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向往的地方普通話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實用】普通話作文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普通話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普通話作文 篇1
同學們:
大家好!
在報上,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射陽縣洋馬鄉一位普通農婦的兒子高考得中,鄉親們歡天喜地的給她家送來了一幅對子:清華是你今生的驕傲,洋馬是你永遠的故鄉。作為母親,她讀懂了鄉親們的一片真心,就是在告誡她的孩子不要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也就是不要忘本。兒子離別前,她千叮嚀萬囑咐。上學后,這個質樸的孩子沒有忘記母親的叮嚀。每次給母親打電話也努力提醒自己不說普通話。因為這樣可以明白地告訴母親他沒有忘本。然而有一天,當他聽到電話那頭傳來了母親那生硬的、還帶著濃濃鄉音的普通話時,他驚呆了:一輩子都沒有走出射陽的媽媽怎么也說起了普通話?母親似乎感受到了兒子的驚訝,說:“孩子,現在我們洋馬的中藥材生意很好,外地客商紛紛來訂貨,我們如果說方言,別人聽不懂,所以鄉親們現在都在學說普通話。從今天開始,你跟媽說話時可要講普通話,這也是我學習普通話的好機會。看到這里,我感動了——一位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的大娘,在市場經濟之風吹到她身邊時,她沒有拒絕,毅然選擇了市場,選擇了普通話。雖然她的普通話并不標準,但她的精神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深受鼓舞,也讓我們看到了普通話繁榮昌盛的未來。
同學們,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普通話作為漢民族的共同語,必將成為現代漢語的代表。從小處看,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需要。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是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因而必須要有一個完整規范的民族語言,普通話作為多年來實行的多民族共同語,已經以它所起的巨大作用證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他必將成為各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紐帶。從大處講,推廣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是我們祖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是祖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獨特魅力的需要。我們的祖國已從貧弱走向了富強,已從沉睡的古國變為騰飛的巨龍。普通話和我們的祖國一樣,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它已成為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門同胞以及世界人民爭相學習的熱門語言。普通話在21世紀已不僅僅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需要,它還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它讓我們驕傲,它讓我們自豪,它讓我們揚眉吐氣,它讓我們展示著中國人的骨氣!
解放日報報道,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許多在辦公室里忙碌了一天的外國人會行色匆匆地趕往某個漢語言訓練班,參加各種中文輔導。近年來,全世界有愈來愈多的人在鉚足勁兒學習中文,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人數也在不斷攀升。因此,我們堅信,普通話一定會在全世界更廣的范圍內推廣和使用,而世界也必將通過普通話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這個既古老又嶄新的偉大的民族。
同學們,每當你用普通話同別人交流時,每當你聽見街上的外國朋友用生硬的普通話向你問路時,每當你看到電視上國際友人用普通話表達時你是否感到那些音符、那些節奏似乎在與你的血脈一起跳動,此時,你心中是否會涌起一種無比親近的感情?那是對母親的感情,那是對祖國和民族的感情!讓我們都來講普通話,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行動,一起來把祖國的語言文字發揚光大!
普通話作文 篇2
普通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是體現商丘素質的一面鏡子。所以,學校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傾注在交流時使用普通話上,并挑選了普通話的推廣員與監督員。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會讓人覺得你很文明、有素質,作文網《關于推廣普通話的作文》。所以我們應該說普通話,讓人賞心悅目。對于我們商丘人來說,大部分人都說著商丘話。雖然知道普通話會沁人心脾,但自己也改不掉這個不說普通話的壞毛病,所以只好放棄說普通話的念頭。其實,普通話只需要大膽的去說,雖然有的字詞會說成商丘話,但是你會在實踐中慢慢地進步,在練習中慢慢成熟。雖然有很大的困難,但你也不要放棄。每當普通話回響在你耳邊,你會怎么想?而我會想:在文明的推動下,普通話的'分布就會越來越廣。同學們,讓我們從自我做起,成為一名普通話的推廣員吧!讓普通話幫助我們建造一個文明、文雅的城市!
普通話作文 篇3
我在做作業,聽到奶奶用普通話說:“有南家餅呀,誰要吃南家餅啊!”
“咦!什么南家餅啊,什么餅,去看看,什么新品種,看看好不好吃!”我想。我出去一看,一包餅,一看這包裝,這不是南瓜餅嗎?
“這是南瓜餅呀,南家餅呢?”我用始興話對奶奶說。“是呀,這是南家餅呀!”奶奶用普通話說。這時我明白了,是奶奶的普通話不標準,始興話家和瓜音一樣,所以奶奶說錯了,
于是我教奶奶:“南瓜餅。”
“南家餅。”奶奶說。
“哥屋啊(guā)瓜南瓜!”我說。
“鬼屋啊家南家!”奶奶說。
“南瓜。”
“南家。”
好一陣子,奶奶才說是“南瓜”了,她邊走邊說:“哥屋啊瓜,南瓜的瓜,南瓜的'家,南家的瓜,南家的家……”瞧,說著說著又走音了!
后來,我又拿著南瓜餅逗奶奶:“吃不吃南家餅啊!”奶奶馬上糾正道:“不是南家餅是南瓜餅!”她一臉嚴肅。
奶奶學會了南瓜的普通話怎么說了。
普通話作文 篇4
開學第二周是“推普周”,為了讓普通話走出校園,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教爸爸、媽媽說普通話,讓普通話走進家庭。
爸爸是安徽定遠人,媽媽是本市人,他們在上大學、平時工作中說的都是普通話。也許成長的地方不同,也許女人天生具有語言天賦,爸爸的普通話就是沒有媽媽說得好,爸爸說的是帶有濃重地方口音的“定遠普通話”。所以,我準備把這次教學的重點放在爸爸身上。
晚飯后,我把爸爸叫到書房,爸爸一頭霧水地走進書房,我鄭重其事地宣布:“爸爸,今天你是學生,我是老師,我要教你普通話的標準讀音!”爸爸眉毛一揚,不服氣地說:“我說普通話的時間比你的年齡還長,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你隨便問吧。”我先讓爸爸讀了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爸爸搖頭晃腦,得意洋洋地讀起來:“望廬山瀑(po)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po)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che),疑是銀(ying)河落九天。”
我聽出來了幾個錯字,可我沒說是哪兒錯了,我只讓爸爸去查字典,以便加深印象。這次,我終于可以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了!等爸爸查完字典,他居然把所有的.錯字都改過來了:原來錯的po,現在改成了pu,原來錯的che,現在改成了chi,原來錯的ying,現在改成了yin。當我讓爸爸再讀另一首古詩——《憶江南》的時候,爸爸忽然變機靈了,他先把不熟的地方查了一下字典,再讀起來,這下全部ok!為了讓爸爸印象更深刻,我又讓爸爸讀了好幾篇作文,爸爸的普通話果然大有長進。等下一個“推普周”,我一定還要當爸爸的老師。
通過這個“推普周”,爸爸普通話水平有所提高,我也體會到老師的快樂!
我家的“推普活動”
“這下媽媽可有好戲看了。”我自言自語地說。因為這一周是推普周,老師給我們布置了教長輩學說普通話的特殊作業。我決定作一回媽媽的老師。
回到家,我一放下書包,就立刻纏著媽媽非要她念一首詩,媽媽說沒空,可經不住我的死纏濫打,她只好念起了《望廬山瀑布》。媽媽小心翼翼地念著,可還是錯了許多音,尤其是平翹舌音不分,把“照、生”都讀成平舌音,把“三、川”讀成翹舌音,還把“疑”讀成“泥”……聽得全家人都哈哈大笑。媽媽簡直真成了錯字大王了。我暗暗想一定要教媽媽讀好這首詩。
我一字一句地教媽媽念古詩,反復地糾正媽媽那錯誤的讀音。媽媽學說普通話的決心也很大,她堅決地說:“我一定好好跟女兒學,一定。”我搖頭晃腦地說:“嗯!媽媽真是個好學生!”一家人又笑了起來。
通過這次教長輩學普通話活動,媽媽的普通話進步可大了,我也感受到了當小老師的樂趣和辛苦。
普通話作文 篇5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地域遼闊,風景美麗,但也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由于省市眾多,各個地方的語言互不相同,南方人聽不懂北方人說話,北方人也聽不懂南方人說話,造成了語言溝通上的困難。為了克服方言給交際帶來的隔閡,就要有溝通各種方言的共同語言存在。于是,字正腔圓、悅耳動聽的普通話出現了。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為語言規范的一種語言。普通話的出現,解決了不同地區的人們溝通難的問題。推廣普通話,對于我們國家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就拿旅游業來說吧,記得前幾年,我和家人一起去北京游玩。其中有一天,我們在一家餐廳吃飯,點完菜后,我閑得沒事便好奇地左顧右盼,只見這時兩個帶著外地口音的人說著話,走了進來。他們來到一張餐桌前坐下來,其中一位接過服務員的菜單說:“來兩碗米飯,一盤魚香肉絲,一盤豬肝和兩瓶‘別走’,謝謝!”“什么,還有事嗎?”站在一旁記錄的小姐愣住了,剛抬起的.腳又落下來……“快點呀!還楞著干什么?”這位帶著外地口音的人有點不耐煩了,“你不是叫我別走嗎?”服務員小姐有點生氣了,另一位趕緊說:“哎呀,那叫啤酒,不是‘別走’!”一場爭論終于化解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推廣普通話,減少不同地區人因為語言不通而產生的誤會和隔閡,可以使我過旅游業攀上新的高峰,對各行各業都有一定的意義。
使用國家通用的語言,是每個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于增進我國各民族的交流與往來,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更要從小抓起,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共同創造祖國燦爛輝煌的明天!
普通話作文 篇6
全國在積極推廣學說普通話,我腦瓜子一轉,有了,教奶奶吧!
奶奶已經年過六旬了,由于小時候家里窮,沒錢讀書,所以說話常帶“地瓜腔”。有時候和我說話常常一句普通話中夾雜半句方言,令人摸不著頭腦。為此,我和奶奶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學說普通話。
爸爸媽媽在石門街上打零工,沒空教奶奶,于是當老師的重任就落在了我身上。為了當好小老師,我翻出了一年級的語文書,先從漢語拼音入手,一個音一個音地教奶奶。“這個念‘nai’,奶奶的奶”、“這個念‘fei’,閆飛洋的`飛”……奶奶和我就像真的師生一樣,我念一個,她跟著說一個,很像一個勤奮好學的小學生,一點兒也不怠慢。
為了鞏固,我特地借來同學的復讀機和朗讀磁帶,利用每天清晨的時間學習。而我每天放學第一件事是檢查奶奶當天的學習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們“師徒”二人的共同努力,奶奶普通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有時還會把方言掛在嘴邊。比如“吃飯”習慣讀成“qihuan”、“白菜”讀成“bei菜”。我覺得這個毛病也得改,于是就找來了繞口令,讓奶奶對著鏡子逐字逐句地練習。雖然任務重了點,可奶奶還是天天拿著書不厭其煩,一邊朗誦一邊把難詞難句記下來。遇到讀不標準的字就自己翻閱字典。過了不久,奶奶自己又學會了讀翹舌音、平舌音、兒音,比如奶奶能非常標準地說:“今天你學會了什么?”,“花園里的花兒真漂亮!”聽著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啊!我這個小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不錯吧!
不僅如此,奶奶居然拜中央電視臺新聞播音員為師了。您瞧,每天新聞時間一到,奶奶那全神貫注的神情不由得令人肅然起敬,我打心底里佩服我的奶奶。
普通話作文 篇7
這個星期是推普周,所以我在家教媽媽學普通話。
我先說了一句:“我有一支筆。”媽媽也跟著我說:“我有一支筆。”結果媽媽把“支”字說成了平舌音。我又說了一句:“我有一支筆。”“我有一支筆。”可媽媽又說錯了,還是把“支”字讀成平舌音。這時,媽媽哈哈大笑起來,問:“兒子,你在說什么?”我氣極了:“我有一支筆的`‘支’字不是平舌,知道沒有!”說了五遍媽媽終于會了,能說出“支”字的翹舌音了。
我又說:“風來了。”媽媽一邊笑一邊說:“風來了。”還是那樣,媽媽把“風”字讀錯了,竟然讀成了“分”字。我耐心地重復教了五遍,媽媽才學會。
我和媽媽經過了半個小時的練習,終于成功了。去看書前,我還不放心,想考考媽媽,看媽媽還記不記得,“媽媽,你的……”媽媽說:“不用說了,你可以看你的課外書了,我已經學會說普通話了。”
我開心地笑了。
普通話作文 篇8
教奶奶說普通話,說到這個話題,大家是不是很奇怪?的確,教奶奶學說普通話,怎么可能?奶奶都那么大年紀了,家鄉話都說得不是很好,還學普通話?這不,我已經是第三次教奶奶了。
一大清早,我就又來到奶奶身邊,對奶奶說:“奶奶我們倆今天都沒什么事干,我再教您說普通話!”“好的'。”
我先教奶奶說的是“新年好”這三個字。可奶奶還是說的常州土話。看來奶奶是真的不會這個詞了。
我又教奶奶說“我家”這兩個字。哪知奶奶一開口就說:“偶加。”我聽了,哈哈笑了起來。奶奶有點不好意思了,我安慰道:“奶奶沒事,看著我的嘴形再來一遍“我家”。奶奶除了嘴形夸張了點,其它什么都沒變還是念的“偶加。”我想了想,這樣下去可不行,得想個法子。有了,我就讓奶奶一個字一個字的念吧!嘿!奶奶還學地挺快的,一會就學會了。
看來老師還是挺不容易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