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作文1
《弟子規》里教導我們“父母呼子道虧”。意思是∶父母有事讓我們做,就要好好行動。
父母在我們的學習方面教導我們,我們要認真仔細的.去聽,將話聽到心里去。如果我們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我們,我們千萬不能忤逆他們,令他們傷心。不管事情是大事小,我們都要坦白的對父母說,不能把事情藏在心里。父母生病了,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為父母端藥、端水……隨時隨刻在父母身邊照顧。如果父母心情不好,發脾氣。
我們應該理解父母。其實,這些事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
記得有一次,我的媽媽從外面吃完飯回來,在沙發上坐了一會,就突然肚子不舒服,總是嘔吐。當時,我爸爸又不在,我只好趕快去端水,然后找藥給媽媽。可是吃了藥很久,媽媽都還在疼,我就只好牽著媽媽出去看病。可是,我們在小區門口一輛車都打不到,只有一邊走一邊打車,我看著媽媽很疼,就特別的著急,很是心疼,盼著快點打到車,快點到醫院。過了好一會兒,終于打到車了。到了醫院后,我像媽媽照顧我一樣,讓媽媽去坐著,然后去掛號,讓醫生給媽媽看病。接著,我又找了個床位給媽媽,我又去拿藥拿針水給媽媽。那天晚上,我們幾乎是在醫院度過的。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我以后一定要多讀讀這些經典,做一個更孝順的好女兒。
弟子規作文2
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的時候,我感到十分羞愧,還沒有嚴重到“親有過”,只是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我就已經內心十分不耐煩了,總覺得時代變了,老古董的思想應該遺棄,連聽完的耐心都沒有,十分羞愧。父母的養育之恩大過天,不應該如此不盡孝道。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似乎沒有精力再去表達什么不滿,又或者是經歷國學洗禮后的我心態甚佳,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滿滿的'關心、擔心和依賴。
初入社會的我,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不同素質的人。遇到蠻不講理、惡言相向的人也十分尋常,此時我總在心里默念“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倒不是真的覺得對方是“流俗”,只是以此來勸慰自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學生一般單純友愛,不能期待所有事都順順利利,人總是要經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長。這讓我想起來廣譽遠部門的張經理的一個故事。小姑娘也是剛剛步入社會,因為打電話處理緊急事件,公交做過站,同時為了能盡快返回處理,一路小跑過紅綠燈,“啪”,雙腿跪地、血肉模糊、鞋都踢飛了一只,經歷身體和心理上雙重折磨,登時讓她想起弟子規中那句“事勿忙,忙多亂”,同時還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真是印證了“余力學文”這一節,“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中國國學博大精深,終有感觸,從此刻起,立志學習國學,品讀經典,傳承精華。
弟子規作文3
讀書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讀書也要有一個選擇,要讀好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弟子規》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至1722)清朝康熙間秀才。
《弟子規》里有一句話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的時候,不能遲緩。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能夠懶惰。但在我的生活中,我并不是這樣做的。每當父母叫我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懶懶散散,有時甚至當做是耳旁風,理都不理。根本就沒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想了。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并不是自討苦吃,也不是專門伺候我們的。我們也應該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分擔一些事情。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可是我和妹妹在家經常吵吵鬧鬧。在家的每一天,都能聽到我和她的吵鬧聲。爸爸媽媽總說我是姐姐要讓著妹妹,可是每次只要我讓了她一點點,她就以為我怕她,總愛得寸進尺。所有我和妹妹總是愛為了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吵架。然而父母為了這件事情很傷腦筋,不過每次我和妹妹吵后,一下就和好了。但為了父母,我覺得我以后無論怎樣,都應該讓著妹妹了。
……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弟子規作文4
從去年暑假我們開始學習了《弟子規》。我很認真地學習,并在生活中努力做到。其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我特別有感受。以前爸爸媽媽叫我,我經常不回答,現在已經改正了。而“父母命,行勿懶”我一直做得也一般。現在我都一一改正了。但我覺得有些事,在家長說之前就能去做,那才是更好的。
一放寒假,媽媽就帶我去了三亞。下飛機后,我看到媽媽背了一個包,拎著一個包,還要拖一個有我一半人那么大的行李 。我想一定很重很重吧。于是我決定幫媽媽拉行李箱,我的行為感染了一起去的哥哥們,他們也向我學習。在停車場里拉箱子可真不容易。由于當時是晚上,看不見地上的坑,陷下去就很難拉上來,我又是同行人中年紀最小的`,所以我總是落在最后面,但我能幫媽媽減輕負擔真是高興。
今年在回海寧外婆家的新房子過年時,大家非常忙。爸爸媽媽陪客人,外公外婆忙著準備飯菜,那么誰來燒柴灶呢?于是我就主動要求來燒火。我發現在兩根柴火之間橫一根短柴,火就會比較旺。但是我一個人管兩個灶,實在有點忙不過來。于是我想了個好辦法,因為我又發現把柴豎起來,火就會特別的旺,這樣燒旺一個灶后再去管另一個灶,真是兩全齊美的好辦法!
“父母命,行勿懶”但我認為,最好能做到有事情主動去做才是更好的態度。以后我會更加努力 地按照《弟子規》里的內容去做!
弟子規作文5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弟子規》里的故事,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沒事的時候我也愛翻看這本書,我深深地喜歡上讀《弟子規》了。
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說父母在呼喚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馬上答應。父母有命令,要立即行動。有時候,我在看心愛的動畫片時,媽媽喊我好幾聲我都沒聽見,讓我做些事情的時候,我也總是遲遲不動。為此,媽媽沒少和我著急生氣。學完《弟子規》后,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習慣。
“出必告,反必面。”如果自己外出,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牽掛。這一點我做得還好,每天放學回到家,我總是先向爸爸媽媽報平安,然后再出門找別的小朋友玩,這讓爸爸媽媽很放心。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意思是說,東西再小也不要私自藏起。否則,父母一定會很傷心難過。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看見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要去拿,回到家爸媽給你買。因此我從來不拿別人的'東西。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我們應該讀好這本書,不但要讀,更要按照上面要求的去做,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弟子規作文6
讀書,能使人睿智,也能使人充實。胸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人自有他的氣質。不讀書的人在人群中尋找他的伴侶,消除他的孤獨,可是讀書的人不需要尋找,他只要靜靜地坐在一處,手持一本心愛的書,這種孤獨便也是一種享受了,書,就是他最好的伴侶,最近親的朋友。
所以,讀書之人自有讀書之樂。讀書,無需追求量的巨大,要注重吸收的精華的多少。一個人,若是只追求在短時間內讀完大量的書,那不是讀書,那只是看書,當把那本書合上的時候,所看的也都忘了,只記得那本書的.封面而已。用心地讀書,是不記得時間的流逝的,只埋頭苦讀,讓心靈沉浸在書本之中。要讀書,可是要讀什么書呢?在我看來,要讀自己所喜愛的書,要讀有益的書,要讀大師所作的書。
這些是可讀之書,應讀之書。讀書,讀好書,我們便能進步,品格也會變得高尚。人生,也如一本好書,須慢慢品味,學習讀好一本書,就是學會過創造一種人生。 《弟子規》是一本好書,同時它也是一本教我們讀好書的書,從中,我們學會愛讀書,也學會讀書,讀書是一門藝術,書只有被真正讀懂了,才能接近它的靈魂,才能讓自己更加華麗,更加完美。《弟子規》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哲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推敲。“余力學文”只是其中的一點。
弟子規作文7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它告訴我們許多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璀璨明珠,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更是指引我們方向的明燈。
《弟子規》教會我守信。“凡出言,信為先”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
宋慶齡小的時候,有一天為了等要來家里的同學,放棄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探望最敬愛的奶奶的機會。然而,她的'同學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后悔,她說:“雖然我的同學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
受到圣賢的教誨,偉人的影響,我覺得我也要做到“凡出言,信為先”。
記得有一日,我與沫沫相約一起去公園游玩,可突然下起了磅礴大雨。眼看約定的時間就要到了,大雨依舊是下個不停,我到底去不去呢?“凡出言,信為先”話說出去了,不管什么事,我都要守信啊。于是,我撐著雨傘在漫天大雨的街道上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公園走去。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時間過去一分一秒,雨停了,約定時間也已過了。沫沫失信了。可是我依然不后悔,因為我做到了信守承諾!
《弟子規》就是指引方向的明燈,感謝《弟子規》,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學會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知道生活和學習,做到了守信。
弟子規作文8
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其中一些道理很簡單,但平時沒有真正去領悟。因此,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真諦。
《弟子規》讓我的智慧得到增長,使心靈受到震撼。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后,我有了三個新的領悟。
第一,做人應當心存感恩。
作為一個人,我們首先應該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弟子規》的第一章是關于孝道的。感恩體現在“孝順”這個詞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想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兒女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是,對比一下,我為父母做的并不多。通過這次學習,我希望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加倍努力,希望能給辛苦養育我的父母創造幸福的'生活。
第二,做人要恭敬和謙虛。
恭敬和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心的謙虛怎么能做到待人恭敬呢?“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我從小讀過很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沒有意識到謙虛也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感到驕傲和自滿,為人爭強好勝。
第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導人們要善良,要培養自己的品格,目的是讓人們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過得怎么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作文9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 我們沉淀 那論語學而篇 兩代之間 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的歌曲——“弟子規”。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20xx湖南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那么你知道晚會這次晚會的主題曲是什么嗎?對了,就是這首與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優秀書籍同名歌曲《弟子規》。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就是這一千多個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弟子規》,是我們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導大家做人處事的規范;《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是人性的基礎。這本書,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們的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初讀弟子規,我就受益匪淺: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
所謂六藝,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弟子規告訴我們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這樣一本好書,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
弟子規作文10
我有一個要好的伙伴,它既是我的一位良師,也是我的一位益友,它教給了我許多道理,它告訴我怎樣做人,他是誰呢?他就是《弟子規》。
記得20xx年新年時,我和表妹去一家很氣派的西餐廳吃飯,我和表妹一看到訂的房間桌上琳瑯滿目的水果,紅燒肉,魚和餃子,饞得連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們像被吸了魂似的.不顧一切地沖了過去準備大吃一通,但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上寫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我趕緊叫住正要去搶飯吃的表妹,告訴她弟子規上是怎么說的,我們便等大人們過去了才動地方,吃完飯后大人們都夸我們有禮貌。
又有一次學習時我寫錯了一個字,看到表妹的米色書桌上放著我正需要的修正帶,我不假思索地用手去拿修正帶用,這時,我又想起了弟子規上寫的“用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為偷。”于是我禮貌地問了問表妹,經過許可后才拿來用修正帶改錯,用時,我覺得非常的踏實。
還有一次,我和表妹吵了一架,吵得昏天黑地,然后就誰也不理誰,原因就是因為表妹少了2元錢,認為是我偷的,我矢口否認,于是就吵起來了,互相對罵,最后還打起來了,表妹把我的臉劃出血了,我把表妹的膝蓋打青了,當我平下心來看弟子規時,我看到了“財務輕,怨何生,言語忍,憤自閔。”我看完后想了想,主動去找表妹和解并讀給她弟子規,我們便重歸于好了。
弟子規讓我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生活離不開弟子規,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言而有信,友愛他人,努力學習。都能從弟子規里感悟,讓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吧!
弟子規作文11
大家好,我是學仁一班的張柏錚,今天我為大家分享的是弟子規中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父母的教誨,即使自己認為是不對的,也要恭敬的聽完在提出問題。父母斥責自己時,不該頂嘴,而是聽父母把話講完。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周杰倫是個很出名的歌手,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他3歲的時候,母親見他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就毫不猶豫地取出家里所有的積蓄,給他買了一架鋼琴。于是,童年的周杰倫被剝奪了玩的權利。可每次練琴的時候,一聽到窗外同伴的嬉鬧聲,他就總是彈得心不在焉。于是,他母親就拿著一跟棍子,站在他后面,一直盯著他練完琴。每當他不想練琴的時候,他的.母親就拿著棍子抽到他的手臂上,不僅如此,還不停的訓他,可周杰倫一聲不吭,永遠都是低眉順眼的,然后繼續練琴。直到許多年他功成名就的時候,他才對母親說,媽,當年您訓我我之所以不吭聲,是知道您也是恨鐵不成鋼啊,如果當初沒有您的督促,也不會有我的今天啊。
我對此的體會是,父母永遠都是愛我們的,他們對我們的叮囑,不會害我們,不要總是嫌父母嘮嘮叨叨,那是他們愛你的表現。
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做一個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好孩子。
弟子規作文12
今天,我讀完《弟子規》,深有感觸。
我想:如果在馬路上看見老奶奶要過馬路時,要及時攙扶她過去;看見不公平的事時要挺身而出,不能視而不見;當在家看見爺爺奶奶累的時候,就幫他們捶捶背;當媽媽生病時,就要學會關心媽媽并照顧她……弟子規里面有許多讓我們尊老愛幼的格言,明事理,懂禮貌。誰知,就是這個《弟子規》改變了我。
以前的我從來不知道心疼家人,總覺得父母為我做的事都是應該的.。在我讀過國學經典后,我能為他人著想了。我清楚的記得我為媽媽做的第一件事。
那是一個周末的早晨,媽媽在廚房里做飯,我在客廳正津津有味地看電視。突然,廚房里“啊!”的一聲,是媽媽的聲音,我立刻跑了過去。“怎么了?怎么了?”我焦急地問。“菜刀切到手了。”媽媽回答道。我一看心疼了,不知道媽媽平日里受過幾次傷了。我心想,弟子規不是就有孝敬父母的言行嗎?這正是我成長的好機會啊!不如讓我學做飯吧,以后還能幫幫媽媽呢!于是,我笑瞇瞇地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我做飯吧,以后您累了,我就可以替你做了。”這時媽媽的臉上再也看不到受傷的痛苦,而是笑著對我說:“好呀!”說完,我就在媽媽的指點下,一步一步地學。終于把飯做好了。爸爸回來了一進門就說:“嗯!真香!”“是瑩瑩做的!”媽媽笑著說。爸爸吃驚地答道:“是嗎!我們的盈盈長大了!”爸爸親親我,我心里面感覺好幸福,這都是《弟子規》帶給我的影響。我也為我自己感到自豪!
弟子規作文13
說起《弟子規》,我還跟它有一段淵源呢。
我與《弟子規》初識是因為我的曾外祖父。我家世代都是文人,在舊時也是數一數二的大戶,曾外祖父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外公。因為家里孩子少,全家也只有我一根獨苗苗,所以曾外祖父對我十分嚴厲。
小時候我特別淘,第一次和曾外祖父吃飯時,就挨了訓。那天,菜剛上桌,我就如餓狼般躥上桌,跪趴在長凳上,伸手就往盤子里抓菜。曾外祖父見著了,板著臉走過來,“一點規矩都沒有,《弟子規》曰:“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小小年紀,豈能這般沒教養。”于是這頓飯我就是站著吃的。下午,就被媽媽連拖帶拽地拉去了書店買了一大堆關于道德的書,其中就有《弟子規》。
曾外祖父整天拿著三尺戒尺,板著臉,捧著書。在我耳邊不是念《三字經》就是《弟子規》。我也一日盛比一日有禮貌,出言出行與往日判若兩人。一日,曾外祖父盤腿坐在床上,我則坐在床前小椅子上,他教我念了一句《弟子規》。曾外祖父忽然起身,我也跟著站起來。“你干什么站起來。”我一臉嚴肅地回答:出則悌中說“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他見我一臉認真便笑了,我平生第一次看見他笑,竟如此慈祥。“嗯,不錯,不枉我教你這么久。”原來,這是一次考驗。曾外祖父撫摩著我的.腦袋:“你記住了,出則悌是指我們在社會上與人相處要如家中兄弟姐妹般順從長上。這是我們在社會十分重要的護身符。”我聽得入了迷。
曾外祖父去世了。在他的葬禮上,我身穿白衣孝服,在那一天,我沒有坐。因為,再也沒有長輩像曾外祖父一樣命我坐下,我謹遵曾外祖父訓誨,我累了,但是我不坐……
弟子規作文14
段考即將到來,繁重的學習壓得我透不過氣來,人也變得煩躁易怒。一個周末,我背著沉重的書包回到家中,母親親切的問候卻使我感到惱火,和母親吵了一架,一聲不響地回到房間里去了。回到房間里,從書架上隨意抽出了一本《弟子規》,在柔和的月光下靜靜閱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聲,柔吾聲|?”
書頁被緩緩地翻動著,腦海中母親瘦弱的身影,隨著閱讀一起涌現,深刻而又清晰:母親牽著我的手過馬路;除夕夜,母親一個人忙里忙外地打掃房子;在勞累了一天之后,在床榻前,輕輕搖著蒲扇,伴我入睡;在淡淡的月光下,微笑著向我講述她兒時的故事;在雨天,來到學校,為我送來一把盛滿濃濃的母愛的雨傘;在我生病時,背我奔向醫院;在寒冷的冬天,把一碗盛滿了熱乎乎的粥遞到我手上?十年如一日,母親為我沒日沒夜地操勞著,歲月染白一頭青絲,在臉上刻下痕跡。古老的時鐘仍在不停地旋轉,轉來了我的青春年華卻轉走了母親的亭亭玉立。而我,竟在母親傷痕累累的心上又扎了一刀?不知不覺,我的淚水已溢滿眼眶,為剛剛與母親吵架而后悔不已。
合上了書本,書中孝子們的.孝行依舊閃現在眼前,心中更是難過,后悔。我走出了房間,緊握著母親的手,請求她原諒我無知的錯誤。沒想到母親卻說:“沒事兒,我也明白你最近學習壓力大,哪有媽媽會和女兒計較的呢?”我的淚又再一次不爭氣的掉下來,卻很甜?
《弟子規》不僅把我和母親之間的冰川融化,更使我明白我們的“寸草心”是難以回報母親們的“三春暉”的!
弟子規作文15
“弟子規,圣人訓.......”聽到這兒,你一定會覺筣很耳熟吧?沒錯,那就是《弟子規》。
我端起書,貪婪地讀著,當我讀到《余力學文》中的:“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時我不由地停住了,我好好品讀,理解其意,終于背好理解透了:“房間里的.筆、墨、書硯等都要保持干凈。桌子也要干凈,保持清潔,筆、墨、紙、硯等文具都要擺放端正。”我看到這里,使我回想起了我以前:“以前我寫完作業或看完書,東西不是隨手一放,時間長了,桌子上不是亂七八糟,說得難聽就是垃圾堆,也是經常惹得媽媽要訓我,叫我趕快把桌子上清理一下,再把桌子擦一擦,可是我就是不聽。并且還找借口說:“晚上還要看,明天再收!”可是這樣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弄得媽媽很不滿,非要媽媽動“家法”才會去行動。回想起這里,我十分地愧疚。
接著,我又起進了:“讀書法,有三到心眼,信皆要。”初讀此句,覺得十分難解,心想:“此句究竟是何意?”我好好地理解:“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記,眼要看,這三者確實都非常重要。”我們班上有許多與這句話相反的同學。一到上課是地,要早讀,就心不在焉,就是閉著眼睛在那背天書。我看到這種同學真是又好氣又好笑,譏笑他,還不如人家不讀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這本好書,重新恢復我們中國的燦爛文明!
【弟子規作文】相關文章:
踐行弟子規作文11-05
弟子規05-30
弟子規07-02
弟子規心得02-07
我學《弟子規》的故事作文02-24
精選弟子規小學作文六篇02-22
弟子規心得范文06-09
弟子規閱讀心得03-08
學習《弟子規》“首孝悌”體會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