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時間:2024-09-12 09:40:20 藹媚 推薦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精選2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李煜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精選21篇)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

  他是南唐后主,一代才子。他本是應該投胎到書香門第,卻陰差陽錯地來到了帝王家。他就是李煜,才情滿懷的他,雖然身在皇位,卻只關心他酷愛的文學。詩人李煜是贊譽,皇帝李煜是悲哀。“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當他沒被囚禁之時,這被鎖住的僅僅是清秋嗎?不,那是他自己啊!他的詩情全郁積在懷中,成了愁緒,成了只能在紙上橫沖直撞著筆,成了洗刷自己委屈的筆,成了宣泄不滿的筆。

  在李煜的小王國被攻破之后,他被押往開封,受到很多非人的待遇,日夕以淚洗面。他又悔又恨又氣又惱,當即揮筆而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東方,是他的國土,是他的家鄉啊!那里有他的臣民,有他的牽掛!他又何嘗沒有后悔過呢?他在亡國后的這些年里,不緊緊被鎖住了自由,更喚了他內心深深的悔意。他不止多少次面向東方,懷念著自己在小王國的日子啊!

  在他還是后主時,他的'詞句華麗,風格浮糜,精雕細琢。雖美,但過于繁瑣。而后來,他的詩作便開始變得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語言清麗,還直接地表達了他自己的真情實感。

  劉毓盤在《詞史》中評價他的詞:“無一字不真,無一字不俊。”從前風流倜儻的皇帝,如今淪落為梧桐深院里的階下囚,讓人不僅為這位南唐后主深深痛惜。

  李煜錯了嗎?錯就錯在他選擇了做職業皇帝,他缺少皇帝的剛毅果斷、雄才大略,是個失敗的皇帝;作為詩人,他無疑是一顆冉冉升起的詞界巨星,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

  大家耳熟能詳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詞。趙光義在看完這首詞后,心生怒意,在李煜42歲生日那天,趙光義賜李煜一斛鴆酒,李煜毫不知情,以為是“皇恩浩蕩”呢,喝下后便毒發身亡。不久他摯愛的小周后也隨她而去,年僅29歲。

  當年李煜被押往開封時,十萬余名百姓在河流兩岸,迎接他。他死后,百姓們慟哭于街巷,為他送行。

  李煜走了,離開了他牽掛的百姓,但留下了他婉約派的先詞。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2

  春雨潺潺,華美的宮殿,悠揚的宮樂聲……京師的繁華依舊,只是,李煜,不知你的心事是否依舊潮濕?

  站在清冷的雨中,睜開眼閉上眼全是你清瘦憂郁的神情,感受著沁入骨髓的冰冷,體會你單薄的錦衾抵不住的嚴寒,只是這寒冷真的是冷雨的涼意?我讀著詩詞里你寂寞的思緒,想像你用傷痕累累的心,鋪陳紙上的亡國之痛,你孤單的身影夜夜走進我的夢中。

  李煜,你的一生處境灰暗而又絢爛至極。我想,你是不幸的,生于帝王家卻生性靜寞,面對風雨飄搖的后唐,顛沛流離的百姓,你沉默了,你選擇接受世人的辱罵,背上昏庸無能的罵名,是的,你亡了國敗了家,負盡天下人,然而,你又是幸運的,你擁有獨一無二的才華,吟出了“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感慨,流露出“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的深深無奈,只是不知你流的淚是愧疚的淚?還是悔恨的淚。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你的一生是永恒卻也是短暫,你嘆到“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悟嘆“人生仇恨何能免,消魂獨我情何限。”終至“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由南唐天子淪為宋朝幽囚,身世的浮沉,使你留下“淚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佳句,將你短暫的`生命延至永恒,然而你傷痕滿布的心已經受不起亡國敗家的深重罵名,終在一個斜陽暖照的下午離我們遠去了,你的夢魂可以與你的國家相依偎至永遠了。

  有人說:所有的風景都會拒絕一部分人,偏愛一部分人,所有人生來都會屬于不同風景李煜,如果你不是出生帝王家,而是出身書香門第,那你就可以在日落黃昏時,揮毫撥墨,在書香一隅中靜靜品茗,會不會一切都會不一樣了?可你的風景生來就是注定好的,正如你的生命,一半昏暗,一半晴朗。

  你走了,留下的是一種遺憾,一種讓人柔腸百結的嘆息,那樣憂傷的詩詞,那樣憂傷的詩人。

  斜陽已成余輝,人去樓空,徒留一片寂寥。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3

  他應該是一個披著布衣,逍遙自在,無論故國興衰,命運如何的野云鶴詩人。但是,他必須是南唐的君主,必須坐在這搖搖欲墜的龍椅上,用這雙手撐起搖搖欲墜的江山。

  從前,一位驕傲的王子在這座宏偉的宮殿里享受著所有的繁榮。他擅長下棋和書畫。在內訌的宮廷中,他與世俗氣質的超脫隱約閃耀。但當歷史的車輪滾到他的腳下,沉甸甸的龍袍披在他的肩上,他抑制不住文人的自由和浪漫情懷,醉影朦朧,絲竹喧嘩,與豎琴共鳴,在醉迷中粉飾太平篇章。

  宋軍的宣告震驚地驚醒了他,在他故國大門上的最后一絲血色消失之前,他已經成了敵人麾下的一名卑微的囚犯。于是受不了五更冷的羅舟的傷心身影,就成了一件在黑夜里無法翻身的傷心事。我想,幾千年前,一定有一個像鉤子一樣的夜晚。孤獨的梧桐樹在寒冷的秋天搖擺。南唐罪人默默爬上西樓。他眼里是什么?昨晚是繁華的夢嗎?朱妍不變的玉雕柱是?還是三千里的寒山河?

  錯誤是君主,天道延誤!

  所以,當鴆酒遞到他面前時,他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他厭倦了春花秋月,終于在異國僻靜的酒吧下結束了自己精致而凄涼的一生。那個穿著優雅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塵埃里,只留下月光下悲傷而燦爛的話語:“你能有多少悲傷?”就像一條河向東流。"

  他的人生更像是一場奢華凄涼的夢,在命運的枷鎖中掙扎,只有無能的.責備和超越千年的嘆息。那些國家的悔恨和不愿破家,變成了一首凄然的絕唱:“國家不幸的詩人是幸運的,他們被分配到了滄桑。”

  李煜,他終究還是去了。也許我去了故國的南方,在一場煙雨中變成了一株敏感而纖細的小草。但在我眼里,他不是皇帝,而是一個浪漫而孤獨的詩人,以一種說不出的才華和純真融入了江南的月色。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4

  李煜,一個不求兼濟天下,但求獨善其身的人,后人讀著他的詞,感慨于“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豪壯的悲,感慨于“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凄凄然,我卻總覺得他有一種另外的東西,讓他的詞流傳于后世,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人。

  什么東西呢?他的人生嗎?

  生為帝王,卻深受他的父親--不像帝王,更像寒酸文人的李景的影響,生性淡泊,卻不得不去面對家國天下。至于后來失國被擄,毒酒送生,只是無數的帝王悲劇里的一個。富極而衰,一向是中國文化里一種被一代代的人凝成的詩意的意象。一切繁華,終歸虛妄。這人生不是他獨特的地方。李煜沒有在失去南唐之后,縮在被囚禁的房間的角落里深深懺悔自己的過錯;沒有臥薪嘗膽,東山再起的豪壯想法。因為他骨子里根本就不是一個帝王;他從來就沒有帝王的目標。有人說李煜身在其位不謀其政,有人說李煜作為一個皇帝荒淫無道,這不都是后人用一個對帝王的標準來衡量他嗎?就像用現在的價值觀來評價母系社會或者更早的原始人。只不過信仰不同。

  李煜的眼睛里只有如畫的美人,如詩的景色,高雅的欲望,以及那些文人的.意象。“龍閣鳳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羅。”即使在被擄后,在即將離開家國的船上,這句形容自己對南唐印象的詞里,也毫無帝王之氣。龍閣鳳樓,那高大雄偉的建筑,不是國家的象征,只是自己曾經居住的地方。那繁茂的樹枝交織著,遠遠看去,像是平常自己見慣的,窗戶上屏風上的煙羅一樣如煙如霧。(煙羅是一種絲織品,大概像現在的輕紗一樣,半透明,輕薄飄逸。)

  記憶里的景色,眼前的景色,甚至自己的命運,在李煜的眼里,都僅僅與自己有關,無關他人。無論是哪里的景色,都絕美,不帶絲毫內疚的悲,才讓李煜將他的世界,將所有的悲化成了像他眼中絕美的景色一樣的詩詞。雖愁思萬千,卻沒有抱怨,沒有后悔。愁思化成了詩詞,流傳了千百年,僅僅感慨了命運弄人的無端……

  大概那種我模模糊糊領悟的另外的東西,就是李煜的無悔。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5

  他應是個閑云野鶴的詞人,一襲布衣,逍遙恣意,不顧什么家國興亡、龍圖帝業。然而他偏偏是這南唐的君主,偏偏要坐在這搖搖欲墜的龍椅上,用這一雙揮毫撫琴的手,去撐起這個飄搖的江山。

  曾幾何時,集一身傲氣的大皇子,在華麗的深宮中享盡了一切繁華。他精于琴棋,工于書畫,在明爭暗斗的宮廷里,超然于世俗的氣質隱隱發亮。可當歷史的車輪滾到他腳下,厚重的龍袍披到他肩上,他卻收斂不了文人的自在與風流,醉影朦朧,絲竹喧囂,共鳴琴瑟,在紙醉金迷里粉飾著太平篇章。

  宋軍的鳴金將他愕然驚醒,故國門扉上最后一抹朱紅還未消盡,他已成為敵人階下卑賤的囚徒。于是那個羅衾不耐五更寒的悲涼身影,成了夜色里化不開的一抹哀愁。我想數千年前一定有一個月如鉤的夜晚,寂寞的梧桐樹搖曳著清冷的秋,那個南唐的罪人沉默地爬上西樓,眼里凝著的`是什么?是昨夜繁華的夢?是朱顏未改的玉徹雕欄?還是三千里冷落的河山?

  錯為君主,蒼天貽誤!

  所以當鴆酒遞到他身前時,他飲得想必義無反顧,早已厭倦了這春花秋月,終在異國的幽欄下結束了精致又蒼涼的一生。那衣袂飄然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風塵里,只剩哀傷絕艷的詞盈繞在月色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他的人生多像一場豪華凄涼的夢,在命運的桎梏里輾轉掙扎,只余下昏庸無能的罵名和逾越千年的長嘆。那些國破家亡的悔恨與不甘,倒釀成了哀婉的絕唱:“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李煜,終究是去了。也許去了故國江南一場明明滅滅的煙雨里,成了一株敏感纖細的草。而我眼里的他,不是帝王,是風流而寂寞的詞人,帶著不可掩蓋的才氣,帶著不曾泯滅的天真,融入江南的月色。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6

  李煜,確實不是一般的歷史風流人物,所以能引起后人的關注、同情、嘆息與尊重。

  我也看過不少評論李煜的文章。有人說,他到底是軟弱的,以至于僅僅只能靠吟吟詩、作作詞來抒發內心的憂傷,而他吸引人的,也正是那綿綿的愁。有人說,吟詩是一種戰斗,哭泣更是一種抗爭,他喪失了故國,喪失了自由,卻并沒有喪失自我,喪失尊嚴,他真正吸引我們的,是一顆自尊的心。還有人說,他閱歷淺,性情真,不失赤子之心,然而感慨深,實乃以血為書,引人獨愛。

  這種種評論都很有說服力,我都不反對,不過我最贊同上述觀點的第三種,也就是以清末王國維先生為代表的看法:李后主吸引人之處正是其真切。

  但凡稍稍了解李煜生平的人,想必都聽過一種有關他死因的說法:“太平興國三年……后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伎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義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默記》)從中不難看出,他著實是個真性情之人。他或許不知道這一闋《虞美人》會引來后來的禍端,可那畢竟是政治的非常時期。換了一般人,不都應該縮手縮腳、小心翼翼地將自己“臣服”、“安于現狀”的一面展現給當朝統治者看嗎?可是他做不到。那滿腔的愁與恨,他抑制不住,也不想抑制。他非但不抑制情感,甚至連把那直白的話語轉化為看似平和安靜實則暗藏情緒的字眼都做不到。這么一個真性情的人,如何不叫人喜愛叫人敬重?然而這么一個不懂得隱藏情感的人,如何能平安?如何能長久?

  李煜離世百余年后,歷史中出現一個與他相似的人物:宋徽宗:我曾思考過:同是亡國之君,同以詞寄情,為何世人偏好李后主?后來,隨著對詩詞學習的加深,我漸漸明白了。徽宗詞,雖也是傷悲,可是長期藝術的熏陶與世俗的浸染,使他所作之詞都要經過了華麗詞藻的修飾。而后主的詞,還沒有來得及小心裝點,便已隨著無盡的愁恨洶涌而出。曾見過有人把徽宗詞比作一個傷心的女子,再悲痛欲絕,也要描眉染唇打扮妥帖后才開始梨花帶雨式地嚶嚶啼泣:我以為此喻甚是恰當。徽宗詞美則美矣,然這一粉飾卻少了幾分真切,多了些做作之嫌。而李煜則不然,周介存一句“粗服亂頭,不掩國色”,我以為精辟之至,

  確實,讀李煜,感受他的“真”,就能發現那是一種不加粉飾、不細細考量、直抒胸臆甚至不計較后果的“真”。他作詞是靠詞來抒發自己的'苦悶,而不剜刻意地向人展示他的才華抑或他的遭遇、他的愁緒。他放任他的情感在那些字句中爆發,不予精細思量,不加以所謂理性的約束。他作詞不是給人提供觀賞材料,不是讓人欣賞把玩詞句的精到美好,亦不是為博得幾句嘆惋之聲。那種真摯深切能讓人不由自主地進入一個深深的漩渦,切身地感受他的無助、彷徨與憂愁。

  呵呵,品賞自然容易,試問古今詩家詞家,能到達他這般境界的人又有多少呢?李煜果然不是個一般的風流人物,如何能不叫我尊敬他呢?

  王睿秦的作文是有案頭功夫的。她能在閱讀李煜詞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古今詩家的評論,找到王國維先生的“李后主吸引人之處正是其真切”,真是用心良苦。而且,作者還把李煜和宋徽宗相提并論,找出兩者的高下之別,又是她讀書細致,深入思考的表現。因此,正是在這樣認真的閱讀和扎實的研究基礎上,以敏感的心思和良好的悟性覺察到了李后主之詞的價值在其真”上。作品語言文白夾雜,爽快流利,樸實純真,讀來韻味十足。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7

  幽欄憑望,寒氣撩人,這一刻,我終于明白我一直呼喚的名字是什么。在我的心破碎前,讓我再看一眼這讓我眷戀的詞人。三十年、四十年前的月亮與如今的月亮究竟有何不同?這寂寞凄涼的雙眸讓我領悟,我甘心滅亡。輕紗霧籠,迷惘了是一世的夢。我將化作漫漫浩氣把他的詩魂一代代傳承。

  當日子失去光澤,五色花瓣也凋零了色彩,所有的一切不過歸于混沌之初。

  從我睜眼的那刻起,我就知道我一直在呼喚一個人的名字,可是那是什么,我從不知曉。我生活在一個美妙之境,到處都輕柔得很,美麗得很,我不知道我主人的名字,沒有人喚他名字,大家都叫他六皇子,六皇兒,六皇弟之類的。他從小便張揚著一種才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小時候的他快樂無憂,生活在他那詩琴畫意的世界,無心朝廷大事,從未有過做帝之念。因為他只有份小小的世界觀,無心與天爭榮,未必人人都能理解他。我便是吸取他的詞情之氣長大。那是我的孕育之初,那些迷惘,無知與天真,我伴隨這位詞人走過一段日子,那是他婚后一段快樂時光。他的夫人叫蛾皇,同樣是位具備才情的女子。風花雪月是他們才情的飛揚,琴瑟合奏曾給世間留下太多美麗佳話,才子佳人盡情書寫人間樂章。我贊嘆過他們的美,無數人贊嘆過他們的美。

  如果時間可以停止不前,就以他們的美麗詞篇作釘,將這一刻的美好定格,釘牢,讓它化作世間以幅永恒不滅的標本。可是他是蝶,詞情是花朵,今生他便是來尋魂的。那樣不該有夢的 身份卻做起了一個驚世的夢。現實與夢總是矛盾,在我們經歷過夢的美好之后,總會在我們背后不經意捅上一刀。他的皇袍加身,他的偉大詞情注定了我即將出世,因為詞人與政客無法同時做到完美。

  我終于來到他的雙眸,從他那雙柔情、多情、無奈與傷感的眼中,我開始漸漸讀懂他。依舊風花雪月,卻多了一份傷感;依舊夫妻恩愛,卻多了無心的背叛;依舊政場失敗,卻多了奮發圖強……無法去評斷他的成敗,每個人心中都有把衡量自己的標尺,他應該說是活出了自己的.人。可是同時卻也辜負了許多其他人。失去了至親至愛的她,三年也無法與小周后見面,那么一往情深該寄往何處?到底是南唐的衰敗成全了他,命運讓他只能成為一位偉大的詞人,而只能是南唐的罪人。政治一日日衰敗,軍事一天天告急,所有的懊悔卻只是遲鈍而有著鋒利的刀刃割痛他的心。微風吹進這寥寂的深宮,墻上的銅鏡被刮得左搖右擺,好像年那心潮中不平靜引起得漣漪。翠綠得珠簾好像回首間已泛黃,鏡中的少年眨眼間雙鬢發白,時光催發著成熟,而成熟只是意味著更多的傷感與悔恨。無數次,我以為我要滴落,或許我還在等待一個時機。

  “違命侯”多么可笑的稱呼,他的一生不都在違命嗎?從南唐到宋國從雕闌玉砌到凋敞的小樓,今夜的月色如此凄迷,狐疑生媚,或許是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他憑欄眺望,感受小樓東風,三十年,四十年前與現在的月亮沒有什么不同,只是看月的人心境不同罷了,以前的月亮皎潔,圓滿如玉如盤,珠滑圓潤,而如今的月亮充滿著一絲血腥與罪惡,同時承載著一代詞人的追悔與思念。是云箋上的一滴落淚,晶瑩剔透,我承載著他的夢從記憶的出口滴落,我明白我一世的等候只是兩個字:李煜。這一刻,我無悔,凝聚了一世的情換得了我心碎前的美麗。

  我是李煜眼中的一滴淚,昨夜歡笑昨夜天,殘夜憶舊年,今夜的美麗我帶走了。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8

  李煜原名李從嘉,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所以也被世人稱作南唐后主。

  在家中排行老六的李煜對權力其實并沒有多大欲望,只因前面的哥哥們都過早夭折,才陰差陽錯當上君主。

  才華橫溢卻優柔寡斷、風流奢靡的李煜,作為皇帝,實在是個笑話,但作為詞人,卻是個神話。尤其被俘以后,身為階下囚的他天天過著以淚洗面的生活。面對春花秋月、良辰美景,緬懷故國之情油然而生,飽含悲痛繼續創作,南唐的淪陷也擋不住他成為天才的杰出的文學家,他所創作的歌詞,幾乎每首都上了他那個時代的金曲榜。

  說到李煜,不得不談談他的父親——李璟,李璟雖然皇帝本職工作做得不夠好,但是書法、詩詞等方面他樣樣都拿得出手,尤其是他精通楷書、草書、隸書、篆書等多種書法,尤其是隸書,他要模仿前代專家的手跡,連鑒寶專家都分辨不出來。他寫的詞雖然只留下五首,但首首都是精品,足以列入詞壇名作家的排行榜。特別是因為李璟有這么多愛好,所以他對南唐的`文化事業格外重視,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去興辦學校、搜集圖書,招攬人才,君臣之間經常展開文學方面的討論。跟著這樣的父親,要學治國的本事估計比較困難,但文學藝術方面因為父親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因為父親締造的文化環境,李煜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發展,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可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什么詩詞、音樂、書畫等,可以說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李璟對于李煜來說,是一個理想的父親,是很好的導師,他不僅為李煜提供了錦衣玉食的物質生活,還引導鼓勵他走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學藝術世界。

  如果他一直過著養尊處優、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恐怕后人也無法知道這么傳奇的詞宗,想來一定是悲情苦難大大激發了他的潛能,由此,是詞締造了李煜千古詞帝的地位,最后也是那曲千古傳唱的《虞美人》將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偉大的詞人李煜雖把皇帝做成了副業,卻把藝術做到了極致。難怪后有詞云:后主雖拙于治國,然在詞中猶不失為南面王!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9

  你在嘆息。面向南方的瘦削的背影似乎有些搖搖欲墜,旁邊一片梧桐葉悄然飄落,和著一絲秋風,輕柔落在腳旁。

  你竭力講眼神擴散遠處,所及之處卻還是滿目的繁華和無聲的落寞。你不禁遐想:這時應該可以回去了罷?一邊想著,一座懸掛著大大的“唐”字的宮殿便浮現在眼前,琉璃反射著七彩的光芒,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掙扎良久,終復睜眼。梧桐葉落得更厲害了,像是搖下了整個秋天。究竟何時才能回歸故園?你想起了那首《漁父》:“閬苑有情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不!你本不想當皇帝的`,但五哥已死,自己無奈繼位,反駁之話都不知如何說起。

  你看著宋朝萬里江山,心想:當年我唐不也鼎盛至極?瞬間又沉默不語。才發覺近年不知如何理政,只管詩詞歌賦,又怎不敗于自手?“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茍安于江南一隅,又無力反抗,終究會如此下場罷。你安慰自己道。或許你真的不是個好皇帝:不理朝政、享樂荒靡,工書善畫但兵法一塌糊涂,在眾多宮女里長大,后世眾人大罵不休……然而,只有你自己明白,吟詩作賦是你一生的最愛,冷落了榮華,遠離了爭鳴,選擇與詩詞作伴,你從未后悔。“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或許,若不把你當帝王看,淡去金色的華表,你留下的是燦爛的詩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回首往事,你愁思滿懷,理也理不清。“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你苦惱,你無奈“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淚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軟禁磨滅不了他的意志,苦難摧毀不了他的心靈,他用心血澆灌自己閃閃發光的種子,終于綻放出生命之花。

  四十年的短暫歲月,他無悔度過。有過榮華與富貴,也有過艱辛與無奈。一生的追求,永遠在歷史長河中定格——詞人皇帝,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一帝。他讓詞從鄉野之間登上大雅之堂,他將詞的題材由閨閣矯情走向家國情懷,縱然,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仍擋不住他的光芒,在歷史的長河中,他終究留下了最美的畫卷。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你失了天下的江山,卻開辟了另一片江山。你仍是了不起的皇帝,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詞人一帝——南唐后主李煜。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0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首充滿哀傷之情的詞,就是南唐后主李煜被捕到汴京所作,也是他的亡命詞。

  詞的上片觸景生情,面對春花秋月,聯想到故國的覆亡,臣虜的恥辱,心如刀絞,花開傷春,月鳴悲秋。又是“小樓昨夜又東風”, 浮來的是無盡的惆悵與難捱的時光,真可謂“一絲淚滿衫,復思愁斷腸”。

  下片則情景交融,自然與自我高度統一。“雕欄玉砌”本無知,在作者的眼中卻成了歷史的見證,時代變遷。紅顏永逝,言物即言情,悲人即悲己。

  李昱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治”亡國君主,并沒有什么可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來說,他給后人帶來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前人吊李后主詩云:“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他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音樂,繪畫,詩詞,文章,無所不擅長,而詞的成就由高,被尊“詞圣”。其詩以亡國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詞多寫宮廷豪華生活,男歡女愛風格,風格柔靡,后期詞抒寫生活之痛和故國之思,風格沉郁。他的詩不用典,不藻飾,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語言樸素,自然個性突出。

  除了上文提到的.《虞美人》,“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也是他的代表作。

  這首詞側重于描寫秋葉獨處,離懷愁思,借深院囚居以抒發懷念故國之情,表現了悲哀的亡國之痛。

  上片著重寫景,首句“無言獨上西樓”是敘事,點出人物,地點,從人物來講,這里寫的就是作者自己。仿佛讓人看到一個斯人獨憔悴的孤獨身影,西樓見月,夜已深沉,顧影徘徊,不能入寐,情人的濃重,思顯然而見。

  下片抒發離愁和亡國之痛,詩人直抒胸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他被濃重的憂郁所纏繞,折磨,苦惱至極,曾想不如一刀兩斷。可是再快的剪刀也剪不斷,索性把它理出頭緒來,誰知卻越理越亂,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離愁別緒,而是離開故鄉之愁,亡國之仇,酸甜苦辣,皆在其中。

  總而言之,李煜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但卻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財富,這應了那句“問君能要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1

  作為一代君主,你是失敗的;作為一位詞人,你確是成功而又輝煌的。

  昨日紙醉金迷早已不在,此時“流水落花”已成定局。多少次夢醒夢回,多少次淚濕衣衫,多少次愁上心頭。面對這樣的事實,我想對你說。

  愁之苦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的悲傷情韻無不透露著你的愁苦,我多想對你說:“人生難免愁苦,坦然面對亦有甜。”可是,面對你失落的心境,變幻的遭遇,我也只能無奈的感慨:“是啊,愁,是苦的`;但你的心之愁,亦是苦上加苦。”我多想能跟你一起說詩詞的傷美,品悲愁的苦澀,可你卻已經聽不到了。

  情之切

  品著你的詞,不免心生敬畏,囚窗之災雖堙沒了一代后主,卻崛起了一位詞人,幾近三年,在囚窗中你思緒萬千,寫下了許多情真意切的詞章。我多想對你說:“盡管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但他一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此情之切,表達了我對你的祝福和敬佩。這情,雖比不上管仲與鮑叔牙的友情之深,但其情之切“充乎我心”。而你,卻再也聽不到了。

  淚之傷

  你死了,你靜靜的死了,不是死在毒鳩上,也不是死在酷刑中,而是死在你作為一個多愁文人的絕望之中。絕望,把你推向昔日的夢境中,又把你帶回今朝的現實中,你徘徊,你仿偟,終于,你忍受不了了,死在了絕望之中。得知你的死訊之后,我多想對你說:“好好活著,即使不是南唐后主,你依然是你,一代詞人李煜。”不要覺得你的死不會有任何人不在意,不是的,對于你的死,我流淚了,那淚水似尖刀劃過心頭,是惋惜的淚,是嘆的淚——不想讓你隨風消逝,帶著你的無盡傷痛消逝。可我知道,即便你聽見了,你也只是苦笑再不會作答。是啊,正如你體會不到我的淚之傷一樣,我亦體會不到你的所想。更何況,而今你已消失在歲月的的滄海桑田中,再也聽不到世界的聲音了。

  李煜,我想對你說:“人生苦短,不要輕言放棄,盡管歷盡挫折無數,但你仍舊輝煌過,閃耀過。面對人生,我不會像你那樣懦弱,縱然我有愁之苦,情之切,淚之傷,我也會苦笑著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笑著回味人生的酸楚,這也是你生前一直追隨卻追隨不到的境界,不是么?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2

  九月的香山,已是滿野遍紅,我又仿佛聽見詩人詞客在詠唱那離人眼中血的生離死別。在翻過一首首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長亭送行,翻過兩情若是長久時的無限感嘆,卻是你不一樣的苦吟哭訴在我心中蕩起幾多愁。

  冷清的孤月下,你憑欄遙望。十七道光陰漫過西院囚樓,僅留下單薄的身影,掛在梧桐枯黃的樹枝上。倦意,如同朱窗上的霜,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全然不像南國的雕欄玉砌,美麗的`讓人心碎,美麗得讓你在一片風花雪月中追憶南疆故國。

  國家不幸詩家幸。雖然殘忍,但我想對你說:“若無你痛徹肺腑的哀情,又怎能在林花謝了春紅中滿腹隱忍愁緒?又怎在無言獨上西樓的舉止間讓后人心酸?我不想以你生平之恥,作為我讀詞的依據,可你的痛太深,你的愁太苦,只因一位亡國之君的心中裝了太多。昨日還是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九五之尊,今朝便是一文不值的階下囚犯,這種心痛固然是我們這些局外之人無法躬身受教。可是,你的沉淪太深,你的消極太過。”我只想對你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難道前人在失敗中崛起,在痛苦中自拔的經歷不能給你一點激勵與鼓舞?難道每天的以淚洗面與每日飲酒填詞才能麻醉你沉浸在故國的心?

  再一次翻過你的詞,字字珠璣,聲聲含血。可我又有無限的惆悵與嘆息。本是才華橫溢的帝王,又是一位文人雅客,只因朝夕之間,物換星移,城是人非,便自甘墮落,自甘埋沒。

  也許,我的話言重了。因為你的才讓你變得多愁善感,讓你習慣于南唐一貫的風流倜儻。突如其來的戰爭兵戈讓你不知所措。可反觀勾踐,欺辱與恨不遑多讓,但他依舊忍住了,換來千古霸業。

  散場了,夢醒了,一切已悠然而過。一代帝王凄慘消離,一場繁華迷夢逐江而去。回首往事成煙,傷心六朝如逝水。殘陽依舊如血,南國依舊繁雄。有人說:“在那個紛亂的朝代里,看開了,便云淡風輕。可你始終看不開,望不斷南飛雁。于是你化為歷史中凋謝在嚴冬的驕傲的晚菊。

  你在毒酒殞去之時,同時飄散遠去的,還有你半生光陰,與你那“誰人賦黍離”之聲滿野的南唐。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3

  千年前的七夕,是你的生日。

  此時的你已歸宋多年。

  在清冷的寒宮中,你多日徹夜不眠,望著身邊空著的床位,獨自流淚。小周后已被趙光義召入皇宮,想想她的滿目凄然,想想自己的一無所有,你已無所再求。只能祈禱小周后能安然地踏著落葉,回到自己身邊。

  夜晚,望著眼前自己的生日宴會,笙歌陣陣,但簡短而凄涼。望著歌妓輕盈的舞姿,竟有那一剎那的恍神,似乎又回到了從前,窅娘忍痛裹小腳為你翩然起舞,多么難求的紅顏知己,現在全然不復往存!

  你獨自酌酒,想要麻醉自己的`痛苦,你清淚成行,想抹去過去的美好記憶。可是你做不到,心中盡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何以銷魂?

  曾幾何時,在李璟的壽宴上,你憐愛地為眼前翩然起舞的周娥皇,奏著《霓裳羽衣曲》;曾幾何時,你滿腔憐惜地與“手提金縷鞋”前來的小周后獨自幽會?曾幾何時,你孤身望著南唐百姓哄搶軍糧的場景而淚流滿面?

  潮來潮往淘盡幾度錦瑟華年?而現在一切都沒有了。

  連你的大哥趙匡胤,也在一夜斧聲燭光中,隨風而逝。

  當初無言獨上西樓,遙望故土,心中盡是如此地絞痛!

  低頭凝望那片片梧桐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春來冬去,花落燕飛,只是你嘆息無力挽回,只能眼睜睜看著“花”的落去,卻再也無法喚“燕”重歸。

  你亦獨自哀傷,傾聽著歌伎唱著你的詞: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滴淚掉落在宣紙上,伴隨著你的痛苦,蔓延開來……

  我看到你決絕的神情,緩緩舉起面前的牽機毒藥,毫不猶豫仰頭飲盡!

  飲盡那一世的屈辱,飲盡那一生的痛楚!

  琴瑟彈斷三千里山河,獨為你癡狂;你本是一代詞帝,卻錯生帝王家!

  李煜,千年前的七夕,你魂斷人間。這一天,伴著你的憂傷,伴著你的《虞美人》,我翻開你的詞冊,憶起這段只屬于你的悲涼回憶。

  這一天,讓我銘記。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4

  其實自己很早就想寫些什么,關于我最愛的詞人——李煜。

  清楚地記得《浪淘沙》是我接觸后主的第一首詞。喜歡“夢里不知身是客”的無奈,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凄涼。對與他的了解,僅是一首詞,一個看似光鮮的人生。

  直到接觸了《最是尋常夢》,一本關于后主千世之前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我才幡然醒悟,其實很多事情,因為矛盾而互相存在……

  我知道,有很多人對于從嘉抱有不屑的態度,就是因為他是亡國之君,似乎理所應當遺臭萬年。但是,他的悲涼又有誰懂得?從六皇子到天子的路本是遙不可及的,可卻因為五位兄長得過早離世致使他陰差陽錯地當上帝王;紅顏薄命,正值青年的他卻失去了懂他、愛他的娥皇;他也曾整治金融,發行新鑄錢幣,卻敗得那么慘烈。從嘉盡力了,卻無能為力……

  在那段成為階下囚的日子里,從嘉成就了一曲曠世絕唱的《虞美人》。那是一位沒落皇帝最脆弱的心弦……

  此刻,我終于讀懂“問君能有幾多愁”的無限哀傷。面對故土,你的心又怎能平復?我看明了“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孤獨。縱然身邊有冠艷群芳的小周后女英,卻始終及不上娥皇的善解人意啊!從嘉,你的心,我漸漸明了……

  “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正是因為這一段段慘痛的經歷,使后主的名字在文學史上光芒萬丈。那些詞句,不是痛到極致的心,是無法寫成的。可以這樣說,如若沒有這一切苦痛的根源,不堪的折辱,是不可能有這些泣盡以血的句子的!

  然而心中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或許李煜是幸福的,因為在他在詞句中找到了真我,一個只為自己,只為故土吟唱獨一無二的詞宗!

  其實,很多事只有自己親生經歷過才懂得不是么?從嘉經歷了苦難終成詞帝,而我們只有經歷中考以后才會日趨成熟。生活,果然是一本叫人讀不透的書啊!

  ……

  一本《最是尋常夢》,一本關于后主的人間詞話。我知道,即使再過千年,李煜的名字依然會深深烙在每一個懂你人的心中!你雖然離開了,但你的詞已將成為千古絕唱,萬古流芳!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5

  絕代才人 薄命君王—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風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烏夜啼》

  詞人的盛譽,幾乎掩蓋了他曾經的帝王的身份。在故國的雕欄玉砌邊,李煜經歷過無數個春花秋月,留下過無數令他永生難忘,醉生夢死的往事!

  他是一個失敗的帝王。他所擁有的,只是三千里的狹窄山河,他雖然有有著君王的地位,但也不及平民快樂。他從登位開始直到最后死去都在與屈辱相伴著。我們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可憐的君王。

  就是這個失敗而又可憐的君王,在詞這個文學藝術界里,卻是一個令人懷念、贊美,敬仰的偉人。他在現實中被人征服,被人打敗;在詞的世界卻完完全全的征服和打敗了別人。

  打開電視,我們也許就會聽到有人在吟唱;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有追問‘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在傾訴‘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在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在悲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些詞句,都是從他那多情而敏感的心靈中流出來的,雖然與我們隔了千余多年的時光,然而,卻依然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沉醉。

  在意外登基時,他的磨難也就開始了。在成為弱國的君主后,他就成為了宋太祖趙匡胤虎視眈眈的獵物。在困境之中,他發出無可奈何的'嘆息’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每個安排出;

  在情場中,他青海省博,啼笑姻緣。愛子突然夭折,愛情病重不治,慈母旋即去世。悲痛萬分的李煜唯一一個安慰就是與小周后的愛情。在這迷惘的崇佛熱潮中,他又遭到趙匡胤的設計。面對趙匡胤的步步緊逼,李煜發出誓死抵抗的宣言。最后只得落得囚徒生活。流水落花春去他,天上人間!在人間咀嚼著苦難的他,李天上的距離他不遠了吧!

  公元978年得七夕。囚徒李煜德生日宴會上,想起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歌聲;而一壺毒酒,也在皇帝的指令下被送到了她的面前。

  后主李煜永遠地逝去了。詞帝李煜卻與他的作品千古永存!

  這個集失敗者和成功者于一身的帝王,就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后一人君主,歷史上成為李后主的李煜。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6

  “煜生有其表,廣額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古謂重瞳子為天人之相,殊不為過,舜是大賢,項羽是英雄,而李煜卻是個柔弱之人,只懂得舞文弄墨,如何能擔當大任?可他無法選擇,歷史讓他成為了那個著名的南唐后主,一生就此拉開序幕。

  在文人領域中,他堪稱天才,他“洞曉音律,精別雅鄭”。不善于勾心斗角的他,用兩首詞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一壺酒,一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可是,造化弄人,幾個哥哥早夭,25歲的他在倉皇之間被推上龍椅。南唐中主遷都洪州,利于被迫留守金陵。就這樣,把日薄西山、風雨飄搖的江山托付給了他,盡管他免除賦役以裕民力,罷黜戰爭以養民心,可是他知道國之將亡已是必然,他已無計可施。終于,宋的兵馬踏破了金陵的`城門。作為降王,李煜被囚禁在汴京。他生活上并不被人為難,卻喪失了人身自由。回想昨日種種繁華,今日盡去,九五之尊,轉眼成了階下之囚,故國之情豈不如滔滔春水,滾滾而來。“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曾幾何時,你從“不曾識干戈”到“垂淚對宮娥”,你說夢境不過是“一晌貪歡”,你嘆“別時容易見時難”,轉眼到了清秋,面對如鉤的秋月,你一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使人心中無限悲痛。故國的玉樓,應還在,只是早已不見了你寂寥的身影。“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后來,我才知道這首《虞美人》竟是你的絕命詞。

  不忍看你服下牽機毒藥苦苦掙扎的身影,我閉上眼睛,還是你的身影。走近你,才知道你的真性情;走近你,才知道你原來就是太真、太純的人啊!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7

  明月如鉤,滿地殘霜。

  瑟瑟秋風掃過寒夜。帶著落葉的殘影。寂寞的梧桐樹搖曳著被深墻高院鎖住的殘秋,灑下一地哀傷。南唐的亡國之君登上西樓,無由得彷徨,眼里凝的是紅錦蕭鼓,還是那三千里冷落的故土?

  或許,精于詩書的你本應是哪位書香世家的公子,一襲布衣,恣意逍遙。但心有愿,天不遂,詞客坐上帝位,你本應該精通治國平世之能,因為這是你的作業,但你卻因有天子之位,為所欲為,艱難的國事在風花雪月中被拋置到了腦后,你沉醉在詩詞歌賦里,一廂情愿地寫你的作業。

  紅日升,已有三丈之高。金爐紅毯,玉樓碧闕。宮娥的束發金釵,滑過柔順的青絲,和著繚繞香氣,醉了君王心。你用紙醉金迷偽裝太平盛世,作業早已被你遺忘,你將責任拋在腦后,把北宋鳴金磨刀聲拋在腦后。筆尖難挑萬里江河。一雙揮毫潑墨的手終是撐不起這欲墜的.江山。上天給你的作業,終是畫不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北宋的鐵蹄踏入這片溫柔鄉,你亡了國家,負盡天下人,背著滿身漫罵,忘了你的誓言,倉皇辭廟。漫天鵝毛大雪,陪伴著你踽踽北上的身影。

  往事已成空,一如在夢中。在異國他鄉,你失意絮語,起坐不能平。悔恨早已磨平你的棱角,單薄的羅衾扺不住侵入骨髓的三更寒,想著那沒盡的使命,你的笑如秋風卷起的零碎殘葉無力逝去。消瘦憂郁,是你。你做著故國殘夢,念著天上人間,哪怕一晌貪歡也能令你沉迷。輕歌曼舞,鐘鳴鼎食,雕欄玉砌,清晰如往昔。千般萬般,皆由你那末盡作業而起。滿江東流的春水攜帶早知如此的悔恨在你心中肆虐,你那一腔躍然于紙上的苦悶,激蕩著人們心中的漣漪。但愁又怎能消除,愁又何止一江春水。

  你可知,你的對月獨酌,都是自釀的苦酒。

  李煜,終究是去了。他在命運的桎梏里無助地哀嘆,只余下令人柔腸千轉的惋惜,與帝王治國的作業。

  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懵懂無知地扛著風雨飄搖的南唐,走進春意闌珊的世界,走進詩詞歌舞的旖旎,走進深不可測的異國他鄉。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8

  李煜,這位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一位詞學大家,他用那清秀、婉轉而又飽含愁思的詩,把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古今億萬讀者的心中。他因特有的愁詩而流芳百世。

  李煜之愁,是一種家國之愁。畢竟他曾是一位萬人景仰的皇帝,然而他又是一位亡國之君,一個沒有自由的“奴隸”。于是他不甘于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他的憂愁便在寂寞中爆發出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使他發出了對家國破落,人生落泊的感慨。他的憂愁便從此奔騰而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之愁,是一江春水,滔滔不盡。

  李煜之愁是一種兒女情愁。做為一國之君,他也有自己的所愛,但家國的破亡使他們生不能形影相依。所以李煜在他的《烏夜啼》中寫道:“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把他對戀人的思念之愁一傾而出。讀過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盡,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我們才能從中體會到,他的愁是不知心在何處的相思。李煜之愁不正是那只鴻雁,把無盡的憂愁,帶過春秋,穿越古今。

  李煜之愁,是一種無言的愁,是一團剪不斷、理還亂的麻。當在一個清秋的夜晚,他獨自登上西樓,遠眺自己的故鄉,思念著遠方的愛人,又想自己的處境,一種巨大的心愁便上心頭。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嘆息,又是“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的無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之愁,似一江春水,又似一只孤寂的鴻雁,也似一團雜亂的麻。李煜把他的愁留給了自己,留給了后人,留給了無盡的歲月。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19

  秋風沖入金陵,狂卷了城內的一切,一個鼎盛的大唐已成往事。熊熊戰火染紅了天際,馬蹄慌亂,戰鼓聲咽,艷麗的菊花四處飛散,颯颯秋風讓人心寒。唉!

  瞬間,大唐千里江山落入他手;瞬間,他由皇帝淪為囚犯。默默走上西樓,彎月如鉤。身處異地,心在故國。深夜,獨自徘徊,滿心的憂愁讓他夜不能眠。抬眼望去,冷清的月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冷清的庭院,重門緊鎖,千絲萬縷的愁絲纏繞著他,使他無法脫身。

  風撩起他那凌亂的頭發,拂起他那滿心惆悵。“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愁苦中,倚欄把酒,對月狂飲。無可奈何,蟒袍蛇帶都已離去,而如今,卻是麻衣蔽體,素食度日。他只能望著那千里之南的故都,只能默默地回憶金陵的繁華,回憶那朱閣紅顏……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小樓上吹來陣陣東風,他卻無顏回憶故國,在身居異國他鄉的日子里,他才知道“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他很愁,他的愁思像江水一般滾滾東流;他很愁,但他只能把愁苦深深地掩在心底。江山易姓,他無可挽留;故國易主,他無可奈何。唐宋之戰抹掉了他那一切美好的回憶,亡國之罪壓得他無法喘息,滿心的愁苦無處排泄,奈何?他只能奮筆疾書,以泄愁苦。

  殘陽如血,寒風颯颯,他在愁苦中度過了一個個日日夜夜。終于,一杯毒酒下肚,千絲萬縷的愁緒頓時煙飛霧散,愁苦的一世由此了結。宋王朝雖然毒害了他,但他的詞未隨他長眠地下,千年以來,他的詞久傳不衰。他真不愧為詞中之帝。

  一帆風順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的一生免不了要有波折,有起伏。但李煜心中的愁永遠不會有人體會到的!

  附詞一首:

  寒風狂掃江南,無限繁華,已成云煙。千里江山,馬蹄慌亂,烽火連天。日落瞬間,卻無言,只恨無緣。

  春風吹綠江南,江山零亂,囚困深院。把酒狂歡,夢回故園,倚欄長嘆。雁群往南,淚滿面,愁腸寸斷。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20

  戰火連綿,飄浮不定的唐朝末期,從李白口中,杜甫筆下開始逐漸淪落,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縮成一個小國家——南唐,而它的皇帝正是流芳千苦的李煜!

  李煜是南唐后主。

  李煜踏進金碧輝煌的宮殿,驕傲地俯視著屬于他的天地,萬分欣喜。要知道,李煜可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他能做到出口成章,一揮而就。天下能跟他有一拼的,恐怕也寥寥無幾吧!因此,他以一位大文豪之名,被世人永遠銘記。我也很羨慕他那世人望塵莫及的才華,可在我看來,這也許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優點吧!

  李煜是一位無能的皇帝。

  作為南唐后主,李煜自然“精心”地照料這個國家,每當大臣進諫時,他卻毫無政治家應有的風范,南唐在他優柔寡斷的抉擇下,周邊狼煙四起,百姓怨聲載道。最后宋軍一路殺來,勢如破竹,兵臨城下。李煜無力回天,只好束手就擒。到這兒,有些人的腦海里會閃現勾踐臥薪嘗膽,重頭再來的情景,仍然對李煜充滿希望,別著急,更讓人失望的還在后面……

  李煜同時也是一位自暴自棄的皇帝。

  投降之后,李煜并沒有發奮圖強,他開始了充滿憂傷的旅程——整天無所事事,度日如年。就在這段凄涼的時光里,他大筆一揮,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李煜沒有勾踐的能屈能伸,沒有曹操的雄心壯志,沒有張飛的勇猛無敵,也沒有李白的'陶醉自我,沒有陶淵明的悟透人生,更沒有朱元璋的英明決斷,沒有李世民的反躬自省……總之,一句話:李煜是個好人,是了不起的文豪,但卻不是一位好皇帝!

  想到這兒,我不由自主的大聲疾呼:“造物主,你給了李煜最出眾的才華,卻沒有給他理智和勇氣啊!”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 21

  頃刻間,南唐亡了,一切都灰飛煙滅了!

  他只是獨自登上高樓,望著那一輪明月,望著家的方向,他只能無言。

  他是一位詩人,一個仇比江水更多的詩人,不然他怎么會吟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千古名句。

  然而他只是一個詩人,他不該為帝,不該君臨天下,他不懂什么治國方略,更沒有什么遠見卓識,然而這樣一個詩人,卻被那硝煙戰火湮滅。

  “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身為階下囚的他是多么的委曲求全,即便是在夢里,也只能一晌貪歡,淪為亡國奴的恥辱他怎么會忘記?對于故鄉又何嘗不會思念?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發出“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感嘆,可是人們對于他的只是唾罵,而沒有人會了解他這個李后主的苦衷。

  其實,他真的'是一個大善人。要不然,當大宋兵臨城下時,他怎么會連仗也不打就出來投降,因為他知道,如果兩軍兵戎相見,百姓就會陷于水火之中,為了保全臣子和百姓們不受傷害,他選擇了放棄皇位,放棄江山。當“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傳到夕日臣子耳邊時,他們的一句句“政事不修,縱情聲色,也都化作一滴滴眼淚,潸然而下”。而正是這首詩讓他失去生命。

  因為他的心慈手軟,他丟了江山,可若不是這樣,又怎么會成為一代詩人?又怎么可能寫出如此凄婉之作?他雖然失去了很多,但得到的卻是更多。那些流傳下來的千古佳作,就像鮮花一樣芳香,我知道那是他生命的延續。而那才是他真正的生命價值的所在。

  但愿有一天他能明白,他生命中流淌的不僅僅是亡國后的深哀巨愴,他的生命里也有芳香,也有后人的贊嘆與喜愛!而不是望著那一輪明月,望著家的方向,寂寞的吟唱: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相關文章:

李煜作文04-16

李煜描寫10-04

李煜的詩詞12-12

李煜的詩句05-31

南唐后主李煜03-20

我眼中的我作文04-23

在我眼中作文06-02

我眼中的作文11-29

我眼中的……作文04-0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丁香五月天婷婷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亚洲国产不卡顿 | 日韩欧美亚洲一中文字暮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