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作文(精選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吹阶魑牡纳碛鞍,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年味兒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年味兒作文1
有人說,年味淡了。但年味真的淡了嗎?至少我不這么認為,年,依然是讓人眷戀的味道。
其實我是特別喜歡過年,盡管每日會有許多記憶中不曾出現的面孔出現,盡管走親訪友要聽從長輩們指揮叫著“大伯”、“奶奶”等一系列不認識的人,盡管仍然要忍受這門外的喧鬧完成作業,但那些不熟悉的面孔會給我帶來一、兩百塊的小驚喜,“大伯”與“姑奶”會夸贊我的禮貌、并祝我學習進步,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可以得到玩會兒游戲的小獎勵,這些平時得不到的恩惠怎不讓人歡心呢?這些正是年味之所在。
我們家的年,是很有儀式感的,加上爸爸有一個妹妹,媽媽又有兩個姐姐,年夜飯是很熱鬧的,全家都是狂歡的.氣氛,開了暖氣的屋子讓人更覺溫暖,大家各自分組,各自聊的火熱,我們,有著我們這代人獨特的年味兒。
我每年最期待的,便是收紅包。我所期待的,并不是紅包里的錢,畢竟我還是個學生,要錢有什么用呢?我所期待的,是接到那個鼓鼓囊囊紅包時的喜悅,是將它捧在手心時對新一年的期待,是擁有它之后努力的動力,這股子認真勁兒,就是年味兒!
中國的年味一直都沒有淡!隨著民族的崛起和國家地位的提升,春節以其悠久的歷史漸漸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和青睞。人民論壇網上曾有這樣的一段話:“春節是一年到頭的守候,守候著平安祥和;春節是相隔萬里的期望,期望著闔家團圓;春節是幸?鞓返牡却,等待著豐收豐滿。”的確,春節牽動著億萬中國人心中最柔軟的情愫,凝結著親情和鄉情,寄托著慰籍和希望,只要有這樣的內核存在,年味就不會淡!
記住,只要團圓的期待在,年味就在!
年味兒作文2
過年了、小城的大街小巷都充滿著喜慶的氣氛。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了代表著年味兒的一抹紅,頂示著人們對來年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這些火紅的紙張如同一簇火焰,溫暖著人們的內心。
中國年的重頭戲當然就是除タ了。到了除夕那一天,我們全家都會回到鄉下者家。中午開始,全家每個人分工,為晚上的年夜飯做準備。爸爸媽媽負責洗菜和切萊,令爺奶奶就在院子里探面,準備包子。大家都在熱火朝天的干著手中的活兒,這個時候,院子的響起了一陣門聲,爺爺起身去開門。
爸!我回來過年了。爺爺!新年好。
聞聲,一家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兒望向大門口。只見一身軍裝的叔叔左手牽著我的小弟,右手拉著嬸嬸風塵什仆仆地出現在家門口。爸爸快步走向叔叔一個大擁抱,兄弟之情無以言表,而此時我的爺爺就這么呆愣著,眼里包含著激動的淚水,嘴里重復著四個字:“回來得好!回來得好。
我的叔叔是一名軍人,離家多年。達年過節并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回家過,在我的印象里,叔叔最近一次回家過年是三年前了吧。平時家人都是通過手機或者電腦視頻來見面,我聽到爺爺奶奶說得最多的就足是。“家里不用擔心,不用特地請假回來!我們身體都好著呢!視頻見畫也一樣的,你們在北京好好工作”而此刻,我看著爺爺眼匪里打著的淚水,才明白,視頻和真實的擁抱是不一樣的,過年就應該這樣親情滿滿,其樂融融。
年味兒,是一種感受,是團圓,是年夜飯,是一陣陣的鞭炮聲串起來的熱同,而在我眼里,年味兒是爺爺奶奶眼里含著的期昐。
年味兒作文3
春節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老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老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老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里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姥姥——我老媽的老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的姥姥,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姥姥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姥姥家,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嘗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唉,春節就這么過了。
年味兒作文4
無論是兒時還是現在,多愁善感的我總是既盼望著過年,又不想過年。過年時總覺得時間好快呀,我還沒有玩夠呢,自己又長大了一歲,也就意味著爸爸媽媽又老了一歲,自己終于長大了可以保護他們了。如今,年越來越近了,我不由得又開始感慨萬千了:“時光時光慢些走吧,不要讓父母再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流,父母所牽掛的孩子長大了……”
不知不覺,我又迎來了20xx。從小到大,第一次親眼見到,苞米花是怎么炸出來的?過去只知道《熊出沒》里邊的光頭強,炸爆米花時可愛的熊大熊二,卻把炸爆米花機當成了一個破壞森林的新武器。眼前,一個黑黑的爐子,真的有些像大炮哎,把糖和米裝進去,加熱到恰到好處,接著那個一直沉默著搖著“大炮”的爆米花老人,站起身,把大炮的一頭鏈接到事先準備好的長袋子里,他的腳一踩,“砰”的`一聲,一大堆白花花的爆米花便風姿綽約地展現在眼前了。小孩子早捂上耳朵跑得遠遠的,大人們的第一反應是連忙捂上懷抱中孩子的耳朵,而那些小孩子呢,卻興奮得搖頭晃腦。我們家的大黃狗也嚇得夾著尾巴朝家的方向跑去。我端著餃子看著眼前這幸福的一切,幾個小孩子站在我身旁,張大了嘴巴,我很配合的把餃子送進他們的口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20xx年就要畫上句號了。面對圍在爆米花老人身旁的這一群樸實的村民,我又不由自主地感慨起來,這里的人雖然不是很富有但卻很樸實,他們要的并不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家人健健康康的,對于他們來說,生活在這片故土上,每天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滿足。
已經進入臘月,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愿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安康。
年味兒作文5
傳說
關于春節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過去
媽媽說她小時候春節可好玩了,因為平常吃不到好東西,于是村里的小孩都盼望著春節,盼望著吃肉、吃餃子、穿新衣服、看煙花,別提有多開心了!
當姥姥煮餃子時,姥姥的孩子們就坐在旁邊看著,眼睛像是被姥姥控制一樣一直盯著姥姥。餃子煮好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大口的吃餃子,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守夜便更是歡樂。吃完飯就開始放煙花了------“轟”隨著一聲巨響,一顆煙花沖上了天空,霎時漆黑的夜空變得一片透亮,大大的紅色球狀的'煙花,把天空染得十分紅艷,慢慢地紅點四面散開了,人們的驚呼聲還未完,另一顆煙花帶著嘯叫又急急地飛升入夜空,把紅色的夜空變成了明亮的綠色、眩麗多彩。
現在
可是現在呢?放假只為了休息,也不盼望春節了,連新衣服、好吃的都構不成誘惑。
我問媽媽為什么,媽媽說:“打個比方,以前的人平常不吃糖,一到春節突然吃到了糖,所以開心、幸福;而你們呢,舌頭一直泡在蜜罐里,早已麻木。你們平常就買新衣服,到了春節自然不顯得珍貴了!”
如今,網絡上已經傳瘋了-----年味真的淡了,可是究竟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是經濟進步了,還是人心變了……
年味兒作文6
大年三十兒一早,老家的廚房就為年夜飯忙碌起來了,我也參與其中,最有趣的就屬做番薯餃了。
番薯餃,顧名思義,就是用白番薯、芋艿等做的餃子,方言叫做“三粉餃”,它的樣子像飛鏢,三個尖角托著里面的餡兒,看著很特別。開始做面皮:它是用白番薯磨成粉、過濾,沉淀后,取沉淀而成的淀粉和芋艿糊(將芋艿煮熟,去皮后碾成糊狀)攪拌一起,加適量水、反復的揉搓和面,之后搓成長條,截成一段一段的,揉成一個個小球,用大拇指和食指往球中心按壓,慢慢往四周按,把小球按成一張薄薄的圓餅面皮。然后,放入準備好的餡兒,餡里面可以有胡蘿卜、豬肉、生菜、蝦米、蘑菇等等,舀一勺餡兒堆放在正中央,大拇指與中指用力一掐,用虎口形成一個小角兒,重復三次,番薯餃就大功告成了。
剛開始我做的亂七八糟的',一會兒水太多,一會兒水太少了,做出來番薯餃不是軟塌塌的,就是硬邦邦的,形狀凹凸不平很難看。當我快失去信心的時候,廚神外婆耐心的教我方法,按壓時要用中等力度,不能用力過猛,水也要灑的均勻,我用了外婆的方法試了又試,終于做出來有模有樣的番薯餃。
三粉餃可以清蒸、可以水煮、可以過湯,燒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各具獨特風味。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原汁原味的水煮。一開鍋,一股芋艿清香撲鼻而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番薯餃在水中翻滾,關火盛盤,夾了一只熱騰騰的餃子,咬上那么一口,湯汁一下子流了出來,灌滿了整個口腔,咀嚼中,Q彈的感覺很爽口,唇齒間流露出老家的年味兒,簡直一個美字了得。
我愛家鄉的年,愛家鄉的美食,愛家鄉的“三粉餃”。
年味兒作文7
提起年味兒,我就有話說了!
宋朝著名詩人王安石曾說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千古名句讓我想起了我過年時發生的趣事。
臘月二十九那天我把除夕之夜要放在了一起,準備準時在除夕之夜放,我一直籌劃著大年三十的煙花怎么放時,時間像一陣風一下子就很晚了,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想出了放煙花的“策略!庇谑,我想著美好的場景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我慢吞吞的走向了飯廳,我看見桌子上的.美味佳肴,不禁垂涎三尺,這時媽媽走過來才給我說:“你昨天晚上睡的很遲,所以我才沒有叫醒你!蔽衣犃瞬畔肫鹱蛱炷鞘拢瑫r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一會兒就到了10點,我連忙拿起鞭炮開始布置,我按照我昨天的思路擺弄了起來。一會兒我就完工了,我心里特別自豪,我懷著自豪的心情坐在板凳上看著春晚,希望12點快點到來,我開心的想到我的“偉大工程”,不禁一陣暗喜。就在這時我聽到電視里突然發出了倒計時,我急忙拿起打火機,叫上全家人去放鞭炮。我拿起打火機小心翼翼的點燃了一串引線,看著天上飛濺的煙花像一首交響樂,我不禁為我的“偉大工程”而感到驕傲,家人們看見天上的鞭炮,不禁拍手叫好,我的心中不禁流露出無窮的喜悅!
大鞭炮放完了,神鞭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我們一家人都沉浸在放鞭炮的歡樂中!
威風凜凜,我們打掃了地上的垃圾,雖然寒風一直像一把小刀刺痛著我們的面龐依然感到無窮無盡的溫暖。著名詩人高鼎曾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使我們感到溫暖。
春節使我們快樂,使我們精彩!年味兒使我們喜悅,使我們收獲!
年味兒作文8
現在常聽人提起:現在過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春節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攪亂了年聲音、色彩與味道。
社會物質富裕已經到達了一定階段,這固然讓人欣喜,但物質富裕并不能掩蓋民族文化傳統與風俗。人類需求是分與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我們物質需求漸漸都能滿足了,精神需求卻突然變得非?斩础
但是,讓我感到異常是,我們春節越發變得無人問津起來,但類似西方圣誕節、平安夜卻在中國大受追捧。為什么我們自己傳統節日遭受拋棄,而西方節日卻大放異彩?我想這與大部分中國人虛榮心態有關,什么叫圣誕節?我們開始好奇,好奇了就開始研究,研究了就開始體驗,體驗后就越發感受到一種新鮮感,越發感覺到自己與國際接軌了,自己越來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論認為我們能夠過一過老外“春節”就一定是現代人了?反而,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極度不尊重行為。
其實,過年是生活本身結晶,年味兒同樣如此,重要是用心去品味。過年是一種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暫時歇息一下,開春了再走。過年是一種企盼。子女求學求職在外,過年就是回家,長輩盼望見到子孫,過年就成了愿望。過年是一種鄉愁。浪跡天涯、絕少歸期海外游子,在客鄉復制了傳統春節,西方國家唐人街慶賀倒保留了更多傳統慶典儀式,以滿足游子對家鄉與故土懷念,年節歡樂中夾雜著淡淡鄉愁。過年是中國人一種文化身份,是我們精神家園,讓我們體貼細心地守護著她。
總而言之,春節為什么在中國越來越冷?這與我們對于傳統文化了解,對于民族風俗尊重,對于自身存在那一點點虛榮都存在著千絲萬縷關系。
難道,我們都搬到國外去過年?
年味兒作文9
我是個零零后,過著衣食無憂、快樂、每天得到相應滿足的生活。但一到春節,我就不這樣認為了。沒了90年代的那樣充滿年味兒的春節。于是,我決定找回年味兒。
我詢問媽媽,媽媽笑了笑;“當年呀,嗯—— 雖不富裕,但每到春節,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聲笑語的場景比任何東西都重要,都感人。還會開展一些活動,比如:放鞭炮,炸破玻璃瓶,炸魚塘。還有以前小孩收紅包跟現在根本不一樣,每次都是一次驚喜,而且當時零花錢很少,紅包自然的成了小孩最愛的東西之一!笔盏郊t包的小孩都陸陸續續沖出家門,村里的小店擠滿了一個個“黑腦袋”,他們身上閃著光。媽媽的表情看起來有點可惜,不過又興奮地接下去:“當時走親戚,交通還不便,如果去稍微遠些的.親戚家拜年,就要很早就起床,擠著公交,站個半天才可以望見一個如塵埃一樣渺小的村子。”即使多遠的路也不能隔斷親人之間的牽掛。在遠方住宿的這幾天,是那么親切,那么歡樂。
我嘆了一口氣:“哎!你們當時是有多熱鬧!可是現在很難那種味道了!卑职致牭轿疫@聲嘆息,眉毛一揚,說:“丁晨榆,那么我們今年就來找回‘真正的年味’吧!”
過了幾天,我們整理了行囊,來到了鄉下。大年三十的夜晚,我們邀請了表哥一家與我們共享年夜飯,我們碰著杯子,歡聲笑語中給予對方最美好的祝福。飯后,黃昏退去,夜幕降臨,整個村子又忽然亮了起來,五彩斑斕的煙花在一張一望無際的黑幕中炸裂,向四周擴散,成形耀眼的光。我們也搬出爸爸準備的煙花,一個個七彩的小精靈向天空飛去,每個人都望向天空,這就是我要找的年味。
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但人之間的情誼淡了!罢嬲哪晡秲骸辈辉诎嘿F的禮品里,也不在虛偽的紅包中,而是在每個人的心中。
年味兒作文10
“年味兒”“倍兒爽”都是字正腔圓的京腔,也是對年的描述,而十堰的年味兒也很濃厚。
今年十堰過年才下雪,這雪可并非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那樣美,也不是北國的大雪紛飛的那樣狂,更不是如粉如沙大把大把的撒在房頂、地上、枯草上的那樣冷。過年的雪是多彩的,輕柔的,溫暖的,為什么這樣說呢?
過年了,象征喜悅、歡慶的煙火怎能不放?大人們在門前放鞭炮,從空中落下的紅紙,將雪變成了紅白相間的'花毯。下雪了,孩子們怎能不歡喜,便將自己鞋底上的塵贈予雪地,讓雪褪下一層白裙,換上褐色的衣衫。寵物們見到處熱鬧火熱,便肆無忌憚地打鬧,無意之間又為花毯印上了梅花的痕跡。
走親訪友的人們提著禮物其樂融融,雪不愿瘋狂,變得輕飄、柔曼,悄悄地落在人們的肩頭;丶业挠巫,肩頭亦有些許“梨花”,母親拂去愛子肩頭的雪花,將兒子擁入懷中,母親喜悅的眼淚滴落在雪中碎成了片片花瓣,雪花如白色的蝴蝶翩翩飛舞……
剛打完雪仗的孩子們正對著雙手哈著熱氣兒,親友見面,脫下手套,取下帽子,握手道賀,這時濃濃的年味兒彌漫著溫情,慢慢將雪融化。
傍晚時分,人家屋頂上飄出裊裊炊煙,各家各戶正端著剛出鍋的餃子、湯圓,說著來年的期盼。飯桌上,菜色道道色香味俱全,但這并非主要,重點在于大人間的祝酒。親友的攀談,當然也包括一些孩子們,青年們不愿意回答的問題,成績啊,女朋友啊,呵呵,這些并非想給難堪,只是關心罷了。
孩子們吃完飯可不會定下神來消化,要了打火機沖進雪地里找樂子去了。哥哥姐姐們將炮點著扔到遠處,“啪”得一聲,雪花再次回到空中,如煙花一般綻放又輕輕飄下回到伙伴身旁,小孩子害怕,點著了隨手一扔,去哪兒了,一看腳下,竟在眼前,大家抱上他四散而跑!
晚上,躺在床上,外面的鞭炮齊鳴聲從未停歇,我并沒有捂著耳朵抱怨,因為這就是年,這就是風俗,這樣才充滿了年味兒。
今年的十堰有雪,雪中伴有濃濃的年味兒。
年味兒作文11
當村頭巷尾響起了“信號”,家家戶戶貼上了吉祥的春聯,掛上了紅紅火火的燈籠,這讓我們知道“過年啦”!
我早早的起床了,興奮的穿上了我心愛的新衣裳,頭上還戴了個漂亮的發夾。姐姐掏出了她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準備大顯身手。只見她行云流水,落筆如云煙,一氣呵成,一幅漂亮的對聯就完成了,于是爸爸把它貼了起來,然后再掛上兩個大燈籠。
媽媽則在廚房里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一上午的辛苦,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就做好了,有象征年年有余的清蒸桂魚,有象征團團圓圓的釀豆腐,有象征紅紅火火的燈籠蝦,有象征八方來財的醬豬手……我數了數,足足有十道菜,聽媽媽說十道菜寓意著十全十美。我們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了起來。
吃完年夜飯,盼來了最期待的時刻—辭歲。我和姐姐拎著一個袋子出門了,我們每到一個鄰居家會都作揖并送上祝福:祝你們過紅年咯!他們會給我們壓歲錢或零食,很快我們的袋子就裝滿了。此時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春晚開始啦!春晚開始啦!”姐姐大叫起來,大家都坐下來吃著零食看起春晚來。春節聯歡晚會有很多精彩的`節目,有趣的小品,優美的舞蹈,奇妙的魔術,搞笑的相聲,動聽的歌曲。一則令人揪心的武漢疫情報告,卻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不知不覺中新年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大家看著屏幕一起數著,3—2—1,新年好!
此時,外面響起了爆竹聲,我出門一瞧,只見轟轟的爆竹聲把黑暗的夜空照亮啦,瞬間夜空變成了煙花的海洋,煙花把夜幕裝扮得格外耀眼,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
看見這一幕,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年味兒作文12
爆竹聲聲辭舊歲,鑼鼓陣陣迎新年。年味兒總伴隨著爆竹硝煙味兒,今年是特別的,少了爆竹聲聲,卻依然年味兒濃濃。
端坐在小板凳子上,木柴粗而干燥,煙囪里飛出陣陣煙霧,漸漸的便散了。灶膛里的柴噼哩啪啦地響著,姥爺看著火候,向灶里添柴。姥姥掀開鍋蓋,陣陣煙霧撲面而來,使得鍋里的白娃娃們若隱若現,娃娃身上的大紅棗象征著新年的到來。
新年到了!一家人開始忙碌起來,剪窗花、貼對聯
舅舅從集市上買了幾只大公雞,年味兒便更顯濃郁。舅舅一手抓住公雞的翅膀和脖子,一手開始拔公雞脖子上的`毛。待羽毛剃光,又拿來刀和碗,用刀輕輕劃過公雞的脖子,如同倒酒似的對準碗,舅舅將這個過程稱為放血。待水燒開,舅舅用熱水拔雞毛,失去羽毛的公雞,只剩一副皮囊,任人宰割。孩子們將從公雞上的羽毛收集起來,做了一個簡易的毽子,心滿意足的在院子里踢了起來。舅舅將失去羽毛的公雞放在火上烤,將公雞上的細毛燒掉。接下來就是關鍵的一步,開膛破肚,掏出內臟,再進行內外清洗、下鍋熬燉,各樣大料紛紛下鍋,剩下的就是殷切的等待了。
不一會兒,空氣里夾雜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刮刮雜雜的灶火鍋里的雞湯香氣、門口小狗的歡快的叫聲
孩子們向門口看去在杭州打工的姐姐回來了,簫簫姐帶著兩個孩子也回來了。孩子們跑過去將兩個姐姐圍在中心,向姐姐索要新年禮物。長輩們站在一旁默默的看著,眼里的親情已經溢出。
團圓,便是這飯桌上的主菜。
《舌尖上的中國》這樣評價年味兒――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念,是留戀童年的味道。在我看來,年味兒不是酒桌上的山珍海味,而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團聚的甜蜜,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歡笑,是一家人幸福安康的美滿。
年味兒作文13
年是凜冽寒風里夾雜著的雪花,是在空氣中驀然爆開的爆竹,是車站旁芳香四溢的烤地瓜,是抖開新衣服時散落下的欣喜。
擦玻璃時,家家戶戶敞開門窗,吆喝著小孩子打下手,整個樓區便沉浸在噪雜聲中了。沒有了窗的阻隔,聲音更是清晰。大人們的吆喝聲摻雜在一起,濃稠地分辨不得。小孩子在梯子下穿梭著,端著水盆的手穩穩地,腳下卻是飛快地走動。只為了獲幾句夸贊。待到大人胳膊酸累了,喝口水,吃點飯充饑時,便將半個身子探出窗,與樓層對面的鄰居高聲喊著話幾句家常,眼睛黑亮亮,似是一汪清泉,倒映出年的影子。
年的味道,摻雜在刺鼻的清潔劑中,牽扯著絲絲縷縷的情絲。
小孩子最歡喜的便是貼對聯了。大人們忙活著貼,又怕歪歪扭扭,只能讓小孩幫忙看著。不時回頭問一句,齊嗎?小孩子在這時得到了重視,便擺出一副大人的譜調。皺起淺淺的眉毛,回應道,差不錯了。小孩子總歸是貪玩些的,樓道里都大敞著門戶,便挨家挨戶地轉。這邊聊上兩句,那邊討個橘子,兩個口袋都塞得鼓鼓的,還要再揣兩把瓜子進去。待貼好了,便煞有介事地將兩只手放上,沾些福氣。橘子不必要很甜,酸酸澀澀地入口極好,貪嘴些的只一會兒便把橘子吃個干凈。
年的味道,氤氳在橘子酸澀的幽香里,薄薄的橘子皮下包裹著滿心的歡愉。
待到除夕夜,都聚在家中,爭著搶著包餃子,好不熱鬧。年幼些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扯了塊小面團當橡皮泥捏去了。卻留下一個小小的掌印在軟糯糯的面團上,顯眼得很。只是,這時候,大人也便遂了小孩子的愿,任由他們玩鬧了。包餃子的.空閑也話起今年的家事,短短數字,卻載不動滿心的惆悵。吃餃子卻是不會含糊的,沾上些臘八醋,帶點辣的酸最是好吃。香味流淌在屋內,順著門,一直流到街道,雜著別家的,一并流到人們的心尖上去了。
年的味道,洋溢在餃子熱騰騰的香氣里,在心尖無止息地流淌。
年是一幀清新淡雅的水墨,年味卻在味蕾的歡愉里變得醇厚。
年味兒作文14
新年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與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奶奶——我爸爸媽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炮不想城里那樣好,小店炮很單一,大一點店也沒有什么好看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津津有味,因為這里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人我那時是沒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婆婆,好在我們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新年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里那么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菜與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嘗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趕沒做完作業。唉,新年就這么過了。
年味兒作文15
過年過的是年味兒,印象中年味兒最濃的莫過于老家那暖和的灶屋。
灶屋就是廚房。每逢過年,燒火的活兒就屬于我和堂哥。第一次燒火時,面對那個黑乎乎的洞,我束手無策。奶奶幫我們點好了火,我們只需把火柴塞進去就行了,可我看著灶膛里跳躍的'火苗,卻總是擔心它舔到我的手,小心翼翼地把手湊近,又猛得離開,這樣重復了好幾次,只好抓起一把干稻草胡亂塞進去,大多數稻草都撒在了外面。堂哥倒是不怕,一抓一把塞進去,很快火苗就喂“胖”了,他看了一眼快被我折騰沒了火苗,說:“你當這是投球呢!照你這樣弄,明年都生不起火來!”說著,就抓著我的手往里面送,我嚇得驚叫一聲,立馬甩開他的手,將雙手背在身后,怎么都不肯拿出來。堂哥只好幫我塞干稻草。接著塞樹枝,這我倒不怕,因為樹枝長嘛。拿著樹枝東戳戳、西戳戳,倒有點兒像夏天挑西瓜似的。
到了晚上,灶屋才真正熱鬧起來。奶奶、嬸嬸、媽媽,還有我和堂哥這兩個小雜工,全擠在灶屋里。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話果然不假。聽奶奶她們仨,從東村說到西村,從幾十年前的舊聞說到現在的新事,一邊嘴里說著,還不忘繼續手上的活兒,和面、切菜、炒菜、擺盤兒,有條不紊,一點兒不見匆忙。但她們說的事兒卻是幾年沒變的事兒,我和堂哥無聊地嚷道:“行了,行了,這話都說過多少遍了,去年,前年,都是這些事兒。飯什么時候好呀,都快餓死了!”媽媽眼睛一瞪,嗔怪道:“就你最餓!繼續燒鍋!”奶奶則掀開大鍋蓋,嘗了口肉,說道:“好了,肉爛乎了,出去玩吧,別擱這礙事兒了!”我倆剛起身,準備跑,嬸子朝我們招招手,給我們一人夾了塊剛出鍋的肉。我們把肉含在嘴里,哈著氣,心滿意足地離開了。離開灶屋,一股涼氣撲面而來,身上再無剛才的燥熱之感。
而灶屋里,煙氣裊裊,空氣中彌漫著鍋里熟透了的肉的香味,咕嘟咕嘟的水聲混在奶奶她們的笑聲里,就成了我心底最濃的年味兒。
【年味兒作文】相關文章:
年味兒作文(經典)12-31
年味兒的作文03-22
年味兒作文04-05
年味兒11-01
年味兒10-11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03-09
年味兒的作文(熱門)10-17
年味兒作文(通用)11-09
關于年味兒作文10-19
我家的年味兒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