小孩撫養成人。給他吃好的',穿好的。直到這個孩子出社會工作。但是“好景不長”。這個人在工作途中迷上了賭博,接著便沉迷在當中。撫養他的父母不斷的責罵,勸誡他不要再沉迷下去了。他卻大聲說:“老家伙,現在我松手,以前輸的錢要向誰要。況且這些錢是我自己賺的,你憑什么干涉我?”老人家生氣地說:“就憑我是你老爸,憑我把你生出來。”
看到這里我便不想看下去了。我想這種不孝的人應受盡世人們的唾棄、鄙視。老人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為的就是想要他好好做人,等自己年老體衰后有所依靠。不料,他卻誤入歧途,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我想這對于老人家來說應該是個無比沉重的打擊吧――多年來的心血付之東流。叫老人家情何以堪啊!
唉,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讓我們細細品味“孝”的真諦吧!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4
古人曾經說過:“百善孝為先。”我們家就世代流傳這句古話。父母在我還是兒童時就告訴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在生活中媽媽很尊敬奶奶,在我三周歲時,奶奶大病一場,久久臥床不起,媽媽每天衣不解帶的照顧奶奶,日漸消瘦,鄰居都說奶奶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才得著這么個好兒媳婦。盡管媽媽盡心盡力的照顧奶奶,可病魔不會有同情心,更不可能發生奇跡,有一天奶奶輸液,半夜里奶奶扎滿針眼的手上的針掉了,殷紅色的鮮血往外流,媽媽急得頭上直冒冷汗,因為在偏遠的山村沒有一個醫生,而村中唯一會扎針的`王奶奶也搬走了,后來媽媽想出了一個法,自己給奶奶扎針,可奶奶硬是不讓,生怕扎針扎壞了,媽媽平日里觀察醫生扎針,耳濡目染,倒也會了些,好不容易扎上了針,可奶奶又說媽媽扎的和醫生扎的不一樣,于是嘮叨了媽媽不知有多久,有時語言尖酸刻薄,爸爸后來都生氣了,可媽媽卻總不反駁,依然悉心的照顧這奶奶。
奶奶年紀大了,從老家搬出來到我家住,平日里奶奶不是曬太陽就是看書,不知有多無聊,爸爸看到了,就決定和媽媽一起去老家把電視搬過來,讓奶奶在無聊時看看,不至于整日懶洋洋,病怏怏的。這一次去老家路途遙遠花了不少錢加油,再說了,回一次家也要給鄉親鄰居們買些東西,而且到老家時天色已晚,只能暫住在老家一夜,老家因很久沒有人住所以潮濕,陰暗,還有幾只小耗子,媽媽怕耗子,所以一夜沒睡,到天亮才睡了一小會。不但如此,老家還在山下,下雨時節土路濕漉漉的,車子很難通過,回去時媽媽又淋了雨發了高燒,但父母毫無怨言。
父母的行動,從小就在我的腦海里生根發芽,長大后我也要像他們一樣。
“百善孝為先”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我們成人就有義務和責任照顧、贍養他們,我們即使衣不遮體,食不充饑,但對父母的孝心一分也不能少。我們即使筋疲力盡、窮困涂倒,但對父母的尊重也不能少。父母訓斥我們,那是母愛與父愛的另類表示。羊羔尚且跪乳,烏鴉還能反補,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傳揚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5
“無規矩不成方圓”,自古以來規矩都很受人們青昧,“江南第一家”就是以良好的家風和嚴厲的家風聞名天下,因此良好的家風對一個孩子的未來是多么重要啊。
可以說,很多名人的家庭都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多少人又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家風的好壞取擇于父母的做人的品質,兩個品質好的人,教出的子女又會壞到哪去呢?
我的父親是個普普通通的工人。有活時,就常年在外頭,過年過節也不回家,家里的一切都靠母親打理。沒活時,就在家種菜,整天泡在田里,不讓自己閑著。
可是,那一次,在外的父親放下了手中的活,急急忙忙的從工地趕回來了。原來,奶奶病了,父親才如此著急。回來后,父親便日日夜夜陪在奶奶身邊,吃喝拉撒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姑姑們看父親幾天幾夜沒好好休息了,想幫忙照顧,讓父親回去好好睡覺,父親不同意。“放心吧,這也是我們的媽媽呀!”姑姑勸父親,軟磨硬泡終于把父親支走了。盡管姑姑們把奶奶也照顧得無微不至,可父親還是不放心,隔三差五的就來檢查姑姑的工作,直到奶奶康復出院了。離開的那天,父親對奶奶千叮嚀萬囑咐,都是一些“保重身體”“別累著了”“注意休息”的話,奶奶都一一答應,父親才依依不舍得回去工作。
我看到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孝順的兒子,他有一個雙目失明的父親。一次他們去吃面,兒子很大聲的叫了一聲:“兩碗牛肉面!”然而,卻又小聲的對服務員說:“請麻煩把我的那碗換成你們店里最便宜的面,謝謝!”面上來了,兒子悄悄的把身上帶的牛肉全放進父親的那碗面里,然后遞給父親。父親接過面,用筷子撥動著面,一邊不停地把碗里的牛肉挑出來夾給兒子,一邊說:“這家店真厚道,這么多牛肉。”兒子一聲不響的接受了父親夾來的牛肉,過了一會,又悄無聲息地夾回父親碗里。”
原來兒子的`“兩碗牛肉面“是叫給父親聽的,自己吃的其實是最便宜最難吃的面,父親把自己的牛肉夾給了兒子,兒子又夾回來,這看似小小的舉動其實都包含了父子之間濃濃的情誼,父親愛著孩子,兒子孝敬父親,兒子都想著父親,為父親好,從未想過自己,這種孝心難道不是最美好最純潔的嗎?我為這個兒子的孝心所感動。
不知從何時起,我對對孝敬父母的人都充滿敬意,黃香溫席讓我為之敬佩。而對于不孝敬父母的人,我會為之厭惡,對于“啃老族”我更討厭。這都是父親的緣故吧!
這是父親教給我的——對父母的孝心永遠都是人世間最美的語言、最貴的禮物、最好的報答!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6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都說:“百善孝為先。”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孝敬長輩。做為孩子,我們都只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長輩對我們的愛,卻從未想過要去回報他們。
爺爺奶奶都在鄉下忙,很少來城里,所以我對他們的感情很生疏。自從家里欠了點債,他們就更忙了,每天起早貪黑地干活。
記得10歲那年暑假,由于母親要照顧弟弟和在城里上班的父親,只有我一個人回了老家。一天中午,太陽正火辣辣地照在頭頂上,午飯雖然煮好了,可爺爺奶奶還不回來,我也沒吃飯,在一旁看電視消磨著時間。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焦急的心房。11點10分、15分、20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如坐針氈,站起來給奶奶打了個電話,“奶奶,你們要回來嗎?”我問奶奶。奶奶說:“你先吃吧,我們還有些活兒要干,我們喝點水,吃些果子,中午就不回來吃飯了。”說罷,電話就掛了。
我盛好自己的飯,迅速地扒了幾口在嘴里,想他們不吃飯怎么行?餓著肚子又怎么干活?要不然我給他們送飯吧!可我又不知道他們在哪,萬一迷路了怎么辦?可一想到他們還餓著肚子在干活,我的心里很糾結。老師、父母不都常說:“百善孝為先,應該孝順父母,孝敬長輩。”于是我下定了決心要以實際行動表示自己的一片孝心。
我盛好飯菜,用保鮮膜蓋好,裝在袋子里,帶著一份孝心上路了。路上,我提著飯菜,向其它在山上干活的人打聽,走走停停、尋尋覓覓。終于看到了他們疲憊不堪的身影以及被汗水濕透了的`衣服。我急忙跑上前,對他們說:“爺爺奶奶,你們先休息,吃了飯再干。”說著把飯菜放在一塊大石頭上,他們用驚異的目光看著我,爺爺笑著說:“我們孫女有出息了,會給我們送飯了!”他們接受了我的一份孝心,一份遲到了的孝心。頭頂的烈日照得我大汗淋漓,可我不覺得熱,心里樂開了花,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云。
孝,其實很簡單。我為爺爺奶奶送的飯菜中就包含著我的一份孝心。因為盡孝,才知道爺爺奶奶的辛苦,已經滿頭銀絲,卻還義無反顧、盡心盡力地干活,盡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子女,難道我們不該盡自己的力量來回報他們,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爺爺奶奶的一片孝心?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7
【作文題目】
請以“百善孝為先”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 1)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感情真摯,不得抄襲。
(3)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優秀作文】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事的基本道德。
寒假期間,我觀看了電視劇《紅孩兒》,紅孩兒為他的媽媽所做的一切,都讓我感動。媽媽因為疼愛紅孩兒,得了痛心病。紅孩兒每次看見媽媽發病的情景,心里非常難過。他聽說凈水池里的水可治百病,便背著媽媽來到凈水池邊。心地善良的水神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治好媽媽的病。最后,水神告訴他,只有在日落之前,找到一百種止痛的草藥,才能治好你媽媽的痛心病。于是,他翻山越嶺到處采藥,在日落之前終于找到一百種草藥。就在采摘最后一種草藥時,小小狐貍騙他說:“只要吃了唐僧的肉,就能治好你媽媽的痛心病。”紅孩兒起初不相信狐貍的話,可是一百種草藥只能塹時止疼,卻不能除根。這時,紅孩兒相信了小狐貍的話。紅孩兒捉到了唐僧,準備蒸熟了給媽媽吃。孫悟空不顧一切去救唐僧,便和紅孩兒打了起來。孫悟空敵不過紅孩兒的三味真火,敗下陣來。觀音菩薩知道了,懲罰了紅孩兒。紅孩兒犯的錯是因救母心切。觀音菩薩念其孝心,出手治好了紅孩兒母親的病。菩薩告訴紅孩兒,只要以后不惹媽媽生氣,痛心病就不會發作了。
我們要學習紅孩兒那份孝心,而不應學他份頑劣。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會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尊敬贍養父母長輩,不只是報答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更重要的是盡我們的義務。孝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孝敬,又怎能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呢?對父母長輩的孝心有多種表達方式,一句親切的問候,一次耐心的傾聽,一段貼心的話語,一杯溫暖的熱茶,一把舒適的椅子,一份生日的禮物,都能讓他們張開笑臉。孝敬父母長輩就表現在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8
“百善孝為先”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孝順自己,然而又能有多少孩子能夠做到呢?在這里有一場盛大的活動,在活動中讓我們見證了世間中的孝心,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良好的溝通、信任、支持和欣賞。
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藍天,而我們是藍天中的白云,當白云變成了烏云,天不再藍,而是非常的暗淡。當孩子們令家長們心灰意冷時,家長們總是非打即罵。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總是層出不窮;子女就開始任性,而父母就為此操心。其實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有當父母打開了子女的世界,并走進了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子女,才能改變自己的子女。
古有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但父母給予我們的何止是滴水之恩; 父母賜給我們生命,教育我們成人,這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深恩。
至今,當天的活動還是令我記憶猶新,那天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名名無私的愛心人士,一道道淚痕掛在每個人的臉上。眼淚始終在我的眼眶中徘徊,最終還是溢流出來。新子之情,體現在會場的每一個人之間,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著幸福的面容。
這次活動教會了我們應學會感恩:感恩一切我們愛的人和一切愛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過我們和一切給予我們恩惠的人……
我在這場隆重的活動中受益匪淺,我和我的父親雖然只是靜靜的坐在那兒傾聽,傾聽著講著一例例生動的故事,但也收獲了不少的“精神食糧”。同樣也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懂得了不少為人處事的道理。
在這次活動中,大約有七百多號人參加了該活動,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活動,光是會場的布置就讓義工們頗費周心。通過這次活動,同樣也體現著愛心人士的良苦用心,讓我們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撫養長大,而我們卻不能為父母做些什么,父母也不企圖什么,只是希望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對我的恩,我深深地記著,父母對我們的努力付出,我默默地看著,父母對我們的大恩大德,我是永遠也不會忘的……
此時,每個人都享受著幸福滋潤,無私的父母,將他們無私的愛,無私地傳遞給了下一代,大手牽著小手,彼此談論著心中想要說的話;彼此的心早已連在一起,嘴里仍復著那句:“我愛你”。
通過一天的學習, 讓 我們都懂得了感恩與感謝——感恩父母賜予我們生命,感謝父母對我們的養育深恩。
我們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用這顆感恩的心來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一切我們愛的人和一切愛我們的人吧!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9
新春第一課,一個學期的起點,講課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這一篇章。讓我們看到了核心價值的體現與身邊的家風家訓。
再講家風家訓的過程中,有一個人物令我十分敬佩。羅必炎,他是一個農民,但是,在他生活的村子,流傳著這樣的民謠“要風有風,要雨有雨……”贊揚他的人有無數,但并不是因為他有著怎樣的功勞,而是因為他的孝心感動了他人。羅必炎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后來他的父母有了各自的家庭,于是幼小的他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接受采訪時,他說道:“有時候,有人會問我的生母,你有幾個孩子,母親總是回答,5個,而這5個中,并不包括我;也有人問我的養母同樣的問題,養母回答4個,當然這4個中,也不包括我。小時候,我會想我是不是一個多余的……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也明白了許多,也想開了,就不再怨恨他們了,畢竟他們都是我的父母,他們老了我也要養他們”于是,包括他的岳父岳母在內,他與妻子承擔起了撫養八個老人的義務。不論風雨,老人們需要什么,不一會兒,他一定會送去……
羅必炎的.事,讓我有很多感悟,他一個人養8個老人,都不曾有過一句怨言,那我們呢?我們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呵護著,每天都像皇帝公主以上生活著,衣食無憂。但是,當我們在享受時,有沒有想過,假如有一天,他們都老了,不再能為你做了,你也能像他們現在對你一樣的去對他們嗎?或許,他們為你所做的一切并不需養你的回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終有一天他們會漸漸老去,在他們兩鬢斑白,彎下了腰,步伐不再像曾經那樣有力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愿意彎下腰,像小時候他們背你那樣,背起他們,向前走呢?我想百分之九十的人會說愿意,但最終又有幾人能做到?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你連區區的孝都做不到,更別提善了。所以要學會孝,別再讓家人為你有太多愁,自己把自己能做好的盡量做到最好,別讓父母為自己太費心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對自己的家人是如此,對別的老人也應多幫助。這就是我家的家訓,長輩們從小就告訴我,做人要正直,善良,不能用“有色眼睛”看人,做事要認真,踏實……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大多家庭的家規,經過這次活動,我更堅信了這份信念,從現在起,從小事做起,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0
小時候,家里書架上有一本年代久遠的書。對于那本“老書”,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那本年湮世久遠的書,為什么長輩們視它為珍寶,而且還擺放在書架的最高層,和一些珍貴的書放在一起顯得格格不入。那本紙頁泛黃的書,究竟有什么秘密?
有一次,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搬了一把椅子從書架上取書那本“老書”,正準備拿去研究研究其中的奧秘。這時,一向和藹可親的父親看到我這一舉動,竟然大發雷霆,罰我面壁思過。可我怎么都想不明白,那本書真的那么重要嗎?事后,父親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孩子,你拿的那本書,其實是咱家祖傳的家書,從你爺爺的太爺爺那一代就流傳下來。它是咱家的珍寶,是教育我們要如何孝順長輩的。”那時我還小,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從我記事起,父母只要一有空閑,就帶我回老家。即使再忙碌,也會在百忙中抽空回老家看望祖父祖母。每次回老家前,總要先買一些東西,大包小包的帶回老家。一回到老家,父母親總要幫祖父祖母洗洗碗、打掃房間,陪他們拉拉家常。幫祖父祖母打理一切,經常忙的'團團轉。這讓年少無知的我不能理解父母的這一行為。
終于,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回家的路上,我問父親:“父親,為什么你和母親一回老家,都得幫祖父祖母打理一切,他們又不是不會做。工作那么累,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間,干嘛不好好休息一下?”我撇撇嘴。
父親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晉朝時期,有一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時喪失母親。后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冰凍三尺,他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或許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冰突然化開,他最終帶回了兩條鯉魚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孩子,這個故事是出自咱家祖傳家書——《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臥冰求鯉’。我們應該向王祥學習,孝敬長輩也該如此。至于幫祖父祖母干活,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一個孝子需要做的。”父親意味深長地說。回家后,父親鄭重其事地將那本書遞給我。
之后的日子,一有空閑我就拿起那本書來看,書中的故事時時感動著我。漸漸地,我明白了我家里歷代以來將其奉為“家書”的原因。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孝道”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百善孝為先,我的父母就以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向我詮釋著“孝”字的真諦。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1
什么是孝?《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我國歷來主張“以孝治天下”,漢朝二十四帝,謚號都帶孝字,如漢孝文帝劉恒。尤其是在隋唐之前,沒有科舉制度,選拔官員的方式是“舉孝廉”,如果一個人要去做官,會由政府官員區推舉考察,考察的最重要一點就是看看這個人是否孝順,魏武帝曹操就是“舉孝廉”出身。
孝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而且是一個人應該有的品德,是正常人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我一直認為孝是一種行為,而不是一個詞語。一個人是否孝順,并不是自己說出來的,而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個標榜自己是一個“二十四孝”一類的好人,我覺得這個人很有可能是一個“沽名釣譽”之輩。
我們國家歷來就不缺孝順的人,我有一個認識的朋友。他的父親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癱瘓的母親。雖然他的母親行動不便,但是他的母親的內心是富足的,在最后的人生中有這樣一個孝順的兒子去照顧,去呵護。我跟我的朋友談起這件事來說他的父親是一個好兒子,我的朋友卻淡淡地說,這不是一個兒子正常的行為嗎?是的,不錯的,這確實一個人正常的行為。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失去了最重要的品質。把最基本的行為和準則認為是一個值得炫耀的東西。我一直在想,假如沒有法律的約束,我們究竟會失去和泯滅多少我們國家最基本的傳統道德,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行為準則難道真的需要去用法律的手段去維護么?
一個人的行為會影響周圍的人,尤其是為人父母的我們,自己的言行更會影響我們的子女。人性本善,我們要用我們的行為和行動來為我們的子女做一個榜樣。讓他從內心深處就知道這些事情是應該做的,是一個人做為子女應該做的事情。今天我們的父母就是明天的'我們自己,而今天我們的子女就是明天的我們。
孝和我們的其他品質一樣是需要傳承的,我們傳承的不只有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需要傳承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子女從小就知道要孝順父母。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子女對待父母的”孝”,無論什么方式,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的。所以我們應該在閑暇的時候去看看我們父母,你的出現就是父母最大的期望。這是比郵寄多少東西都珍貴的。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2
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幫助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孝敬父母,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奉養父母要懷著一顆感恩敬畏的心,孝順父母,應當竭盡全力。
從古至今,有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參嚙指心痛”的故事。
曾參是孔子的一位學生,他對自己的父母十分孝順。他每日精心照料老人,悶熱的夏天為父母扇風趕走蚊蟲,寒冷的冬天給父母鋪床,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時常與兩位老人談心,愉悅父母的心情。曾參不僅關心父母的飲食起居,使老人有一個健康硬朗的身體,而且還在精神上與老人溝通,讓父母每天都快樂。時間長了,曾參與他父母之間很自然的產生了一種默契,心靈相通,即使不說話,也能感覺到對方的意思。
有一天,曾參進山打柴,他剛走不久,家里就來了客人。曾參的`老母親不知道該怎么辦,盼兒子快點回家。可是曾參久我不曾回來,老母親情急之下便咬破自己的手指。曾參獨自在山中打柴,心里想著家中的老母。當母親咬破手指的時候,曾參感到心口隱隱作痛,他想家中一定發生了什么事,于是就急忙趕到家中。到了家里,曾參跪倒在地,詢問母親有什么事情。母親告訴他家中來了客人,不知怎么辦才好,于是就咬破手指,喚兒回家。曾參向母親叩頭請安,并親自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招待了客人。
百善孝為先,我們全天下所有的子女都應該明白孝的含義。父母恩情深似海,父母的愛無處不在。面對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愛,難道我們就不能盡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來回報父母嗎?父母撫養了我們,給予我們的愛在他們眼里卻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我們做孩子的,哪怕只是給父母洗一次腳都會讓父母心滿意足,難道我們不更應該多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嗎?
我們不能忘記父母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父母的一片養育之恩,我們為父母做得可能只是一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表達卻是自己對父母的深厚的愛。
父母恩情重如山,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3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于青年來說,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犯=我們嘴里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他們來說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父母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掙錢,為的是什么?為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習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為了父母,為了我們這個家。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該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父母。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就只請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說說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生的事。這些對于他們來說就已經是孝了。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進步。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里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百善孝為先1000字作文(精選90篇)】相關文章:
03-18
07-13
05-07
06-23
07-13
03-16
03-19
05-01
08-09
02-15
【百善孝為先作文】相關文章:
百善孝為先作文09-08
百善孝為先作文11-04
[經典]百善孝為先作文08-09
【經典】百善孝為先作文09-08
(精選)百善孝為先作文08-21
百善孝為先作文11-13
百善孝為先的作文01-12
孝道作文:百善孝為先08-01
(薦)百善孝為先作文08-08
(推薦)百善孝為先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