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鄉情的作文

時間:2023-12-12 15:34:15 推薦作文 我要投稿

(推薦)關于鄉情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鄉情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關于鄉情的作文

關于鄉情的作文1

  鄉情是一杯濃濃的酒,里面醞釀著我對家鄉的熱情;鄉情是一股清澈的泉水,里面每一滴泉水都包含著我對家家鄉的思念;鄉情是一個金黃的太陽,里面有我對家鄉熾熱和不舍的情感。但對我來說,鄉情就像一碗茶菜,里面“香氣騰騰”那么惹人喜愛。

  我的家鄉在汕尾市海豐縣,因為那里臨革命圣地高潭鎮,既有崇山峻嶺,也有青山綠水,并素以小吃眾多和海鮮多產聞名。說起海豐的小吃就不得不提其中的代表—一碗人見人愛的'菜茶。

  我年幼時和家人一起來到海豐探親。我一踏進舅公家的大門,舅公和親戚們就雙手捧著菜茶,呵呵笑的迎接我們,并示意請吃菜茶。當時我還不知道這碗東西叫什么名字,我便問媽媽。媽媽說:“這是爆米花。”我還當真了,竟不知媽媽是隨便回答我,把菜茶錯叫成爆米花。因為菜茶的成份里有一種名叫爆谷的食材,吃起它來香香脆脆的,口感有點兒像爆米花,我當然信以為真,以為這就是正宗的爆米花。

  汕尾市的菜茶又稱壯丁茶、男丁茶、丁茶。菜茶原來屬于節日食品,海豐地區年初十至十三統稱傳統意義的“開丁”,意味著添丁的意思,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煮菜茶,來宴請親朋好友,烘托節日的喜廣氣氛。隨時間的推進,菜茶深入人心,慢慢就演變成一味地道的風味小吃,也成了海豐人家中的待客方式。而在我們家,就叫“迎客茶”,我們一回老家,必定要吃這碗“迎客茶”。吃起來,味道不濃不淡,而是一股鄉情味兒;口感不咸不甜;而是一股清淡又帶些香氣的口感兒。家鄉菜茶是把茶葉、芝麻、薄荷葉等放進擂缽,用木棍擂成糊狀、再加上適量的上湯混和備用,然后把魷魚絲、臘肉、蝦米爆香等,平鋪到炒好的米絲、芹菜、香菇、生菜、白菜、荷蘭豆的菜盤上,等到吃的時候,把盤子里的菜肴添到小碗中,加入湯汁,撒上炒米、花生仁、香菜,如果你覺得不夠味可以再灑上一點胡椒粉,使味道更好。菜茶是吃不飽的,越吃越想吃,前提是你的肚子必須撐得下。在海豐縣,吃十多碗是常有的事。

  我很少回過家鄉,腦海里印象最深刻只有一次回過。不知是家鄉那邊重男輕女,可能不許我多來?也可能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時間來?

  家鄉的面貌總是會改的,但是,他們的習俗會一直保留著。我也一樣,家鄉的面貌忘記了,但我永遠會把菜茶放在心上。

  這時,我好像聞到一股菜茶的味道,它離我越來越近,越近。

關于鄉情的作文2

  "家鄉,永遠是最熟悉又最懷念的地方……

  贛州地道的早餐店是早上最熱鬧的地方。從清晨五六點到九十點,這小店仍是一座難求,奶奶之前常說贛州人圖熱鬧,越熱鬧的地方往往會更加熱鬧。有年紀大的老贛州人,吃慣了這傳統正宗的贛州味道;有年輕人,來追憶兒時的味道;有小孩子,大多是被爺爺奶奶帶來的.。大家拼在一桌,操著口贛州話很聊得來,都是住在附近的,下次街上碰見打個招呼便成熟人了。這幾十年的小店依舊只是最簡單的木桌和長木凳,或許桌面并不平整,或許風扇葉微微泛黃,但都沒有關系,大家來吃的是味道,是一份情。這份正宗傳統的味道是多年后仍能回憶起來的味道。現在小巷里這種地道贛州早餐店越來越少了,憶起三塊錢一大碗的拌粉拌面,五毛錢一個的肉包菜包,點綴著幾顆枸杞的小碗燉肉餅湯,金黃的油炸米果……回味無窮。

  記得小時候最愛去贛州公園玩。那有茂盛碧綠的大榕樹,有長廊涼亭,就是夏天也不會悶熱的。最喜歡在那棵大榕樹下吃那位老婆婆賣的熱豆花,那位老婆婆每天挑兩木桶豆花來公園,木桶蓋用棉布包著,木桶里的豆花總是燙的。簡單的白色泡沫碗盛上三大勺白花花的豆花,加兩小勺白亮亮的糖,這份味道,至今難忘。老婆婆總是臉上笑瞇瞇,和藹地問我:”孩子,糖夠甜不?”我總是笑著點頭應答:”夠,夠,謝謝婆婆。“當然更難忘的是那份情,回憶起總會笑容綻放。

  小時候,幼兒園門口的奧林匹克廣場上有幾棵白玉蘭樹,待花開時節,放學爺爺總帶我去樹下玩,我就伴著花香蹦蹦跳跳,跑來跑去。偶爾風刮得很大會吹落幾朵小花,我喜歡撿那種似綻未綻的花苞,希望等待它能只為我一人綻放,期待花開的那一瞬間。我總會小心翼翼地放在口袋,用手護著這嬌嫩的花苞兒,等把手伸出口袋,手上好久好久都是芳香。白玉蘭樹在贛州是常見的,這種清香芬芳是不需刻意去尋覓的,待花開它自然會毫不吝嗇地贈你一抹乳白色的香,無需回饋,你只需珍藏便是最美好的事了。

  鄉情融于一份份味道之中,我最難忘的也便是這一份份味道了……"

關于鄉情的作文3

  篤篤篤,

  賣糖粥。

  三升核桃四升殼,

  吃唔肉,還唔殼。

  ……

  我的童年,就是在這軟軟的鄉韻中度過。

  家鄉是個海濱小城,東臨黃海,南依長江,江北話、啟海話是我們的方言。清晨,左鄰右舍在村口街頭碰到,總會用濃厚的鄉音互相打個招呼“飯吃了伐?”;午后,調皮的孩子趁大人們午睡在村野鄉間奔跑,“來追吾呀!來追吾呀!”的嬉笑聲不知招來大人多少數落“死小官,困覺去!”;夜晚,家里的老人便會坐在竹藤椅上,一邊搖著芭蕉扇,一邊給兒孫講著“牛郎織女”的故事……質樸的鄉音醇厚、溫馨,那獨有的韻味浸潤了我整個兒時的記憶。

  后來,跟著爸媽去城里上小學,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講的都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我偶爾冒出來的家鄉話總會引來小伙伴的一陣嘲笑,土里土氣的方言讓我第一次感覺到了羞愧。就這樣,我漸漸淡忘了那些曾朝夕相伴的鄉音。

  暑假的夏天,我跟隨爸爸媽媽回到了家鄉。黃昏下的老家彌漫著一種舊舊的氣息,走進家中的院子,那棵老樹還在,被夕陽涂上了一層金黃,枝葉還是那么青翠。依稀,屋外傳來了“桂花糕,高粱糕買伐!”的叫賣聲,我欣然走出庭院,順著叫賣聲來到了村口,王大伯正在熱情地招攬生意,看到我連忙招呼:“喲,容爾,你回來啦,個子恁高了喲!”當再次聽到那熟悉的鄉音,我的眼眶微微有些濕潤。那一刻,心靈有了柔軟的沖動,這是我童年記憶中的鄉音呵!這般熟悉的鄉音敲醒了我沉睡的'心。那一刻,我為自己對鄉音的刻意淡漠感到羞愧。那一刻,耳邊又回蕩起了小時候和小伙伴們追逐玩耍的笑聲,回蕩起了奶奶搖著哄我入睡的呢喃軟語。那聲音穿過流年的影子縈繞在我心頭,再也揮散不去。家鄉的語言,美妙的鄉音,是你把我撫育成人,我怎能把你忘記!

  再次回到城里,我不再刻意地回避講家鄉話。在家里,用家鄉的語言和爸媽暢所欲言,感覺那么的痛快淋漓;在學校,我時不時給同學講講家鄉的趣事,教幾句家鄉話,逗樂了整個教室;當和媽媽出去逛街,媽媽習慣地大聲講著一口流利的家鄉話時,我再也不會煩躁地嫌棄。

關于鄉情的作文4

  遠望,是高大連綿的群山。環抱著層層疊疊的田野,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一個古樸又美麗的地方。

  布滿青苔的石板小路,牽引著你,走向一個清幽遠古的世界:粉墻黛瓦,雕梁畫棟,庭院深深。這里就是我們祖宗留下的物質遺產,是現今國內最大的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館-新葉明古屋。如果你想訪古探幽,這里有您意想不到的收獲。生在這里,長在這里,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季節都充滿深深地愛。

  春天,野花開得爛漫。在陽光下,顯得絢麗多彩。油菜花開得最奔放,黃澄澄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引來成群的'蜜蜂,成天的在花間飛舞,狂歡。

  在這樣的清晨,太陽還沒來得及蘇醒,農民們就帶上農具,踏著露水,趕赴農田。它們揮著鞭子,喝著牛,翻出一犁犁的大土塊。這是新的一天,它們要為接下來的一年做好打算。

  到了夏天,田里的荷花開了。雖不及“接天蓮葉無窮碧”,但是一樣的“印日荷花別樣紅”。一樣的楚楚動人,如同是豆蔻梢頭二月初的少女,翩然起舞。

  傍晚,太陽熟練了最后一道霞光,暮色四合,農民們陸續回家,三三兩兩,不時的打著招呼。吃過晚飯,各家各戶都拿了小凳子,出來納涼,偶爾有老人家,拿出一桿油亮油亮的煙斗,撲哧撲哧的吸上幾口黃煙。還有幾個婦女,拿出剛從田里摘來的蓮蓬剝了起來,一邊干活,一邊聊天,不時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直到月明星稀了,笑聲漸悄,人們也慢慢的起身回屋。留給大地好靜謐的夜。

  秋天來了。

  這是收獲的季節,農民們笑得合不攏嘴,辛勤和汗水終于換來了豐碩的果實。金色的稻谷一浪接一浪,各種各樣的果樹都掛滿金色,紅色,的燈籠。山間是層林盡染,楓樹紅的可愛,像著了火一般;銀杏樹也紛紛落葉,鋪成了“滿地盡鋪黃金甲”。

  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冬天是一年之中最閑的,這時的人們喜歡串串門,烤烤火爐,小孩子們則趁著雪天打雪仗,拉著大人們一塊堆雪人。過不久,“爆竹聲聲一歲除”新年就來到了。

  您想,這樣一個充滿詩情畫意,歡聲笑語的地方,如母親一樣哺育我溫暖我的地方,讓我怎么不愛她。

  篇四:濃濃的鄉情

關于鄉情的作文5

  燒心的感覺是這樣的:有一團火在完全沒防備時,從胃中冉冉升起,那火苗也不往外竄,卻在一個地方越燒越旺,直燒得生生地痛。我蜷曲著躺在床上,本能地,用手緊緊壓住胃部,指望著能撲滅那火。

  先生坐在床頭,遞給我一片藥,心疼地說:你啊,也不想想,昨天剩的小辣椒豈是可以空口吃的么?

  我不答話,卻看見一束紅色、綠色交織在一起的小辣椒,在我的身體里放出耀眼的火光。

  順著那光,看見小時候的我,頭上梳著兩根用大紅毛線纏繞的小辮子,坐在矮矮的小凳上,眼直勾勾地守著一個大大的木桶。那是早春辣椒剛上市的時節,母親揮舞著雪亮的菜刀,用力“噼里啪啦”剁著木桶里飛舞的亮晶晶的紅辣椒。終于,長長的辣椒再也不跳來跳去,變成了一團團辣椒醬。晚飯時,我和哥哥們死乞白賴地要了一勺又一勺,直到把碗里的.飯染成了鮮紅。那飯真香啊!我們等不及把上一口咽下,又把下一口送進嘴里。最后,我們的臉都燒成了火一樣地紅,吁吁喘出的每一口氣都火一樣地滾燙!

  先生還在數落……還記得那次回成都,你專門要去吃最辣的皇城老媽火鍋。你跟哥說:我們再比比,看誰還有小時候的膽量?結果,吃完后就倒下了,咿咿呀呀地整整痛了一天。我問你還吃不吃辣了。你捂住胃,很堅定地搖搖頭。可才過了兩天,你就好了傷疤忘了痛,硬說那天不是搖頭,是點頭……我記起那樁耍賴的事,把臉埋進枕頭,咯咯地笑出了聲。

  我翻個身,想著,四川人不吃辣椒,就跟武林高手被廢了功夫一樣。記憶中,走在成都最繁華的春熙路,總會在路邊小店排隊買鍋盔夾麻辣大頭菜、麻辣肚絲、麻辣牛肉什么的,咬一口,紅紅的辣油就順著嘴角流了下來。我喜歡在盛夏晚上乘涼時,揀個路邊小館要一碗麻辣涼粉或涼面,再喝一瓶冰凍可樂;若是冬天,我就站在沒有座位的麻辣肥腸粉店外,呼啦呼啦地把冒著熱氣的粉兒倒進肚里。

  年輕時候的我,胃跟鐵一樣,什么辣椒都穿不透。但漸漸地,胃好像變得越來越弱不禁辣了。那么,戒辣了吧!我對自己說。

  從樓下飄來一陣陣辣香,接著,聽到嘰嘰喳喳的說話聲。我仿佛看見兒子邊吃邊咂著嘴說:好吃,好吃。在他被辣得開開心心、有說有笑時,我那份濃辣的鄉情,也融化到了他的血液中。

關于鄉情的作文6

  家鄉,不是桃花,一眼灼人,卻是梅花,清香永存。

  家鄉,不是雷霆,響徹云霄,卻是春風,撫慰心田。

  家鄉,不是龍井,提神養氣,卻是茉莉,清香撲鼻。

  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自己的家鄉,我亦是如此。我的家鄉在河北邯鄲,一個富饒美麗的現代化小都市。它的美深深吸引著我。我也深深地愛著它。

  家鄉情·自然美

  邯鄲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以文明古城而著稱。擁有富含民族風情的清泉寺,紅色旅游景點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烈士陵園,古代文明遺址天下第一龍鳳區……每年春天,爸爸媽媽就會帶著我們全家去魏縣看梨花,紅的、白的、粉的,各有千秋。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兒帶著甜味,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想象。

  家鄉情·自然美

  邯鄲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邯鄲成語就鼎鼎大名。邯鄲學步、黃粱美夢、胡服騎射等成語流傳至今。完璧歸趙是一個著名成語戰國的時候,它講了趙惠文王有「楚和氏璧」的寶玉,被秦昭襄王知道了,戲言愿以十五個城池換。藺相如到了秦國以后,見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只欣賞,卻都不提起十五個城池交換的事,藺相如一看情形不對,就騙秦王要回了和氏璧,叫人將那塊璧玉連夜從小路送回趙國,它展示了以藺相如為代表的邯鄲人的足智多謀,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大智大勇,不計前嫌,以國家為重的愛國臣子,我們要向他人學習。

  家鄉情·小吃美

  邯鄲還有各種美味的事物,魏縣的鴨梨,涉縣的核桃,大名的'香油,永年的驢肉香腸、小酥魚,一簍油水餃,圣旨骨酥魚……應有盡有,它吸引著我,也同樣吸引著許多‘邯鄲人’。

  家鄉情·人情美

  景美,物美,人更美。從古代的藺相如到現在的左權大將軍,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家鄉的人民,外表平凡,內心淳樸,腳踏實地,相親相愛,互相幫助,鄰里間少了多嘴多舌,多了互相幫助。我愛家鄉,更愛家鄉那些勤勞的人們

  我愛我的家鄉,它有美麗的傳說,他深深地吸引著我,我也深愛著它,永遠。

關于鄉情的作文7

  天,是碧藍的;云,是潔白的;空氣,是清新的;人心,是干凈的。這,便是我的故鄉。

  我很幸運我生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雖然我6歲前不在這兒生活,但,一年中最開心地莫過于回家鄉過年了。城市是不許放煙花的,但家鄉卻可以。每逢過年,紅的,紫的,綠的齊刷刷上了夜空,似要與星星比一比誰更耀眼。

  后來,父親帶著這幾年在外打拼的積蓄回到了家鄉,做起了小本生意,雖說沒有之前那種富裕的`生活,卻也過得津津有味。我曾不只一次問過父親,為什么要回來,他沒有一次回答過我,只是摸著我的頭,說了句你長大就會明白了。自此,我便在家鄉久居了下來。后來上了小學,知道了落葉歸根的意思,才知父親這是鄉情。

  雖然在家鄉久居下來,并沒那么多新鮮玩意兒,但我也從未懊悔過,因為,這就是我的家鄉,我愛它。

  家鄉那兒可以時常聽見鳥叫聲,風吹過樹葉的聲音。晚上的時候,起風了,風的聲音刷刷地,似在與門前那棵小樹玩,它的枝干是那么瘦小,仿佛風一吹就斷了,卻依然挺立在門前。在這樣一個清凈的世界,沒有塵世的喧囂,沒有名利的羈絆,精神可以徹底放松。月華如水,一家人在院子里聊著些瑣碎的家常,雖無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卻別有一番韻味。

  家鄉那兒的清凈是別的地方學不來的。但,也有熱鬧的時候。

  家鄉那兒總有個特殊的時候是熱鬧的,親朋友會聚在一起用餐,那是家鄉那兒的風俗,家家戶戶都在殺雞宰羊,招呼客人。鞭炮聲一聲賽過一聲,天就在這種熱鬧的環境下落下暗幕,繁星點點,卻遮不住這兒喜慶的氛圍。

  家鄉的山,水,云無一不美,當然更美的是那顆顆如水的心。

  先說說山吧,家鄉有一山名喚“象頭山”,她害羞地像個待出嫁的少女,嬌媚而不失純真;又像一個貴族夫人,雍容華貴。家鄉那兒的水很美,很清澈。水里的魚蝦在岸上都能看見。云是閃著花蜜的白俠蝶;是歲月里褪了色的衣袖。對家鄉而言,云,也許是夕陽與風的翅膀吧家鄉里的人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辛苦了大半輩子,有些連福都沒享上,就患病去了極樂之地這是可悲的,但他們身上淳樸的品質是怎么磨也磨不去的鄰居之間能幫的就幫遇上家里有困難的,家家戶戶帶點東西去問候,這點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我愛我的故鄉,就像熱愛我的生命一樣,她那蔚藍的天;淳樸的人;清新的空氣無一不讓我向往。這,便是鄉情吧。

關于鄉情的作文8

  我的家鄉在江南的一個小鎮上面,四周環繞的青山門前有一條清澈的水流而過。如果不是住在鎮上的人們,如果是外來的游客過來,肯定會覺得這里詩情畫意蓋當時年少的時候我也覺得這里非常的好看,但是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以后,發現其實并沒有自己覺得的那么美好,因為看膩了。但是當我出門讀書以后,在遠離家鄉的地方,總是思念著家鄉的情景,懷念小時候在門前戲水,看綠水青山的環境。在大城市有方便和快捷的快餐可以吃,有很多游玩的措施,但是在家鄉并沒有很多可以游玩的去處,只有門前的一條溪水和高聳的山峰。

  兒時是與外婆一起度過的。外婆是個很慈祥的人,把我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記憶中外婆做的飯菜是很美味的,那時的我剛從幼兒園回來,一踏進院子,就聞到撲鼻的香,還沒來得及嘗一口,外婆就讓我去屋里看書,書還沒翻幾頁,思緒早已飄到很遠的地方去了,等到開飯了,才迫不及待爬上餐桌大吃一頓,別提多美味了。記得那時家門前有棵很大的桂花樹,一到花季時,便是滿園的香,那時的我還很調皮,經常爬樹,但因為太矮又爬不上去,還是外婆把我抱到稍矮的樹枝上玩耍。每當桂花樹開花,外婆會做桂花餅,桂花糕,吃起來有些澀,有些甜,甜了心頭,甜了回憶。就是這樣,外婆用她粗糙的.雙手,撐起了兒時我的一片天。外婆的去世是措不及防的,自那以后,我便搬去與父母住,外公也搬離了家鄉。但直到現在,也沒回去過,再回去時,已是物是人非了。

  現在想起來,家鄉真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不僅環境沒有被污染,還看到很多讓人懷念的地方,如今回想起來,那個真的是綠水青山的好去處。人們總是如此,對于已經擁有的東西總是不去懷念當初年少的時候,擁有綠水青山的時候并不懂得珍惜,覺得這里過于單調,但是當自己長大以后回看起來,才發現那才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如今很多的地方都已經開發變成了大城市,雖然說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處,方便生活,便捷快捷,但是在綠水青山的小鎮上,我們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可以看一年四季的變化,也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所以相親對我來說真的只能是懷念了,因為每個地方都進行了一些改革,如今我的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于鄉情的作文9

  我的家鄉被人們稱為“文明之鄉”——-同安,同安別稱銀城。因為它東西長,西北窄,形似銀錠才有此稱。它不但有輝煌的過去,也有不同尋常的將來。奶奶說,相傳以前我們這兒沒有溪,老龍王的小兒子,來到我們同安,看到碩實累累的果園,就被風景迷人的同安給迷戀住了,于是它就化身成一條小溪,這條就是影視城“小北京”的小溪。

  小溪旁有一條長百米的長廊,在長廊的中間都刻著精致又美麗的圖案。在往前走是御花園,佳木蔥蘢,奇花競放,有著許多的花兒如:女兒棠、簦蘭、清葛……高高聳起的天安門城樓,雄偉壯觀,八盞大紅燈懸掛在兩邊,真是氣派極了。遠遠看去,就仿佛你是來到了紫荊城外。“家鄉的變化太大了。”

  爸爸對我說,以前住在瓦片房,并且下雨時,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而現在在高樓大廈,里面裝修得金碧輝煌,有彩色電視,洗衣機、空調……大多數人家里有了電腦。以前只有有錢人才有的電話,現在家家都有,而且人人身上都攜帶著手機。村子里都是泥路,每當雨天,村里人都會弄得一身泥。

  直行車車輪有時會被纏著不放。現在晴天一身塵的土路不見了,變成了一條又長又寬的'水泥路,每個村都有了自己的村路。植樹造林綠大地,栽花種草美人間。確實如此,人們在馬路旁種上了一棵棵樹,它們挺直了身子好像一位位哨兵守著大家。每斷路口都裝有紅綠燈,如果交通堵塞,車輛也會有紀律自覺的排隊通過。

  以前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而小米飯這類則是客人來時才有得吃的,大米、白面更不用說了,根本沒有,現在則餐餐有魚有肉。現在天天都有新衣服穿,而以前一件衣服要穿很多年,如果家里孩子多,老大穿不下了,給老二穿。老二穿不了,讓老三穿。實在穿不下了,用來做鞋。以前去一趟廈門,要從同安走到廈門,天還沒天亮就開始走,晚上才到集美大橋。而現在有了摩托車、小轎車、公共汽車等等,做公共汽車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廈門,做自己開的車1小時就可以到廈門了。

  啊!家鄉的美麗富饒,家鄉人的熱情好客,常常使我難以忘懷。

關于鄉情的作文10

  似乎從古至今遠大的志向與思念故鄉的感情是密不可分的,當一個人產生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決心而征戰沙場時月是故鄉明的感悟也就悠然而生了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遠的志向與安身與故鄉又該如何選擇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古以來,擁有遠大志向,愿意征戰沙場,為國犧牲的英雄,數不勝數。而蘇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他不像霍去病那樣的英武,但他有最堅定的信念與寶貴的精神——自強不息,在利益與親情的'雙重利益下仍然堅持寧吃雪,立即自殺也在所不辭,這么多年,我們能說他不思念故鄉嗎?肯定有好多次,躺在廣闊的草原上聽著羊叫,看著他鄉的夜空發出月是故鄉明的感慨。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那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打敗了故鄉情,蘇武選擇了青云之志。

  月,是故鄉明

  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恐怕是人間最簡單的感情了。在寒光照鐵衣的寒冷北方,又有誰能不產生鱸魚之思呢?又有誰不想回到父母的身邊盡孝呢?而陶淵明面對官場沒有選擇戰勝克服而是選擇了歸隱。當了八十多天的官,已有了既有以心為形役的感覺,在回家的路都恨晨光之喜微。這種迫不急待真是讓人歡喜,他的喜悅也溢于言表。他的選擇讓他享受到了田園耕種之樂,天倫之樂他的爽直灑脫也被后人羨慕,雖然陶淵明也不算青云志,但面對官場他還是選擇了故鄉情。

  我認為應當自強不息,擁有志云之志,提攜玉龍為君死的決心讓人沸騰,我們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不也是選擇了青云志而放棄了故鄉情嗎?為了救國,為了更多的人擺脫戰爭,為了中國站起來,他開辟新路井岡山會師,決定長征,決定離開長沙,離開了自己的家,面對三個孩子的撕心裂肺的哭喊,縱然眼淚橫流自始至終也沒決定留下來,正是他的青云之志才有了今天的東方雄獅。

  故鄉情固然令人心喜,但青云志更讓人熱血沸騰。

  我想自強不息的精神,青云之志更能戰勝故鄉情吧。

關于鄉情的作文11

  在我的心中一直縈繞著一種味道,那是童年的味道,那是老街的味道,也是爸爸心中故鄉的味道。好久沒吃老街的牛肉細粉湯了,趁著周末的閑暇,一大早,爸爸就開車帶我去老街大飽口福。

  這是一家開在菜場邊上的小吃店,雖然不起眼,也沒有什么“金字招牌”,但它卻有將近三十年的歷史了。爸爸從小就經常在這家店里吃一碗牛肉細粉湯當早餐,那是這個菜場留給爸爸最美好的味道。

  車子在老街狹窄的路上龜速行駛,路上的人群摩肩接踵,終于到了菜場的停車場。一下車,菜場的那股“特殊”氣味就撲面而來,地上坑坑洼洼的,還有不少臟水,但這一切都阻擋不了我和爸爸去吃牛肉粉絲湯的熱情。我們牽著手一路小跑沖進那家小店里,店里的牛肉香味撲鼻而來,沖擊著我饑腸轆轆的肚子。

  小店確實很小,只容得下放一張圓桌和一張方桌,廚房里只能站兩個人,老板在里面忙得不可開交,老板娘熱情地給我們倒來兩杯開水,招呼我們隨便找個空位先坐下。桌邊圍坐著不少人,基本上都是來買菜的顧客和賣菜的小販,顧客們把買好的菜放在桌下,急匆匆地狼吞虎咽,小販們則悠閑地捧著杯溫熱的黃酒,邊喝邊吃。店里沒有菜單,因為這家店只經營著五種食品,炒年糕,湯年糕,炒面,湯面和牛肉細粉,但食客們還是絡繹不絕。

  不到五分鐘,老板娘就端來兩碗熱氣騰騰的牛肉細粉湯放在了我們面前,房頂上的`吊扇“吱吱呀呀”地轉動著,吹散了大碗上的熱氣,晶瑩剔透的粉條上鋪滿了薄薄的牛肉片,翠綠的蔥花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我學著爸爸的模樣,挑一縷長長的細粉“滋溜”一下嘬進嘴里,夾一片嫩嫩的牛肉丟進口中細細地咀嚼,再舀一勺鮮美的濃湯咽下喉嚨,這些簡單的食材組合在一起沖擊著我的味蕾,讓我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就是這個味道,三十年沒有變過。”爸爸邊吃邊喃喃自語。我也可以記住這個味道,這是童年的味道,這是老街的味道,也是故鄉的味道……

關于鄉情的作文12

  我幼小的時候,因為家里需要用錢,爸媽就去外地打工,把我送到了奶奶家。奶奶家住在一個山村里,那里的人們個個熱情好客。

  山村的春天是可愛的,活躍的,當春天的溫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時,田野里的土變得松軟無比。奶奶牽著我的小手,漫步在田野上,聞著清香的泥土的氣息,哪種融化在大自然里感覺,是在城里永遠也體會不到的。這時候,要是有鄉親經過,就會聽到親切的呼喚:“小丫頭,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地看個夠,別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呀,這就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鄉,此刻,我不僅僅是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更重要的是,我在家鄉的懷抱里,感受到濃濃的鄉情。

  “一日之計在于晨。”隨著聲聲雞鳴,每家每戶陸續開門,干起一天的農活,男的.下田耕地,女的便挽著一籃衣服相邀來到小河邊。這里的搓衣聲,說笑聲,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歡樂。

  在奶奶家的后面,有一塊空地,奶奶便動手開墾出來,我也幫忙,種上各種花草和蔬菜,成了我家的小園,奶奶洗菜的時候,我便蹲在奶奶的腳旁邊,用稚氣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勞。奶奶到小河邊洗菜,我便在旁邊摘野花,撿小石子,玩累了,奶奶把我放在木桶里挑著走這時候,一邊是我一邊是菜。奶奶的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路上遇到鄉親們,我常常會得到一些小動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蝦子、小泥鰍,或是叫我不出名的小魚,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是一些菜花。小手捏著,小鼻子聞著,真舒服!

  有時奶奶要去山坡上割草,就把我交給大嬸照顧,走出大嬸家,他便塞給我一個剛煮熟的紅署和自家做的粑粑,因為人小個頭矮,小狗、小貓、小雞經常會跟我搶東西吃,我東躲西藏,急得哇哇叫,這時大嬸吆喝著給我解圍,趕走了小狗、小貓、小雞,我舒心地笑了,捧著熱騰騰的紅薯,吃著香噴噴的粑粑,心里更是暖和無比。

  上小學三我離開小村莊,我的心卻似乎遺落在小村里,我忘不了在家鄉的美好時光,忘不了我的家鄉,更忘不了那份濃濃的鄉情。

關于鄉情的作文13

  淡淡的風吹著流動的云,夕陽為大地披上了紗衣。又見楊柳依依,我又想起了遠在鄉下的奶奶,想起她撫摸我的粗糙的手,想起她做的可口的飯菜,想起她從鍋里端出來的熱氣騰騰的粽子。

  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活,我從小就喜歡吃粽子,特別喜歡吃奶奶包的粽子,想起奶奶,那一縷縷粽子的清香,仿佛又在我身邊縈繞。

  小時候,我們還在鄉下和奶奶一起住。在我的記憶中,逢年過節,奶奶都要包粽子,我問奶奶:為什么過節總是要包粽子呢?奶奶總是摸著我的`頭笑著回答:因為你們喜歡吃呀!

  每次我總是早早地搬了小板凳坐在旁邊看。翠綠的若葉,經過奶奶的洗滌,顯得更加嫩綠好看,奶奶熟練地將若葉卷起來,在下面鋪一層糯米,然后放上碾碎的花生、綠豆,放上一小塊肥瘦相間的豬肉,再鋪上一層糯米,然后把若葉包起來,纏上撕成條狀的蒿葉,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那時候總覺得奶奶就像一個神奇的魔術師,種種材料經過她靈巧的手,就變成了一個個好看的粽子,我坐在旁邊看得出神,奶奶也會樂呵呵地看著我,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

  后來,我們跟著父親住到了城里,奶奶跟著大伯一直住在鄉下。因為父親工作忙,而我要上學,除了暑假和過年時候父親會帶著我們一起回鄉下看望奶奶,平時有什么事情都是他自己一個人匆匆回去,又匆匆過來。終于有一個周末,我們都有空,父親提議大家一起回鄉下,于是我們便早早啟程。奶奶在電話里知道我們要回去,高興地說要給我們包粽子吃。一路上,我仿佛已經聞到了那縷縷粽子的清香

  回到家,奶奶眉里眼里都是笑,她招呼我們坐下,喝水,一邊家長里短一邊說:粽子在大鍋里煮著呢,馬上就能吃了!我聞到了那股熟悉的香味,就是記憶中的兒時的味道,它在我的心里慢慢融化,它喚醒了我兒時的種種記憶

  第二天,我們要回城了。奶奶裝了一大袋的粽子給我們,叮囑我們可以放在冰箱里慢慢吃。車子緩緩前行,奶奶踱步追隨,直到車子到了拐角處,只見奶奶轉過身慢慢地往家里走去,留給我的是她佝僂的背影。

  然而在城里吃著冰凍后再蒸煮的粽子,總感覺少了一點什么。我忽然明白了,喚醒我的記憶的,不僅僅是那一縷縷的粽香,更有我們對奶奶的思念。那一個個粽子里包的不僅僅是糯米、綠豆,里面包的還有奶奶對我們的愛,還有親情、鄉情。

  那一縷粽子的清香,將在我的記憶里永遠徘徊,久之不散

關于鄉情的作文14

  我與父親截然不同的是從小就生活在城市里,衣食無憂。父親是被貧窮嚇怕了的,他告訴我只要每天飯能安頓吃上,他就很滿足了。母親總會善意嘲笑他永遠改不了農村人的習慣,父親聽了之后,操著一口鄉音,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你要記得,你永遠都是農三代,不是富三代。”

  他的鄉音,伴隨了我十七年,從未改變。若突然間換成普通話了,我是聽不舒服的。我幼兒園時,父親會趁他在家休息的時候,坐在我的床頭用生硬的普通話,講故事給我聽,忒別扭!順其自然地說著鄉音,其實挺好的!

  父親是在外地工作的.,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老家離他工作的地方是離家的兩倍遠,他思念家更思念故鄉。一到放長假,他就按捺不住自己了,小時候有我陪著他一起期待和激動回老家的那天,現在我漸漸平淡了,而父親十幾年從未變更過。踏上故土的那一瞬間,他的笑容多了,拋開了無關的不悅,用著淳樸的鄉音問候每一戶熟悉的人家。

  爺爺的身體不好,行走不便,父親就扶著他一點一點的挪著,沒有一絲不耐心,我在后面看著,最本真的溫馨總能打動人。父親陪奶奶打麻將的時候,會故意輸,讓她贏,我問他為什么,他拍拍啤酒肚,笑道:“做能讓自己、別人都開心的事,猴拉而不為喃(何樂而不為呢)?”

  哪個在外漂泊的游子不念家、不愛自己的親人呢?

  從我記事開始,父親是經常不在我身邊的,他在廣東、四川、江蘇都呆過,曾經有那么幾年他是兩三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四處漂泊的他與許多同齡人相比,會顯得滄桑一些。或許,父親的鄉音沒有以前那么純了。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本真,這種認為是父親帶給我的。他的執著努力,他從不依靠關系,依靠的是自己的實力,還有他這些年從未改變的鄉音。這些細微,有人都忘了吧,當老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遺失了最不起眼又最珍貴的東西。

  有次我用電腦放費翔的《故鄉的云》,我看到了他眼里閃過了些什么,但他卻掩飾地說:“你做儂喜子(你在做什么)?一寸光陰一寸金啊!”

  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漂泊,踏著沉重的腳步,歸鄉路是那么漫長……

關于鄉情的作文15

  我有兩個家,一個在寧波,一個在昌化。在昌化的這個家是我的老家,那是個偏僻的小山村,每次回去,爸爸都要開好久的山路才能到。

  那里雖然交通不便,但山清水秀,像一個世外桃源。那里的山高聳入云,山頂云霧繚繞。老家盛產山核桃,所以漫山遍野都是山核桃樹。每年暑假,我都能看到一片片茂盛的山核桃林,碧綠的枝葉間掛滿了一顆顆黃綠色的小核桃,聽爸爸說,要等到九月它們才會成熟。除了山核桃樹,山上最有名的.還得數紅豆杉了。紅豆杉十分高大、粗壯,已經有上百年的樹齡了。每到秋天,樹上還會結出鮮紅欲滴的紅豆果,小巧玲瓏,十分美麗,仿佛一顆顆紅珍珠。聽爸爸說,這些紅豆杉可是受國家保護的哦。

  這里的山好,水也好。村子里有一口活泉,冬暖夏涼,人們洗衣洗菜都愛到泉水邊來。山腳下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小溪里有很多活潑的小魚,小魚們總是成群地游過來又游過去。沿著小溪往下走,在陡峭的地方,還能看到如同面紗一般輕柔的小瀑布,真是美不勝收!

  老家的人很勤勞,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點家禽、家畜。鴨子最常見的是養在小溪邊,每天在小溪里捉小魚吃;雞一般養在竹林里,屋前屋后的竹林里總會傳來咯咯噠或者喔喔喔的雞鳴聲;豬就關在豬圈里吃吃睡睡。村子里還有很多狗在竄來竄去,往往一只狗叫起來,其他狗也會跟著一起叫,讓寧靜的山村熱鬧了許多。

  老家的房子雖然比較簡陋,但還沒到寒暑假我就早早地盼著回去了。暑假里,那里可是個避暑的好去處,家里連電風扇都用不上。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小溪了。有時我會在小溪邊扔石頭、打水漂玩,但大多數時間我會帶著我的魚竿到小溪里釣魚,哪怕曬掉一層皮,我也不愿回家。到了寒假,我們一家人會回老家過年,和很多親戚一起吃飯,還能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熱鬧極了!幸運的時候還會下雪,那就太棒了,我可以拿著鏟子去鏟雪玩。

  寒假快結束了,我又一次戀戀不舍地回到了寧波,但是心里我已在期盼暑假早早到來吧!

【鄉情的作文】相關文章:

鄉情作文06-06

鄉情作文08-12

鄉情的作文02-25

鄉情06-19

鄉情07-16

鄉情04-11

鄉情中考作文05-11

鄉情作文評語04-11

鄉情初中作文02-03

【精】鄉情的作文06-0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特一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