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端午節的作文

時間:2023-06-26 11:51:45 推薦作文 我要投稿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端午節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是今年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粽子,它們系著白色腰帶,穿著綠色襯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中,好似對我說:“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肚子已經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望著那香噴噴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我們心思,笑呵呵地說:“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嘗嘗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脫下粽子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糯米團,糯米上還鑲嵌著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于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拿起一根牙簽,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中,太甜了。最后,舔一舔嘴邊白糖,實在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粽子,今天為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臺,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粽子。我用可憐眼神盯著她(意思是給我嘗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嘗嘗鮮呢)于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后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著田老師手中剩下最后幾個粽子,田老師笑瞇瞇地說:“誰還沒吃粽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說:“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涌上講臺,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粽子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在后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于到了,剛剛把手往中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牙簽刺到了,我急得似熱鍋上螞蟻。只剩下最后一個粽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粽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在我失望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中塞了一團粽子,我又歡又喜,捂著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中有說不出甜。粽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粽子吧。

  這個開心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2

  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被列為國家法定休假日。照例過節可以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本應非常愉快,然而今年舉國上下抗震救災,也就沒有好心情去細細品味粽子的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我們特別思念四川地震災區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小伙伴們!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舉行“情系災區、共過端午”的特殊的主題隊會。對于災區的小伙伴,我們有幾多思念幾多擔心:廢墟里長眠的小朋友,天堂里怎樣過端節?失去父母的小伙伴,現在學習生活怎么樣?身體受傷的小伙伴,你們的傷情好些嗎?┅┅真想手捧粽子插上翅膀,飛上災區去看望受苦受難的小伙伴,安慰小伙伴受傷的心。

  在隊活動中我們觀看抗震救災中可歌可泣的一張張圖片,講述動人心弦的一個個故事。我永遠忘不九歲小男孩林浩逃離教學樓,又返回去救別的同學的動人事跡,也忘不三歲男孩朗錚被救出后躺在擔架上給救援隊的叔叔阿姨敬禮的感人場面。你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勇敢;在被援助后懂得感恩,這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地震無情,人間有愛!地震震垮災區的房屋,但它震不垮全國人民的意志,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隊員們紛紛慷慨地捐出自己積攢的錢表達愛心,是為救災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在活動最后,我們手捧點燃的蠟燭,齊唱“明天會更好”,遙祝遠方的災區小朋友,在全國人們的幫助與支持下,盡早脫離災難,早日重建家園,恢復健康,投入學習。衷心祈禱天堂的小伙伴們安息!祈盼災區的小伙伴們更加堅強,永遠幸福!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3

  總是在端午節的時候去祝福別人,

  而自己卻不快樂...

  外公,沒有你端午節,我總是很難過。

  看到外婆做的粽子,我吃不了。

  再一次,你讓我傷心。讓我想起了你喂粽子給我吃的場景,讓哭泣。

  外公,真的長眠會讓你幸福嗎?

  我在天的這邊想念著你,你知道嗎?

  你能再給我說說嗎?

  你能再讓我靠在你的背上聽你說話時那背的顫抖聲嗎?

  你不覺得你好狠心嗎?

  自己走了, 卻把我留下了。承受那懷念的痛楚,你忍心嗎?

  天下著雨,心蕩著血。

  黃昏再美,終要天黑。

  流血的心碎了,堅強的意志能把我扶起來嗎。

  多少思念讓我慢慢長大。

  突然,感到狠無助,感覺很害怕。

  外公,你去那邊的第一刻,我的心就以破碎,無法在沾好了。

  外公,好想再給你刨個粽子,可是沒機會了。

  傻傻的`我,只能面對高高的墳墓。用一雙滿是淚水的手給你刨.用著嘶啞的聲音叫你吃,你卻好狠心的不回答我 。

  傻傻的我,無法忘記你的臉龐.總喜歡在睡覺前,用手掐掐你的臉才能入睡的我。這天我卻又一次失眠。

  可愛的外公,總喜歡叫我在吃飯前,給他拿好酒和碗,然后就是痛飲.現在卻不會再叫了。

  可愛的外公,總喜歡一年四季向我家里拿來些鄉下的特產,現在卻不會拿了。

  可愛的外公,總喜歡為了我跟外婆嘮叨兩句,現在卻變得沉默了傻傻的我,最喜歡叫你晚上陪我聊東聊西,這一天,你卻又不陪我。心中的事,找不到人來傾訴了。

  看到外公曾經種的菜園,那菜卻長得沒以前樣了。

  看到外公曾經養的豬欄,現在卻塌了。

  看到外公曾經用犁,現在卻生銹了。

  一切總在平淡中過去。

  一切總在平淡中摸索。

  一切總在平淡中死亡。

  外公,如果您在那邊能看到我寫的這些字的話。我想跟您說句:下輩子我還做您的好外孫。

  走不完的路是寂寞,做不完的夢是迷惘,而寫不完的愛卻是綿綿無期的懷念。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4

  在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我的家鄉也算得上是繁榮,所以每逢端午,必定熱熱鬧鬧的一派景象。蜿蜒交錯的窄巷中,屋檐下,就地擺滿著各色小吃,到中午人們餓了,椅子一擺,幾個人湊上一桌,講講吃吃,整條巷子就滿滿當當都是談笑聲。

  在家鄉,人們大多懶得自己辦吃食,上酒樓置上幾桌,節日就這么晃過。但端午節的粽子,定要“自食其力”的。把浸在桶里的竹葉擺在一邊,咸草串進門圈,再將忙一早上才切好的香菇,腌好的五花肉等料子整齊地碼桌上,木凳一放,就可以在門檻邊忙上好幾個小時,還可以跟對面的人家聊上幾句。棉湖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沒說有誰的母親不會做小吃,包粽子。在母親忙活時,他們便撈上幾片葉子,扯下幾條咸草,裝模作樣地填上幾把糯米,幾粒花生,用草胡亂繞上幾圈,倒也還看得過去。但肉等料子他們定是不敢亂碰,要是打翻了盆子,弄臟了地板,隔天的“教育”逃不過的。家鄉的女人愛干凈,再怎么忙碌,都要干凈。待母親繞足一串,便放進鍋里,用火燒上半小時左右。若母親歡喜,還能將自己搗鼓了好一陣的“粽子”放進去。等待美食的時間往往是難熬的,孩子們便蹲在一旁剪一下竹葉頭,跟母親講講學校好玩的事,再呆不下去了,騎著高到胸前的自行車,在四通八達的巷子里晃悠或結拜到商店買根冰棍舔舔,這都是可行的。

  但無論怎樣,在粽子煮熟時拿著瓷碗恭候著,是必須的。家鄉的粽子總是小巧精致,由母親細長的雙手利落地將緊裹的竹葉掀開,有三個圓潤小角的粽子,一骨碌滾進碗里,便是白白嫩嫩的一片,。將幾顆花生粒挑去,悄悄擲入母親碗里,張嘴就是一大口,糯米有嚼勁卻不黏牙,藏在粽子中的香菇蝦米鮮味十足,有時舍不得吃掉它們,就津津有味地啃掉糯米,剩下的再慢慢品嘗。這樣粽子可以連吃好幾天,待到新鮮感過去,門上掛著綠棕也剪完了。家鄉的端午倒是閑適得無趣了,但端午節的粽子,那淡淡的下午,遺留在舌尖的美味,是久久都無法忘懷的。

  初二:xxx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5

  農歷五月初五,是人人都愛的端午節。

  大街小巷洋溢著幸福的歡笑聲。這是一個晴朗的早晨,人們急急忙忙上街買糯米、粽葉,準備包粽子,回老家的汽車更是川流不息。小販吆喝著:“賣粽葉,糯米咯!賣粽子咯!”一棵白楊隨風飄動,路邊商販籠子里小雞也咯咯亂叫,連街角的小草都一個勁地往外鉆,好不熱鬧。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大家,街上人來人往,因為太過眼花繚亂,看一會兒眼睛就生疼。

  “加油!加油!”一陣陣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從遠處傳來,我的大腦第一時間發出命令:去看看!跑到河對岸,我使盡渾身解數剛從人群中鉆出來,就見眼前一只只龍舟,像離弦的.箭一般飛了出去。

  船員們一個個奮力劃槳,咚咚的鼓聲不絕如縷。站在船頭的那個人氣勢非凡,穿著一件紅色背心,一條黑色褲衩,舉著一對紅色鼓槌,一下又一下地擊打著大鼓,振奮士氣。一場激動人心的比賽在大家的歡呼中過去了,讓人回味無窮……

  記憶中的端午,必不可缺的還有包粽子,我最喜歡的是奶奶做的臘肉粽。做粽子很費時間,奶奶會提前一天把糯米泡在鐵盤里,要泡7—8個小時,然后把糯米撈出來,第二天在門外晾半個小時。這個時候,我已經把奶奶交代我買的食材都買齊了。一切就緒,奶奶用手把粽葉卷成漏斗形,抓一把糯米、一小撮黃豆和一塊臘肉依次放進去,最后再蓋一層糯米,綁結,一個綠油油的三角粽就完成啦!放進鍋里煮一個小時,撈出來放涼,打開粽葉時,便會滿房飄香。

  在我心中,端午總是那么熱鬧。龍舟呼嘯而過,小販在店門前叫賣,奶奶的粽子在我的齒間留下余香。“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6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大家都很快樂,到處都有人為過節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微笑。但我知道今天是他---國內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大家應該表示悲痛才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或許,事情已經很久遠了,這種悲傷早已消失,留下來的只是紀念。

  我最崇拜屈原了。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佐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改革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此,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和鄭袖讒害去職。

  楚懷王死后,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熱愛祖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身政治理想的破滅,大約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百姓聞訊,曾紛紛劃船去救并把粽子加入江中,免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尸體。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的來歷。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為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國內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文采絢爛,氣魄雄偉,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義杰作。

  屈原在國內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對后世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后人對他的作品的景仰。

  今年的端午節對于每個中國人都是一個不一般的日子,大家切身領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意義。今天,大家贊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大家不會憂慮,由于大家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愈加強大、愈加興盛富強!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7

  我和媽媽在超市里買了許多的文具和食品,然后就匆匆忙忙的趕往了兒童福利院。我和媽媽是第一次去那里,雖然不認識路,但咱們還是很輕松的找到了那里,也許是咱們的誠心感動了上帝吧!

  到了兒童福利院,接待咱們的阿姨告訴咱們,現在時間還早,孩子們還在休息,估計起床之后要到兩點半左右。于是,媽媽變和阿姨聊了起來。阿姨告訴咱們,這些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年齡基本上都再三、四歲左右,更小的只有幾個月大,負責照顧他們的祖母,據說是美國兒童慈善基金會的義工。不知不覺中,兩點半已經到了,我和媽媽在阿姨的帶領下,來到了彩虹樓。那兒充滿了兒童氣息,墻壁上的卡通人物彩繪,栩栩如生;天花板上掛著無數五彩的小愛心。讓我覺得這兒和幼兒園差不了兩樣,甚至比幼兒園還好,因為那里有電梯。

  當咱們來到貝貝屋的時候,我被眼前那些孩子的眼神和他們的面孔給深深地鎮住了。我看到了一雙變形彎曲的小手,他用茫然的眼神看著我和媽媽,我看到媽媽流下了眼淚。這兒有一些孩子在地上開心的爬著,有的在笑著叫著,我看到他們,心里酸酸的。當咱們走進另外的一個大房間的時候,隔著大透明玻璃,我看到了大一些的孩子,同樣也非常開心的玩著玩具,嘴里說著“咿呀咿呀”的話,也許是在喊“爸爸媽媽”呢!媽媽趴在門口的桌邊,摸著他的小手和他的臉蛋,我在一旁看著,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差一點就哭了出來。當咱們就要離開的時候,又看到了一批捐贈者來了,其中還有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小學生呢!,他們帶著自己畫的畫、做的'手工和自己寫的毛筆字,等帶來的禮物……他們在父母的陪同下,來看望兒童福利院里的孩子。

  這個時候,我仿佛聞到了空氣中洋溢著的粽香,我不再難受,因為我知道,我會和無數擁有愛心、奉獻愛心的人們一樣,讓愛心永駐。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8

  今天,我和好朋友們一起去桃園摘桃子。

  我們到達目的地后,發現這里的桃樹可真多。“這真是一個桃樹森林啊!”我贊嘆道。

  我們走進桃園里,這里的風景非常美,往遠處看,一片綠色,綠色對眼睛很有好處,所以我很喜歡這里。每棵樹都長滿了茂密的枝葉,枝葉里藏著許多桃子,有毛桃和油桃。因為我們沒有摘過桃子,沒有經驗,所以我們一見到桃子就摘。媽媽說要挑大的紅的.摘,不能隨便摘,摘得多了稱的時候可是要花很多錢的,所以我就沒敢再多摘。

  我們剛進去的時候是在毛桃樹這一邊,現在我們要去油桃樹那一邊了。我們跨過地上綠油油的芍藥叢,踩在土地上,一溜小跑地來到了油桃樹那邊。看到又大又紅的油桃,我們立刻伸手去摘。我摘了一個,結果一看,啊,原來是個爛桃,我趕緊把它偷偷地扔進了草叢里。我們發現油桃樹比毛桃樹好像高一點,而且油桃長得比毛桃多。王安琪想摘高一點的桃子,就爬上了樹摘。我想:長得高的桃子一定更好吃。于是我也爬上了樹,可還是夠不到最高最紅的那一個。桃園里的叔叔給我們搬來了一架梯子,我們爬上梯子,夠起來就輕松多了。我覺得這里的桃樹好多呀,一眼望不到邊,像大草原一樣,所以我在摘桃樹的時候總是把它叫成“草原”。

  我們摘完桃子,媽媽說:“你們來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吧。”我們很開心,用帶來的水把桃子洗干凈,咬一口,有人說:“這個桃子真甜啊!”有人說:“好酸啊!”有的人吃著吃著才發現這個桃子是個畸形,反正怎么說的都有。我吃了一個覺得真好吃,還想吃一個,于是又吃了一個,又吃了一個,真好吃,我都吃不夠了。

  我們把摘的桃子裝在袋子里帶回家,今天真是大獲豐收啊!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姥爺家吃午飯。一開飯,姥姥就端上來一盆自己包的粽子。我見后很高興,急忙伸手拿了一個大的,剝開粽子葉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粽子里有蜜棗、花生和紅棗,非常好吃。

  這時,姥爺說:“先別忙著吃,誰能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呢?”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看過一本關于端午節傳說的書,于是我便脫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春秋五霸”之首。因為楚國的實力最強大,有雄兵百萬,戰馬無數,戰車千乘。屈原就是楚國的一個大臣。屈原給楚王獻了許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沒有采納。有些大臣對楚王說:“大王,如果你聽了屈原的話,楚國將毀在屈原的手里,連您都活不成了!”楚王便將屈原削職為民,逐出京城。從此以后屈原便被流放在一個小村莊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時,楚國被秦國滅亡了,屈原很傷心,便來到汨羅江邊,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投江自殺。

  人們聽說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邊,往江水里仍許多粽子,以免江里的.魚把屈原的尸體給吃了。屈原升天以后,玉皇大帝便將屈原封為“江神”。因為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以后人們每年這天都包粽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我邊吃著粽子,邊給大家講屈原的故事。這時,媽媽又問:“那屈原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的呢?”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姐姐則若有所思的說:“我們要學習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忽然心頭一亮,接著說:“還有堅持真理的精神。”

  大家紛紛說對。姥爺又說話了:“過端午節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粽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0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為了慶祝端午節的到來,學校特地舉辦了包粽子的活動。讓我們全校師生感受一點端午風俗。這一天,一反平常的沉重心情,大家都興高采烈。因為今天將親手學習包端午粽子。

  很快就到了中午,我們將領來的粽葉用清水洗干凈,接著又用盆子裝來糯米和肉。湊近鼻子一聞,就覺得好香。一切準備就緒,吳宇媽媽一邊解說一邊示范給我們看:“包粽子講究的是細心,要先把兩片粽葉對接好后放在手掌中,把粽葉的一端向內折,形成一個‘兜’,再在‘兜’里放進糯米和肉,然后把粽葉的另外一端將里面的餡包住,最后用繩子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也模仿吳宇媽媽的方法包了起來。起初,我看著吳宇媽媽輕而易舉地,我以為很簡單,便信心滿滿地拿起兩片粽葉,“按圖索驥”,折‘兜’、壓米、塞肉,裝滿后開始后邊程序,覆蓋的'時候才發現米太多了,全露陷了啊。一邊嘆氣一邊繼續,嘴巴喃喃細語,看似很簡單的手法,一上我的手咋就這么難呢!大腦隨便一想,就知道吳宇媽媽的手是巧手,我是棒槌手。

  經過了一次失敗,就知道了問題在哪里,自己總結經驗,第二次少裝點料,覆蓋最后一張粽葉的時候剛好四周包裹嚴密,然后用繩子扎緊,一個“四不像”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完成一個后找到些感覺和自信了,接著包第二個第三個…。可惜“備料”太少!意猶未盡!不多時,煮好的粽子香味沖全校師生的鼻子里灌來,是熟了,不,已經在班級門口了,接著便是一窩蜂,爭搶著吃上自己的“產品”。我感覺,我的“四不像”是之中最香的。

  嘿!這種特有的香氣,便是端午的氣息。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1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于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著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

  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后,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并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后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群眾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劃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的來由。

  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著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及憂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恒、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著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假如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正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投江嗎?

  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中國人,我們既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又和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著淚,分擔著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的我們更懂得了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我們切身體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意義。今天,我們贊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憂慮,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2

  清晨,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氣中醒來,朦朧中向枕邊摸索,摸起的是個精致的香包,不用說,端午節又到了。

  以前過端午節時,外婆總是很早就開始準備,從別處摘一些艾葉來曬干,給我們這些孩子們做香包。其實,在街上也有人推著車來賣,不管是做工還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卻還是每年堅持做給我們。因為,少了外婆的香包,總會覺得這節過的不完整。

  端午節前一天,外婆會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看著,幫外婆遞粽葉,在呈滿香米的粽子頂上放上一顆紅棗,與外婆合作包好一個又一個粽子。有時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沒了,我便會將買下的米倒進一個干凈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學著外婆的樣子攪著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邊看著,任憑我怎樣攪動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將米端過去。當手從水中拿出來時,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繼續包著粽子,我便舉著雙手過去,湊到外婆身邊,想與外婆一同分享這香米的味道,聞聞外婆手上也有同樣的味道,我笑著跑開了。

  一整個端午節,手上的米味兒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掛在身上,這樣,不論我走到哪兒,身上總能帶著一股淡淡的艾草香。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獨特的。

  那時的端午,總讓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棗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還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這樣的端午,連同那味道,一直在我的記憶中。

  現在,我早就不是當時那個只懂玩樂的孩童,但外婆卻依舊做著同樣的事。閑下來時,我也會幫忙。還是記憶中的場景,還是記憶中的兩個人,還是那股端午節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樣的清香,是那樣的難忘。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3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著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尸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家家戶戶包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尸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彩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著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非常高興的說我會包粽子了啊,后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鐘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的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 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的快,讓我明白了非常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非常開心非常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4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故鄉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里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故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里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愉快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注冊了,故鄉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故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5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里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意義。

  早上,我奇跡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瞇瞇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可以。”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非常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里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里,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五紅”啊……”“哇!有這么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后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就是不使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里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咸肉味的,盡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但是我幫奶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著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為這個粽子里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使我足實長了知識,使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作文09-30

端午節作文09-16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端午節的味道03-13

端午節作文評語03-22

端午節小學作文11-03

端午節優秀作文11-02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9-03

端午節趣事作文07-25

有趣的端午節作文12-26

端午節學生作文01-0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看高清国产在线 |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少妇熟女精品专区 | 亚洲日本另类欧美一区二区 | 在线永久免费AV网站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激情AV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