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作文(通用)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的作文1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國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季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季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季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姥姥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季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季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姥姥的記性就笑著說:“姥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姥姥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姥姥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姥姥恍然大悟。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姥姥出發了。我和姥姥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和姥姥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姥姥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姥姥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的作文2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
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千金月令》也說:“重陽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菊以暢秋志。”東晉詩人謝靈運為了登高的方便,還自制了一種前后裝有鐵齒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人稱“謝公屐”。在唐代,一些詩人都以詩篇記載了重陽節的活動。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詩中說;“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云。”杜甫《九日》詩中也寫道:“去年登高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風依然風行。《東京夢華錄》載:“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倉王廟、四里橋、愁臺、梁王城、硯臺、毛駝岡、獨樂岡等處宴聚。”在南宋,據《武林舊事》載,宮廷于八日作重陽排當,以待翌日隆重游樂一番。明代,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清代,皇宮御花園內設有供皇帝重陽登高的假山。在民間,早期以登阜城門外五塔寺和左安門內法藏寺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薊門煙樹(德外土城)、八大處等為多。據《燕京歲時記》載:凡登高,必 “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
重陽節時,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風霜高潔之際,宜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在我國,早在戰國時代就形成此節。到漢代,逐漸盛行。《西京雜記》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殘害死后,她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逐出宮,嫁給平民為妻。一次她談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宮中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事情。《續齊諧紀》則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唐代則正式由朝廷批準民間以中和、上巳、重陽為節令。明代皇宮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陽,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此風一直流傳到近世。每到這一天,人們出游登高,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
重陽節的作文3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這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九九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的作文4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是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節日,也是一個思念親人朋友的節日。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人文精神有關,重陽節更不例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這首膾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早已為婦孺皆知,它生動演繹了重陽日作者“倍思親”的骨肉深情。
斗轉星移,重陽節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我國正式將重陽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使重陽的人文精神進一步普及與升華,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作為當代年輕人,我認為應該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傳統節日賦予尊老、敬老的'新內涵。作為兒女應該抽時間常回家看看,老人沒時間等我們有時間,為父母盡盡孝心,捶背揉肩,噓寒問暖,多吃幾頓團圓飯,為老人洗洗衣服陪陪他們,像照顧孩子那樣呵護他們,讓我們的父母愉快的度過晚年。我們應該感謝,感謝有這樣一個傳統的老人節日,讓我們有時間和機會孝敬老人,感受親情。
愛老人,從現在做起,從愛自己的父母做起,不要再出現“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心痛。父母年輕時撫養教育兒女不易,年老身體不好卻也不愿麻煩子女,他們不為索取,不求回報,點點滴滴都讓我們感動,也教會我們怎么做好父親母親。其實我們的孝,可以體現在點滴小事中,電話中幾句暖心的話,回家一提水果,孩子們一個親吻,甚至是你多吃一碗飯,拿走他們親手種的蔬菜,都會讓父母高興好長時間,他們不是在意你回家買的東西多不多,貴不貴,在意的是你過的好不好,身體棒不棒。愛老敬老,從我們做起,付出真心、真愛和真情,將尊老、愛老、孝老發揚下去。
最后,我要向全社會呼吁,重視重陽節、過好重陽節,關愛老人,讓老人們體會到家的溫暖、親情的溫暖、社會的溫暖。
重陽節的作文5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國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姥姥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姥姥的記性就笑著說:姥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姥姥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姥姥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姥姥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姥姥出發了。我和姥姥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姥姥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姥姥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姥姥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的作文6
九九重陽節,敬老愛老情。每年農歷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既是人們賞菊、登高的傳統節日,更是尊老敬老的節日。作為一名小學生,我當然要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星期六晚上,我來到奶奶家想為奶奶獻孝心。正巧,奶奶準備打水洗腳呢。于是,我連忙走過去,親熱地對奶奶說:“奶奶,讓我來給您洗腳吧!”奶奶被我這突如其來的話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她笑著說:“今天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我連忙解釋說:“您每天這么辛苦,孫女幫您洗洗腳,也是天經地義的嘛!”經我再三請求,奶奶終于答應了。
于是,我先從客廳端來一把椅子,讓奶奶坐下,然后又跑到衛生間拿了一個洗腳盆,倒上水。當然,我也沒忘了試試盆里的水溫。確定是溫水之后,我把盆端到奶奶身前放下。
一切準備就緒了,我開始幫奶奶脫鞋襪。剛把襪子脫掉,我就驚訝地發現奶奶的腳是那樣蒼老,腳上的皺紋多得像用抽水機抽過似的,一個個老繭好像一個個腫起來的包,看著讓人心疼。我定了定神,先讓奶奶把腳放在熱水里泡一會兒,然后用手給奶奶搓起腳來。摸著奶奶長滿老繭的腳,我不禁思緒萬千:奶奶作為一個家庭婦女,干了一輩子的臟活累活,洗衣,買菜,打掃房間,這一切都歸功于這雙蒼老的腳:她的雙腳不知走了多少路,但她從不叫苦,從不喊累。而我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摸到了奶奶長滿老繭的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奶奶的辛苦。想到這里,我有點兒抑制不住自己,為了掩飾要流出來的眼淚,我邊搓邊問奶奶:“我小時候,您給我洗過腳嗎?”“洗過啊,你小時侯洗腳可不聽話了,小腳丫一放進水里就撲騰,常常會濺我一身水。這時我會假裝生氣,朝你的小腳板上拍一下,你就會‘呵呵’笑個不停。”奶奶興奮地說著我小時候的事,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直到腳洗完了,我幫奶奶擦干時,她才回過神來,問我:“咦,你怎么突然想起給我洗腳?”我故作神秘地回答:“這個嘛,保密!”
看著奶奶干凈的雙腳和興奮不已的神情,我的心里感到陣陣內疚:如果老師不布置這樣一項作業,我會想起給奶奶洗腳嗎?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從今以后,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老人們獻上一份孝心。
重陽節的作文7
農歷九月九日,便是“重九”日,因為“九”是八卦中的陽爻,所以又稱“重陽節”。同時,九九也稱為長久之意。所以這天也是“老人節”。
重陽節有些習俗,比如要看望老人,節日通常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傳統食物為重陽糕、菊花酒;節日重在敬祖、敬老、感恩。
這一天,是我外公的生日。
早晨,為外公生日做準備,拿出我的零花錢,出門去了。我小跑著,去了文具店,買來彩紙和筆,又跑去蛋糕店,買來一塊小蛋糕,小心翼翼地走回家,把蛋糕放在桌子上,拿出彩色卡紙,開始寫賀卡。
中午到了,我的'賀卡也做好了。上面有幾朵立體花朵,還有一個正方形窗子,里面寫“一場秋雨帶去一份溫馨,一縷陽光送去一份暖意,一份友情送去一份思念,在這重陽佳節的日子里,希望你健康快樂”翻開一頁,四角上有金色花紋,依稀能看見幾匹形態各異,生龍活虎的馬,左邊是一幅畫,一個笑瞇瞇的老人坐在藤條大木椅上,看著桌子;一個小孩在桌子旁給老人捶背;桌上有一個精致漂亮的小蛋糕,上面用奶油寫著:“生日快樂”四個字;墻上掛一個日歷,上面寫著:“九月九日”、“重陽節”旁邊還有幾個小字:“外公生日”。右邊是我從網上搜到的20個成語:一帆風順、二龍戲珠、三陽開泰、四平八穩、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報喜、八面威風、九九歸一、十全十美、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招財進寶、金玉滿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吉星高照、旭日東升、欣欣向榮。
中午,我來到外公家,把賀卡和蛋糕交給他,外公樂壞了,我又給他捶背,他心里別提多舒服了。我把蛋糕給外公,他說:“我不會切,你來吧。”我迫不及待地切開了蛋糕,雖然是給外公的,但我也是想吃的。切成六塊,給外公、外婆、媽媽、我、舅舅、舅媽,給外公最大的那塊,老人蛋糕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重陽節的作文8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于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恒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恒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恒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老人節”當然要給老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咯!比如看看老人,陪陪老人,與老人一起玩一玩兒;為老人洗腳,使老人感到快樂;對老人講講故事,讓他們心中感到快樂,不再孤獨……
“老人節”就是為了老人,在以后,我們要多陪陪老人,多看看老人,幫助老人做一些事情,使老人們不再孤獨,不再寂寞吧!這就我想要的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9
鰲峰位于賽岐東南方。居群山之首,山高入云,雄偉壯觀。峰頂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廟宇,廟里供著三位仙翁,這就是鰲峰頂上三清宮。
每逢農歷九月初九,到這里登高的人們來自四面八方,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夜景更為壯觀,整個山頭香光燭火閃閃發光,徹夜通明,好似佛光四射照耀人間,這種景象確實使你陶醉在人間仙境之中。
九月九到這里登高的人們都懷著不同的祈愿:求財的,求壽的,求官的,求婚姻的與求平安的.。但仙翁都會一一賜給。真是有求必應,靈顯非常。
鰲峰底下半山腰有座寺廟名叫鰲峰禪寺,這個寺建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當地周圍數不清的群寺中,鰲峰寺歷史最為悠久。這個寺雖然不大,但居于青山綠葉之中,有一種古雅清靜的特色,除了來這里行香拜佛的人們外,何無外界的干擾,是出家人修行的好去處。
我在十年前曾來過這里兩次,不光是為登高而去,更重要的是觀山睹景而來。雖然每次只有個把小時的逗留時間,但鰲峰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此寺以鰲峰為背景,當你站在山門外,遠眺幾百里以外,群山起伏,重重疊疊涌向這座主峰,是天下眾生,向我佛如來朝拜。
山門正前方約一百米處,有一座圓溜溜的小山丘,山丘上種有幾十株桃樹。立春過后桃花盛開,火紅的桃花似一盆天然盆景,供在佛主面前,也有人說是個香爐,燭斗,紅艷艷,照耀著這座百年古剎,增添光彩。鰲峰是賽岐一景,是這里人們敬仰的重要圣地。
賽岐是閩東重鎮,古時有小上海之稱。解放初期,因交通閉塞,但這里有天然良港,水路暢通,閩東的大量物資大多由這里集散全國各地,火輪頻頻往返于賽江之中,閩東的物資部門紛紛在這里設立機構,成為閩東經濟中心。
賽岐西南方還有一座高山,具有名氣。叫做鷹哥山,與鰲峰遙遙相望,好像一對孿生兄弟,長年累月不辭辛苦地守衛著這個福地重鎮南大門。
鰲峰無時無刻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中,因為它高大的形象時時呈現在我眼簾,幾十年來,每日早起,打開窗門,第一眼就自然而然地仰望這座神圣的鰲峰這也許是我與鰲峰結下不解之緣吧!
重陽節的作文10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第112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高潮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并且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當我再次看到這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于工作,他們也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買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很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祖先可真堅強日曬雨淋卻始終堅定不移我們要學習祖先這種好精神讓自己也像祖先這樣堅強!”
爸爸.伯父們在吃力地鏟雜草累得大汗淋漓。我呢?卻在郁郁蔥蔥的荔枝樹下乘涼。一邊哼這動聽的小曲,一邊做“樹葉小喇叭”,做好“樹葉小喇叭”后,我像一只快活的小夜鶯,快活的吹起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嘀嘀嘀……嘀嘀嘀……”我又像一名出色的笛手,正為大家表演。
看見妹妹在太陽底下“烘烤”,心疼啊!畢竟她是我的妹妹,我可不忍心,便摘了幾條樹藤子編織草帽,先用藤子繞著卷起來,然后,靈巧的雙手用樹葉綁在藤子上,哈哈!一頂精致的草帽就這樣做好了。我呼喚妹妹過來,把草帽放在她頭頂,她竟然撅著嘴說:“這帽子戴起來很癢,我不要.我不要。”真憤怒,辛辛苦苦為她做的草帽,她竟然不戴!
太陽的光芒十分強烈,午時已,該回家了。
一路上,微風牽著我們的手,伴隨我們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重陽節的作文11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生日菊花分外香
所有特殊的、隆重的、難忘的日子,都是因為人們最大興趣最大精神最大物質的最集中的表現和體驗。因此才有一些轟轟烈烈光彩照人驚心動魄、甚至是一生或數代為之延續不衰的非同尋常的日子。如果是因為勞動的困乏,事務的繁忙、心緒的敗壞,或是處在心欲為而身受制的特別時日或特別環境里的`時候,你在不能的情況下把它忘了,它也許會變得與你平常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的漠然平淡的日子一樣平平淡淡。就像今天,這個被我在母親的模糊回憶中假定的生日,直至我于一天的盡頭發現墜地的太陽以一種不同尋常的目光,久久地無奈地隱去時,我才吃驚地意識到!
好吧,一切都還來得及。
讓我以一個游子的身份接受異鄉的原野為我展示那浩大開闊層層疊疊的金秋晚色。
讓我平靜中帶有欣悅的目光,越過無數個晚炊煙繞的蔥蘢村莊,去親切地撫摸多情的太陽在即將歸去之際揮起的億萬道光輝的手臂,以及那張快要被夜幕遮掩起來的晚霞巨畫。
還有歌聲,斷斷續續、清脆而甜柔。從暮靄中的川那邊飄來,那位放牧的女郎一定很美。他也知道我的生日嗎?
牧歸的路上,有一路歡欣的野草向我起伏招搖,有一路紫紅各異的花兒向我高擎笑容。還有一行過路的老雁來自于我的家鄉,那匆匆遺下的幾聲鳴叫一定是親人的思念抑或祝福!
啊,九月九,這個新稻飄香的日子,這個曾經被紫禁城的煙火繚繞的極其神秘的日子,這個在歷代產生過命里注定要成為偉人或人精的日子。它把多少事物的巧合連綴成加工了的珠竄,放在每一年的中秋晨光中、夕陽里,輝耀菊花的金色以及由那金色包裹著的高潔逸雅的個性和燦爛迷人的傳說。
我也是那秋風拂蕩下一枚成熟的金果,恰恰也是在那九月菊花的花叢中笑吟第一聲生命的頌歌。于是在二十年后,我也附庸風雅,在一張張各個時期各式各樣各種名目的人生履歷表上、大膽而無悔地填上,九月九,這個飄滿沁人菊香和放射著生命金輝的非凡的日子。
重陽節的作文1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了,我不禁想起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祝你重陽節快樂。
回到老家,就看見奶奶在那兒縫衣服,奶奶邊縫著邊搖頭,不知在想什么?奶奶的行為讓我想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奶奶”,奶奶剛發覺我回來了,邊向我走來邊伸出那雙粗糙的、爬滿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的雙手,緊緊抓住了我的手。“回來啦,回來好啊!”邊說邊把一瓶果汁塞進我的懷里。“奶奶,不需要了,你留著自己喝吧!”我拿了出來,放在了桌上。“那……好吧。”我抬起頭,呀!奶奶的雙眼里意然布滿了血絲。奶奶看著我,我也看著奶奶。
我站一個安靜的角落,沉思著該怎么樣為奶奶做事。“有了!”我一拍腦門,雙眼轉了轉。我起身走向奶奶身邊“奶奶,我為你捶捶背,怎么樣?”奶奶先是愣一下,然后笑得合不攏嘴,高興地應道:“好,真乖呀!”我雙手握緊,輕輕地捶著奶奶的肩。我的手有步伐的捶著,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不一會兒,我真誠地祝賀道:“奶奶,今天是重陽節,我祝福你,辛苦了。”奶奶用手拍了拍我的肩,然后笑了一下。我心里立即涌起一股暖流。
我外出口,這里沒高樓林立,沒五彩繽紛的花朵,也沒幽美的環境……只有一排排整齊的`平房,里面比較簡陋,甚至有點發霉的味道。外面夏日炎炎,一陣微風拂來,趕走了炎熱的夏季,迎來了父母和我的祝福。
我走進房間,打開盒子,里面有去年我本想送給爺爺奶奶的毛衣,像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記憶。我走進客廳,爺爺正在看電視,我想去向他祝福,可是話還沒有說出口又收了回去,我又有的不好意思,又有的緊張,最后終于鼓起勇氣,紅著臉講出了那句早已在心里念了數百遍的話:“爺爺,重陽節快樂!”“嗯,好小孩。”
看著爺爺、奶奶一縷縷銀絲和滿臉的皺紋,我看著小草,又看看天空……祝福是的禮物。
重陽節的作文13
秋雨纏綿了一周,XX江江堤的柳樹已顯得十分憔悴,紫薇葉兒也多了幾分斑斕。 早上行走在江堤上,珠珠野紫菊,努力地從花圃的綠籬中站起身來,纖細的花絲似紫云般舒展著,朵朵花盞嫵媚清雅,暗香隱隱,她似乎在輕喚重陽,又好像在邀請人們與之共話重陽。
每每重陽,我總愛先泡一杯菊花茶,讓縷縷清香彌散書房,再合著古詩詞的韻律,悟那“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的濃濃鄉愁,讀那“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真摯友情,尋那“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的豪情??
當那“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的詩句攪開沉寂的心池,我便憧憬著,如何叩開鄰家陌生的大門,掬出真誠和快樂,與鄰居把酒對盞,共話重陽。當“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抵達心靈,我仿佛看到了唐代詩人王維正站在時光的斷崖前,為千萬長年漂泊的游子,直抒在異鄉舉目無親的清冷;我仿佛看到了遠古時代,親朋舊友在漫漫長夜里的隔空相望,白發爹娘在千里之外的深長牽掛。于是,靈魂便乘風遠行,去向那人煙稀少的.村莊和村頭樹下佇望的老人彎腰、低頭、折身。
有位詩人說:“我們從一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來到一個精神極度匱乏的年代”。我到覺得,我們正在從物質極為富足的時代向鄉愁、友情極為匱乏的時代轉化。在門對門老死不相往來的大都市里,不知犁耙為何物,坐著高鐵,刷著“微信”的我們,有誰能在看完青山,又賞碧水的閑暇之際,穿越城市的水泥森林鎖住濃濃的鄉愁呢?又有誰肯在重陽節,懷揣“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詩句,與城市一角的下崗職工、貧弱孤寂的人兒來一次“隔籬呼取盡余杯”呢? 我一直癡癡的認為,重陽節里的鄉愁、友情如同菊花泡制的老酒,擱置年代越遠,放置時間越長,鄉愁、友情的味道就越醇香。而這種醇香是能夠填充這個時代的空虛,是能治癒世間的狂燥的。如果今日的人們能減弱一點對物質與名利的追逐欲望,拆除一道道冷漠的心墻,踏著重陽節的時光,迎著菊花的開合,唱著古詩詞的韻律,在心田里移植一片詩詞紫菊,讓她永遠盛開唯美的鄉愁、真誠的友情,那這個世界便是歡樂溫暖的,便是寧靜古雅的
重陽節的作文14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將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將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將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將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將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將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將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將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將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作文15
九月的天氣很好,秋高氣爽、菊花飄香,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九九重陽節。
九九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國人民的喜悅、興奮。
九九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九九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九九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九九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九九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重陽節作文10-21
重陽節的作文12-13
[精選]重陽節作文07-12
重陽節的作文:重陽節送給奶奶的祝福07-10
重陽節的作文:重陽節送給奶奶的祝福07-10
重陽節敬老作文:重陽節愛老敬老04-18
重陽節敬老作文:重陽節,愛老敬老04-18
初中生重陽節作文:重陽節前的感想09-10
重陽節敬老作文:重陽節,愛老敬老04-18
溫馨重陽節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