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屋的作文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屋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老屋的作文1
當再回到老屋時,老屋真的老了,像是佝僂著背微微嘆息的老人,面容黯淡。我拂過老屋冰涼的墻面,竟感動了。漸漸回想起那段歲月,溫暖如初。
那時的老屋還算年輕,溫和著笑靨,容著我兒時的一點一滴,那是美好溫存的味道,即便是灶臺旁殘存的煙火氣也如此的醉人。外婆挽著衣袖,系著布料溫軟的棉布圍裙,在老屋里忙碌。那時的天空湛藍,浮云千變,縷縷青煙動人心弦,老屋便在薄暮間獨立,敞開著懷抱,等著我在一天的歡鬧中歸來。那時外婆已端好了飯菜,氤氳的`霧氣竟蒸得她滿臉燦若桃花。外婆半瞇著雙眼,咧著嘴細細幫我揩去嘴邊的飯粒,眼波溫柔得如一池春水,漾動了這段醉人的歲月。
再后來,小小的我漸漸長大,揚著笑臉走入了學堂。懷揣著激動與緊張,卻第一次離開了盛滿童年的老屋。我們去了城里,應該是每周末都回來的緣故吧,那份情絲還是在老屋里滋長,也全然沒有了想念的滋味。老屋還是那般,不言不語,靜立如初。看我笑鬧,擁我入懷。可我并未發現,愈來愈熟悉的老屋已彎了腰,有點累了。
日子仍是不變,歲月仍在流逝。我們卻像陀螺,越轉越快,無法停歇。幾乎不回老屋了,卻忽然在一晚夜空中見到一輪皎潔的明月,月光溫和。時光似乎就此停歇。我想起老屋的夜晚,月光澄澈似水,照得老屋明凈安詳。我的外婆挽了發髻,慈祥的笑臉在軟風中慢慢暈開,浮現在我的眼前,竟有了些圣潔的模樣。記得外婆微潤的嗓音滑過空氣拂過耳邊,就如同落葉輕顫跌入水中,漾起萬般波痕,那樣令人懷想。憶及老屋,第一次有了想念的滋味,在心中蔓延。
終是回到了老屋,卻發現老屋老了。外婆也老了。她用雙手撫摩著我的臉,眉眼彎彎,漾起的笑臉卻像深秋展開的菊花,布滿了滄桑。而那雙原本有著肥皂香氣柔軟的手,竟變得如此粗糙干裂。歲月從外婆身上流過,幾乎是匆匆的步伐,擋不住,挽不回。我感覺有液體漸漸充盈了我的眼眶,鼻尖微澀。
我以為我遠了,真的遠了,走過了那段溢滿溫存的歲月,再也回不去了。可驀然回首,老屋卻仍在那里,漾著蒼老滄桑的笑,不遠不近,向我揮手。外婆也仍是靜靜而立,含著笑意望向我。心里莫名的空洞漸漸被這細細碎碎的滿足與幸福填滿,仿佛那一剎那,一切從未變過。我看見如今大片溫暖的陽光傾灑,烘得老屋暖若三春。
其實我的外婆還在,老屋還在,一切依舊如初。我的心中仍有牽掛,愛我的與我愛的仍是安然無恙,我愿足矣。
走過老屋的歲月,縱使有太多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愿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老屋的作文2
又是一年秋來到,黃澄澄的銀杏葉既喧囂了那樹,也染黃了我記憶中的那老屋和穿梭其中的那人——外公。而如今,銀杏老屋依舊,只是外公早已乘著兩年前那最后一襲花香去了。
每當我和媽媽回老家看外公,他總是安逸的坐在搖椅上,品著茶,抽著煙,瞇著雙眼看太陽,他說他喜歡那從東方升起的太陽,像毛主席一樣溫暖、慈祥。聽媽媽說,外公從小就入了伍,對毛主席感情特別深。
打我記事起,外公就住在那間被煙熏火燎得烏黑的老屋里,老式門窗上的油漆早已斑駁,媽媽屢次要求重新修蓋老屋,可外公就是不肯,他說,人老了就喜歡這住了一輩子的老屋。是啊,伴著公雞雄壯的啼鳴,幾聲牛羊的歡叫,農家小院飄起的裊裊炊煙,交織成老屋這樣恬淡閑適的早晨。
門前那顆銀杏樹,粗壯遒勁,枝干上粗糙的紋路,像極了外公額頭上深深淺淺的皺紋。一年十二個月,它卻只有在區區三個月中綻放光彩,它不會在人前展露脆弱,它用一身金黃裹住外衣下的靈魂,用冷傲妖嬈的.外表掩去內心的柔軟,伴著花開花落,逝過歸根落葉,它用生命演繹了一場最奢美的傳奇。我想,這就是外公愛它至極的原因所在吧。
兒時的今日,在露白月明之秋夜,我和外公一齊躺在涼床上,明月被幾縷“清煙”所縈繞,忽明忽暗,幾朵云彳亍地向我飄來,慢慢的,慢慢的,它帶上了幾片銀杏葉一同飄來,那樹葉是云帶給我的信,或告訴我應昔日如今,或告訴我將離愁別緒。不遠處的幾處燈火,好似繁星墜落,給人以希望,給人以慰藉……
如今,我坐在被塵埃蓋過的涼床上,憶著張愛玲描繪凄美愛情的句子,心中卻所想的是人世親情。她說:“像在一個昏黃的夢里,夢里的時間總覺得很長,其只不過是一霎那,卻以為天長地久。”何不是呢,以前與外公的歡樂時光總覺得很漫長,卻稍縱即逝,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我是否還會記得那棵樹,那老屋,那記憶,亦或我留下的只有那張外公年輕時已泛黃的舊照。待你來看老屋時,只求你化作那片云彳亍著,彳亍著像我飄來,默默地,默默地,帶上幾片銀杏葉,因為那樹葉是你給我的信。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溫順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孤獨面對,各自素顏修行。
老屋的作文3
記憶中的老屋,時光侵蝕著它的門,雨水沖刷著它的窗。于是,它留下了一道道歲月的痕跡。我愿記憶的花朵永遠盛開,愿將回憶永遠烙在我的心中。
我徘徊在老屋門口,踩踏著古老的石子路,呼吸著空氣中野花的芳香,和那夾雜著的青草味。我撫摸著那破舊的門,就著那歲月的痕跡,輕輕向下劃去。看著這兒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樹,依舊是那么的熟悉。可唯獨少了那一抹記憶中的身影。
記憶中的姥爺喜歡坐在老屋門口,用他那飽經風霜的手指,夾著幾毛錢的紙煙,雙眼半瞇地抽著,一臉陶醉的模樣。老舊的拐杖安靜地待在他的身旁,一動不動的杵著。有時他劇烈地咳嗽起來,便會急忙讓我給他捶背。偶爾空閑的時候,我會伴在他身旁,給他唱歌。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使人的.心情暢快起來,姥爺也跟著節奏不斷鼓掌,眼睛笑得瞇成一條縫。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于有一天,那門啊,在寒風中搖搖欲墜,發出“吱吱呀呀”的響聲,無比凄涼。連那一地落葉,也彰顯著一片孤寂。姥爺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我再也見不到他了……
在姥爺過世前,我曾看望過他。那時的他臉色蒼白,行將就木。他用枯瘦的手掌緊緊握著我的手,那冰涼的觸感一直沁入了我的心。于是,我像從前那樣唱起了童謠。這次,他的眼睛沒有瞇成縫,只是嘴角微微抿起。那天,天空下著蒙蒙細雨,遠遠看去,老屋好似被覆上了一層灰白。
后來,我常常看見外公翻動著姥爺的遺物。他總獨自一人坐在老屋門口,像姥爺一樣“吧嗒吧嗒”地抽著煙,靜默著……
外公對我說,他要是走了,我們不必記掛著他。我想起,姥爺過世前,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因為記憶是不會老去的,會一直留存在心里,很久很久。這老屋,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對姥爺的牽掛。
于是,每年中秋之夜,我都會雙手合十,祈禱著姥姥、姥爺能在天堂過得很好。在漆黑的夜幕下,我望到了另一個正在祈禱的身影,那人,便是外公。我突然很有感慨,有些感情,是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淡去的。人間親情,著實難得可貴……
如今,我站在老屋門口,卻不敢推開這扇門。因為那些塵封的往事,是我不愿觸及的。
視線落在老屋門前的臺階上,我仿佛看到了姥爺蹣跚的腳步,或許人生,也是這樣走進來的吧?
老屋的作文4
家鄉的老屋,青瓦、磚墻、綠樹,說著農村特有的純樸與厚重。
小時候,經常在奶奶和姥姥兩家生活。到現在,惟記得兩家的老屋。這種房子,在從前,農村中最常見。房頂上歪歪斜斜的排列著常年風吹雨打的青磚,時間久的,有的冒起了青苔。墻體則是那種散發著微黃色的土墻。好一點的,和者點石灰,略略發白,但無論怎樣,這種強,總有種沉穩、溫暖的感覺。最顯眼的,當數老屋前的綠樹了。我念的最多的是早熟。挺拔的向上,在青瓦上投下片片綠蔭。
老屋門前,大人們總會放幾塊石頭。一到晚上,在幽幽月光下,清風微曛,老人、婦女,抱著孩子,或者拿著毛線,鞋底,就坐在老屋門前的幾塊石頭上,說著,笑著,逗著可愛的小孩,有的一邊說著什么,一邊低頭納著鞋底,指著毛衣。小時候,我經常聽到的,是大人們談論莊家的好壞,與收獲。“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有喜有悲,但更多的是那份純樸與自然。久而久之。幾塊石頭被磨得光滑我特別喜歡爬在這樣的石頭上,雖然很吃力,又是害怕不上去,但只要趴在上面,冰冰涼涼,隨性自然。
走進兩老屋,一般都會有一個小院,棗樹、蘋果樹、柿子樹、石榴樹……目不暇接,琳瑯滿目,花枝招展。不大的院子,樹倒是不少。樹下鋪著薄薄的亦曾綠膜,遠遠望去,很夢幻。當然,這種那樣的花也隨意的生長。這邊墻角一片薄荷叢,那邊樹下幾朵不知名的花。沒有太過濃妝艷抹,素凈自然就宛若天仙。這樣的花大概才能真正使人心如止水吧!在樹下,在花中,藍藍的貓,看家的狗,還有那到處覓食的雞,你來我往,你追我趕,好不熱鬧。
真正到了老屋的房間內,簡單、隨意,推開房間的門,正入眼簾的定是一幅很大的年畫。有的龍鳳呈祥,有的是青松白鶴,有的則是大片大片的`麥浪。不同的年畫,反應不同的希翼,相同的時刻王平安幸福的心。年畫下面,有大大小小的香火爐。奶奶姥姥那輩的人,最喜歡點幾炷香,在年華下磕幾個響頭了。老屋內經常有那種老式的擺鐘。到點后。就叮―叮―叮的響個不停。屋內幾乎沒什么裝飾品,除了日常用具歪,最多的是年畫或擺鐘。干凈利落。
現在,兩家都抄了勞務,蓋了新房子。把書也看了,鋪上了瓷磚。過年時,外地求學的表姐說:“真懷念,你姥姥家從前的小破房兒啊!”
是啊,好懷念,家鄉的老屋和那份純樸自然啊!
老屋的作文5
城市的一角,一座灰白相間的現代化大樓巍然聳立,30層的高度,讓底下的人極力抬頭才看得清全貌。而就在離這座大樓5米遠的地方,低矮的老屋默默“無語”,像孤單的蝸牛伏在那里。
走進老屋,撲面而來的是滲入心底的寧靜。盡管現代的腳步離這兒不過5米的距離,但與這里相比卻好似兩個世界老屋的人們依然每天買菜,串門,站在路邊閑聊。
我已經很久沒回來了,因為總是害怕看到的'會是一片廢墟,還好它今天并未消失。
和熟識的大爺大媽打過招呼后,我輕輕走上2樓。木質的樓梯隨著我的腳步發出吱吱的響聲,那是在歡迎一個久別回家的孩子。在回廊的中央,我看到了此行探望的人鄰居何阿婆,幾個月前,她中風住院,今天剛回來。
歲月的痕跡在她臉上清晰可見:記憶中花白的頭發如今已經成了銀絲,老人斑爬滿了臉頰。過去每天清晨都可以聽見她掃大街的聲音,現在看著那輪椅上的孱弱身軀,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難受。阿婆正在曬太陽,看見我過來,高興地招了招手,示意我站到她身旁:“你好久沒回來了吧,春節就沒看到你……要多回來看看你爺爺奶奶……”我靠在木欄上,和她嘮著家常。陽光照在身上,光影中她淡淡的笑容,絮絮的話語讓人絲毫感受不到病痛折磨后的無力與疲倦,反而給人一種充滿陽光的心情,似乎生活從未因中風而改變。就像我所看到的老屋一樣,時間剝蝕了它的繁華與喧鬧,卻阻止不了每天照常映入的陽光和歲月沉淀的芬芳。
對于老屋,對于老屋里所有的老人來說,時間是短暫而又漫長的。短暫,因為下一刻生命可能隨時終結;漫長,因為下一刻誰也無法預知。老屋隨時可能被拆遷,蓋成新的大樓,但拆遷之日總沒有定論。不管怎樣,陽光永遠是真實的,它平等地照耀著每一個生命,時刻給人以光明和溫暖。因此,老屋里的人選擇了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平淡地看待病痛,平淡地看待死亡,也平淡地看待頭頂的大樓。正是這種淡泊,給老屋平添了一份寧靜。
即使哪天老屋真的被拆了,這種寧靜,也會像那一米陽光始終照耀我的生活。無論城市與鄉村,無論現代與傳統,我永遠記住老屋及它給我的啟示時間長短我們無法控制,命運多舛我們無法選擇,但寧靜卻可以永存于心。
老屋的作文6
又逢春節,照例得去老屋過,我便隨父母乘車去。爺爺奶奶依然佇立老屋前迎接我們,踮起腳,望著駛來的車子。我也望著,望著,往昔的記憶不覺間又浮現出來,變得那般清晰。
父親剛停好車,奶奶便沖過來,摸了摸我的頭,把我抱起來,慈祥地笑著,“呀,又重了點啊!”,一臉的幸福。記憶中,奶奶每每見到我,便總會抱起我,她那雙大手,便是最準的大秤,我便是秤上站著的孩子。多年來,奶奶便一直用她的大手,支撐著我,成長,成長。也許哪天,奶奶再也抱不起我,但奶奶的大手仍會支撐著我,奶奶的眼神仍會慈祥地看著我,幸福地看著我。
我帶著這樣的感念,徘徊在老屋前的那塊空地,緩緩地坐在門口的石階上。空地是青磚鋪的,青磚上有些許青苔,仔細看,才看的出來,磚縫中鉆出幾棵草。記憶中不必等到夏天,這草便要長到齊膝高了。那時,我便和爺爺一起除草。用鏟子頂著草根,用腳一踩,便除盡了一棵草。若根已十分韌了,便用手拔起來,或而用小鏟子挖出來,爺爺便用掃帚掃到墻角,讓它自己爛去,鏟到田里,變成肥料。幼時的我,對這樣的游戲不知疲倦,在空地上,笑著,跳著,歡呼著,叫喊著。完后,便等著爺爺開一只大西瓜,再搬出兩只長板凳,坐在院子里。老房子靠著河,河面上的風便吹進院里來,把熱氣盡給吹去了。
前屋門上的紅漆早已開裂,一小片一小片翻卷起來,一捋便可捋得滿地遍紅。推開,進去,便是一個灶臺。這是廚房,我一直喜歡在這里燒火。記得冬天,火光映的'滿臉通紅,全身都暖和,還有那聽木柴爆裂的聲音,“噼”、“啪”,令人陶醉。厚實的鍋蓋罩在大鍋上,卻掩不住那香氣,溢了出來,彌漫在空氣中,籠著人,暖暖的。這時爺爺奶奶便搬出蒸籠,架在鍋上。我便幫著把菜端進蒸籠里,然后乖乖地坐在桌旁,揣測著會有什么好飯好菜。
正想著,母親卻早已在喊了,“喂,來吃飯啦!”,我滿心歡喜地被喚到了桌邊,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高興地談著話,談什么早已不記得了,只記得那微黃的燈光,臉上的笑容的和那涌入心頭的溫暖。
那記憶,那老屋的記憶,那溫暖的記憶,永遠會刻印在我的生命中,不會忘記。
老屋的作文7
在我從小長大的小城里,流行著呂劇這一地方劇種。人們喜歡隨時隨地地哼唱幾句;扛著鋤頭下地,行走在田間小路上,或是閑暇時候,斜倚在躺椅上,聽著收音機播放的呂劇,嘴里咿咿呀呀地跟著,手指還隨旋律轉幾下,頗具意味。
姥姥家所在村子的村民對呂劇甚是熱愛,每個星期六一定會在老屋的戲臺上唱上幾出,而每次唱戲時,不大的老屋里總是擠滿了聽戲的人。小時候,每次唱戲,我都會夾上凳子,懇求姥爺帶我一起去聽。姥爺欣然答應。到了老屋,我搬著凳子坐在前排,瞪大了眼睛仔細瞧著臺上唱戲的人,看著他們的舉手投足,表情神態,聽著他們不夠專業卻足以讓人過癮的唱腔,早不知道美成什么樣了。“姥姥門前看大戲”,大約就是這樣吧。
受家鄉人的熏陶,兒時的我也能學唱幾句。雖然沒有把呂劇看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仍喜歡沉浸在這一句句悠揚的唱腔里,不愿出來。家鄉的戲臺也為我提供了表演的機會。二姥爺生前是戲臺上的二胡手,所以有時會通融管事的人讓我上去唱一個。時間久了,大家倒也挺希望我上的,不是因為我唱的就是好,而是因為我是所有表演者中最小的一個。每當我上臺時,臺下的觀眾就饒有趣味的看著我。現在的我很難相信自己曾有過那樣不怯場的時候。那時的我只顧放開聲音跟著伴奏唱,擺弄著從戲臺上學來的一招一式。一曲過后,臺下叫好連連,我呢,就歡喜的鞠個躬,蹦下臺去。
等到我大了一點,跟隨父母到了新的環境,也很少回老家了,各色流行歌曲漸漸占據了我的視線,我也不再熱衷于呂劇了。看到姥姥聽呂劇也不屑一顧,自己換臺聽歌去了。那時的我,并不懂戀舊是一種多么美好的遐想。
每個忙碌的星期六,不管有多忙,姥爺都會擠出一晚上的時間聽戲。這天,星期六,我們回家看望姥姥姥爺,我記得是照例唱戲的日子,可是姥爺以為現在的我和幾年前一樣,早就不喜歡呂劇了。我想我不愿錯過這個和姥爺在一起的機會。于是穿好外套,夾上凳子,隨姥爺一起出了門。姥爺一愣說:“你不是不去嗎?”“我又想去了,不行嗎?”我說。“好,去吧。”
老屋還像十年前一樣,擠滿了看戲的人,東家長西家短,不經意間,鄰里感情又加深了。我搬著凳子坐在前排。臺上的是一位在家鄉小有名氣的唱手。音響使她的聲音讓我聽起來震耳欲聾,但我卻仔細聽著,生怕失去什么。
老屋的作文8
花開了,又落了。時間也隨花開花落流逝。當一陣風吹開了記憶的扉頁,我又記起了留下我成長足跡的老屋。
老屋不在農村,在城里的一棟二層小樓里,是爸爸單位蓋的家屬院,周圍的鄰居也都是看著我長大的叔叔阿姨。老屋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柿子樹和一棵櫻桃樹。柿子樹是當年姥姥買來種下的,不知過了多少個這樣的秋日——我都在捧著熟透的大柿子,像在捧著價值連城的紅寶石。櫻桃樹是個經歷坎坷的“林黛玉”,一開始全家都以為它活不成,誰知栽下它的第四年的春天,竟開了滿樹的櫻桃花,像是春天里飄在樹上的雪。也正是因為櫻桃花的綻放,我才目睹了蜜蜂采蜜的過程。
老屋裝修得很簡單,幾張木桌子,幾把木椅子,幾個木板凳……木制的家具分布在各個屋子里。老屋在一樓,冬暖夏涼,是我幼時的天堂。最熱也頂多開個電風扇,開空調是會被罵浪費電的。已不記得滿屋子的墻上是怎么被我用小手抓著畫筆涂鴉成現在這個摸樣——怪異的小人、模仿天氣預報上畫下的天氣符號、扭曲的錯字……老屋的墻上記錄了我小時候的'奇思妙想,也承載著我的一個個美好的向往。桌椅上也自然少不了我刻下的一道道“傷疤”。
我在老屋度過了我的童年,無知的、傻傻的天真的童年。在老屋,我被訓過;在老屋,我哭過;在老屋,我笑過……老屋就像是一位見證人,見證了我童年的一分一秒。老屋里,好像還充盈著我咯咯的笑聲,似乎還能看到我玩過家家時的身影。在搬新家前,我突然很想在老屋繼續住下去了,因為這里有著我太多的留戀。但我之前又何嘗不想住進新房子,圍著干凈的墻,用著嶄新的桌椅,過著更新的生活呢?到了新家所在的小區,樓上樓下的模樣一年半載都見不到一次,更別說從前在老屋鄰里在一起嘻嘻哈哈、談笑風生的景象了。再也不能每天有閑暇去看看門前的果樹,也聽不到野貓嬌柔的叫聲,看不到滿墻碧綠的爬山虎,嗅不到泡桐花淡淡的香,也無法傍著粗壯的柳樹乘涼……
太多的不能讓我越發地想念在老屋的日子,那些滿是幸福與快樂的春秋冬夏,我和爸爸媽媽住在老屋,像季風過境,像午夜夢醒,帶著芬芳的記憶……
老屋的作文9
小蜘蛛長大了,她的故事也講完了,決定離開老屋去找更多故事。
臨走時小蜘蛛勸老屋:“老朋友,我要去找更多故事講給您聽,一定要等我回來啊!”說完,小蜘蛛走了。老屋已經很年老了,他實在堅持不住了:“唉!我要倒下了!”老屋自言自語著,準備往一旁倒去。
“等等,老屋!”一個細細的聲音在他門前響起,“再過一個星期,行嗎?這個星期有獵人在森林里打獵,他們要捕殺我們,用我們的皮毛做衣服,我找不到一個安心避難的地方。”說完,小狐貍竟嗚嗚地哭了起來。老屋慢慢地彎下腰,弓著背,使勁兒低著頭:“哦,可憐的小狐貍!那好吧,我就再站一個星期吧,快進來吧!”
一個星期后,獵人們退出了山林,小狐貍從大大的門洞里跳了出來:“謝謝您,老屋爺爺,再見!”老屋輕輕搖搖頭:“孩子,不用謝!到了山林里,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再見了!
好了,我該倒下了。”“等等,老屋!”一個微弱的聲音在他門前響起,“再過一個多月,行嗎?我想孵小蛇,可我找不到一個安心孵蛋的地方。”老屋低著頭,睜大了眼睛,拱起了深深的`皺紋:“哦,是大花蛇啊。好吧,你就安心孵蛋吧,我就再站一個多月吧!”四十多天后,大花蛇從門洞里爬了出來,十幾條小蛇也跟著爬了出來:“咝咝,謝謝!”
老屋有氣無力:“再見!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等等,老屋!”一個著急的聲音在他門前響起,“請再站一個冬天,可以嗎?我的樹洞被破壞了,馬上冬天了,我找不到一個安心過冬的地方。”老屋低下頭,墻壁咯吱咯吱地響:“哦,是小松鼠啊。好吧,我就再站一個冬天吧!”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小松鼠從破窗戶里跳出來:“謝謝您,老屋!”
老屋喘著氣:“不用謝。再見了!好了,我很累,我該倒下了。”“等等,老屋!”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原來是一位木匠爺爺,他高興地說:“老屋,我是一個木匠,您雖然破舊,但是,我只要把您改造,您就會變成漂亮的房子!”一個星期后,老屋煥然一新,雪白的墻壁,新刷的屋頂,明亮的窗戶木匠帶著家人住了進來,快樂地生活著。
老屋保留了下來,小蜘蛛也帶著故事回來了,她看到老屋煥然一新,喜極而泣。
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屋每天一邊聽小蜘蛛講故事,一邊曬太陽,仍然盡力幫助小動物們,是小動物們心中的英雄。
老屋的作文10
屋,是什么?在很多人眼里它僅僅只是一幢房子,可在我眼里,屋!意義卻很重大——它代表了我童年的回憶!
今天偶然翻看了相冊,翻到了10歲以前的生活照片——老屋生活,勾起了我曾經的美好回憶……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老蘇州,小時候一直住在弄堂里的平房。這座房子應該有一段歷史了,風格很是傳統簡約,兩層樓房,三戶人家,一口老井,粉墻黛瓦,外面攀著綠色的爬山虎,陽光灑進屋,顯得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
那時候,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居住在這座老房子里。平日里,這樣的聲音傳遍了老屋:“囡囡!過來吃好物什!”“囡囡啊!勿要奔!要跌跟頭哉!”外公外婆和鄰居奶奶親昵的稱呼使我仿佛沉浸在蜜糖般的吳儂軟語中;鄰居家的小伙伴時常在一起玩鬧,老房子里幽深曲折,我們就左拐右繞,有時甚至直接繞進了別人家,歡笑總會傳遍整個屋子;還有那灶頭上的溫暖火苗似乎一直在蒸煮著各類小吃,香味也會彌漫老屋,彌漫在我的心田……這些都是這老屋的日常。
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屋中天井里的那口老井了。
記得那年盛夏,我和往常一樣放著暑假,炎熱的天氣使我口干舌燥,特別想吃西瓜!慈祥的外公仿佛猜到了我的心思,拿出了一個大西瓜!瞬間我的兩眼放光!但是外公卻把西瓜扔進水桶懸吊在那口井里,我疑惑極了,便問:“哎哎哎!阿爹!你怎么浪費西瓜呀?我還要吃西瓜呢?”“傻囡,阿爹怎么會浪費西瓜呢,這樣做可以讓西瓜更好吃,更冰更甜吶!”我很驚奇,半信半疑,到了下午,我迫不及待地沖去井邊,把水桶吊了出來,拿出西瓜。真的!手感冰涼,阿爹把西瓜切開,紅紅的果肉透出誘人的光澤。我舀了一口,哇!真是太甜了!清爽可口,陶醉得我都閉上了眼睛,靜靜享受起來。從此這口井便成為老房子里最大的.亮點,也成為我記憶中老房子里最重要的東西!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必不可少的就是這座老屋了!老屋子里包含的人與物都令我深深沉醉。這座房屋承載了我生命中太多美好的回憶!我會深深的把它放在我的心中。
老屋的作文11
晨霧乳白,擋不住老屋,擋不住萬枝柳條在風中揮舞,時而舒緩,時而急驟……如一支支軟柔的毛筆。一只只雪白的鴨兒們,研磨了一塘墨綠汁,又濃,又釅。塘里種有不多的蓮藕,這闊大的的荷塘是父親用六個白天六個黑夜建成的。堤岸上,點點新綠圍繞荷塘延伸,又沿著盛滿露珠的青石板的縫隙向上伸展,伸展到老屋旁的稻場邊,開始興致勃勃地張望。婆婆翹著嘴角兒,從堂屋里出來了,向右轉身,顛簸著三寸小腳兒,前來迎接這滿眼的新綠。
淺綠的小草們,你擠著我,我擠著你,散發出撩人的芬芳。草間嬉戲著不少的小蟲子,或知名,或者不知名兒的,追趕著,跳動著……這時候隨風也飄來了野物們動情的歡叫抑或肆意號叫,從斜對門巖壁上大大小小的山洞而來,外帶奔跑的毛狗散發出來的狐味兒,來了又走了,或者擴散開去。正午陽光,從高過老屋的老杏子樹的枝葉間,撒下了一稻場碎碎的金子。
山風來了。婆婆轉過身,坐在可以靠背的木椅上,端看搖動的金子,眼睛老舍不得眨一下兒,微微的笑意卻從臉頰爬上了眉梢。
聽聽,潺潺的溪流從老屋右側茂密的竹園里出來,沿巖邊盡情地向前奔跑,向著神秘的清江奔跑。小溪邊是大片大片綠油油的油菜,由幾條土石坎兒和幾棵高大筆直的杉樹橫向隔斷,其間長著多棵光禿禿的'木梓樹。莊稼地的盡處種滿了桑木,接著有一片雜生的樹林,林間大多數是黃荊,有花兒們的姹紫嫣紅,也有鳥兒們的婉轉歌唱。
偶爾間,竄上來野貓兒,搖擺著粗壯的大尾巴,在老屋周圍溜幾轉,又旁若無人地獨立于稻場中央,沐浴陽光。
夕陽醉漢一樣,習慣性臥倒在西山上。稻場中央的野貓兒漸漸望向老屋上的青瓦,望得好出神——是在默讀?還是在探視呢?
老屋后旁也是竹園,不成形但很茂密。屋后千竿竹,家藏萬卷書。這野貓兒定是在默讀吧。很久了,才不舍地離去,轉身停下腳步還回望。
山風靠向山邊,月亮懸在湛藍的夜空中,那么孤單地懸著。這時候,山邊跑上來了幾顆星星,眨呀眨的,不想給月亮一個人寂寞吧。
老屋的春天,蘊含著一種靜美。誰來誰都會融入絕妙的韻律中……融入老屋的芬芳。
老屋的作文12
順著小路,一路顛簸回到老家的村子。天色漸漸變暗,已是晚上八九點鐘,四周一片寧靜,這里不像繁華的大城市一樣,二十四小時車水馬龍,到處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這里的人早早就進入夢鄉。天空似乎有幾顆星星在閃爍,鄉道兩旁的蟋蟀也在不停地在草叢間竊竊私語。
臨近老屋,眼前原來陳舊衰敗的老屋,墻壁已經刷上了白色油漆,還散發著淡淡的油漆味,看似二層樓的屋子,其實就只有一層高,房頂上鋪滿了整齊的黑色瓦片,黑的瓦白的墻,相互應稱,顯得得格外明顯。屋外門沿下的燈光昏暗燈管顯得有些陳舊。
臨近屋子,透過門縫,里面亮著微黃的燈光,屋里遠遠地飄來了黃牛骨特有的濃郁的香味。我飛快往家跑,不顧車上的行李。剛進家門我就看到有一大個鐵盆放置在門廳處的大方桌上,盆里面裝滿了大塊大塊的'黃牛肉和牛筋,色澤棕黃散發著濃濃的鹵香。我給了起身迎接我的爺爺一個大大的擁抱,隨手就抓起一塊大肉啃了起來。那香濃的肉汁從牙齒縫里噴了出來,就像蛋糕里的爆漿一樣,充斥著我的口腔。“嘶嘶嘶”……那極有咬勁的肉,簡直就是好吃到爆,這完全就是小時候的味道。爺爺給我遞了張紙巾,在一旁溫和地說:“慢點吃,別噎著。”而我顧不上接手,只知道嗯嗯嗯地點頭。
旁邊窗外傳來了一聲又一聲的狗叫,那是爺爺從外面撿來的一條狗。以前還是一只小狗,如今已經變得這么大了,它的眼睛在夜里發著光,以前它跟我可熟了,從來不對著我吠,可能是因為兩年沒見的緣故吧,它或許已經不記得我了。爺爺攔住了它:“不要叫,是自己人”,它這才停住。
吃完牛肉,起身沿著屋內逛了一圈,撫摸著面前的老土灶,我不由想起小時候吃的敲糕,那上面糊上一層厚厚的紅糖,香甜無比。右邊滿墻的涂鴉讓我想起小時候和鄰居姐姐打鬧的歡樂,角落里掉漆的老舊的小矮凳讓我想起了奶奶坐著它在家門口教我包餃子的情景,想起了那時因為調皮拿起煙花打房子的快樂。
從小不點到如今的少年風華,老家總是我最愛的地方,老家永遠站在我的身后,親切而堅定。記憶中門口的兩棵大榕樹,我玩鬧時嬉戲時的那條小溪流,桃黃牛肉的香飄十里,一如記憶中的美好童年。
老屋的作文13
幾天前,鄉下熟人捎信說,家里的老屋垮掉了。這個消息并沒有讓我感覺意外。我們已經搬離老屋四五年了,現在屋里空無一人,家什是早已搬空。
老屋垮了,對我們沒有什么損害,可心里總有一種莫名的傷感。試想一下,一座黃泥加上亂石砌成墻壁、灰瓦做成房蓋的土石房,幫助一戶人家上下三代遮風擋雨30幾年,該是多么大的功臣,而到頭來卻只留下一堆亂石黃土再加幾許碎瓦,叫人怎能不牽動一種情思呢?
真想回到老屋身邊,聽他敘說當年的軼事。
記得小時候,我們全家住在老屋,與老屋共享天倫。老屋后面有一塊空地,一到春天,地里芳草萋萋,滿眼的綠色中,摻雜著點點繁星似的碎花,就像一塊織錦,叫人不由自主地就往上蹭。
一到這時,空地就成了我和哥的.天堂,我們在里面瘋架,你追我趕,追急了,就地一倒,兩個就滾到了一起。待到瘋累了,坐起身來,彼此看看,指著對方,笑得發狂,原來我們的頭上身上沾了不少的花花草草,還浸滿了清香。我們成”花姑娘”了。
老屋臥在旁邊,慈祥地望著我們的俊樣兒,心里偷偷地樂了。
夏天到了,藤蔓不動聲色地竄上墻頭,又竄上屋頂,占據了我們的一席空間。我們沒有拒絕它們,因為那滿墻的綠色迷醉了我們,也征服了我們。于是藤蔓家族堂而皇之,在老屋頂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國。老屋也沒有作出任何排斥之舉,只靜靜地、充滿溫情地關注著這一大家子的日益繁盛,并以此為驕傲。
我們的善良,得到了藤蔓家族的回報。炎炎烈日下,他們用自己厚厚的綠毯蓋住屋頂,轟走了讓人生厭的熱浪。陣陣風兒,在太陽的威逼利誘下,變得咄咄逼人,可一轉悠到老屋的身后,便被老屋打回了原形,再一“押解”進屋,我們頓覺神清氣爽了。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仁愛的長者,在奉獻了自己畢生精力與智慧后,卻無力地倒下了,只留下一堆亂石黃土再加幾許碎瓦。藤蔓再也爬不上他的頭頂,芳草也再尋不到如此憨厚的東家。
冥冥之中,似乎看見一株莖草在老屋的廢墟上萌發新芽。我知道,那是老屋牽動我的一縷情思!
老屋的作文14
青磚黛瓦,綠樹紅墻。
坐著車回到老家,是不短的一段路程,剛開始還滿懷疲憊,可當我踏上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石板路,踏上那飽經歲月滄桑,已經顛顛簸簸,搖晃不平的路時,便頓然困意全消。
推開滿面銹跡的鐵門,放下沉重的行李箱,便癱坐在屋前的臺階上。抬頭仰望天空,有些許灰蒙蒙之感,似神秘環繞,仿佛正在放映一部老電影,迷糊著似在放映我的童年。
兒時,我也坐在這臺階上,仰望頭頂這片天空。兒時的天是一種無可比擬、不可描繪的淺藍色,像浸水或變色的絲綢,我就這么呆呆地望著它,任憑時光從指縫中悄然流逝。這明亮似藍寶石般的天空,好像是我童年時想象的明亮未來。
兒時,老屋旁還有個雞窩,里面有幾只外婆養的雞。每天早上天微微亮,公雞就開始打鳴,鳴叫聲打碎了寂靜了一夜的、沉睡的天際。外婆也就是這時就早早起床,開始一天辛勤的勞作,打井水,燒開水,煮早飯,打理小菜園,喂雞,田里耕種等。而我,根本不理睬這打鳴聲,翻個身,繼續睡去,等到自然醒,才揉揉眼,睡眼惺松地爬起來,走出門,擁抱早晨的陽光。
而這一切,現在似乎都已成為回憶,現在的天空不再明亮,我也不再無憂無慮。
可有一件事情,永遠也不是回憶:回憶中有,現在還有。
推開老屋大門的.那一剎那,沒見外婆的蹤影,回憶了許久,才想起外婆來。我奔向廚房,還未走近,就只聽得爐灶中燒火的聲音,還有鍋里菜肴的翻炒聲,合成一首熱烈的交響曲。踏進廚房,向外婆打招呼。外婆便放下手中的柴火,熱情地說道:“回來啦!”“嗯!”晚餐上有豐盛的菜肴,外婆從來沒有虧待過我。聽母親說,外婆平常獨自在家只燒一兩個蔬菜。
時過境遷,外婆也漸漸年老了。雞也不再養了,只留一個空蕩蕩的屋子。可是,無論何時,只要我一回老家,還在門外,就能感受到外婆對我的熱情與親情。這是回憶,也是現在,是回憶中童年的美好,也是目前的生活中老屋留給我最快樂的回憶。
時光荏苒,唯有這存放在老屋中的回憶,溫暖了時光,震撼了心靈。
老屋的作文15
老屋一直在我的記憶里存在著,模糊不清卻又那么的真實。
三歲是便離開了這座房子,根本沒有任何的記憶。以后的記憶,是從媽媽嘴里開始的,我偷偷的延續著媽媽的記憶。
我知道老屋是一座有三層樓的獨樓。第一層是幾間大客廳,里面有朱紅的木椅和桌子,那是身為木匠的姥爺親手做的。客廳里有一臺小得不能再小的黑白電視機,姥爺不愛看電視,也就沒怎么用過。第二曾是幾間休息的臥室,那是媽媽和她的兄弟姐妹住了十幾年的房間,里面全是溫暖的回憶。第三層的幾間房間都是空蕩蕩的.,偶爾姥爺會把他養的畫眉放在那里。
媽媽告訴我老屋前面的院子很大,姥爺在院子的一角圍了一塊地,種了些花花草草。夏天的時候,她們睡在院子里,便可以看到滿天的星星。姥姥會烙香噴噴的南瓜餅,來滿足她們的嘴饞。
媽媽總是在哄我入睡時給我講她和老屋的故事,有時候在夢里,我也會夢見那座老房子,夢見姥爺。
姥爺去世那年,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到了老屋。院子大鐵門上的漆已經掉了大部分,變的銹跡斑斑。院角的那塊地已經沒有了花,只剩下生命力旺盛的野草。一樓的客廳里多了一張床,聽大人們說孩子走后姥爺就睡在了客廳里。客廳里的黑白電視被換成大彩電,可是電視罩子上落上了塵埃,倒是床頭的小收音機已經被用的失去了光澤。二樓的臥室門窗被鎖的死死的,透過窗戶只看到所有的家具上都蓋上了布。我沒有看到那只畫眉,只在三樓見到了一個落滿塵埃的空鳥籠,大概它也已經死了。
樓下的靈棚已經搭好了,傳出一陣陣哀樂,我站在三樓的走廊中,心里卻是一陣陣的空蕩。姥姥去世的早,怎么大的房子,姥爺一個人在里面住了好幾年,那是種多么難熬的寂寞。這座曾經充滿親情回憶的老屋,姥爺守了它一輩子。
最近一次去老屋時,老屋已經被拆掉重建了,雪白的墻壁,嶄新的門窗,院子的土地被鋪成了水泥地,走在上面硌的腳生疼。
我想我以后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來這里了,老屋已經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只是記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或許也會被忘記。