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合集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在那天,我們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到了,我的爺爺和奶奶就會包又香又甜的粽子。只見他們先取一片寬大的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狀,然后在圓錐的筒中裝入一些糯米,放入紅棗,再放入一些糯米,然后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為止;順著三角的.邊將所有粽葉都折好,最后,用線繩將粽子綁扎結實即可。放入鍋里煮熟,就能吃到甜甜的粽子了。南方人還會在粽子里包上瘦肉。
以前,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在門上掛上艾草,在小孩的額頭上涂上雄黃,以此趕走蚊子,還會佩戴香囊。
端午節與中秋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傳說,屈原是為皇帝干活的人,皇帝非常喜歡屈原,皇帝身邊的大臣們卻非常嫉妒屈原,就經常在皇帝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皇帝也就開始疏遠屈原,最后屈原所在的朝代滅了,屈原覺得沒有了國,他活著也沒有意思,就跳江自殺了。江里有吃肉的魚蝦,人們為了不讓那些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扔粽子。
我要向屈原學習,長大以后也要向屈原一樣愛國。
端午節的作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屈原不但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還是一位愛楚國的大詩人。他做過許多為民的事,所以楚國人民都非常愛戴他。楚懷王卻聽了奸臣的話,將屈原削職流放。流放期間,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屈原大怒,來到汨羅江邊,跳了進去,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是因為楚國人民知道屈原投江后,迅速乘著漁船來打撈他的`尸體,一直行至洞庭湖,還是沒有看見屈原的尸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投入江中,說是讓水里的生物不要吃屈原的尸體。后來,這種米團就變成了現在的粽子。楚國人民為了寄托思念,蕩舟江河之上,后來發展成了賽龍舟。
我們家鄉的習俗是吃粽子、插艾葉。太倉的粽子種類很多,有白米粽、蜜棗粽、肉粽、蛋黃粽……不但種類多,形狀也很多。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其中,我最喜歡吃三角形的肉粽和白米粽了。
端午節的作文3
“五月五,是端午;綠葉子,包粽子。”每到端午節,村里的孩子們都會把這首兒歌掛在嘴邊。
端午節前夕,大人們早早地就挎著籃子,三五成群地上山采粽葉。然后來到小河邊,找塊平坦光滑的石頭,把粽葉一片片地展開,用毛巾輕輕地擦洗。除了準備又綠又鮮的粽葉外,人們還要上山砍株新長成的竹子,將它去皮,然后削成小細條,吹風晾干,用它來扎粽子,既衛生又結實。
奶奶是個包粽子的能手,她包的粽子不僅好吃,而且美觀,有的像牛角,有的像拳頭,還有像花生。粽子有許多種,有的是咸的,里面擱五花肉、花生和豆子;有的是甜的,里面包豆沙;還有的是淡的',專門蘸白糖吃。包好的粽子十個扎成一串,然后放入大鍋蒸煮,得熬干幾好鍋水才能撈出。
每年奶奶都要包許多粽子,有的掛在土墻上,有的則拿去送人。村里有個習俗,要是家里辦過喪事,三年內是不能包粽子的。端午節一到,每家每戶都會另外包幾串給送過去。那些人家心里過意不去,常會精心準備些糕餅之類的東西回給大家,以表謝意。
“五月五,是端午;綠葉子,包粽子。”我仿佛又聞到了粽子的陣陣清香!
端午節的作文4
一年一度端午節到啦,吃完午飯后,我就開始做卡通書簽。做到一半,爸爸來電話,讓媽媽去叔叔家做飯,我們都要去叔叔家吃飯。我說了一句“好噠”就掛了。
我們來到叔叔家,媽媽就去廚房做菜了。我趕忙把裝在口袋的書簽材料拿出來,繼續做我的書簽。
終于開飯了!“吃貨”已經餓得肚子咕咕叫了。我跑到飯桌旁一看,哇哇哇!今天的菜好豐盛啊!紅通通、發著油光的小龍蝦令人眼前一亮;那看起來美味可口的炸雞腿更是令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還有那螃蟹,嘖嘖嘖,那叫一個香的啊!還有不少的無名小菜……
總之,今天我們是有口福了的'!發好碗、筷、杯子后,大家就開動了。我也不例外,東夾一個西夾一個,吃得不亦樂乎,然后再喝上一大口的雪碧,舒服得不能再舒服了!我就一直吃,吃到肚子不能再撐了,才繼續去做書簽。
不一會兒,書簽做好了。正好我的好朋友語語也來叔叔家玩了,我們一起聊天,還和叔叔的兒子玩游戲。游戲的規則是:石頭剪刀布,贏的人寫一個歌名,剩下兩個輸的人選出一人,那個人要做動作但不能說話,可以哼出那首歌的旋律,猜到則為勝利。我和語語配合默契,三首歌中我們猜對了兩首。可惜時間有限,不一會我們就回家了。
啊!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是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5
轉眼又到了難忘的節日——端午節。聽媽媽說:端午節是因為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不想看到國家滅亡,所以投河自殺了。老百姓為了河里的魚、蝦不咬他的尸體,在河里放了食物,魚和蝦吃飽了就不咬屈原的尸體了。因此,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把自己自殺的日子定為端午節,為了加深對他的尊敬和思念,不得不粽子吃飯。(另一方面)。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去了外婆家,時間很短,但忘不了。早上起床后,外婆拿出一堆餃子葉和幾堆糯米糍,把糯米糍放在水里。堂弟叫道。“哇哦!要包粽子!"母親摸著他的頭說。"好吧,要包粽子!“堂弟一聽就高興得蹦蹦跳跳。我看到媽媽在樹葉上放了一大塊米,熟練地包起來,我看樣子,學著媽媽的長相包起來,但我是第一個包,不太會包,很多次沒包,看著媽媽的`包越來越多,但我這邊還是空的,心里有點焦慮,堂弟也在旁邊給我加油。10分鐘,20分鐘……我最終包裝了幾個。雖然不太漂亮,但口感還不錯。表弟拿著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著,臉上沾滿了米粒。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
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里。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爸爸也會對我講同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他被別人殺害了并且扔進了江流湍急的汩羅江里,人們知道了,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許多美味可口的粽子扔進江里喂魚,這樣魚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把這天稱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端午那天媽媽也會告訴我怎么包粽子的',首先把鮮綠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浸泡過數小時的糯米,并加上干凈的豆沙、蜜棗、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成三角形形狀然后用五彩繩子捆緊,最后把漂亮的粽子上鍋煮上一個小時左右,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煮的時候那香味就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非常誘惑人。你若咬一口嘗嘗,保證令你還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鉆。
今年的端午眼看就要到了,我期盼著過個更加愉快、有趣的端午,我想親自動手包一回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7
今天是周一,端午小長假的最后一天。一大早起來,我就向媽媽喊道:“我餓了!”于是媽媽便包起了餛飩。剛開始我只是在一旁好奇的看著,后來因為時間的關系,我也加入了“包餛飩行動”中。
包著包著,我想起了小時候:小時候的我總喜歡玩橡皮泥,尤其偏愛用橡皮泥包“餃子”,把白色的橡皮泥壓平后,再剪碎一些顏色鮮艷的橡皮泥做餡,然后學著大人的樣子包起來。等到我大一些后,大人們也曾經教過我包餃子,可我就是學不會。包出來的東西不是長得“四不像”,就是皮太薄,放到鍋里一煮就裂開了。于是,我也就承認了自己確實不是包餃子的料。
可是現在,我卻在學包餛飩。抱著嘗試的心理,我開始照著媽媽說的一步一步的做。首先拿一張餛飩皮,平攤在手上,用筷子夾一點肉餡放上去,然后把餛飩皮的'兩個對角錯開并捏在一起,成為一個“小貓臉”的形狀,然后把“小貓臉”左右兩個下端捏在一起,包出來的餛飩一邊是捏在一起,封上的,另一邊是“小貓臉”的兩個耳朵。剛開始包時,我還不太熟練,包出來的餛飩有大有小,樣子也沒有媽媽包的餛飩好看,等到好不容易像點餛飩的樣子了,餡又擱的太大,根本捏不上。沒辦法,我只能一點一點的來,一步一步的認真做,雖然速度慢了一些,但是卻有點餛飩的樣子了,也能掌握餡料的多少了。
最后,我和媽媽合力完成了這頓餛飩大餐。
吃著自己親手包的餛飩,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的作文8
我的家鄉在農村,在我們這兒,有很多節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么多節日,數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快要到了,我是多么盼望能夠象去年那樣過一個快快樂樂的端午節。每一次過端午節,我總是很高興,因為這是我的生日,可以吃生日蛋糕、粽子,還可以到山上去吃燒烤,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去準備粽子葉,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家門口前都插了艾蒿,小朋友們活蹦亂跳,頭上帶著蒼蒲,聽爸媽說,帶上可驅邪,真是好玩極了,人們邊走邊談論關于端午節的.趣事,我還聽見電視里說:“五月端午吃個杏,一年到頭不生病”,我問媽媽,這是真的嗎?媽媽點點頭,說:“那當然是真的呀!”
我還聽爺爺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大詩人屈原而形成的一個節日,距今已有悠久的歷史。屈原投江自盡后,人們四處打撈都沒有找到他的尸體。為了不讓魚吃掉他的尸體,人們把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我愛過端午節,它不但讓我長了一歲,還能給我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會令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賽龍舟。吃咸鴨蛋。包粽子……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除春節外最喜歡的節日。在端午節前幾天,我迫不及待的地往外婆家趕,爭取當第一個包粽子的人。一想到長長的、寬寬的粽葉,用兩手握住,往里一拐,做成漏斗狀,放入糯米……我就無比興奮。端午這天,無疑是最興奮的日子。
一大早,我便抓起老早就就編好的蛋袋,掛在脖子上,拾一顆淡綠色的咸鴨蛋,空著肚子,在河邊和伙伴們搶個好位置,等待龍舟……我們的興趣自然不在龍舟上,來是為了隨手摘朵薔薇,將一片片花瓣拋入水中……沒過多久,肚子便餓了,掏出還存留著一絲溫氣的咸鴨蛋,剝開蛋殼,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用牙齒一點一點地啃——一半是因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一半是因為太咸了。咽下咸咸的蛋清,就是粉粉的、微甜的、油光閃閃的蛋黃了。用舌尖一點一點地舔著,享受著小小的金黃色的快樂與幸福,就像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呷著一盅上等好酒似的'。咸鴨蛋吃完了,人也看累了,便回家吃粽子。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粽葉,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里漾開……賽龍舟、吃咸鴨蛋、包粽子……
這些傳統節日里,包含著小小的幸福……
端午節的作文10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是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有吃粽子,掛艾葉等習慣,南方還有賽龍舟和喝雄黃酒的習俗。一到這一天,人們就聚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雖然還有幾天才到,但我早就想吃香甜可口的粽子了。記得去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還和姥姥大姨一起包粽子呢!步驟還比較麻煩,先將糯米洗凈泡上幾個小時,然后把粽葉用熱水燙過洗凈,把糯米,紅棗放入粽葉包好,最后把包好的粽子上鍋蒸熟,等粽葉變了顏色,就熟了。這時,香軟的粽子就出鍋了。
也許我們包粽子的方法還不算正規,但已經不錯了,吃著我們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也不知今年的端午節怎么過,我好期待喔。我也從資料上知道有一些地方會在這一天賽龍舟。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是古代楚國人民為了紀念愛國的賢臣屈原,借劃龍舟驅趕江中的魚,并在江中放入粽子,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善良的人們以此來寄托自己對屈原的敬尊和思念。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如今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呢。但在我們北方端午節就顯得比較單調一些,人們在那天或自己包粽子或買做好的粽子,并且在門頭上掛艾葉。以此來度過這個傳統的'節日。也許是方法不一樣罷了,但我們中華兒女的心愿都是一樣的。
我真的盼望端午節快點到來,還有那好吃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11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多,今天就來說說我們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是為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五月初五的這天,愛國詩人屈原,懷抱大石投入江中,百姓為了阻止魚蝦吃他的.身體,就用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
這個習俗一直保留著,只是現在的人們不把粽子投入江中,而是把粽子吃掉。
端午節的這天,大人們早早的就開始張羅了。媽媽負責包粽子,看著媽媽把泡好的糯米,肉,包在箬竹葉里,不一會一個個小巧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把粽子雞蛋一起放鍋里煮,整層樓的人都能聞到粽香。
爸爸負責準備中午豐盛的飯菜,我們老家有個習俗,要為孩子準備雄黃酒,把雄黃酒抹在肚臍上,抹了雄黃酒,這個孩子就會健健康康的。還有就是為孩子系上五彩線,等到七月初七再取下來丟到房頂上,讓喜鵲拿去搭鵲橋。
我們這天會穿上大人為我們準備的新衣服,跑到江邊,看大人們劃龍舟,我們在岸邊為他們吶喊助威。
現在的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淡漠,希望我們能一直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作文12
今年端午節,我也想體驗一下這種氛圍,就讓奶奶教我做粽子。包粽子要先把葉子洗干凈,泡在熱水里。然后準備棗、綠豆、肉等。你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先把粽子的長葉子折起來,圍起來,做一個窩,中間放入糯米和粳米混合,包邊包角。然后放在米飯里,揉成一團,最后把包在粽子里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包粽子的功夫在于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的好不好,就看四角是否對稱了。剛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扭曲,要么變成六個角,要么揉成一團。奶奶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笑了:“這,這能叫粽子嗎?細線系在哪里?”我在想,包在四邊四角的時候,用細線綁著掛粽子方便。為什么世界上沒有圓圓的粽子?歷經千辛萬苦,我的粽子終于被包好了。當我把它放進鍋里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鍋蓋說:“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嗎?”逗全家人笑。終于,粽子從鍋里出來了,我狼吞虎咽地吃著自己的'粽子,心想:我的粽子雖然丑,但是好吃!
這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3
大家知道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嗎?對,是端午節!
告訴你們哦!別說端午節只是個節日而已,它的名稱可真的太多了,我說幾個吧,有:午陽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已經夠多了吧。可是端午節的別稱還多著呢,哦,忘了說了,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告訴你們喲!過端午節的民族也不少,我也先說幾個:漢族、壯族、滿族、苗族、蒙族、藏族、錫伯族、土家族、布依族……夠多了吧!我也覺得,可這個也還有許多,以后再說吧!
說說端午節的習俗吧: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忠臣屈原投江而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到洞庭湖中卻不見尸體的蹤影。從那以后,每年農歷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他。借助劃龍舟想來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它們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吃粽子,這時中國人民的另一個端午主要習俗。粽子,又叫“筒粽”,其由來已有幾百年歷史了,但花樣繁多。
端午節小孩要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
我們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我以激動地心情等著你。
端午節的作文14
早晨,滿屋飄溢著一股濃濃的棕葉的清香,我趕緊起床順著香味找到外婆,她正在煮粽子。我想起來了,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傳說端午節是大家為了紀念屈原大詩人而有的一個節日,人們把粽子投入河里希望魚兒只吃粽子而不要毀掉屈原的尸體。
外婆看見我起床了笑咪咪地問我想吃什么粽子?我抱著外婆仰起小臉問:
“外婆有哪些粽子呀?”外婆拍拍我腦袋說:“有肉粽、白粽、紅豆粽和蛋黃肉粽。你想吃什么粽呀?”“蛋黃肉粽!”我脫口而出。外婆笑著說:“長方形的是蛋黃肉粽或者是純肉粽。三角形的是白粽或者是紅豆粽,你自己挑,挑錯了可不要怪我哦~~”
我挑了一個長方形的粽子,暗暗祈禱這個是蛋黃肉粽。解開繩子,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沁透著粽葉和肉的香味。我咬了一大口,滿嘴便充滿了米香,缺了一角蛋黃和肉。
“耶!果然是我要的粽子”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席間媽媽給我講了一個笑話:有個人給一位外國人送了一個粽子,第二天外國人對他說你們中國的東西真好吃,就是外面的生菜有點硬,吃完還有牙簽線。我們聽完捧腹大笑。我想:隨著上海的世博會,上海會迎來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他們會在我們的幫助下對中國的端午節有了更深的了解就再也不會鬧這個笑話了。
晚上,我還要和爸爸看世界杯足球,今年的端午節真特殊啊!
端午節的作文15
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今天端午節,奶奶就給我做了一盤粽子,味道可香了。
我放學一回家,就聞一股清香的氣息,不禁脫口問道:"奶奶,今天做了好吃的?"奶奶笑盈盈的端過一盤噴香的粽子說:"快洗手,吃個粽子吧!"我一邊吃著香甜的粽子,一邊問:"奶奶,端午節為要吃粽子呢?"奶奶我:"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還要插艾草、賽龍舟。據說是紀念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曾寫過《離騷》、《天問》、《招魂》等名作。屈原因被小人陷害,國君疏遠他。把屈原流放到外地。世道渾濁知音少,人心叵測內難猜。于是,屈到江邊。披頭散發,他在水澤旁一邊走一邊悲憤地吟詩。臉色憔悴,形體干瘦。屈原因憂國憂民,懷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
吃粽子的背后感人的故事,中華傳統文化真像一座巨大的寶庫。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作文09-30
端午節作文09-16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端午節的味道03-13
端午節作文評語03-22
端午節小學作文11-03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9-03
關于端午節作文06-17
家鄉端午節作文06-19
端午節的介紹作文06-13
端午節作文范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