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集合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作文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正陽節、龍舟節……
之所以有了端午節是因為在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他心懷國家,正直大義,常常被一些小人陷害,那些小人在楚懷王身邊誣陷屈原,使得楚懷王不再信任這位忠臣,最后把他流放到了城外。被趕出家鄉的屈原,看到祖國山河破碎,心里悲憤交加。于是綁上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老百姓知道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尸體,撈了好久還是沒有撈到,老百姓們害怕小魚和小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就把自己家用米包好的粽子紛紛投進河里,想讓小魚小蝦吃掉這些粽子,不吃屈原的尸體。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也由此而來。
在我的家鄉涇川,端午節最流行的習俗除了吃粽子,就是帶荷包了。在每年端午節的前夕,縣城街道會有很多賣荷包的攤點,與其說買,看荷包倒更讓人樂在其中。荷包精美、種類繁多,有機器制成的'還有純手工制作的。媽媽每年最喜歡帶著我去看一位老奶奶的純手工荷包了,憨乎乎的小老虎、栩栩如生的蛇蝎、金絲線勾邊的公雞、繡著五毒的青蛙……她說這種手工藝品以后就會慢慢失傳,所以顯得格外珍貴,每年去我們都會挑一些買回家珍藏起來。荷包寓意驅邪保安康,到了端午節那天,媽媽大清早就會為我們姐弟三人準備好要帶的荷包和五彩花繩,希望我們平安快樂地成長。
端午節還有吃粽子、掛艾草、賽龍舟等習俗。隨著時代發展,粽子也變得形式多樣,豆沙陷的,紅棗陷的,蛋黃陷的,肉餡的……應有盡有。掛艾草對于我來說就更神奇了,聽大人們說,小小一捆艾草放在門口竟然可以防蚊蟲,去毒氣。看來這萬千世界,我需要學習和了解的常識還有很多呢。
端午節讓我們了解到了偉大的屈原,還在每年過節的時候掌握到了更多端午節的習俗,更多地是感受到了親人的關愛和我們對生活的熱愛。我喜愛節日,更喜愛這樣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作文2
五月五日是端陽。當艾條插入時,門里充滿了香。吃粽子和黃武。龍舟快樂地下水。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五日。我的家鄉——杭州,那里的端午節有著不同的風味。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個家庭的門上都掛著一株艾草。許多孩子帶著一些精致可愛的香包。茵陳大多用紅線拴在門上,可以驅走蚊子,保護健康。不同的是,香包有不同的風格和形狀。它們色彩鮮艷、美麗,可以掛在身上驅邪。
一、二、一、二這是端午節南方一項非常熱鬧的活動——龍舟競賽。杭州西溪濕地每年都舉辦端午節。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活動。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去了這個活動的現場,看到了許多大的領先的船只,充滿了多彩的小彩旗。身穿白色、黃色和紅色衣服的壯漢拿著泥漿,隨著鼓聲的節奏劃動。我很害怕。那時,我叔叔正在一艘紅色的龍舟上用力劃船。突然,人群爆發出一陣笑聲。怎么了?原來,我叔叔的龍舟給了我們一個壯觀的翻滾。船上所有強壯的人都下水了,變成了落湯雞。我只是害怕,突然大笑起來。到目前為止,賽龍舟仍然是我最喜歡的'活動。
當然,在美食的世界里,我們怎么能在端午節少吃點東西呢?黃武和粽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但是對我來說,粽子味道更好。我們吃兩種形狀的粽子:三角形粽子和四角粽子。紅棕色看起來很吸引人。粽子的味道很香。肥瘦的豬肉和美味的肉汁吸收了每一粒糯米。一口咬下去。它既美味又溫暖。它柔軟而精致。軟糯的味道是無窮無盡的。在古代,人們把粽子扔到河里是為了不讓魚吃屈原,屈原因為愛國而投河自盡。現在,粽子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食品,并廣泛傳播。每次我在家煮粽子,整個房子都散發著香味。我忍不住又吃了一次。每一口都充滿了油。
在端午節,人們會聞到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味道。
端午節作文3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合肥的農村很重視這個節日,農歷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
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食品,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粽子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棗子。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過端午,媽媽會在超市買許多粽子讓我們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有時嘴饞了,就在街邊買一個解饞。
最讓人高興的是外婆在端午前幾天買許多馓子和綠豆糕,還有新衣新鞋送來了,這是給我們孩子們的禮物,還邀請我們去過節。
端午節那天,我穿上新衣,牽著媽媽的手去外婆家過節。媽媽買了一些禮物帶給外婆,比如一雙鞋子,一把傘,一件新汗衫。
到了外婆家的村子里看見家家戶戶門上插著香蒲草和艾草,這些綠色植物散發著縷縷清香。聽媽媽說用它們來驅災避邪。
奶奶看見我們,她樂滋滋從屋子里迎了出來,她正在炸米粑粑,屋里飄著香油的香味。奶奶頭上插著一朵梔子花一根春榮(一種不開花的香草),顯得特別精神。奶奶也讓我戴上梔子花和春榮草,說那樣吉利。
太陽升上樹頭,我們一邊說笑一邊品嘗米粑粑和粽子。中午滿桌好吃的,大人還在喝酒說笑,我們小孩已經吃過跑出去瘋玩了。
這就是我們這兒的端午節,一個充滿快樂的節日。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咱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咱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咱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咱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非常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非常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作文5
小區很多人家的大門兩側都掛上了新鮮的艾葉,空氣中彌漫著一襲與眾不同的奇特香味兒。
家里幾乎每個人都在忙碌著,準備豐盛的午餐,刀與砧板咚咚的撞擊聲,水蒸氣沖出氣閥的呲呲聲,不停地在耳邊縈繞,廚房里不時飄出縷縷饞人的香味,夾帶著清新的粽葉香,刺激著人饑餓而貪婪的胃。
門被禮貌地敲開,來了不少的親朋好友。連忙遞上茶水,相互道著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原本不是很大的客廳更加充實和溫馨了。
爺爺奶奶穿梭于廚房與客廳之間,爸爸媽媽也忙得不可開交,我的幫忙有時反而礙了他們的事,索性呆在一邊,悠然的看著這一切。
“來來來,大家都吃飯吧!”飯菜陸續都上了桌,正中間是一盤精致的粽子,青青的粽葉上纏著兩色的細線,體型較長,棱角分明,卻像一只只小小的龍舟。
輕輕地拿過一只,將一端的細線拆下,往上一拎,粽子便聽話地從細線中脫出,小心翼翼地剝去裹著的粽葉,呀,中間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舊是龍舟形狀,讓人不忍下口,卻又被那略帶粽葉清香的濃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讓人又再次禁不住誘惑,輕輕的.咬下一口。
軟,香,滑而不膩,難以名狀的爽快之感,輕微地粘牙,又被舌調皮地舔去。那種停留于唇齒間的鮮香口感,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那擺放在碟子里切開了帶殼的黃白相間的咸鴨蛋,我總是習慣用筷子將蛋黃一整個兒挑出來,細細品嘗。蛋黃上沁出些許油星,細膩柔嫩得很,入口即化,咸中別有一番滋味。
窗外,雨一直下,不知龍舟賽是否像往年一樣,又在湘江上熱鬧非凡地舉行?也許是的罷,雨下再大,也絲毫沖不淡節日的氣氛。
這一天,正是端午。
端午節作文6
現在還有什么粽子是不咸不甜的呢?
現在還有什么粽子要蘸糖或鹽的呢?
現在還有什么粽子是晶瑩剔透的呢?
一到端午,最經典的習俗一定是包粽子。這粽子大多為肉的,赤豆的,大棗的,而我的`家鄉——江西就有這么一種既沒肉粽咸,又沒有赤豆粽甜的粽子,它就是堿粽。
記得端午的前一個星期,媽媽就開始忙碌了。一會兒去買糯米,買好了直接往桌上一放,又去廚房拿盆,把米倒在盆里加水泡上一晚。每年我們起碼要搞兩盆糯米包粽子。第二天早上又泡上一盆,把第一盆里的水倒干,加入小半袋食用堿,拌勻放一旁。我看著盆,心里想著:這堿有什么用呢?明明加了,米卻沒有一點反應。過了將近半小時,我又看向了那盆,怎么,黃的!我同時想到水中滴入黃顏料的樣子,一下子就沒有了食欲。媽媽又拿出前兩天就泡好的粽葉,很快包好了。于是,我又開始等待端午盡快來臨,好讓我嘗嘗這奇怪的粽子。
終于,在我迫切地等待下,端午悄悄地來了。早上,媽媽拿了一個熟粽子給我,我小心的拆開,剝開粽葉一看,哇!晶瑩剔透的粽子和原來那米黃色的樣子截然不同。味道既不是咸的,又不是甜的,蘸糖就甜,蘸鹽則咸,像白紙上涂色那樣,十分神奇。
吃了一個,我還想吃一個,可是媽媽把那些沒煮過的重裝了起來,直接把我拉走了。路上我還回味著這早上的粽子,不知不覺被拉到了鄰居家。媽媽每逢認識的人,就送上四五個堿粽,還告訴他們要蘸糖或者蘸鹽吃,看著她高興的樣子,仿佛做了一件常人無法完成的事。有時送了粽子,那家人會回贈幾種自己家鄉獨特的粽子作為回禮,就這么送來送去,家中便多了好幾樣不同口味的粽子。紅棗的、豬肉的、醬油的、蜜豆的…各式各樣,仿佛有了全世界的粽子。
端午節作文7
大多數小孩子可能都愛過兒童節吧,而我卻不同,我最愛過的節日是端午節。
我為什么對端午節情有獨鐘呢這還要從頭說起。
在我五歲時過端午節,姥姥給我們一家人包粽子,那是我正好放學了回家后看著姥姥像變魔術似的把一片片葉子疊起來把米和棗子放進去在手中變成三角形的“包子”。從前過端午節吃粽子,我從沒注意過餡料是怎樣被包住的,那天我心中便產生了大大的問號。我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看著姥姥怎么包,只見姥姥先用粽子葉卷成個三角形的樣子,再把米和棗放進去,再用剩下的一段粽子葉把開口封住,之后再纏一圈就好了。我也學著姥姥包粽子。我學著姥姥的樣子,花了好長時間,才笨拙地包好第一個粽子。我把我的“杰作”交給媽媽看。媽媽夸獎我道:“小小年紀就會包粽子了,真是心靈手巧呀!”聽了媽媽的.稱贊,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高興得手舞足蹈。晚上,到了吃粽子的時候了,突然想起自己包的粽子里沒放棗,“算了,就這樣吧。”我嘆了口氣。打開了第一個粽子,我驚喜地發現里面沒有棗,肯定是我包的!我既高興又懊悔。
后來我從書中讀到端午節吃粽子習俗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為愛國之志不得遂愿投江而死,人們為不讓魚把他吃掉,便把米包進葉子里煮熟投到江里喂魚。
有一天,爸爸給我找到一首宋代偉大詩人陸游寫的端午節包粽子的詩《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爸爸解釋說,重五即是端午五月初五,這首詩既是寫包粽子,更是形象地象征了屈原和屈原精神。
這端午節吃粽子哪里是吃,而是是在吃之中寄托了人們對愛國詩人的紀念和哀思。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6月8日,也就是端午節媽媽早早的起床了,準備了好幾個粽子,中午的時候媽媽買齊了五黃—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和雄黃酒。
后來我查了資料,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還為了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中午的時候我吃了五黃不過雄黃酒真難喝。
至今為止還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作文9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我們家鄉還把端午節叫做“五月端午”,因為它是陰歷五月初五這一天。而我更愿意把它叫做“粽子節”,因為在這幾天,我都可以吃到美味香甜的大粽子。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很多呢。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雖比不上春節、中秋那般隆重,但是家家戶戶也是很重視的。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在進入陰歷五月初一這一天,媽媽就把提前買好的紅葫蘆貼在了門口,和窗欞外面。貼葫蘆也有講究,葫蘆的口要朝上,我就不明白了,問媽媽為什么要貼葫蘆,還要這樣去貼。媽媽說:“端午節貼葫蘆,掛葫蘆是為了趨災避邪保安寧的。”“那為什么口朝上呢?”“聽老人們說是為了把毒蟲,災難全都收起來,讓家家戶戶安寧。”媽媽笑著說。原來如此啊。當然貼葫蘆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到了五月,正是蚊蟲開始活躍的時候了,家里的老人們,也愛把剪好的葫蘆縫在小孩的衣服后背上。在肩頭還要縫上一個小布老虎,以求平安。媽媽說我小時候就有這樣的`衣服,但是我已經不記得了。初一這一天我們還要吃雞蛋,至于什么原因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媽媽這天早晨要煮上一大盆,家里的每個人都要吃上幾個。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門口都插上艾草,也是驅蚊避邪的。曬干的艾草還被姥姥做成了小香包送給我,當然這也是保平安的。這一天重頭戲就是吃粽子。媽媽早早的就把米、棗、葉子泡上。泡好后大家就開始包,一個個粽子就在大人們的手中包好了。煮熟的粽子透著葉子的清香,咬一口,米黏黏的,棗甜甜的,真好吃!
我真的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傳統節日中蘊含的美好祝福。
端午節作文10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根據傳統,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看龍舟賽。
包粽子
端午節早上,奶奶和媽媽就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紅豆、糯米、肉、粽繩。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拿起兩片粽葉交叉放,卷成一個洞口,把紅豆、糯米、肉混在一起,放入合適的材料,把接口處的兩頂端的`粽葉蓋好,用手拿緊,再拿出一條粽繩熟練地繞來繞去,接著把粽子綁緊,打上一個結,做好了一個,奶奶和媽媽又接著繼續做。我看完后,覺得挺簡單的,也學著做起來。我也模仿著奶奶一樣,把粽葉包成個小洞,然后把材料放進去,可是,由于我拿得太緊了,材料從口里漏出來了,搞得滿桌子都是。我并沒有泄氣,我又按剛剛的做法做,這次我可小心了,手的力道不輕不緊,再拿起粽繩慢慢卷,最后打上個結就ok了!我把包好的粽子給媽媽看,媽媽說不錯,雖然丑了點。我聽后,笑了。
吃粽子
包好粽子后,奶奶就拿去煮。大約十分鐘后,煮好了,奶奶端著香噴噴的粽子出鍋了,我拿起我包的粽子咬一口,好好吃!
賽龍舟
吃過粽子,我們全家去金沙灣看賽龍舟。到了金沙灣,已經開始賽龍舟了,只見有許多條龍舟在海面上有秩序地劃,每條龍舟上都有22個人,分別在兩邊劃槳,“一二一,”他們在龍舟上邊劃邊整齊地喊著,圍觀的人們都在為他們的表演而喝彩。龍舟上擂鼓的叔叔敲得更響了,回聲響徹海上,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旋律。
賽龍舟結束了,但人群還在回味著剛剛賽龍舟的情景,我們都很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我真高興!
幾聲雞鳴,劃破了我的甜夢。睜眼一看,陽光照在了窗欞上,聽到處處鳥語。
起了床,一股粽子的香味飄了過來。我急忙走進廚房,啊!媽媽已經把粽子蒸好了。一蒸籠的粽子熱氣騰騰,鮮嫩的葦葉上光閃閃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扒開葦葉,里面的食物露出來了:糯米、黃米和大棗。吃一口,好香啊!我故意考起了媽媽:“媽媽,別看您粽子包得好,可這吃粽子的來歷您不一定知道。”
“這你也想難倒媽媽嗎?吃粽子不就是人們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么。”
看來媽媽知識淵博啊!我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忽然覺得心里沉甸甸的。是啊,兩千多年前的今天,愛國詩人屈原懷著憂國憂民的一腔悲憤,投汨羅江而去。人們愛戴屈原,怕他的尸身被魚蝦吃掉,便包上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從此,過端午節包粽子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走出家門,頓覺眼前一亮:只見一家家的大門兩旁都插著艾草,這成了村里一道奇異的風景。看著這家家門口的艾草,我心里想:為什么今天家家門前都插艾草呢?
我問了幾個叔叔阿姨,他們都笑著,回答著差不多一個答案:多少年都這樣,具體因為什么他們也不知道。
正在這時候,我遇到了退休教師王爺爺,就把自己的問題告訴了他。王爺爺告訴我:這端午節在我國可是由來已久啊。我們這里五月初五這天除了吃粽子外,還要在門前插上艾草。這風俗已經傳承了有兩千多年了,據說這是當時人們為了“辟邪”,把艾草插到了門口,邪氣就被擋在門外了,往后就不會走噩運了。這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愿望。
聽了王爺爺說的,我又增長了知識。
滿街飄著艾草的香味,陽光和煦,幾個吃著粽子的小孩在街上跑著。今年的端午節讓人覺得特別有味道。
端午節作文12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我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于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著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
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后,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并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后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群眾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劃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的來由。
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著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及憂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恒、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著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假如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我國是如此強大,看到我國人民正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投江嗎?
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我國人,我們既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又與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著淚,分擔著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的我們更懂得了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于每一個我國人都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我們切身體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意義。今天,我們贊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憂慮,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的我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作文13
星期四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那天艷陽高照,萬里無云,我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坐著銀光閃閃的小汽車去外婆家過端午節。
我們來到外婆家,吃好午飯,外婆和藹可親地對我和妹妹說:“我們兩點開始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的準備工作不但有很多,而且學問還真不少呢?先要買來糯米、堿塊、竹葉等很多東西,我自告奮勇地說:“外婆,我去買。”我在加貝買到了所用的材料,便回家了。
外婆先把竹葉刷洗得干干凈凈,接著把糯米淘洗干凈。最后拿一小塊堿塊放在水里讓它融化后,倒進糯米里經攪拌后,原來白色的糯米變成了黃色的。外婆教我把竹葉的邊緣撕掉,打一個結,再拉一拉,檢驗一下會不會斷。就可以做綁粽子的帶子了。我仔細地看著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外婆先把竹葉的尖頭卷成一個冰淇淋一樣的圓筒,接著一只手拿著竹葉兩端的'交叉點,另一只手不斷地舀米,把米放進圓筒里,把米壓平,然后用竹葉包住把多余的竹葉折好,一只手按住草繩,另一只手用草繩把粽子繞得嚴嚴實實,打一個“圓滿無比”的結。最后把多余的竹葉剪掉,放到鍋里蒸就OK了!我看懂了自己也試著包了幾個。可是我包得粽子個個米都露出來了,我只學會了做圓筒和放米。其他都是在外婆的幫助下完成的。我在電視上還了解到杭州有個旅游地叫西溪濕地,那里在賽龍舟、包粽子、賣五黃(黃瓜、黃魚、黃鱔、雄黃酒、咸蛋蛋黃),還賣香包呢!我以前去過那兒,看了后更加西溪濕地的端午習俗了。
包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可有趣了!大家也可以試一試!最后衷心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作文14
端午節的假日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登山。
來到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那樣子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翻過一個小土坡,這里野花遍地,有紅的、紫的、黃的、粉的……各種顏色,各式各樣,數也數不清,遠遠看上去簡直就是花的世界。
又走了一段路,我突然看見路邊有許多艷麗的蘑菇,我剛想去采,爸爸忙說:“不能采,這種蘑菇肯定有毒,如果不是毒蘑菇早就被人采光了。”我聽了之后覺得真有道理。
我們繼續往上走,成片的黃花出現在我們面前,我連忙問爸爸:“這是什么花啊,這么多,這么好看?”爸爸說:“這是黃花菜,是我們東北的野味啊。”我們正聊著,突然一只野兔在我面前“嗖”地一下竄了出來,我剛想去追,爸爸把我拽了回來,說:“不要傷害它,我們應該保護野生動物!”哦,爸爸保護大自然的意識還挺高啊。
山路一,豁然開朗,這里山野雞在不斷地亮著嗓子,看樣子正準備高歌一曲呢。噢,一只、兩只……足足有一大群,它們好像正在召開一個演唱會似的',有的跳舞,有的唱歌,還有的伸腿展翅……好有意思啊!
為了不打擾它們我們就繞路前行。來到半山腰,突然聽見流水聲,我迎著水聲走過去一看,原來這里還有一灣清泉啊。我問爸爸:“半山腰也能有泉水?”“當然,這種泉水也是從地下冒出來的。”哇。真的不可思議哎!我走到泉水邊,用手輕輕地捧了一捧水送到嘴里,哈哈,好涼好甜啊。
在剩下的山路中,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那些石頭真令我浮想聯翩:有的像觀音,有的像一只海豚正在頂著球玩呢,有的像孫悟空騰云駕霧的樣子……大自然的神斧雕工真令人佩服。
就這樣,我和爸爸一邊走一邊看,不知不覺就登上了山頂,哇,好美啊,真是站得高看得遠,無限風光在險峰啊!
端午節作文15
口含粽子的美味,回味糯米之香,皎如明月的文人騷客在我心頭流過,屈原的浪漫,文天祥的不屈,譚嗣同的去留肝膽……
若不是楚國的昏暗容不下你忠貞的信念,若不是《離騷》無法喚醒昨日的輝煌,若不是秦國的鐵蹄踏破楚國的郢都。也不會有懷你的端午,也就不會有戰國的赤子忠心。
漫漫深夜,你輾轉不眠。再回首莊王問鼎,再回首吳起變法,再回首這無比熟悉的楚音。“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與懷王長談,后如日中天,對祖國的愛,讓你改革大刀闊斧。
手中的粽子或是對愛國者無限的懷念。汨羅江上的賽龍舟則是華夏兒女勇往直前,精忠愛國的吶喊!端午又因你的死而滿目感傷。
六國君方的歃血,只是一窗破紙,信陵君的英勇指揮只是為楚國留下一絲喘息。蒼天無情,物是人非。結盟的破裂,上官大夫的誣陷,張儀三寸之舌讓楚國元氣大傷。昨日之日不可留,屈原“固正道直行,竭忠盡以事其君”,竟落得“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今日之日多煩憂。”
你是走了,雖不怎么浪漫,但在人們哭腫的雙眼中留下了一個端午節,讓人激起一個又一個愛國夢。
文天祥零丁絕響:“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國河山淪陷的'憤慨和感傷,你像天邊孤獨的云無處著落,萬里河山依然繁茂。低頭望百姓尸橫遍野,雞犬不寧。你仗劍而起,用最后一滴血背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同一故國,岳飛發出“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豪言時,想到的是祖國,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未能真正“收拾舊山河,但廟堂前元兇永跪不起。
陸放翁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何嘗不是端午之風。
糯米香猶存,報國情灑盡端午。這粽子香終究會流傳千古,這悠遠的味道定會融入黑白的史書,讓人忘不了。
【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作文09-16
端午節的作文09-30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2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2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2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3
(精選)端午節作文07-19
【精選】端午節作文07-10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9
端午節作文400字:快樂的端午節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