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歷史人物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人物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人物作文 篇1
何謂行路者?行路者是登千山、嘗百草的李時珍;行路者是游四方、立萬言的顧炎武;行路者是涉沙洲、闖天竺的唐玄奘。正因為他們的行路萬里,才有了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傳世,才有了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吶喊,才有了佛教在中國的廣泛影響。不嘗百草,何知藥性?不觀民生,何知疾苦?不經劫難,何悟佛理?正如古語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奔埳系脕斫K歸淺顯,只有自己親身閱歷才能獲得更加厚重的知識。
古人素來看重閱歷所獲得的知識。男子弱冠之后常要外出游歷,以此獲得更多的學識和社會閱歷。文人雅士常交游廣闊,游歷四方。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新婚不久就外出游學,可見歷練的重要性。
也因古代注重實踐之風,使中國古代科技往往具有實用性,是從生活生產的實踐中發明出來的。戰國時期的魯班,在一次上山時,偶然被一種野草劃破了皮膚。他驚詫于野草的鋒利的同時,也發明了一種與野草外觀相似的工具——鐮刀。這便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實踐的運用。
實踐之風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上也有重要影響。朱熹便是主張“格物致知”的求學方法。王守仁等心學的`思想家主張從本心去推究天理,但這種唯心主義思想終究是不科學的。清朝的光緒皇帝實有仁君之風,他關心民生疾苦,想如書上所寫的康熙帝那樣有文治武功。但最后《蘇報》刊登公然指責光緒的言論:“載湉小兒,不辨菽麥!边@便是因為光緒帝長于深宮,不了解百姓生活的艱難,無法深刻體會社會變革前夕的動蕩不安。因此他成不了孫中山,無法挽救日益衰亡的清朝,只能在瀛臺含恨而終;蛟S直到那一刻,他才能去看一看自己曾經統治的江山。
雖然歷史沒有假設,但我們可以預見,如果他是一位行路者,他就能擺脫這種帝王的悲哀。這就像余秋雨先生說的“完成了歷史的突圍”。中國歷史上,多少高官身居廟堂卻一心為私,尸位素餐而恬不知恥。反而貶謫之人多是憂國憂民,造福一方。這大概也是一種行路者在閱歷中完成精神的升華。
行路難,在艱難中浴火,在浴火中焚燒,在焚燒中重生!合上書,帶上心靈去出行……
歷史人物作文 篇2
大家都聽說過朱元璋吧!他的大兒子的兒子,也就是他的皇太孫——朱允炆,這也是個風流人物呢!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孫,明朝的第二個皇帝。
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呂妃,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侍珜O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因削藩,導致叔父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國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謚恭閔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為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覲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個放牛娃、寺廟里的小沙彌,經過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一舉掃蕩群雄、推翻元朝,開創了大明基業。他深知,創業難,守業亦難,因此十分重視對接班人的培養。他登上皇位的同時,就冊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并延請名儒宋濂等人為太子之師,希望能將朱標培養成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洪武25年(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史稱“懿文太子”,這令朱元璋異常傷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長子繼承制受到了考驗,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他的繼承人。而若根據嫡長繼承制度,應該將皇位傳給太子的長子,也就是虞懷王朱雄英,但是雄英于洪武15年(1382年)5月薨,這樣朱標次子朱允炆就成為首眩
然而朱元璋擔心朱允炆儒雅仁柔,難以擔負起治理國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慮過從幾個兒子中選擇。二子秦王朱樉此時最長,但他實在玉不琢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韜武略,有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是個不錯的人眩一次,朱元璋對幾個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時,翰林學士劉三吾認為不可,“立燕王,置秦、晉王于何地?且皇長孫四海歸心,皇上無憂矣。 ”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爭儲而出現內訌,后果將非常嚴重。朱元璋于是下定決心,9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朱允炆即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從年號來看,一個建文,一個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過于柔弱,過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恐怕日后會吃大虧。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2歲的時候被推上了權力的巔峰,承繼了朱元璋開創的一統天下,改年號為建文。然而,細心的大臣會發現,新君的臉上并沒有君臨天下的`驚喜,更多的則是愁容。是啊,年輕的皇帝面前有兩道難解的題目:一是如何改變太祖建國以來形成的動輒殺戮的嚴峻政治氛圍;二是如何解決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也許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沒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孫登基伊始就開始著手變革他所開創的大明王朝。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使中國大地吹過了一陣清風,他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文人,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建文帝實行惠民政策,減免租賦,賑濟災民,老弱病殘者由國家扶養;重視農業生產,興辦學校,考察官吏,任用賢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訪史,分巡天下,以體察情。
洪武年間,經過太祖朱元璋的整治,當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吏治較以前大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殺”,屢次興起大獄,動輒殺戮,政治氣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建文帝對局勢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繼位伊始,就著手改革,改變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歷史人物作文 篇3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滾滾長江東逝水,逝去唐宗宋祖的風騷文采,逝去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彎弓射大雕。中華上下五千年,蘊藏著多少文人墨客的夢,他們站在歷史長河的中央,影隨煙滅,名隨史流。
杜甫 是那面對國破山河在而使花濺淚,鳥驚心的悲痛者么?是那艱難苦恨,身世潦倒而以悲秋為客,獨登高臺的老者么?是那茅屋為秋風所破卻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圣者么?是,是你。在永夜月同孤的日子里,在老病有孤舟的日子里,在獨與老翁別的日子里,你,如孤雁,聲悲念群。 奈何安史之亂動搖了大唐江山,乾坤腐儒,老馬識途亦不能挽救大唐江山!你的身影也隨安史戰煙逐滅于歷史長河,但是你心系天下,你心系蒼生,你憂國憂民的精神永遠隨著歷史長流!
李白 是那遍訪青山綠水,騎驢高歌的`狂者么?是那以霓為線,以虹為鉤,獨釣天下傲者么?是那抽刀斷水,舉杯消愁的詩仙么? 是,是你。在野且放白鹿于青涯間;在朝且力士脫靴,貴妃捧墨;在天下且要做風歌笑孔丘的楚狂人。 奈何“安能折摧眉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人生在世不稱意啊。你注定孤獨,古來圣賢皆寂寞啊!逝者如斯,你酒入愁腸,七分化作狂傲,三分化為劍氣隨煙花而去,而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當人們回望歷史,你就站在唐朝的中央!人們還記得你啊!
蘇軾 是那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么?是那手持鐵杵,面對昔日赤壁大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豁者么?是那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癡漢么?
是,是你。在風雨河山的日子里,你,風雨任平生!你的光芒和豁達刺痛了那些習慣于黑暗的眼睛。一聲“誰怕?”造就了你豁達的一生,多情的一生,風雨的一生。
于是,你注定要接受文壇和權貴一起潑來的污水。但是,你偏偏獨上高樓,任憑風雨消逝你的身影。然而你的豁達,寬闊卻托遺響于悲風,影響了多少文人士大夫!身影雖逝,精神永存!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縱使是不盡長江滾滾,他們依然能長風破浪;縱使他們影隨煙滅于中華五千年,但他們依然會名隨史流!
【歷史人物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歷史人物作文04-21
寫歷史人物的作文12-20
精選歷史人物的作文4篇05-11
歷史人物作文3篇05-31
精選歷史人物作文3篇05-20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03-02
【必備】歷史人物的作文4篇06-06
比干歷史人物簡介07-04
【熱門】歷史人物作文3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