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向往的地方普通話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普通話作文三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普通話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普通話作文 篇1
語言,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好好學好國語—普通話。
我的家在遠郊,當我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媽媽和老師就耐心地教我學習普通話。漸漸地,我看懂了電視,聽懂了廣播,只是自己說得還不流利,發音也不很到位。
有一天,我到溪邊找洗衣服的媽媽。那條小溪清可見底,在溪邊的一處臺階邊,我聽見一個阿姨正謙讓地對一位外地來的老奶奶說:“老太太,還是您先死,我再死吧。”我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經過媽媽的提醒,才明白她把“洗”說成“死”,我不禁捧腹大笑。笑過之后,我深有感觸,一定要學好普通話,才不會鬧出笑話來。
于是,看電視時,我最喜歡看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我羨慕他們普通話說得那么純正。有時,我就跟著他們念念有詞。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小主持人呀!
到了上三年級的時候,我終于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愿望。那時,我們學校開始選拔小主持人。我想,要是我被選上了該有多好呀!我一定會把握好機會好好鍛煉自己。
我大膽地報了名,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可以說是“過五關、斬六將”,我終于從700多人當中脫穎而出,成了學校的小主持人,我欣喜若狂。
但我馬上冷靜下來,雖然自己被選上了,但我與電視臺的主持人相比,還差遠呢!我要好好練!
從此,每天天還沒亮,我就到陽臺上練習發音。一開始,我總是發不好兒化音,舌頭好像不聽使喚似的,我有些泄氣了。當老師的媽媽告訴我:“普通話是‘口耳之學’,只有不怕苦,天天練,天天用,才能達到規范化。”媽媽耐心地示范給我看,還讓我利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口型,錯了就矯正過來。我按媽媽的要求堅持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兒化”音發得很自如了。在學校“六一”會演中,我精彩的主持博得了大家的'陣陣喝彩!過后,一位上級領導摸著我的頭,親切地問:“小朋友,你是北方人吧,普通話說得這么棒!”我微笑著搖了搖頭,當他知道我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時,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我心里甜滋滋的,我真正領略到說好普通話的樂趣。
我不滿足,仍繼續練著普通話,它已成為我成長歲月中的好伙伴。我們家鄉評出了“泉州十八景”,我想,我將來還要當一個好導游,以純正的普通話為媒介,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介紹我們可愛的家鄉,為弘揚祖國的燦爛文化、家鄉的悠久歷史貢獻自己的力量!
普通話作文 篇2
中國地大物博,它有燦爛的文化,有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自從發明了文字后,才逐漸開始了語言的統一。但是,中國實在是太大了,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使得各地的交流很不方便。這時普通話的出現太有必要了,它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流。
對于說好普通話,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一位路人伯伯向我問路。他用方言說我怎么也聽不懂,急得我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跳。我要伯伯用普通話慢慢說,可伯伯怎么也不會說普通話,我也根本聽不懂他說了什么,伯伯急得只搖頭。沒辦法,只好走了,為了這件事,我的心里很不高興,因為我沒能幫助到別人,這也讓我在此認識到說好普通話很有必要。
在家里,我的`普通話是最好的,可爺爺老說我的是寧鄉塑料普通話。普通話不標準!我一定要從拼音抓起,多讀多背。
我希望我和別人的普通話都是標準的普通話,這樣,我們就能隨時隨地的跟別人交流。每個人學好普通話,能更好的推廣普通話,使我們的國語走向全世界應該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
普通話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杭州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越來越多的人從五湖四海匯聚到這里來。大家有的用普通話交流,有的不會講普通話只能說自己的家鄉話,給交流帶來了不便,還有很多杭州人說杭州話鬧出了笑話呢!
暑假里有一次我陪奶奶去菜場買菜,遇見一個外地人在買雞,老板用杭州話介紹說“格只雞毛好勒!”(意思為:這只雞很好哦!)那個外地人用普通話接口就說,“毛好有什么用?要雞好呀!”我在旁邊聽著笑死了,連忙幫老板用普通話對外地人解釋說:“叔叔,他說的是杭州話,‘毛好’就是很好的意思呀。”
我的爺爺是北方人,在杭州住了五十多年,說的一口鄉音味很濃不標準的普通話,經常鬧笑話。那天媽媽讓我讀一首陸游的.《臥春》,爺爺也讀了幾句,結果把《臥春》讀成了“我蠢”,笑得我差一點把飯噴出來。
看來,為了方便大家交流,真的應該提倡大家都來說普通話。我們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更應該從我做起,學好普通話,這樣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